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雷海宗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的几篇文字,都是抗战前发表的,是著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批判。前三篇由三个不同的方向探讨秦汉以上的中国——动的中国。第四篇专讲秦汉以下的中国——比较静的中国。第五篇合论整个的中国历史 。下编的主题是探讨抗战建国中的中国。下编第一篇文章解释此次抗战的意义与士兵之所以英勇,说明中华民族虽老而仍有朝气的原因。第二篇文章则表示海雷宗对于前途的希望和信仰。作者贯通中外的渊博知识以及对历史文化的独特看法,在当时学术界是颇为难得和显著影响的,对今天我们研究中外历史也甚具教益与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 · · · · ·
字伯伦,1902年出生,河北永清县人;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后更名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担任教授、系主任等职;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雷海宗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
目录 · · · · · ·
总论——传统文化之评价
一中国的兵
(一)春秋
(二)战国
(三)秦代
(四)楚汉之际
(五)西汉初期
(六)汉武帝
(七)武帝以后——光武中兴
(八)东汉
(九)后言——汉末至最近
二中国的家族
(一)春秋以上
(二)战国
(三)秦汉以下
(四)结论
三中国的元首
(一)列国称王
(二)合纵连横与东帝西帝
(三)帝秦议
(四)秦始皇帝
(五)汉之统一与皇帝之神化
(六)废庙议与皇帝制度之完全成立
(七)后言
四无兵的文化 (一)政治制度之凝结
(二)中央与地方
(三)文官与武官
(四)士大夫与流氓
(五)朝代交替
(六)人口与治乱
(七)中国与外族
五中国文化的两周
(一)正名
(二)中国史的分期
(三)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较
下编
总论——抗战建国中的中国
六此次抗战在历史上的地位
七建国——在望的第三周文化
附录
世袭以外的大位承继法
殷周年代考
君子与伪君子
雅乐与新声
古今华北的气候与农事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2 条 )


理想的人格是“文武兼备”
> 更多书评 52篇
-
古人信仰天子的权力由神赋予的时候,在出现旱灾蝗灾水灾等自然灾害时,往往就会有言论说这是统治者出现了问题,于是上天降下灾祸以示惩戒,如此下去江山的统一会岌岌可危。这样的说法,就好像统治者的无能为力是因,自然灾害是果。但根据本书中朝代更替的外部原因分析来看,自然灾害才是因,统治者在自然灾害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面前无能为力才是果。
2019-05-11 21:43 1人喜欢
-
第一周,除所谓史前期之外,可分为五个时代: 1.封建时代(西元前1200-前771年); 2.春秋时代(西元前770-前473年); 3.战国时代(西元前473-前221年); 4.帝国时代(西元前221-西元88年); 5.帝国衰亡与古典文化没落时代(西元88-383年)。 第二周也可分五期: 1.南北朝、隋、唐、五代(西元383-960年); 2.宋代(西元960-1279年); 3.元明(西元1279-1528年); 4.晚明盛清(西元1528-1839年); 5.清末中华民国(西元1...
2021-02-09 14:54
第一周,除所谓史前期之外,可分为五个时代: 1.封建时代(西元前1200-前771年); 2.春秋时代(西元前770-前473年); 3.战国时代(西元前473-前221年); 4.帝国时代(西元前221-西元88年); 5.帝国衰亡与古典文化没落时代(西元88-383年)。 引自 (二)中国史的分期 第二周也可分五期: 1.南北朝、隋、唐、五代(西元383-960年); 2.宋代(西元960-1279年); 3.元明(西元1279-1528年); 4.晚明盛清(西元1528-1839年); 5.清末中华民国(西元1839年以下)。 引自 (二)中国史的分期 回应 2021-02-09 14:54 -
在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伟人或朝代似乎总是敌不过旧势力的反动,总是失败的。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恺撒为旧党所刺杀,西方的天下又经过十几年的大乱才统一。统一中国的秦朝也遭同样的命运。一度大乱之后,汉朝出现,天下才最后真正统一。 从此以后,中国的历史只有这两条路可走:可说不是民不聊生的战国,就是一人独裁的秦、汉。永远一治一乱循环不已。 一切宪法的歧异与政体的花样不过都是门面与装饰品而已。换句话说,政治社会生...
2021-02-08 15:18
在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伟人或朝代似乎总是敌不过旧势力的反动,总是失败的。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恺撒为旧党所刺杀,西方的天下又经过十几年的大乱才统一。统一中国的秦朝也遭同样的命运。一度大乱之后,汉朝出现,天下才最后真正统一。 引自 (四)秦始皇帝 从此以后,中国的历史只有这两条路可走:可说不是民不聊生的战国,就是一人独裁的秦、汉。永远一治一乱循环不已。 引自 (五)汉之统一与皇帝之神化 一切宪法的歧异与政体的花样不过都是门面与装饰品而已。换句话说,政治社会生活总逃不出多数(平民)为少数(特权阶级)所统治或全体人民为一人所统治的两种方式。至于孰好孰坏,只能让理想家去解决。 引自 (五)汉之统一与皇帝之神化 回应 2021-02-08 15:18
-
古人信仰天子的权力由神赋予的时候,在出现旱灾蝗灾水灾等自然灾害时,往往就会有言论说这是统治者出现了问题,于是上天降下灾祸以示惩戒,如此下去江山的统一会岌岌可危。这样的说法,就好像统治者的无能为力是因,自然灾害是果。但根据本书中朝代更替的外部原因分析来看,自然灾害才是因,统治者在自然灾害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面前无能为力才是果。
2019-05-11 21:43 1人喜欢
-
第一周,除所谓史前期之外,可分为五个时代: 1.封建时代(西元前1200-前771年); 2.春秋时代(西元前770-前473年); 3.战国时代(西元前473-前221年); 4.帝国时代(西元前221-西元88年); 5.帝国衰亡与古典文化没落时代(西元88-383年)。 第二周也可分五期: 1.南北朝、隋、唐、五代(西元383-960年); 2.宋代(西元960-1279年); 3.元明(西元1279-1528年); 4.晚明盛清(西元1528-1839年); 5.清末中华民国(西元1...
2021-02-09 14:54
第一周,除所谓史前期之外,可分为五个时代: 1.封建时代(西元前1200-前771年); 2.春秋时代(西元前770-前473年); 3.战国时代(西元前473-前221年); 4.帝国时代(西元前221-西元88年); 5.帝国衰亡与古典文化没落时代(西元88-383年)。 引自 (二)中国史的分期 第二周也可分五期: 1.南北朝、隋、唐、五代(西元383-960年); 2.宋代(西元960-1279年); 3.元明(西元1279-1528年); 4.晚明盛清(西元1528-1839年); 5.清末中华民国(西元1839年以下)。 引自 (二)中国史的分期 回应 2021-02-09 14:54 -
在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伟人或朝代似乎总是敌不过旧势力的反动,总是失败的。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恺撒为旧党所刺杀,西方的天下又经过十几年的大乱才统一。统一中国的秦朝也遭同样的命运。一度大乱之后,汉朝出现,天下才最后真正统一。 从此以后,中国的历史只有这两条路可走:可说不是民不聊生的战国,就是一人独裁的秦、汉。永远一治一乱循环不已。 一切宪法的歧异与政体的花样不过都是门面与装饰品而已。换句话说,政治社会生...
2021-02-08 15:18
在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伟人或朝代似乎总是敌不过旧势力的反动,总是失败的。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恺撒为旧党所刺杀,西方的天下又经过十几年的大乱才统一。统一中国的秦朝也遭同样的命运。一度大乱之后,汉朝出现,天下才最后真正统一。 引自 (四)秦始皇帝 从此以后,中国的历史只有这两条路可走:可说不是民不聊生的战国,就是一人独裁的秦、汉。永远一治一乱循环不已。 引自 (五)汉之统一与皇帝之神化 一切宪法的歧异与政体的花样不过都是门面与装饰品而已。换句话说,政治社会生活总逃不出多数(平民)为少数(特权阶级)所统治或全体人民为一人所统治的两种方式。至于孰好孰坏,只能让理想家去解决。 引自 (五)汉之统一与皇帝之神化 回应 2021-02-08 15:18
-
第一周,除所谓史前期之外,可分为五个时代: 1.封建时代(西元前1200-前771年); 2.春秋时代(西元前770-前473年); 3.战国时代(西元前473-前221年); 4.帝国时代(西元前221-西元88年); 5.帝国衰亡与古典文化没落时代(西元88-383年)。 第二周也可分五期: 1.南北朝、隋、唐、五代(西元383-960年); 2.宋代(西元960-1279年); 3.元明(西元1279-1528年); 4.晚明盛清(西元1528-1839年); 5.清末中华民国(西元1...
2021-02-09 14:54
第一周,除所谓史前期之外,可分为五个时代: 1.封建时代(西元前1200-前771年); 2.春秋时代(西元前770-前473年); 3.战国时代(西元前473-前221年); 4.帝国时代(西元前221-西元88年); 5.帝国衰亡与古典文化没落时代(西元88-383年)。 引自 (二)中国史的分期 第二周也可分五期: 1.南北朝、隋、唐、五代(西元383-960年); 2.宋代(西元960-1279年); 3.元明(西元1279-1528年); 4.晚明盛清(西元1528-1839年); 5.清末中华民国(西元1839年以下)。 引自 (二)中国史的分期 回应 2021-02-09 14:54 -
在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伟人或朝代似乎总是敌不过旧势力的反动,总是失败的。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恺撒为旧党所刺杀,西方的天下又经过十几年的大乱才统一。统一中国的秦朝也遭同样的命运。一度大乱之后,汉朝出现,天下才最后真正统一。 从此以后,中国的历史只有这两条路可走:可说不是民不聊生的战国,就是一人独裁的秦、汉。永远一治一乱循环不已。 一切宪法的歧异与政体的花样不过都是门面与装饰品而已。换句话说,政治社会生...
2021-02-08 15:18
在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伟人或朝代似乎总是敌不过旧势力的反动,总是失败的。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恺撒为旧党所刺杀,西方的天下又经过十几年的大乱才统一。统一中国的秦朝也遭同样的命运。一度大乱之后,汉朝出现,天下才最后真正统一。 引自 (四)秦始皇帝 从此以后,中国的历史只有这两条路可走:可说不是民不聊生的战国,就是一人独裁的秦、汉。永远一治一乱循环不已。 引自 (五)汉之统一与皇帝之神化 一切宪法的歧异与政体的花样不过都是门面与装饰品而已。换句话说,政治社会生活总逃不出多数(平民)为少数(特权阶级)所统治或全体人民为一人所统治的两种方式。至于孰好孰坏,只能让理想家去解决。 引自 (五)汉之统一与皇帝之神化 回应 2021-02-08 15:18 -
明是唐以后唯一的整个中国自治统一的时代,不只东北与西北的国防要地完全收复,并且塞外有军事价值的土地也被并入帝国的范围。这种局面前后维持了二百年,较宋代大有改观。但这种表面上的光荣却不能掩盖内里的腐败。科举制度最后僵化为八股文的技术,整个民族的心灵从此就被一套一套的口头禅所封闭,再求一个经世的通才已办不到。 此外,政治的发展也达到腐败的尽头。廷杖是明代三百年间的绝大羞耻。明初诛戮功臣的广泛与野蛮,...
2021-02-06 15:26
明是唐以后唯一的整个中国自治统一的时代,不只东北与西北的国防要地完全收复,并且塞外有军事价值的土地也被并入帝国的范围。这种局面前后维持了二百年,较宋代大有改观。但这种表面上的光荣却不能掩盖内里的腐败。科举制度最后僵化为八股文的技术,整个民族的心灵从此就被一套一套的口头禅所封闭,再求一个经世的通才已办不到。 此外,政治的发展也达到腐败的尽头。廷杖是明代三百年间的绝大羞耻。明初诛戮功臣的广泛与野蛮,也远在西汉之上;汉高情有可原,明祖绝不可恕。成祖以下二百余年间国家的大权多半操在宦官手中,宦官当权成了常制,不似汉唐的非常情形。有明三百年间,由任何方面看,都始终未上轨道,整个的局面都叫人感到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大污点。并且很难说谁应当对此负责。可说无人负责,也可说全体人民都当负责。整个民族与整个文化已发展到绝望的阶段。 引自 (二)中国史的分期 回应 2021-02-06 15:26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商务印书馆 (2001)8.8分 701人读过
-
暂时无货, 2天前曾上架
-
-
中华书局 (2005)8.6分 276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2)9.2分 187人读过
-
暂时无货, 7天前曾上架
-
商务印书馆 (2014)7.9分 15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RAY 2017-04-19
老先生假以天年三周文化理论当可更加完善。中国的前途在于重拾过往的文武兼备,在现今这似乎又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国家强大在于人口不灭和兵制健全,在当时抗战条件下也自有其道理。主张以淝水之战作为历史分期,指出了南方开垦发展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作用。
0 有用 卤鸡腿的2017 2017-10-31
崇古。两周论和时代考挺有意思的。
0 有用 寧靜的地平線 2019-12-15
2016
0 有用 好痛 2017-07-25
固然有时代的局限性 但 提出 比 解决 更重要 这也是司马迁所谓“成一家之言” 雷海宗先生是个大胆的人 无论观点如何 起码不因循守旧 另 雷海宗先生文笔不逊许多“文人”
0 有用 漆园·1989 2019-04-27
雷海宗从兵制以及武德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视角独特,有新意。但其中国文化两周的理论,以及以此推断各种文化的时限、发展轨迹,刻意地寻找历史的宏观规律,忽视了历史的复杂性!另外,这个版本错别字极多!!!
0 有用 深海里的鱼 2021-02-11
醍醐灌顶~
0 有用 琵琶鱼 2021-02-06
一次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雷海宗先生真的是太有个性了。
0 有用 霍普先生 2020-07-19
习惯了唯物史观,再来看这种文化规约论,基本上全程顶着一脑袋问号。从“兵”切入的独特视角,乍看之下很无厘头,但仔细想想,兵的来源关系着社会政治秩序、人口结构和国家动员能力,也涉及中央和地方、中央和外族的关系,兵的装备和战斗力涉及经济、税收、日常训练,兵的精神涉及社会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民族主义、集体主义还是个体主义,文德还是武训),如此看来,兵确实是一个聚焦了各方面因素的观测点。抛开视角偏好,回到那... 习惯了唯物史观,再来看这种文化规约论,基本上全程顶着一脑袋问号。从“兵”切入的独特视角,乍看之下很无厘头,但仔细想想,兵的来源关系着社会政治秩序、人口结构和国家动员能力,也涉及中央和地方、中央和外族的关系,兵的装备和战斗力涉及经济、税收、日常训练,兵的精神涉及社会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民族主义、集体主义还是个体主义,文德还是武训),如此看来,兵确实是一个聚焦了各方面因素的观测点。抛开视角偏好,回到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看他怀着悲切地感情痛批虚伪软弱的文德传统,试图激发起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精神意志,梦想着最终开启中国历史的第三周,这种真切的感情也确实挺让人动容。 (展开)
0 有用 苻乐城 2020-02-29
兵与最高统治者的关系。兵,就是枪杆子。武力,是国家统一稳定发展的支点,文化是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又一支点。
0 有用 江州穆瑾 2020-01-24
大开大合,深有通史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