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的书评 (122)

天上美人来,人间良夜静
文|周公度 沈复此书,书名虽然源自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但比李白多三分静气。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行文有暗夜气,月光气,灯盏璀璨,又花枝招展,有一种秉烛夜游的急切。而沈复之文,有着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
(展开)

“足本”之期(本文节选自译注者序)
文|周公度 《浮生六记》自光绪四年(1878年)首次刊印,至今有近两百种。民国历史虽然仅三十八年,版本也有近六十种。一本连传记都难写完整的作者的小书,百年之间版本如此之多,远超晚清以来的所有散文随笔作家,可谓奇迹。 对于民国的学人而言,这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一脉,...
(展开)

看不懂的事情,看得懂的事情,都属于生活。
看不懂的事情,看得懂的事情,都属于生活。 《浮生六记》的文字表面来看,沈复似乎天然懂得如何在平庸的生活中经营艺术美感,比如插花、叠石,制作盆景、培植果蔬,甚至是制造家具。无论在杭州、扬州,这种把生活尽可能艺术化的初衷没有丝毫改变。放在今天,大概会被冠以文艺青...
(展开)

女子当如芸,男子莫学复
未读此书时,本以为是诗词云云。然读罢第一记后只觉女子如芸,令人神往。 陈芸,一个生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有着现代女性所追求的独立性自然让人眼前一亮。对于文学,有着自己独有的追求,不为世俗之见所囿。对于爱情,也有相敬如宾的坚定,而不全然依附于丈夫所想的“...
(展开)

我不觉得芸娘可爱,但觉得沈复活该
看这本书的过程犹如做过山车一般,前两卷讲述他们婚姻前几年的生活真的是神仙眷侣让人羡慕,可是看到芸娘为沈复纳妾,替弟弟背黑锅,为翁婆不喜时沈复的无能真的犹如吞了苍蝇一般让人厌恶。沈复和芸娘之间,简直是母子型爱情,芸娘就像沈复的第二个妈,包容他一切的。芸娘去世...
(展开)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初遇沈复,还是在...
(展开)

浮生美若梦 遗憾之大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来说去头一遭还都得感谢杨醒逋,人家归根结底还是文人出身;吃饱了既没逛窑子也没去赌坊耍钱,而是逛书摊——当然不排除是路过,那就更说明杨先生骨子里的文人习气。逛了书摊才买下这本《浮生六记》(后命名)的手稿,品读后大为“心醉”。后来妹夫儿王韬——这是清末学者、... (展开)
诗和远方应建在苟且之上
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浮生六记》 沈复的《浮生六记》可谓是文艺青年必看的一本书,读罢口齿生香。 虽为文言,但浅白易懂,可读原文而不用翻译,这并不是说沈三白的文笔有多么优美,主要是因为他的情感是真的。 有真情实感,才是写文章尤其是写散文的第一要诀...
(展开)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浮生恍若梦,为欢能几何? 弹一曲相思,诉几多离愁。 ——题记 上之所记似与沈芸之情遇所述大相径庭,书中所记沈复与芸娘闲情记趣,乐事颇多,与我国大多数古典爱情故事不同是,它写的是真真切切的琐碎生活,并不是那绝美凄惨的爱情故事。而以上所记是我的心声。 不知何时何地... (展开)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读<<浮生六记>>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今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李白如是写道。古往今来,浮生皆若梦,而真正为欢的却了无几,沈三白可算得上一个。 不惑之年,失妻丧子,茕茕孑立,独自飘零,卖画为生。回忆人生忽觉如梦一场,记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