旧大陆的人类,对新食材的态度,保守到让人吃惊。对“旅行者早餐”、土耳其蜜糖、狐臭山羊奶的讲述都很有意思。英米黑暗料理被怼到无下限,大概是这种对食物没有追求的族群,才能霸占世界(到哪里都能吃得香)吧。相当风趣且平易近人的一本子,大量的亲身亲历,查了下作者米原万里,竟已经去世了(才56岁,一直未婚)。一个狂热迷恋芭蕾舞的日本共产党干部子女,变成一个日本俄语同传达人、喜爱阅读一天七本、涉猎欧亚大陆美食的大胃王。为吃饭而活着,活着是为了吃饭的问题,居然触发了我对 little hunger 与 great hunger 的思考。如果这本书依然是关于 little,米原大约是在用生命践行 great
23 有用 木卫二 2018-06-27 01:07:57
旧大陆的人类,对新食材的态度,保守到让人吃惊。对“旅行者早餐”、土耳其蜜糖、狐臭山羊奶的讲述都很有意思。英米黑暗料理被怼到无下限,大概是这种对食物没有追求的族群,才能霸占世界(到哪里都能吃得香)吧。相当风趣且平易近人的一本子,大量的亲身亲历,查了下作者米原万里,竟已经去世了(才56岁,一直未婚)。一个狂热迷恋芭蕾舞的日本共产党干部子女,变成一个日本俄语同传达人、喜爱阅读一天七本、涉猎欧亚大陆美食的大胃王。为吃饭而活着,活着是为了吃饭的问题,居然触发了我对 little hunger 与 great hunger 的思考。如果这本书依然是关于 little,米原大约是在用生命践行 great
13 有用 朱尔赫斯 2017-06-09 10:58:30
比一般的“美食随笔”高级许多呢。
8 有用 影随茵动 2017-05-09 23:18:55
“旅行者的早餐”其实是俄罗斯一种难以下咽的罐头。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美食笔记,而是一位日本俄语翻译借由工作之利的食物寻踪。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切入点不是食物之美味,而是它们的历史和典故。
10 有用 茶茶丸 2017-04-05 17:10:58
米原万里是个妙人,每个吐槽都字字珠玑。书中写到去异人馆游玩时吃了一路,最后美景不记得,只记得吃空的盘子,异人馆反而沦为饭后消食之处。读到此忍不住一拍大腿,嗨呀!吃到兴起可不就是如此?吃最重要,其他一切皆沦为美食的陪衬和附庸。就像去看电影,选哪家电影院,完全取决于看完电影想吃什么。
4 有用 邓安庆 2017-08-10 10:20:11
一位从小生活在布拉格的日本人,后来成了俄语翻译,没想到这么早就去世了。每篇文章都很短,多记叙在世界各地游走和工作时的吃食以及与之相关的琐事。印象最深的是写早年在布拉格,窗台两层玻璃之间很宽,可当冷藏室用,饺子挂在里面冻硬,风吹来当当响。
4 有用 2koo 2017-06-07 00:09:23
一个文艺美食段子手的自我修养。
6 有用 腹黑的兔子 2017-05-15 23:31:49
论如何用鬼子的清新描写毛子的彪悍…
3 有用 午睡猪 2017-07-30 19:41:48
身为俄文同声翻译的米原小姐长年穿梭在不同文化间,信手拈来趣事而全无卖弄学问感。见识广博、豁达幽默和其工作阅历不无关系、也让我更坚信: 除了看出版社外,挑书一定要看作者职业!!
3 有用 jinying 2020-02-21 22:03:11
看完本书的最大收获是解开了一个谜: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有一句很出名的台词“(喜欢你到)整个世界森林里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黄油”。第一次读到就觉得,这比喻太奇特了,怎么想到的!看了本书后发现原来有一本日本人都看过的绘本《小黑人桑布》,黑人少年被老虎追赶,老虎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化成了黄油…原来如此!米原阿姨写的饮食散文生机勃勃,但最想看的还是她的小说《奥尔加•莫里索普娜的反话》,但题材关系,中文版肯定是没希望的。
2 有用 junepig 2017-10-07 14:31:12
很轻松的读物,关于苏联和东欧国家饮食的逸闻称得上妙趣横生,好想看书中提及的那些书啊,《华沙贫穷物语》《伏特加的历史》《亡命俄国料理》《拉鲁斯料理大百科》。最后一部分Largo可以整章删除不要。。
4 有用 哀樂無名_xx 2017-03-22 17:44:05
吃货的世界我们都懂,好看的是其中穿插历史、文化、风土、冷笑话,真的太有意思了。
0 有用 撒旦的表妹 2018-12-04 15:34:22
能从各种民间传说童话故事中捕捉跟吃有关的信息,然后追根究底,还为此出了一本书,米原万里是真吃货无疑了。不管是出差公办还是旅行看房最终都变成吃为主题,一个为吃饭而活着的有趣的人。
2 有用 运笔于心 2017-07-16 18:23:48
五星级的美食随笔,故事性极强,时不时再化身段子手幽上一默。无论你多么想减肥,看过此书,大概都会想先放一放吧,作者笔下能读出味道的文字,总是让被美食勾起的食欲倍增。
3 有用 渡边 2017-05-17 15:07:31
作者是长年驻外的俄语翻译,热爱美食,颇有生活情趣,她以日式的轻松和萌感的语言,分享俄国以及日本的美食体验,再将有关食物的历史和典故作为佐料,烹制出风味混搭小巧可口的点心一般的散文。
1 有用 marumaru 2019-01-11 10:03:48
忘记那本书曾经说过,作为旧大陆国家的最后王朝,罗曼诺夫王朝有个鲜明的标志是在于对其他文明意识几乎全盘吸收化为己用以及因此形成的极度开放性,但同时又有农耕文明造成的极端保守。我觉得这点其实和作为海岛民族的日本很像,在历史的某些阶段两国似乎也有重叠的印记,对此作者也应该是知晓的。 而作为个体来说,米原万里有些独特的出身,少女时代在海外生活的经历以及长期从事涉外翻译工作,让她不那么“大和抚子”,身上颇有不怎么顾及周围看法,飒爽的“国际人”风范。这也让她可以同时用“双重局外人”视角去观察露日两国的不同。食物只是个喜闻乐见的切入点罢了。 很多观点其实和阅读过的日本作家专栏随笔差不多,但直言不讳的毒舌风格就好像是插在蛋糕上的蜡烛,让它看上去更美味了。所以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真的都是非常重要的!
0 有用 叶酱 2017-06-30 21:40:43
作者本人俄语同传的身份和在布拉格长大的经历,带来了非常特别的视角,有趣~~~本来嘛,人就可以按照“为了吃而活着”和“为了活着而吃”这两派
0 有用 此情 2017-08-17 12:21:06
“啊,被你发现了,对不起。那是昨晚的客人带来的礼物,由于你和由里都已经睡了,所以大人们就吃了。不要哭啦。”我哭闹不休的时候,妹妹走了过来,得知事情经过后,也跟我一起悔恨地号啕大哭。 馋成这样可真有意思啊!
0 有用 #瞬间收藏家# 2019-02-02 21:25:34
从翻译领域认识的作者,很有趣的随笔,最喜欢其中语言相关的部分以及各种吐槽。有几处非常有共鸣:厨房越豪华食物越难吃、故乡的味道。2019.1.3想读读
1 有用 夜光杯 2017-08-18 20:38:55
很有味道的美食文化随笔,穿插有关的历史、文化、风土、冷笑话。作者很是开朗有趣,吐槽也很妙。
1 有用 玛雅蓝 2024-06-22 11:14:26 广东
很有趣的随笔集,尤其是里面的异域食物考据。从文章里可以感觉到作者的直率性情。不过,作者总说自己胃口很大,要我说那是一般的日料份量太小了,社会对女性规训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