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短评

热门 最新
  • 8 饿霸地煮 2020-08-03 10:16:15

    邓先生这本王安石传记,在开国三十年为法儒之争张目,改开时又化身为借古喻今的先声,四经增删,真正的文为时而作。王安石不同京官,他始终在地方腾挪,从县到州,做过通判,干过提刑,管过科考,对基层问题看得透彻。其变法核心在理财,北宋是一个依靠地主特权阶级的政权,对于民间农田兼并视而不见,导致财政积贫穷空。王安石提倡“欲富天下而资之地”,尽可能开发自然财富,据有浓烈的“人定胜天”唯物史观。他主张的农田水利法,利用掘河方法肥沃土地。青苗法平抑物价,政府取代地主,向民间放贷,包括免役法、市易法、方田法其目的都是要向地主阶级争利,改变土地兼并和富者愈富的社会问题,达到某种平衡,从根本上改变国家。

  • 2 滏口陉 2021-11-22 00:14:11

    着重写王安石改革的内容,可以简单了解,但是不够深入。一味站在改革派立场上,抨击保守派,能否站得住脚?让人有疑惑。

  • 5 凝云不流 2021-12-01 14:06:29

    邓先生四写王安石,个中滋味,只有本人知晓了。书虽然不厚,但其中大量直接引用长编、宋史等原文,阅读难度还是有的,也让人佩服前辈学者搜罗材料的功夫。最后一章写荆公的暮年与身后,着实凄凉。

  • 1 好运爆棚~ 2022-05-19 18:18:14

    王安石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提出的措施非常有见解,也遇到了一个很赏识他的明君神宗可惜识人太浅,苏轼这么不看好王安石变法应该也不是保守而是怀疑他无法推动下去

  • 0 山毛榉 2022-09-22 16:24:19 云南

    作者行文时代色彩和个人感情色彩明显,读罢不能说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传记,但也获益匪浅。千年之后的我为王安石一叹。

  • 1 文孟先生 2022-10-02 01:57:31 湖北

    经典作品。

  • 0 阿禾 2024-02-03 13:05:58 北京

    老一辈史学家值得信赖,史料扎实,做到了“言必有据”。虽然难免有时代痕迹,阶级云云,但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中一个角度还是可取的。抛开具体技术问题,只谈精神,王安石也难能可贵。两千多年,敢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人大概也就两三个吧。

  • 0 黑昼 2022-09-05 11:50:20 辽宁

    人物脸谱化,文字粗疏,考据不谨严,常妄下论断,多言阶级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0 蕉下客 2022-06-10 20:03:07

    即使不考虑“四写”、“在近十多年内”云云,这书也一般得很。

  • 1 Maverick 2023-07-15 19:10:09 北京

    弱宋的又一明星人物。此书旨在为王安石翻案,其对立面司马光在书中简直了,彻头彻尾的保守和失败主义者。当然,历史又何尝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暂不去纠结王安石变法的功过是非究竟如何。读罢全书,王安石那饱满的战斗热情,“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战斗口号,对兴利除弊的执着坚守,真可谓“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 0 阿华田 2023-10-05 22:22:47 上海

    脸谱化的人物形象...

  • 0 小肖 2023-09-12 21:01:12 湖北

    有些书是不能看豆瓣评分的! 不同于文学家写传,“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研究第一人”写的这本传记,虽有时代背景的原因,但无一字无依据,无一论断非事实。王文荆公只是生错了时代,宋神宗守“祖宗成法”,未能彻底信任支持变法,在其死后,又上台了个以个人成见全盘否定变法的司马牛,可谓“遇人不淑”!

  • 0 但为君故 2023-06-30 11:41:34 北京

    收拾宿舍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认认真真读过…

  • 0 失鷳齋 2023-07-21 04:24:15 北京

    二刷,时隔两三年,感觉略有些浅了,价值议论上倾向性也有些强。作为略述还是可以一看,但也没有介绍时代整体图景。

  • 0 与肆 2023-07-28 15:49:53 湖北

    以前,我欣赏那些舍弃名利、归隐田园之人;如今,我钦佩这些不惧流俗、敢为天下先之人…人呐,终其一生,不过是时代洪流里的一粒沙,遵从本心已是难事,得遂其志其愿更是难上加难…

  • 1 goodfella 2017-05-29 14:39:37

    作者四写王安石,分析阶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时遵循唯物史观,分析宋辽关系又怀着某种狭隘的民族主义。结合历史情境体会王安石的“三不足”,可谓气势撼人。

  • 1 迟到早退 2020-02-14 14:44:16

    誉之太过。看来女儿的水平超过父亲了

  • 2 waters 2019-09-14 02:59:30

    邓先生这文风像唯物史观和工科逻辑的集合体,驾驭史料极为简洁,线索清楚还又前后呼应,功力不是一般历史作家能比的;内容的好处在把新法当一个整体来写,新法的一切目的在“灭西夏征契丹、恢复汉唐旧境”,“为天下理财”一大半是为此准备,这可以解释清楚很多东西,但还是有硬伤:写新法的效果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理想的“法意”上,弊端几乎没展开写,甚至刻意回避,这实际上就把王安石的形象描成了一幅唯物史观的“改革先锋”脸谱,倒是宋神宗的形象更丰满些

  • 0 丛林小茂茂 2020-12-24 19:04:57

    意识形态色彩过重,迷失了著史的客观性。

  • 2 意少舒 2020-05-11 19:30:06

    愛憎分明的一本學術著作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