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若为真心故,敢担背德名
“背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男主人公看似并没有苛待自己的妻子,所做唯一出格之事便是出轨与男童戏耍,但是内心实则充满了虚伪。他既对妻子身上的忠贞美好毫无人性上的怜悯之心而只会欣赏其外观的容貌美,又在暗处一而再再而三地出于自己的喜好挥霍他人的心血与健康;他既不懂什么是责任,又对智性没有真正的尊崇。他不是为了真心而背离了社会给予的道德准则,他的问题就是——他缺乏真心。
还以为会读到《道林·格雷的画像》一般猩红的邪恶与颓废,结果却只是悬崖边上无休止的徘徊
我实在没搞懂哪里“背德”了……是因为行文太隐晦?是因为我读惯了现代主义的作品,所以觉得这种程度的正视欲望太简单了?总之和我以前读纪德的感觉一样,没有任何启发,没有任何困惑,没有任何惊讶……
很难不羡慕男人探索世界的自由度,是另一个性别完全无法实现的程度
难的不是争取自由,而是善于利用自由。当你在广袤开阔的海域上时,反而会因迷失方向而留在原地。
迅即的逃离是否表明一种本质上的恐慌?就算是他这样追寻躯体和生命本身的快感,我仍然忍不住地能够从他身上嗅出那种浓郁的、清教徒所特有的苍白纤弱和病态感,以及那种逃不开的有关于向过去回望的「思想」。 我最恨这一点,这太令我绝望。
不明白为什么评分会这么低。 原来米歇尔是同性恋,小说最后看到他说“他漂亮”“亲了一下”还以为是长辈对小孩的喜爱,后来看到简介恍然大悟,的确,很多蛛丝马迹都表明他喜欢同性。 这本书阅读战线有点长,导致快读完的时候,前面的情节已经记不太清了,不过现在很生气 因为我觉得男主很自私,虚伪且自私,但这好像是纪德小说的一惯作风。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真实? 真实是纯粹,还是邪恶?还是说纯粹与邪恶并不矛盾? 男主憎恶知识分子的虚伪套路,一边说着追求真实一边又确确实实是个虚伪的人。 说着为妻子着想,可所作所为都是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他喜欢看他人做坏事,是因为自己世俗道德枷锁没有勇气去做坏事,但是内心又有强烈的背德倾向。他不喜欢道德枷锁,甚至将道德视为虚伪的产物,但又不敢拜摆脱道德,做邪恶的自己。
纪德的小说,都不当小说来看,我当一个朋友给我写的信。
书名背德者起的挺贴切的。结尾明了米歇尔是同性恋(还有恋童癖?)有点被戏弄之感。也正是因此,才能回过头去细想,作者到底铺下了哪些隐晦的伏笔。 米歇尔不喜欢道德带来的枷锁,又无法真正摆脱道德,用玩乐的方式窥视他人诸多背离社会道德准则之事,以此来获取镜像的满足。 以牺牲他人意志为前提,自私且虚伪。对待生病的妻子,总是把自己的好恶带上“都是为你好”的方式强加在对方身上,(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极度自私但不自知之人,赶紧跑)。表述给友人时,不令自身所察觉为自己开脱,只能说明其内心既矛盾又自洽。 全故事没有直白的揭露背德之事,但处处不无值得深究和品味。道德究竟是社会的道德,还是每个人的德行,没有明确的标准线。 但对真理的追求、对自我的真实性表达,对社会规范和传统观念的反抗,在纪德的文字中,太多值得思考。
【2022·21】作者自身的影射小说,通篇在说他内心不耻但是又任意妄为的本我。也许这也是他自己的救赎。
萨特说:他为我们活过的一生,我们只要读他的作品便能重活一次。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因为他选择了变成他自身的真理。
我的心灵之友纪德
先看了《窄门》,然后我觉得基调太相似了,浓郁的宗教气息,然后女主病死……还是喜欢纪德的散文!#译文中用了“打尖”一词,我思维停滞了那么几秒钟!
情义上的爱让人迷失空虚,道义上的爱让人难以自由。
以前忘了告诉你,最爱的是你,现在想起来,最爱的是你
或可换个角度。“当初你们同我结识的时候,我有一种坚定的信念,而今我知道正是这种信念造就真正的人,可我却丧失了。”万物复归静默之后,米歇尔才对一种情感有所领会。在康德之处,它被称为“敬重/敬畏”(Achtung)。他的脱轨之处在于,对法则规范力量的惊奇并非诞生在德行之中,而在背德之后。由自小被灌注并化为惯性的理性自发性,漫无目的地向着感性接受性敞开,继而堕落。换言之,待他照见所谓的“崇高感”之日,已是这般秉性自他心灵消亡之时。
阅读纪德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过程体验。期间,我好像被他捉弄了,这些文字好像在给我透露一些信息让我误入歧途,后来又不停反问自己“是不是我的道德预判让我产生了偏见”。因为题为《背德者》,我便问题导向地去窥探米歇尔如何“背德”:同性取向及恋童癖、窥探默许盗窃、对乱伦和强奸不以为意、带着病妻四处辗转游历、背离弱者的学术转变……纪德用自述式文字隐晦地描述事实,将主观判断的工作交给读者,就像文末所说的,我也仿佛亲自参与了一次背德的犯罪,因为我全程无法定论评价。 ps.我喜欢他的作品,因为短小精悍且太有留白的魅力了,看完之后能回味细品良久。 pss.有好多让我汗毛直立的桥段(如被“曝光”用镜子偷窥小孩偷剪刀),文字表达风格太绝了。 psss.他果然是gay。
正如译者后记中所说《背德者》是《窄门》的对比,极度感官享受。富有,爱自由,爱游历,作为当事人来说当然是极好的。但对身体虚弱的妻子来说,一路的颠沛流离应该是一种折磨,只会加速死亡。
探索时代的死变态,我个人读感自然主义很强烈,很像川端康成,不同点是日本人更懂欲望,法国人在失去道德礼仪约束后反而无所寄托,所以说全欲,现在的时代看来或许很搞笑,要是他出生到现在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电筒吧。或许他了解佛教之后不会有那么多的牢骚和文字了。
> 背德者
63 有用 白金溶剂 2018-01-25 18:03:27
若为真心故,敢担背德名
60 有用 帕特里萨 2020-10-17 13:47:27
“背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男主人公看似并没有苛待自己的妻子,所做唯一出格之事便是出轨与男童戏耍,但是内心实则充满了虚伪。他既对妻子身上的忠贞美好毫无人性上的怜悯之心而只会欣赏其外观的容貌美,又在暗处一而再再而三地出于自己的喜好挥霍他人的心血与健康;他既不懂什么是责任,又对智性没有真正的尊崇。他不是为了真心而背离了社会给予的道德准则,他的问题就是——他缺乏真心。
70 有用 終末世界 2017-10-07 14:09:26
还以为会读到《道林·格雷的画像》一般猩红的邪恶与颓废,结果却只是悬崖边上无休止的徘徊
62 有用 弗兰茨的女学生 2020-08-04 16:22:37
我实在没搞懂哪里“背德”了……是因为行文太隐晦?是因为我读惯了现代主义的作品,所以觉得这种程度的正视欲望太简单了?总之和我以前读纪德的感觉一样,没有任何启发,没有任何困惑,没有任何惊讶……
7 有用 千岛葵 2022-12-16 00:03:38 广东
很难不羡慕男人探索世界的自由度,是另一个性别完全无法实现的程度
11 有用 de l'œil 2021-07-02 12:45:41
难的不是争取自由,而是善于利用自由。当你在广袤开阔的海域上时,反而会因迷失方向而留在原地。
25 有用 Mnemosyne 2018-10-23 16:22:39
迅即的逃离是否表明一种本质上的恐慌?就算是他这样追寻躯体和生命本身的快感,我仍然忍不住地能够从他身上嗅出那种浓郁的、清教徒所特有的苍白纤弱和病态感,以及那种逃不开的有关于向过去回望的「思想」。 我最恨这一点,这太令我绝望。
9 有用 momo 2022-03-31 00:36:42
不明白为什么评分会这么低。 原来米歇尔是同性恋,小说最后看到他说“他漂亮”“亲了一下”还以为是长辈对小孩的喜爱,后来看到简介恍然大悟,的确,很多蛛丝马迹都表明他喜欢同性。 这本书阅读战线有点长,导致快读完的时候,前面的情节已经记不太清了,不过现在很生气 因为我觉得男主很自私,虚伪且自私,但这好像是纪德小说的一惯作风。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真实? 真实是纯粹,还是邪恶?还是说纯粹与邪恶并不矛盾? 男主憎恶知识分子的虚伪套路,一边说着追求真实一边又确确实实是个虚伪的人。 说着为妻子着想,可所作所为都是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他喜欢看他人做坏事,是因为自己世俗道德枷锁没有勇气去做坏事,但是内心又有强烈的背德倾向。他不喜欢道德枷锁,甚至将道德视为虚伪的产物,但又不敢拜摆脱道德,做邪恶的自己。
10 有用 泺桥 2017-04-11 10:39:39
纪德的小说,都不当小说来看,我当一个朋友给我写的信。
3 有用 几枝 2024-08-26 15:47:38 重庆
书名背德者起的挺贴切的。结尾明了米歇尔是同性恋(还有恋童癖?)有点被戏弄之感。也正是因此,才能回过头去细想,作者到底铺下了哪些隐晦的伏笔。 米歇尔不喜欢道德带来的枷锁,又无法真正摆脱道德,用玩乐的方式窥视他人诸多背离社会道德准则之事,以此来获取镜像的满足。 以牺牲他人意志为前提,自私且虚伪。对待生病的妻子,总是把自己的好恶带上“都是为你好”的方式强加在对方身上,(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极度自私但不自知之人,赶紧跑)。表述给友人时,不令自身所察觉为自己开脱,只能说明其内心既矛盾又自洽。 全故事没有直白的揭露背德之事,但处处不无值得深究和品味。道德究竟是社会的道德,还是每个人的德行,没有明确的标准线。 但对真理的追求、对自我的真实性表达,对社会规范和传统观念的反抗,在纪德的文字中,太多值得思考。
3 有用 兔美酱浅浅 2022-05-13 10:45:33
【2022·21】作者自身的影射小说,通篇在说他内心不耻但是又任意妄为的本我。也许这也是他自己的救赎。
4 有用 Teresa 2020-05-20 21:54:01
萨特说:他为我们活过的一生,我们只要读他的作品便能重活一次。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因为他选择了变成他自身的真理。
2 有用 地下燈芯絨樂團 2020-07-13 21:40:24
我的心灵之友纪德
6 有用 索莱耶 2017-09-21 21:09:48
先看了《窄门》,然后我觉得基调太相似了,浓郁的宗教气息,然后女主病死……还是喜欢纪德的散文!#译文中用了“打尖”一词,我思维停滞了那么几秒钟!
3 有用 Yukio 2024-05-22 18:02:07 上海
情义上的爱让人迷失空虚,道义上的爱让人难以自由。
4 有用 无冬无夏 2019-02-24 17:13:45
以前忘了告诉你,最爱的是你,现在想起来,最爱的是你
1 有用 None。 2024-04-12 10:40:32 上海
或可换个角度。“当初你们同我结识的时候,我有一种坚定的信念,而今我知道正是这种信念造就真正的人,可我却丧失了。”万物复归静默之后,米歇尔才对一种情感有所领会。在康德之处,它被称为“敬重/敬畏”(Achtung)。他的脱轨之处在于,对法则规范力量的惊奇并非诞生在德行之中,而在背德之后。由自小被灌注并化为惯性的理性自发性,漫无目的地向着感性接受性敞开,继而堕落。换言之,待他照见所谓的“崇高感”之日,已是这般秉性自他心灵消亡之时。
2 有用 矛盾的豆笋 2024-03-25 15:07:17 北京
阅读纪德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过程体验。期间,我好像被他捉弄了,这些文字好像在给我透露一些信息让我误入歧途,后来又不停反问自己“是不是我的道德预判让我产生了偏见”。因为题为《背德者》,我便问题导向地去窥探米歇尔如何“背德”:同性取向及恋童癖、窥探默许盗窃、对乱伦和强奸不以为意、带着病妻四处辗转游历、背离弱者的学术转变……纪德用自述式文字隐晦地描述事实,将主观判断的工作交给读者,就像文末所说的,我也仿佛亲自参与了一次背德的犯罪,因为我全程无法定论评价。 ps.我喜欢他的作品,因为短小精悍且太有留白的魅力了,看完之后能回味细品良久。 pss.有好多让我汗毛直立的桥段(如被“曝光”用镜子偷窥小孩偷剪刀),文字表达风格太绝了。 psss.他果然是gay。
1 有用 Canme 2023-10-13 23:50:35 上海
正如译者后记中所说《背德者》是《窄门》的对比,极度感官享受。富有,爱自由,爱游历,作为当事人来说当然是极好的。但对身体虚弱的妻子来说,一路的颠沛流离应该是一种折磨,只会加速死亡。
1 有用 traitor_joe 2023-09-23 12:55:18 北京
探索时代的死变态,我个人读感自然主义很强烈,很像川端康成,不同点是日本人更懂欲望,法国人在失去道德礼仪约束后反而无所寄托,所以说全欲,现在的时代看来或许很搞笑,要是他出生到现在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电筒吧。或许他了解佛教之后不会有那么多的牢骚和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