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窑千年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粒粒头 2019-09-16 21:14:38

    百家讲坛后整理的垃圾读物

  • 3 Shirleysays 2018-03-13 11:54:22

    这本其实就是百家讲坛的《大故宫3》。老爷子很厉害,条理非常清楚,观点干净利落。而且,有言在先,我是讲历史的,讲的就是瓷器与皇家的历史关系。要看像《人鬼情未了》里,怎么手做的,肯定失望了。

  • 2 翡冷翠的玫瑰 2019-12-29 17:31:21

    不太行,讲的泛且浅

  • 1 小萌萌 2017-11-08 09:15:46

    China,是瓷器,也是中国。 瓷都景德镇,“古昌南镇也”,相传瓷器销往海外,一些外国人不知道这种器物该叫什么,只知道来自昌南,于是将“昌南”谐音作china。

  • 1 边角料 2017-08-03 11:17:43

    以小见大的方法,使“历史生动,器物厚重”。 不错的科普性读物

  • 1 Galois 2018-05-06 14:38:24

    阎老先生写出来也还是百讲体啊,不过看书还是比看《大故宫》快多了XD 作为普及类读物,历史背景、工艺、审美、文物各个方面串讲得不错,难能可贵的是给予许多被历史所遗忘的御窑之人以应有的关注。

  • 1 风之影 2018-12-19 14:44:10

    阎崇年的新作,介绍宋元明清的官窑史,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书通俗易读,最为出色之处就是将皇帝的特征与烧制瓷器的特征有机结合在了一起,使得整部书既有历史感,又有艺术感。在一定程度上,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而阎崇年这本书则是将这一个原则阐释了出来,皇帝自身特点以及在位时的统治特点,差不多在瓷器上都有所反应,让人不得不感慨于历史的痕迹的深刻。整本书用纸精良,有大量图片,尤其是很多精美的瓷器文物,看着美感十足。作者的另外一个用心之处就是将每个朝代具有特点或做出贡献的工匠和官员列举了出来,使得整部书的历史性更为浓厚,几乎就可以看做是一部通俗简洁版的古代官窑史……

  • 3 酸温暖 2020-02-01 16:35:25

    内容编排合理,但是确实感觉像《百家讲坛》这类电视节目讲稿的整理再造。作为科普读物的话算是合格。但竟然是三联出品,忍不住“噫”出来。

  • 1 奥特曼洛夫斯基 2020-03-27 12:42:39

    阎崇年爷爷的科普性读物,2017年来广州签售的时候跑去听了还买了本🤣今天翻出来清理压箱底读物啊 每个章节我感觉都是割裂的

  • 0 Nancy 2019-04-24 20:19:08

    艺术——瓷器

  • 0 紫菜头 2018-08-04 22:29:42

    从历史大环境、帝王审美观、督陶官制度等方面下笔,把瓷器发展与历史脉络做了勾连,读者也就能更为清晰、立体的感受瓷器之美。

  • 0 小脏熊熊 2017-09-13 14:04:43

    入门看看还行吧

  • 0 今朝 2022-02-24 14:39:01

    见微知著,御窑兴衰亦如王朝之兴衰

  • 1 文孟先生 2022-10-15 02:24:26 湖北

    经典作品。

  • 0 Leo 2022-05-15 22:30:12

    适合初中生的科普读物。

  • 0 NICK&ALICE 2022-07-23 21:30:04

    定位倒也明确:历史学家撰写的瓷器文化史。并不是以瓷器器物为核心,而是围绕“御窑”介绍宫廷文化、瓷器风格、制瓷技术、督陶官生平等内容,以明清时期、以景德镇为主要关注点,所选瓷器皆为各大博物馆之重器。百家讲坛体的“故事”占较大篇幅,整体信息量不是特别大,而且限定在御窑,因此瓷器风格种类介绍也颇为有限,适合作为闲时读物。

  • 0 朱棣 2022-09-07 18:02:05 上海

    翻翻可以,深度一般

  • 0 E 2023-08-26 00:20:33 江苏

    朝代更换,“人”的际遇、天性不同,所造的“物”照见那个时代的匠人和官王。蛐蛐罐、春药罐、鸡缸杯……十分有趣。

  • 0 eien99 2023-01-31 16:38:38 江西

    作者:著名、4; 装帧开本手感:平装普通开本、3; 画面图像清晰度:彩图、4; 印刷字体:清楚、4; 内容:瓷器简介、3; 厚度:合适、3; 价格:合适、3;总体不错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