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嫌疑人显然就俩,哼唧了几乎整本书,完后还想来反转。很典型的一种女性作家风格,特别自怜,对同性特别刻薄,还好只是典型,不是能代表全部。
对于读惯了推理的人来说,结尾的反转毫不意外,反而令人十分疲惫,因为真的太明显了……写作水平上而言,虽然有几处触动人的地方,但是整体而言还是较差,尤其是人物描写琐碎又肤浅,极尽黑暗之能事塑造出来的人物感觉就像是从犯罪心理相关纪录片里抄过来的似的……而且结构上未免也太不平衡了吧!
【标记的时候条目还是《利器》,这样移花接木更换条目实在太恶心人了】作者始终秉持着探讨家庭关系的热忱写了一个张牙舞爪的凶案,几乎完全没有推理过程,情节的处理也有些粗糙,弗琳还是更擅长写人,一众角色无论大小都塑造得很生动,作为处女作合格但算不上惊艳…
作者还没达到写消失的爱人时的功力,很平淡的悬疑小说。
她写的消失的爱人也很难看… 永远是有一个比较好的故事大纲,然后写得这里平一下,那里一惊一乍…
最后几页的惊天翻转说服力不足,制造错愕感的戏剧动力飞越令人信服的合理性,犯罪特征指向的并非霸凌者的狂欢,而是标准病态凶手的成人版血色过家家。第一位凶嫌的童年阴影交代过少,性格特征的建立过于仰赖身边人的控诉,叙述者目光转向、发现证据的过程与前面漫长的铺垫相比,顺利地像有神明援手(居然轻而易举就找到了十几年前的义愤知情人)。两位男性角色开悟得过早,风古镇成了神探聚集地。作者擅长把握家庭成员中不动声色的崩溃,幽微间可见非凡的观察力与共情感。
猜中了开头没猜中结尾。五十六颗用来装饰娃娃屋的牙齿真吓人!谨记结尾:有时候你让别人为所欲为,其实是你对别人为所欲为。又学了种新病:孟乔森综合征,代理孟乔森综合征。
借由一桩家庭悲剧来剖析美国南方传统社会根深蒂固的顽疾,阿修罗系列的三部小说都可以统一为同一个主题——由病态家庭生长出来的罪恶之花。对于女性心理和母女关系细致入微而又深刻独到的描写令人赞叹不已。
2018.7.9. 特别心疼卡蜜儿 满身是字 虽然我没有刻字 我的心就和她一样疼 小小的我 独自走在黑黑的学校路途 作为家里的隐形人 也是同样的孤独害怕 却在混乱中这样长大了 抱抱卡蜜儿 抱抱自己
悬念太容易猜到,自我探索这一块也实在是有点玛丽苏(比如一定要去睡一个没有剧情必要的角色😂),然而影像化之后效果可能还是挺不错的
不管是电影里、美剧里、小说里,这种远离大都市但还挺有钱大家互相认识熟悉从小一起长大的小镇里,怪事情和神经病都特别多。早些年的这本书的其他版本分都不高的,豆瓣读书的新书评分完全没有豆瓣电影评分可靠。
书的前半段读了感觉挺寡淡的,读到中段偏后开始渐入佳境了。和《消失的爱人》相比的确是差了蛮多的,作为推理的部分感觉一般。但对“代理孟乔森症候群”有了认识,故事还是有一定新意的。
好无聊。。。
不过一群疯婆子的故事,不过很期待AA的演绎了
才看了一百多页,仿佛已猜到结局,let's see. 恩,和我猜的有点差别。结局很仓促感觉。
作为处女作来说,“我”的存在感太强了;整个小说也没多大意思,比起消失的爱人差远了。
评分是被《利器》的偷梁换柱坑了吗? 前半部分节奏还是有点慢了,不过还是具有一定迷惑性的。直到后面开始反转,才发现没有那么简单。 作者很擅长表现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以及受害者同时也是施害者的主题。
不得不说,今年看过的小说里,就这本印象最深。情节紧凑,扣人心弦,好看!
作为作者处女作确实让人惊艳
把伤害别人和伤害自己写得那么美,哪怕是病态美,都是有罪的~
> 消失的爱人
24 有用 三 2018-01-24 12:22:38
嫌疑人显然就俩,哼唧了几乎整本书,完后还想来反转。很典型的一种女性作家风格,特别自怜,对同性特别刻薄,还好只是典型,不是能代表全部。
13 有用 Moss大妖 2017-10-03 23:49:21
对于读惯了推理的人来说,结尾的反转毫不意外,反而令人十分疲惫,因为真的太明显了……写作水平上而言,虽然有几处触动人的地方,但是整体而言还是较差,尤其是人物描写琐碎又肤浅,极尽黑暗之能事塑造出来的人物感觉就像是从犯罪心理相关纪录片里抄过来的似的……而且结构上未免也太不平衡了吧!
6 有用 20个小明≯ 2018-06-24 14:51:29
【标记的时候条目还是《利器》,这样移花接木更换条目实在太恶心人了】作者始终秉持着探讨家庭关系的热忱写了一个张牙舞爪的凶案,几乎完全没有推理过程,情节的处理也有些粗糙,弗琳还是更擅长写人,一众角色无论大小都塑造得很生动,作为处女作合格但算不上惊艳…
6 有用 无头像作祟之物 2017-08-20 18:18:00
作者还没达到写消失的爱人时的功力,很平淡的悬疑小说。
2 有用 帕特里卡罗尔 2018-06-20 11:44:11
她写的消失的爱人也很难看… 永远是有一个比较好的故事大纲,然后写得这里平一下,那里一惊一乍…
2 有用 金风细雨 2018-07-23 08:57:26
最后几页的惊天翻转说服力不足,制造错愕感的戏剧动力飞越令人信服的合理性,犯罪特征指向的并非霸凌者的狂欢,而是标准病态凶手的成人版血色过家家。第一位凶嫌的童年阴影交代过少,性格特征的建立过于仰赖身边人的控诉,叙述者目光转向、发现证据的过程与前面漫长的铺垫相比,顺利地像有神明援手(居然轻而易举就找到了十几年前的义愤知情人)。两位男性角色开悟得过早,风古镇成了神探聚集地。作者擅长把握家庭成员中不动声色的崩溃,幽微间可见非凡的观察力与共情感。
2 有用 QN 2018-02-24 20:09:20
猜中了开头没猜中结尾。五十六颗用来装饰娃娃屋的牙齿真吓人!谨记结尾:有时候你让别人为所欲为,其实是你对别人为所欲为。又学了种新病:孟乔森综合征,代理孟乔森综合征。
3 有用 E3F058 2017-10-06 08:55:18
借由一桩家庭悲剧来剖析美国南方传统社会根深蒂固的顽疾,阿修罗系列的三部小说都可以统一为同一个主题——由病态家庭生长出来的罪恶之花。对于女性心理和母女关系细致入微而又深刻独到的描写令人赞叹不已。
3 有用 某某微 2018-07-09 10:28:46
2018.7.9. 特别心疼卡蜜儿 满身是字 虽然我没有刻字 我的心就和她一样疼 小小的我 独自走在黑黑的学校路途 作为家里的隐形人 也是同样的孤独害怕 却在混乱中这样长大了 抱抱卡蜜儿 抱抱自己
1 有用 哥谭花匠safina 2018-07-04 20:20:48
悬念太容易猜到,自我探索这一块也实在是有点玛丽苏(比如一定要去睡一个没有剧情必要的角色😂),然而影像化之后效果可能还是挺不错的
1 有用 Muggle、佑。 2017-09-12 00:15:22
不管是电影里、美剧里、小说里,这种远离大都市但还挺有钱大家互相认识熟悉从小一起长大的小镇里,怪事情和神经病都特别多。早些年的这本书的其他版本分都不高的,豆瓣读书的新书评分完全没有豆瓣电影评分可靠。
1 有用 Kansing 2018-04-17 10:56:53
书的前半段读了感觉挺寡淡的,读到中段偏后开始渐入佳境了。和《消失的爱人》相比的确是差了蛮多的,作为推理的部分感觉一般。但对“代理孟乔森症候群”有了认识,故事还是有一定新意的。
1 有用 kikikiiii 2017-09-24 15:29:31
好无聊。。。
1 有用 Carmen 2018-07-09 22:24:30
不过一群疯婆子的故事,不过很期待AA的演绎了
1 有用 鲸落🐳 2017-07-10 14:24:20
才看了一百多页,仿佛已猜到结局,let's see. 恩,和我猜的有点差别。结局很仓促感觉。
1 有用 美错 2017-09-15 14:00:26
作为处女作来说,“我”的存在感太强了;整个小说也没多大意思,比起消失的爱人差远了。
1 有用 鹊之羽 2019-11-06 18:28:39
评分是被《利器》的偷梁换柱坑了吗? 前半部分节奏还是有点慢了,不过还是具有一定迷惑性的。直到后面开始反转,才发现没有那么简单。 作者很擅长表现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以及受害者同时也是施害者的主题。
1 有用 dier 2017-07-05 13:36:28
不得不说,今年看过的小说里,就这本印象最深。情节紧凑,扣人心弦,好看!
1 有用 黑Nancy 2017-11-05 11:14:14
作为作者处女作确实让人惊艳
1 有用 koogle 2017-11-02 16:29:46
把伤害别人和伤害自己写得那么美,哪怕是病态美,都是有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