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文本、年代 短评

热门 最新
  • 6 韧勉 2017-05-29 17:58:20

    本书是针对出土文献成书问题学术史领域,基于研究方法论层面的思考。本书指出作者年代、古书年代与学派问题是其三大核心问题,其中作者的游仕年代与其学术成长关系紧密。某些著作并不存在“原本”而是口耳相传,故而古书年代判定的在同文同源的基础上应加强“祖本”与“族本”的考察。作者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学、家与学派之别,指出以百家思考战国学派最为贴切,以刘向父子的思考仍有后事之师之嫌,探讨古书的学派问题的多为西方汉学家的思考。关于学派问题应该更重师承关系,而非类同观点。

  • 3 爛貓 2018-06-12 20:42:33

    作者的方法论都集中到这本书了,李锐教授提升了先秦学术史的研究水平,当然要给五星啦。

  • 2 摸鱼居士 2018-06-25 13:23:24

    反思与更新之于学术研究之意义

  • 2 free farm 2018-06-21 16:31:35

    新书,四星半,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研究综述的范本,学派一章中对于西方汉学的引介新人耳目。作者对现有研究现状如数家珍而又处处不尊奉,可见作者已是现有研究中极富生命力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了,正对应时下学界检讨现有研究思路的思潮,直面先秦思想史的文本,文本年代及文本作者学派归属的根本问题,而不是沿袭旧说或避而不谈。

  • 2 須菩提 2017-06-25 20:11:43

    第一章很差劲 蛇头蛇尾 应该是硬生生凑出来的一篇简论。二三章讨论的问题都很重要,透过此书,你可以明白先秦古书的考辨和学派,诸子百家的问题究竟有多么复杂,多么困难,读到后面身心俱疲,先秦真的是永远接触不到真相,哪怕是相对真相,从来都只能是一个学说统治一个时期,再来别的学说推翻建立自己的统治。第二章古书年代考辨对现存方法的质疑和学术史的梳理很长见识,但剪裁很有问题,混乱无章,作者主要观点其实和我的一些比较相似,虽然我的只是初步想法,一点不成系统,就是和出土文献互证,传世文献想要真正考辨年代以及真伪是非常困难以及很难实现,那就要从文字的主体部分和主体思想,重视思想来源,批判了一些现在的诸如类同举例法之类的方法,机械的考证,而提出了同文同源和“族本”的说法,再有多源多流等各种情况,反正就是非常复杂。

  • 0 懒五更 2019-03-25 00:19:52

    方法论与问题意识的集合。写得比较赶,许多内容都是之前的重复。第一部分就是札记拼接。

  • 4 哭之笑之 2019-10-23 00:05:16

    与《同文与族本》《战国秦汉时期的学派问题研究》核心文章重复【失望】。如果只看一本,推荐看《人物、文本、年代》。

  • 0 或曰 2019-05-14 21:21:07

    理论性地反思了先秦古书的形成问题,提出“族本”的概念。对先秦秦汉的“学派”概念和内涵进行清理,指出早期的“学派”主要对应的是师承渊源和师说。其理论思考值得注意,但论述较为杂沓,内容有重复之感。第99页脚注写到蒙文通的《道书辑校十种》,误作《道书集校十种》。

  • 0 心忽穆 2022-03-28 21:16:55

    我怎么觉得自己看完了一本文献综述?(思想史真是不适合我

  • 0 八重津 2022-03-10 17:58:07

    前半部分挺好的,但后半部分基本照抄自己《学派研究》那本书的内容就有点不太厚道惹

  • 1 刘季绪 2022-03-12 12:21:07

    闲翻。分怎么这么高。学术史回顾和方法论反思很好。破大于立。

  • 0 2022-02-19 15:42:31

    1.诸子考订人物事迹足矣。2.同文分析和族本,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角落,不完全归纳的局限。3.破六家、十家回到百家,学派划分最好按师承。4.海外学派研究述评。(先秦研究材料缺乏,虚实结合、误差空间才使它充满魅力。)

  • 0 真一 2022-01-25 14:41:59

    综述明晰。

  • 0 孔默 2022-12-12 02:18:25 湖北

    同文:即“异文”“重言”“parallel texts”。宜树立“古书轶失观”。有助于校勘、训诂工作,但需警惕“同源异流说”或“一源多流说”的线性思维。 族本:“故事、思想、言论由于记载、引用、篇章别行,乃至前后期写作不同,口传到记录的历时差异,复述时的差舛,而形成了构成故事情节、反映思想的诸多彼此主题思想、主体内容相似的‘族本’系统,这是文本的源头。这里的‘族本’是借用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这一观念。”或只存在网状族本系统,不存在确定、唯一的祖本。思想、言论先于文本。 公言:出自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篇》。即诸子百家共同探讨的公共性论题。 私义:诸子百家具体阐发时所持有的个性化观点,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或学派特征。 百家:学术传承形成的先秦各学派,“六家”“九流十家”只是后发概念。

  • 0 月子弯弯照九州 2024-01-21 17:13:24 河南

    导读兴致之书,或曰学术史研究,亦或曰出土文献研究方法论。

  • 0 2023-09-18 12:58:39 陕西

    讨论了人物年代、古书年代、学派问题,并就古书年代讨论了“同文”分析法、古书的“族本”、公言与私言等问题。相比作者的其他几本论文集来说,这本是其理论与方法的集大成;而且即便是在其他论文集里谈过的内容,在这本里似乎重新整合了一下,感觉更清晰顺畅了一些,不过我没有去比对,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读完最大的感受是,兼具扎实的文献功底与前沿的理论思考,虽然破大于立但极具启发性。其中第三章可见作者不仅先秦思想学术史做得好,而且做的先秦学术史的学术史也极为扎实(套娃了),尤其参考了非常多的汉学家研究,与中国传统文献研究结合之后提出了自己的创见。

  • 1 常无有 2022-07-13 23:27:28

    这一本大概算是作者在先秦学术的文本和学派两个方面的总结了。破大于立,倒并不是不好。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我们只应该做到这个学科所能达到的准确性就够了。所以李锐先生通过对当下研究的质疑,来提示我们一个基本道理,“多闻阙疑”。同文分析接下来怎么做?需要更严谨细密的分析,和方法论的反思。拆除六家九流十家也很有意义。但是并不因为那种追求语言纯洁的复古主义。而是面对具体的文献需要更准确的描述与概论。但只是回复百家就够了了吗?只是回复百家,那还重写什么思想史呢?那不就成了点兵点将了吗?思想史需要悬置作者,需要更加具有解释力的综合,以重建思想史的脉络与格局。

  • 0 无敌贲贲 2023-10-09 22:52:12 北京

    破大于立,余嘉锡几十年前的洞见被出土材料证明,问题在于方法论仍然没有一个大的突破,仍需要各种可能性上的尝试和转变。

  • 0 无名的大头梨 2023-02-06 21:10:54 江苏

    救命啊…这书真的很难读下去…我怎么觉得只要学点逻辑学,文献整理的很多问题就豁然开朗了呢。真的需要那么多学者大段大段为文献学写方法论吗?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