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概览。背后的故事是徐冰以塑料袋树枝枯草树叶借助光效拼出古画的局部的系列作品。也是至今看过次数最多的作品。
算是不同评论家视角下的《背后的故事》,观点有其相似性也有各自的侧重点与独特性。书籍的装帧不行,读到一半已经散架了……准备拿胶水粘上...
当年“徐冰:思想与方法”展上最戳我的一件作品,没有之一。关于视觉的欺骗性,装置与绘画的殊途同归,像现实一样,总要绕到背面看。所收录的批评文章比“烟草计划”那本精彩的多,印象比较深的点:身体断臂、分类学、后殖民、与博物馆场域的关系、阅读的纯粹物质性
观点上最喜欢的一篇评论是《无为:徐冰与绘画之非感知的生命》。
薄薄一本,内容挺丰富的。关于背后的故事的照片包括了不同年份、地区的装置的图像内容选择、与原画的对比、局部、正背面效果、设计图稿、展示环境、工作照,非常全面。评论文章也很有意思,展现了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对作品的解读,除了正面秩序背面无序,还有从阴影与绘画的关系入手的,以及从材料收集、展示方式与博物馆制度的联系入手的,从剥离原有媒介入手的,各显神通。
挺走心的一本书,注释出处都做得很严谨,翻译也没有很生硬。关键是西式解读明显深刻些,虽然有些观点不太明白不太同意。
如果早些读过18年夏天我会在作品前看的更仔细。
异时性、真伪性、启蒙性、“第三场域”、媒体再造……“通过解构式否定传统的方式,唤醒了传统。”
干枯植物、枝干、麻丝,甚至塑料袋等日常琐物,在光源下层层叠叠后,营造出一系列微妙而奇特的光影视觉效果,投放到前端的亚克力面板,映射成一幅幅中国山水画名作。徐冰认为光的调配代替了画笔的作用,“比任何颜料调出来的笔触都要丰富和细微”,创造出过去任何存在的画种所不能达到的丰富的、特殊的表现力。“中国水墨画通常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实际上这种审美反映出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通常欣赏这种不确定性,因为命运无常,且决定着结果”。徐冰的作品恰到好处地放大了这种不确定性,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精髓所在。
一直觉得外国人对“中国性”的分析和评论是瞎扯淡…
当自我的阐释足够完整或到位时,外部再尝试进行的解读仅如隔靴搔痒,虽然我似乎也走在这条路上
好精彩!几篇评论各有侧重,幻景/物质性/文字/笔法都讲得有理。Lamarre一篇在meta层面上对民族主义普遍主义以及读法本身分析一针见血。
徐冰的档案很多,但好档案很少。
看了觉得理论学者和艺术家想的真不一样……
仅一系列的作品评论集,部分有关于中国画和油画的思考比较有趣。
异时空角度的作品解读
> 背后的故事(徐冰背后的故事评论集+影像志)
1 有用 生长亦流淌 2017-06-02 20:04:33
概览。背后的故事是徐冰以塑料袋树枝枯草树叶借助光效拼出古画的局部的系列作品。也是至今看过次数最多的作品。
1 有用 一一 啦 2022-02-06 19:12:03
算是不同评论家视角下的《背后的故事》,观点有其相似性也有各自的侧重点与独特性。书籍的装帧不行,读到一半已经散架了……准备拿胶水粘上...
2 有用 unidolphie 2022-04-11 11:44:42
当年“徐冰:思想与方法”展上最戳我的一件作品,没有之一。关于视觉的欺骗性,装置与绘画的殊途同归,像现实一样,总要绕到背面看。所收录的批评文章比“烟草计划”那本精彩的多,印象比较深的点:身体断臂、分类学、后殖民、与博物馆场域的关系、阅读的纯粹物质性
0 有用 疯盒子里的星光 2024-02-24 20:18:47 上海
观点上最喜欢的一篇评论是《无为:徐冰与绘画之非感知的生命》。
1 有用 霜露沾衣 2022-06-29 03:16:05
薄薄一本,内容挺丰富的。关于背后的故事的照片包括了不同年份、地区的装置的图像内容选择、与原画的对比、局部、正背面效果、设计图稿、展示环境、工作照,非常全面。评论文章也很有意思,展现了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对作品的解读,除了正面秩序背面无序,还有从阴影与绘画的关系入手的,以及从材料收集、展示方式与博物馆制度的联系入手的,从剥离原有媒介入手的,各显神通。
0 有用 孤独时遇见自我 2018-07-21 20:14:54
挺走心的一本书,注释出处都做得很严谨,翻译也没有很生硬。关键是西式解读明显深刻些,虽然有些观点不太明白不太同意。
0 有用 张又又 2020-06-16 21:36:26
如果早些读过18年夏天我会在作品前看的更仔细。
0 有用 无效运动 2020-01-18 23:27:27
异时性、真伪性、启蒙性、“第三场域”、媒体再造……“通过解构式否定传统的方式,唤醒了传统。”
0 有用 Homfeer 2019-02-25 17:19:30
干枯植物、枝干、麻丝,甚至塑料袋等日常琐物,在光源下层层叠叠后,营造出一系列微妙而奇特的光影视觉效果,投放到前端的亚克力面板,映射成一幅幅中国山水画名作。徐冰认为光的调配代替了画笔的作用,“比任何颜料调出来的笔触都要丰富和细微”,创造出过去任何存在的画种所不能达到的丰富的、特殊的表现力。“中国水墨画通常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实际上这种审美反映出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通常欣赏这种不确定性,因为命运无常,且决定着结果”。徐冰的作品恰到好处地放大了这种不确定性,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精髓所在。
0 有用 Evilly ☣ 2018-07-15 14:48:29
一直觉得外国人对“中国性”的分析和评论是瞎扯淡…
1 有用 天天想移民瑞典 2021-07-20 22:31:17
当自我的阐释足够完整或到位时,外部再尝试进行的解读仅如隔靴搔痒,虽然我似乎也走在这条路上
0 有用 fff勒内 2024-06-04 09:50:22 美国
好精彩!几篇评论各有侧重,幻景/物质性/文字/笔法都讲得有理。Lamarre一篇在meta层面上对民族主义普遍主义以及读法本身分析一针见血。
0 有用 后商 2024-08-25 01:49:17 上海
徐冰的档案很多,但好档案很少。
0 有用 椰子鸡 2022-08-17 16:58:16
看了觉得理论学者和艺术家想的真不一样……
0 有用 给您添蘑菇了 2018-06-10 10:16:04
仅一系列的作品评论集,部分有关于中国画和油画的思考比较有趣。
0 有用 融化格陵兰 2017-10-24 09:30:02
异时空角度的作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