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帝国 短评

热门 最新
  • 33 韧勉 2017-07-31 12:16:10

    西嶋定生的秦汉史课程讲义,图表众多突出了西嶋式喜好计量史学之特色,内容平实夹叙夹议,既概述重要历史事件,也评述关键史实的价值意义。全书分篇适中尤其是东汉部分着墨很多,国内秦汉史研究过于重视秦皇汉武,对东汉前中期概述较少,本书虽然是老书新推,在东汉的边疆战争与文化发展层面很是用心。

  • 26 danyboy 2017-11-07 21:31:06

    可不是秦汉通史,叙述到的秦汉史实虽然足够详细,但目的均服务于一个主题,即东亚国际秩序如何开端。所以,作者重点从皇帝制度、郡国到郡县制度的演变、儒家的国教化三个层面来讨论,探讨这三种因素如何构建秦汉朝廷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指出所谓中华文明的影响本身就包含着国际关系的输入。

  • 16 教主道君皇帝 2017-05-20 21:59:50

    读过西嶋代表作的就不必再读这本了。后汉部分单薄是通病,不强求。

  • 5 扭腰客 2017-06-19 16:57:38

    秦汉时期的外交政策,其实对现在是有启发的

  • 8 挪威森林 2017-09-13 08:16:07

    感觉是过于浅显了,最近看了几部日本人写的中国历史,感觉不是很深如,或者说我们从日常接触的信息量来看,基本上这些书不会出圈,没有什么亮点!

  • 4 金剛怒目 2018-02-08 01:25:25

    初读觉得很一般,但读到讨论二十等爵、儒教成为国教以及对“皇帝”和“天子”的分辨时,觉得颇为精彩。当然,全书最有价值的,依然是“参考文献”。

  • 2 bookbug 2020-05-08 09:38:59

    秦汉帝国,但是绝大多数篇幅都在汉,而且是西汉,这大概是因为秦历二世而亡且汉承秦制的缘故。所以如单就西汉来说,高祖、文景和武帝及王莽篡汉几朝写得不错,特别是官制、名爵、典章以及外征与内政等内容都很详细,比较清晰地理出了从黄老无为到霸王道杂之的演进脉络。

  • 2 カナのフレンズ 2017-09-01 22:37:43

    秦和东汉写的比较少,西汉写的比较详细,用很大篇幅写了两汉与周边诸民族的关系变迁和我们所熟知的汉帝国是怎么形成的,值得一读。

  • 2 愚公 2018-06-17 12:23:14

    西嶋定生,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本书是撰写的秦汉史著作,总体上保持了事件史的写法,在具体的环节,比如爵位和货币等问题上,专门进行了讨论。内容线索很清晰。

  • 2 我就是傲娇啊- 2017-05-31 20:46:54

    历史性较强 了解历史也是可以的

  • 5 神威 2018-10-25 11:09:01

    修行32nd,作者应是厉害人物,此书深入浅出以文载道功夫体现的十足,叙述史实极致详尽可作为入门读物,而又句句有回声,紧扣东亚国家秩序之形成这个大话题,将每处可能与其形成有关或可能有所影响的点都拿出分析,看似浅显不可做浅读。这样的书,为什么不找一个好一点的译者呢?马邑之围重要人物大行王恢被出口转内销译做王快,霍去病的妈也被改名叫卫小儿。即使这些是历史典籍里曾出现的少见别名,在一本通俗历史读物里也应选用大众熟习的常用说法,更何况这些基本上就是错误。甲骨文近年来出版书籍过频过快,犯了和三联一样喜欢那些有文化没有历史知识的译者,泥沙俱下的毛病,可为一叹

  • 2 coldfish 2017-08-21 15:09:58

    讲的很清晰的秦汉通史,是最近十分钟爱的甲骨文书系中的作品,对于很多传统观点也有反思,翻译也很好,推荐!

  • 1 古籍萌主 2017-08-18 10:06:07

    排队体检时读完。东汉的篇幅和秦差不多,简直像是烂尾了。。

  • 2 黑色太平洋 2017-12-07 15:48:57

    普及型历史读物,然而不乏亮点。一是强调了两次继承,即刘邦对秦制的继承以及刘秀对新制的继承;二是把南越等国的郡县化与王国的郡县化并列,与匈奴/朝鲜等外藩区分开来;三是简明梳理了两汉的思想史,黄老-儒法-谶纬-佛教东传等思想的流变梳理得比较清晰明确。本书的行文比较传统,读起来比西方人所著要舒服

  • 2 烦恼即道场 2017-07-30 16:55:01

    为重新认识秦汉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

  • 2 热带神经鱼 2017-07-16 01:47:55

    作为历史入门读物还是可以的,以王朝顺序将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史实铺陈开来,浅显易懂,对不熟悉历史的人来说能了解到一些东西。对西汉讲述的很详细,读了能形成一个大概的框架;奈何东汉草草收尾,读完依然懵懵懂懂。

  • 1 完蛋了的国王 2018-08-27 14:03:08

    说温故知新其实也没到那个程度,西嶋本人独到的观点其实非常少,还有个别硬伤没有修订出来,50年前的著作当然也不可能结合最新考古发现做补充,说实话阅读价值是不大的。

  • 3 黑猫君 2017-06-30 14:02:48

    感觉日本学者书写中国历史特别喜欢强调“华夷秩序”的确立以及东亚文化圈的整体性。侧重于内政方针和外交策略的分析,皇帝制度的确立,符谶的合理化和儒学国教话都挺有意思。秦与西汉部分论述较好,光武帝之后的东汉历史不知为何草草结束了。

  • 0 安德烈大叔 2020-10-20 13:15:37

    虽建立郡县制等大一统框架,但秦二世而亡,制度主要的继承和探寻者为西汉王朝,本书的篇幅也大幅度偏向西汉。天子皇帝体系、谶纬之学、儒学的国教化几点的讨论颇有意思,其中的演进脉络可见一斑。书中的文字错漏偏多,文本校验不太合格。

  • 1 一桥阿尼玛 2019-01-03 20:15:40

    郡县外藩说的很有意思。儒学国教化的时间值得思考,后记里头还有另一个不同的时间。东亚秩序形成初始的两次危机,都大大刺激了周边地区的发展,而这些边缘力量的成长从根本上说反过来确认了东亚秩序的形成。华夷与王化的并举也很有趣,说的就是对立统一,日本的华夷秩序里只有来没有往,与书里的王莽有几分神似😳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