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力量》的原文摘录

  • 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也存在瓶颈。人类大脑每秒钟接收大约1000万比特的信息,这就相当于把最初的以太网电缆连接到你的大脑之后满负荷运行时传输的数据量。但问题在于,人类大脑每秒只能处理大约50比特的信息。 由此来看,人类大脑接收信息与处理信息的速度对比着实令人震惊。这就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的注意力多么稀缺。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注意力多么有限,可以试着验证一下。你可以一边唱着国歌,一边从100开始倒着数数,或者一边坐在椅子上倾听椅子发出的声音以及自己周围存在的其他声音,同时倒着拼写“ cantaloupe”这个单词。你会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同时完成这些事情,但你不用担心只有自己无法做到,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你可以尝试一下。 一方面是大脑每秒接收1000万比特,另一方面是大脑每秒处理50比特,前者速度之快,后者速度之慢,我不确定哪个更难理解。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理解自己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方面的速度有多慢。我们可以假设每秒进入大脑的信息量相当于一杯糖,那么你的大脑每秒处理的信息量仅仅相当于大约10个糖晶粒,这几乎是察觉不到的,这部分信息量构成了有意识的思维。简而言之,你99995%的思维都是无意识的。 (查看原文)
    shuilo 1赞 2021-12-01 16:52:4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人类大脑的本能:注意力不集中和惰性
  • 上述争论虽然有趣,但掩盖了一个更基本的问题。问题不在于人类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根据50比特思维来看,在大部分时间内,人类既不能说是理性的,也不能说是非理性的。或许一个更加有用的区别方式是看看我们的行为是否适应当前的环境。适应当前环境的行为似乎是合理的,而不适应当前环境的行为似乎是非理性的。比如我们大多数人喜欢吃脂肪或糖分含量较高的食物,有时甚至暴饮暴食。这种行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意义,因为事后我们会感到遗憾甚至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减少我们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比如通过节食或运动)但在人类大脑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资源一直是稀缺的,在这种环境下,前面提到的这种吃高热量的食物(比如脂肪或糖分含量较高的食物)以及暴饮暴食就是适应当时环境的行为,有利于促进大脑进化。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在自然选择的影响下形成的些行为方式,即便到了今天仍然行得通,因为这些行为方式能够适应今天的生活环境。这样一来,这些适应当前环境的行为就显得具有理性。大自然是最务实的,什么行为奏效,就会让人类选择什么行为。大自然只看中某种行为是否符合当时的环境,而不是这种行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符合环境的行为就是理性的,反之,不符合环境的行为就是非理性的。因此,可以说,理性只是自然选择的副产品。 (查看原文)
    shuilo 1赞 2021-12-02 16:13:17
    —— 引自章节:意图– 行为差距 006
  •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主管潜意识的那部分大脑认为不必与有意识的那部分大脑共享这些细节。正如神经学家大卫・伊格曼( David Eagleman)在《隐藏的自我:大脑的秘密生活》( cognita The Secret Lives of the Brain)一书中所说的那样: 通过研究我们自身的网络,我们很快就会学会一个简单的事实:大部分我们所做、所想和所感受的,都不受我们的意识控制。神经元组成的浓密丛林有自己的运转程序。有意识的自我一早晨醒来时你感觉到的自我一一是你的大脑中发生的事情的很小一部分。虽然我们的内心生活依赖于大脑发挥的作用,但它只遵循自己的规则。它的大部分运作都不受意识思维的监管,意识本身无权干涉。 虽然大脑的潜意识帮助我们做出了很多决策,人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这一点对很多事情都有启发意义,比如当我们开展民意调查和用户满意度调査时,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对于人们决策的影响。对于这些调查呈现出来的结果,我们解读起来应该非常慎重。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问人们为什么做某些事情或为什么不做某些事情,为什么喜欢某些事情或不喜欢某些事情时,人们给出的原因只是他们意识到的,也就是说,只是50比特思维,并不是真相的全部,他们漏掉了一些潜意识的原因。因此,我们得到的答复可能离真相很远。 (查看原文)
    shuilo 1赞 2021-12-02 16:26:48
    —— 引自章节:大脑的“自动模式” 024
  • 意图一行为差距 本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无论是好还是坏,人类大脑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惰性的倾向,而不是注意力集中和积极活跃的倾向。如果我们正在努力改善自己或他人的行为,那么了解这一点就至关重要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所作所为似乎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需求是无限的,做出决策的意愿也是无限的,其实,真实情况远远不是如此。 事实上,我们的注意力往往倾向于集中在紧迫性或愉悦性的事情上。但正如约輸・列侬( John Lennon)的一句歌词所唱的那样,“当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而去”,生活充满了平凡琐碎的事情,既没有紧迫性,也没有愉悦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几乎不会刻意去关注自己所做的很多事情。如果我们不打破现状,如果没有出现什么令我们愉悦的事情,那么很多事情会超出我们的意识范围。 (查看原文)
    shuilo 2021-12-01 17:01:48
    —— 引自章节:意图– 行为差距 006
  • 第二章行为捷径:人类行为的三种快捷方式 捷径一:适应社会规范032 捷径二:规避损失043 捷径三:抓住现在的收益,把损失留给未来053 (查看原文)
    shuilo 2021-12-03 11:18:55
    —— 引自章节:第二章 行为捷径:人类行为的三种快捷方式
  • 接下来的7章将分别阐述在50比特思维方案中居于核心地位的7个策略。正如图2-1所展示的那样,其中三个策略是为了激活大多数我们原本就拥有的良好意图,我们可以将这些策略称为“激活型策略”。如果有可能的话,你要多运用这三个策略,因为事实反复表明这些策略可以显著地改善人们的选择和行为。除了三个激活型策略之外,还有三个提高型策略以及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超级策略。 三个激活型策略 1。主动要求他人做出选择,即主动要求别人暂时停下手头的事情,给他们提供几个选项,让他们认真考虑一下。(第三章) 2。预先承诺,即允许人们在今天为未来面临的事情做决策。(第四章) 3。自愿退出,即默认别人接受你提出的选项,同时给别人选择的自由,允许别人偏离理想的方案,如果別人愿意,可以自愿退出。(第五章) 三个提高型策略 1。融入他人思维,即人们的关注点在哪里,你就多关注那些领域。(第六章) 2。重构选项,即用合适的措辞为人们设定一个框架,使其在该框架内思考问题和做出选择。(第七章) 3。巧借东风,即借助某个原本就存在的有吸引力的行为方式,促使人在借鉴这个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理想的行为方式。(第八章) 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超级策略合理简化,即为了促使别人做出正确的选择,你要帮助别人消除障碍,使其决策过程轻松一些,少一些摩擦,但对于次优选项,要创造一些障得因素,促使别人停下来认真思考一番之后再做决定。(第九章) 我之所以称其为超级策略,是因为该策略可以和其他几个策略配合使用。如果人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那就减少障碍。如果可能做出次优选择,那就制造障碍,促使他们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决定。 (查看原文)
    shuilo 2021-12-03 11:21:01
    —— 引自章节:运用50 比特思维的7 个策略 062
  • 运用50比特思维设计行为方式的人明白为什么这一策略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从零售店买药通常不会带来多大的麻烦,转而采取送货上门的方式,也不会给他们带来多少乐趣。因此,很多患者并不愿放弃之前的买药方式,这是因为人类注意力不集中和惰性的本能倾向在发挥作用,这些本能倾向导致我们将有意识的50比特思维用在了别的地方。因此,大多数患者总是习惯性地去零售店购买长期服用的药物。50比特思维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主动要求他人做出选择策略的效果非常好。这是因为,当我们告诉人们我们需要他们集中注意力去做出一个明确的选择时,就会激活他们内心隐藏着的对于送货上门方式的兴趣。这个过程不需要强迫和劝说,只需要让他们调动50比特思维去思考问题就行了,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会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决定。 (查看原文)
    shuilo 2021-12-03 11:57:34
    —— 引自章节:运用50 比特思维的7 个策略 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