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品方: 天下智慧文化
原作名: The Moor's Last Sigh
译者: 陆大鹏
出版年: 2017-5-1
页数: 423
定价: 56.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天下大师·鲁西迪作品
ISBN: 9787540244798
内容简介 · · · · · ·
“全球最有争议作家”、凭《午夜之子》史无前例“三获布克奖”的“王中王”天才作家鲁西迪(又译拉什迪)代表作。《时代周刊》杂志年度最佳书籍!斩获英国惠特布莱德奖、欧洲亚里斯提奖等多项文学大奖!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是鲁西迪受追杀隐匿七年后的首部作品。这是一部气势宏大、文笔 汹涌、内容博杂、阅读快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作品,与鲁西迪的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是一部深沉的反思之作:关于家国的反思、文化的反思、宗教信仰的反思、阶级地位的反思、政治政体政务的反思、艺术与思想的反思、财富与人生的反思、男人和女人的反思、父母与子女的反思……所有的反思都是思考、都是悬念、都是故事。
小说影射和讽刺了多位世界政治领袖,争议不断。不过,这部作品出版以来好评如潮,获奖频频,斩获英国惠特布莱德奖、欧洲亚里斯提奖等多项文学大奖!获评《时代》杂志年度最佳书籍,入选《纽约时报书评》最佳书...
“全球最有争议作家”、凭《午夜之子》史无前例“三获布克奖”的“王中王”天才作家鲁西迪(又译拉什迪)代表作。《时代周刊》杂志年度最佳书籍!斩获英国惠特布莱德奖、欧洲亚里斯提奖等多项文学大奖!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是鲁西迪受追杀隐匿七年后的首部作品。这是一部气势宏大、文笔 汹涌、内容博杂、阅读快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作品,与鲁西迪的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是一部深沉的反思之作:关于家国的反思、文化的反思、宗教信仰的反思、阶级地位的反思、政治政体政务的反思、艺术与思想的反思、财富与人生的反思、男人和女人的反思、父母与子女的反思……所有的反思都是思考、都是悬念、都是故事。
小说影射和讽刺了多位世界政治领袖,争议不断。不过,这部作品出版以来好评如潮,获奖频频,斩获英国惠特布莱德奖、欧洲亚里斯提奖等多项文学大奖!获评《时代》杂志年度最佳书籍,入选《纽约时报书评》最佳书单!
——————————————————————————
一个逃亡者,带着耶稣、马丁•路德、但丁、摩尔人末世苏丹、“红色城堡”阿尔罕布拉宫、瓦斯科•达•伽马,还有列宁、尼赫鲁、印度香料巨商家族,以及被称为“美利坚”与“莫斯科”的母亲奥罗拉与情人乌玛,等等神秘信息站在垂死的门前,开始讲述一个漫长的家族史诗故事……
这个逃亡者,绰号“摩尔人”。当他出现在小说开始那一幕时,36岁,可是他的身体和内心却已经是历经世事沧桑的72岁了(他背负着一个恶毒的诅咒,生长速度是常人的两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谈到这个小说人物时说:“他是默罕默德十一世,或者是在地狱般乱世中的但丁;是在寻找张贴自己人生故事之门的马丁• 路德,还是在橄榄山上等待迫害者到来的耶稣!”
这个谜一样的人物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座城市,或许整个国家,是一张被反复擦净重写的羊皮纸……隐形的现实如幽灵般在有形的虚构之下运行,颠覆了表层的所有意义。” 叩问:“我们如何能接触到底层已经迷失的母亲的全部的、感官的真相?我们如何能过货真价实的生活?我们如何能避免变得畸形?”
作者简介 · · · · · ·
萨曼•鲁西迪(1947— )
1947年6月19日出生于印度孟买一个穆斯林家庭。祖父是一位乌尔都语诗人,父亲则是剑桥大学商业系的毕业生。
14岁付英国求学,后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攻读历史。大学毕业后,他短暂从事过影视剧作家和广告公司文案工作。他长期生活在英国,2000年后定居纽约。
1975年,第一部小说《格里姆斯》问世。
1981年第二部小说《午夜之子》出版,获当年布克奖。1993年,荣获为纪念布克奖设置25周年而颁发的 “特别布克奖”;2008年,又获为纪念布克奖设置40周年特设的“最佳布克奖”。
1983年,根据巴基斯坦当代政治现实而写的小说《羞耻》出版。1987年出版随笔《美洲豹的微笑》。
1988年,《撒旦诗篇》的出版给他带来了长达十年的“麻烦”。这部以先知穆罕默德为原型的小说触怒了穆斯林,伊朗宗教首领霍梅尼公开谴责此书,并悬赏600万美元...
萨曼•鲁西迪(1947— )
1947年6月19日出生于印度孟买一个穆斯林家庭。祖父是一位乌尔都语诗人,父亲则是剑桥大学商业系的毕业生。
14岁付英国求学,后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攻读历史。大学毕业后,他短暂从事过影视剧作家和广告公司文案工作。他长期生活在英国,2000年后定居纽约。
1975年,第一部小说《格里姆斯》问世。
1981年第二部小说《午夜之子》出版,获当年布克奖。1993年,荣获为纪念布克奖设置25周年而颁发的 “特别布克奖”;2008年,又获为纪念布克奖设置40周年特设的“最佳布克奖”。
1983年,根据巴基斯坦当代政治现实而写的小说《羞耻》出版。1987年出版随笔《美洲豹的微笑》。
1988年,《撒旦诗篇》的出版给他带来了长达十年的“麻烦”。这部以先知穆罕默德为原型的小说触怒了穆斯林,伊朗宗教首领霍梅尼公开谴责此书,并悬赏600万美元处死他。鲁西迪被迫过起了隐匿生活。之后,他化名出版了随笔《假象中的祖国》(1991)、短篇小说集《东方、西方》(1994),以及《摩尔人的最后叹息》(1996)等。期间,还创作出版了儿童文学作品《哈伦与故事海》(1990)等。
1998年,“追杀令”解除。之后,他创作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作品:《她脚下的土地》(1999)、《愤怒》(2001)、《小丑萨利玛》(2005)、《佛罗伦萨的神女》(2008)、《卢卡,生命之火》(2010)、《约瑟夫•安东:一本回忆录》(2012)、《两年八个月零二十八天》(2015)等。
在世界文坛,鲁西迪是公认的天才作家,获得了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学奖项。多年来,他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陪跑多年,公认受早年事件牵连)。当年鲁西迪受追杀令影响时,瑞典各文化团体尤其是作家纷纷发表抗议声明,瑞典学院院士的基本道义倾向支持鲁西迪,但多数院士仍以“学院不应干预政治”为由,拒绝以学院名义发表声明。因此,三名院士公开宣布退出学院,尽管学院基于终身制的规定不予批准,他们也不再参加学院的活动。
鲁西迪的创作往往被归类为魔幻写实主义,作品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他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后殖民文学作家,被誉为“后殖民文学之父”。如今,七旬的鲁西迪依然笔耕不辍,他的每一部作品问世,都是世界文坛的大事记。
【译者简介】
陆大鹏,英德译者,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北京青年报》《经济观察报》“2015年年度译者”。代表译作“地中海史诗三部曲”、《阿拉伯的劳伦斯》《金雀花王朝》《伯罗奔尼撒战争》《伊莎贝拉:武士女王》《凯撒:巨人的一生》《奥古斯都》等。
豆瓣、新浪微博:陆大鹏Hans 微信公号:ldphans
目录 · · · · · ·
达•伽马-佐格意比家族的家谱
第一部 分裂的家庭
第二部 马拉巴尔的马萨拉
第三部 孟买中央
第四部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
丛书信息
喜欢读"摩尔人的最后叹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8 条 )
> 更多书评 28篇
-
青梅煮的酒 (一程山水一程歌)
-
P406 还有锻炼的时间;还有独处的时间,我们不会讲话,而是各自坐着,维护自己私密的、正在被腐蚀的自我。我们就这样努力保住自己的人性,拒绝让被囚的处境定义我们。“我们比这监狱更伟大,”苍井说,“我们不能为了适应它的小小的墙,就让自己萎缩。我们决不能变成纠缠这座愚蠢城堡的鬼魂。” P412 十四年是一代人。或者,这时间足够一次再生。十四年里,瓦斯科可以让愤恨从他身上滤出,可以清洗掉自己土壤里的毒素,种植新的...
2021-09-03 13:15:54
P406
还有锻炼的时间;还有独处的时间,我们不会讲话,而是各自坐着,维护自己私密的、正在被腐蚀的自我。我们就这样努力保住自己的人性,拒绝让被囚的处境定义我们。“我们比这监狱更伟大,”苍井说,“我们不能为了适应它的小小的墙,就让自己萎缩。我们决不能变成纠缠这座愚蠢城堡的鬼魂。”
P412
十四年是一代人。或者,这时间足够一次再生。十四年里,瓦斯科可以让愤恨从他身上滤出,可以清洗掉自己土壤里的毒素,种植新的作物。但他把自己深陷于自己丢下的东西,把自己腌泡在摒弃他的东西和他自己的胆汁里。他也是这座房子、他的最大愚行的囚徒。它把他困在他自己的缺陷里;他被困在记忆的尖生嘶鸣的反馈回路里,那是一连串尖叫的回忆,它的音调越升越高,直到周围的东西开始破碎:耳鼓、玻璃、人生。
回应 2021-09-03 13:15:54 -
多年来,亚伯拉罕发现他父亲在一块瓷砖里富裕而肥胖,以帝王的闲适慵懒坐在软垫上,由宦官和舞女侍候;但仅仅几个月后,在另一个十二英寸见方的场景里,父亲就变得皮包骨头,托钵乞讨。现在亚伯拉理解了,前任犹太会堂管理人已经挣脱了一切约束,疯狂地在一种生活中摇摆不定,他刻意让自己的生活失控。他就像辛巴达,在地球的大洋一般的偶然当中追寻自己的命运。他是凭借自己的意志脱离了固定轨道而自由飞翔的天体,如今在各星...
2020-03-02 22:13:44
多年来,亚伯拉罕发现他父亲在一块瓷砖里富裕而肥胖,以帝王的闲适慵懒坐在软垫上,由宦官和舞女侍候;但仅仅几个月后,在另一个十二英寸见方的场景里,父亲就变得皮包骨头,托钵乞讨。现在亚伯拉理解了,前任犹太会堂管理人已经挣脱了一切约束,疯狂地在一种生活中摇摆不定,他刻意让自己的生活失控。他就像辛巴达,在地球的大洋一般的偶然当中追寻自己的命运。他是凭借自己的意志脱离了固定轨道而自由飞翔的天体,如今在各星系间漫游,接受命运给他的一切。亚伯拉罕觉得,他父亲脱离日常凡俗生活的重力,已经耗尽了他储备的意志力,所以在最初的极端转変之后,他就如同无舵之船,任凭风与潮水的摆布。 引自 第一部 分裂的家庭 回应 2020-03-02 22:13:44
-
青梅煮的酒 (一程山水一程歌)
-
P406 还有锻炼的时间;还有独处的时间,我们不会讲话,而是各自坐着,维护自己私密的、正在被腐蚀的自我。我们就这样努力保住自己的人性,拒绝让被囚的处境定义我们。“我们比这监狱更伟大,”苍井说,“我们不能为了适应它的小小的墙,就让自己萎缩。我们决不能变成纠缠这座愚蠢城堡的鬼魂。” P412 十四年是一代人。或者,这时间足够一次再生。十四年里,瓦斯科可以让愤恨从他身上滤出,可以清洗掉自己土壤里的毒素,种植新的...
2021-09-03 13:15:54
P406
还有锻炼的时间;还有独处的时间,我们不会讲话,而是各自坐着,维护自己私密的、正在被腐蚀的自我。我们就这样努力保住自己的人性,拒绝让被囚的处境定义我们。“我们比这监狱更伟大,”苍井说,“我们不能为了适应它的小小的墙,就让自己萎缩。我们决不能变成纠缠这座愚蠢城堡的鬼魂。”
P412
十四年是一代人。或者,这时间足够一次再生。十四年里,瓦斯科可以让愤恨从他身上滤出,可以清洗掉自己土壤里的毒素,种植新的作物。但他把自己深陷于自己丢下的东西,把自己腌泡在摒弃他的东西和他自己的胆汁里。他也是这座房子、他的最大愚行的囚徒。它把他困在他自己的缺陷里;他被困在记忆的尖生嘶鸣的反馈回路里,那是一连串尖叫的回忆,它的音调越升越高,直到周围的东西开始破碎:耳鼓、玻璃、人生。
回应 2021-09-03 13:15:54 -
多年来,亚伯拉罕发现他父亲在一块瓷砖里富裕而肥胖,以帝王的闲适慵懒坐在软垫上,由宦官和舞女侍候;但仅仅几个月后,在另一个十二英寸见方的场景里,父亲就变得皮包骨头,托钵乞讨。现在亚伯拉理解了,前任犹太会堂管理人已经挣脱了一切约束,疯狂地在一种生活中摇摆不定,他刻意让自己的生活失控。他就像辛巴达,在地球的大洋一般的偶然当中追寻自己的命运。他是凭借自己的意志脱离了固定轨道而自由飞翔的天体,如今在各星...
2020-03-02 22:13:44
多年来,亚伯拉罕发现他父亲在一块瓷砖里富裕而肥胖,以帝王的闲适慵懒坐在软垫上,由宦官和舞女侍候;但仅仅几个月后,在另一个十二英寸见方的场景里,父亲就变得皮包骨头,托钵乞讨。现在亚伯拉理解了,前任犹太会堂管理人已经挣脱了一切约束,疯狂地在一种生活中摇摆不定,他刻意让自己的生活失控。他就像辛巴达,在地球的大洋一般的偶然当中追寻自己的命运。他是凭借自己的意志脱离了固定轨道而自由飞翔的天体,如今在各星系间漫游,接受命运给他的一切。亚伯拉罕觉得,他父亲脱离日常凡俗生活的重力,已经耗尽了他储备的意志力,所以在最初的极端转変之后,他就如同无舵之船,任凭风与潮水的摆布。 引自 第一部 分裂的家庭 回应 2020-03-02 22:13:44 -
我们举头望天,希望星星会俯视我们;我们祈祷星星给我们指路,星星会划过夜空,带领我们走向我们的命运。但只是我们的空想而已。我们凝视星空,坠入爱河,尽管我们关心宇宙,字宙却不是很关心我们。不管我们抱什么希望,星星都会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的确,如果你盯着摩天轮看一会儿,你会看见流星坠落、燃烧、死亡。那不是一颗值得跟随的星星,它只是一块倒霉的石头。我们的命运在地球上。没有星星为我们指路。
2020-02-28 22:11:48
论坛 · · · · · ·
京东,当当已经买不到了 | 来自暖暖 | 16 回应 | 2020-05-18 08:23:06 |
18年7月还是可以买到啊? | 来自Miss.S™ | 2018-07-02 21:37:33 | |
这书真的很难懂!我看到前面几节全懵逼了 | 来自nickssi | 1 回应 | 2018-04-15 22:29:42 |
请问这书翻译时有删节吗? | 来自故事的翅膀 | 5 回应 | 2017-06-17 17:33:40 |
喜欢《摩尔人的最后叹息》与《大清首辅张廷玉》,... | 来自兰馨 | 1 回应 | 2017-05-28 09:00:0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VINTAGE UK (1996)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3)9.3分 47人读过
-
Vintage (1997)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Jonathan Cape Ltd (1995)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布克奖提名作品的中译本 (加比)
- 历届布克奖决选名单1 (Fima)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之二 (Josephine)
- 生而有涯 书海无涯 (佾云)
- 2010-2018年【凤凰好书榜】 (木晨)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摩尔人的最后叹息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利多卡因 2017-05-24 10:52:29
这片南亚大陆是老欧洲与新世界的交织,瑰丽和魔幻某种层面上很像拉美文学,混杂破碎隐喻的意向是后殖民文学的共性吗(。批判和反讽也是很浪漫了,除了不是老左派,一切都很加莱亚诺。
6 有用 HeliumTrois 2017-05-22 18:52:11
相比《午夜之子》,多了些喋喋不休和直接的批判。多民族的混乱、仇恨、过去未来都在鲁西迪笔下化为传说,然后又化为“摩尔人”半真半假的追忆,这大概就是印度的状态了
10 有用 东来 2017-06-19 16:08:42
感觉被一个话痨带偏了节奏,已经没觉得好看或不好看了,看到一半麻木了,弃。
13 有用 欢乐分裂 2017-06-01 23:00:30
4.5;一个被诅咒的家族百年史,折射民族独立史以及原生宗教在殖民文化下的变异发展,种族林立、多元文化交杂的南亚次大陆超现实悲歌,视野庞博,历史纵深感;风暴之眼乃《摩尔人组曲》,跨越隐喻和现实边界的幽灵;不愧语言大师,绵密如疾风骤雨,技巧娴熟优雅,最终章在嘈嘈切切中达到复调高潮。
9 有用 小夜一 2017-05-18 23:19:54
一本比一本荒诞 一本比一本浪漫
0 有用 Mook 2022-05-18 21:49:25
相较《午夜之子》的灵动、轻巧、寓言般的文笔格调,《摩》绵长的文辞及古典悲剧般的情节构造,虽然仍是在讲述贯穿了整个家族史、交织了同期的政治社会现实的个体的沉浮、迁徙及覆灭,却呈现出浓重的沧桑气息。摩尔人,基督教的犹太人,犹太族的印度人,葡、英杂交而出的孟买城,一幅多元的、不同文化宗教传统相互叠映的神奇而极具真实感的画卷,爱恨情仇,叵测人性,一波三折、峰回路转的叙事节奏,以及首尾呼应带来的一气呵成之感... 相较《午夜之子》的灵动、轻巧、寓言般的文笔格调,《摩》绵长的文辞及古典悲剧般的情节构造,虽然仍是在讲述贯穿了整个家族史、交织了同期的政治社会现实的个体的沉浮、迁徙及覆灭,却呈现出浓重的沧桑气息。摩尔人,基督教的犹太人,犹太族的印度人,葡、英杂交而出的孟买城,一幅多元的、不同文化宗教传统相互叠映的神奇而极具真实感的画卷,爱恨情仇,叵测人性,一波三折、峰回路转的叙事节奏,以及首尾呼应带来的一气呵成之感,再次让人信服地宣称,鲁西迪是当代最优秀的storyteller之一。能明显感觉到,小说家对这部流亡多年后所写就的虚构力作投注了许多私人情感,借主人公“摩尔人”多次抒发了一个无根之人的朦胧惆怅、对已失去的故土的嗟叹、对在那片土地上已经或正在发生的灾难的关切,模糊之间的以虚写实也会不期然地令人动容…… (展开)
0 有用 2048 2022-04-11 23:46:38
一本让人读不下去的印度百年孤独
0 有用 青澜 2022-01-23 20:21:12
魔幻,混乱,紧张,又近乎残酷的冷静。 ps.不了解译者的破事,唯一的印象是对于下三路词汇的翻译有一种执着。
0 有用 阿轩 2022-01-05 21:55:52
“叹气不仅仅是叹气,我们吸进世界,呼出含义。”
0 有用 逍遥游 2022-01-01 17:59:14
鲁西迪(拉什迪)的小说手法果然老道,文字果真犀利,结构果然精巧。 摩尔人的故事来自十五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上,被卡西蒂利亚和阿拉贡的基督教双王击败后流亡的安达卢西亚格林纳达的穆斯林和犹太人。作者把出生在孟买,有犹太教背景的父亲和天主教背景的母亲的男主称作摩尔人。很有趣的是,阿敏·马卢斯写过前半部分,鲁西迪写了后半部分。摩尔人代表动荡、漂泊、压迫、背井离乡和没有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