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同样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明末董其昌“妙合神离”的画学主张在清初出现了两极的发展。一是以“四僧”为代表的野逸派,满腔悲愤,以画为寄托,吐露民族情怀与身世之感,追求“我自用我法”,突破传统,面目一新,受民间欢迎;一是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以画养生,复古为尚,整理传统,规矩方圆,延续古风,他们书斋造境,影响及于皇家审美旨趣。此外,明遗民及清初匠人画家的东渡,给扶桑带去了“南画”与“北宗”艺风,被日本称作“舶来画派”。随着清政权的巩固,康雍乾三世宫廷绘画迈向鼎盛,文人画家与欧洲传教士画家和乾隆帝直接参与其中,卷轴画、版画、书画著录文献等皆有鸿篇巨制问世,体现了封建社会*后盛世的文化气象。而民间绘画的繁盛则在经济发达的扬州,因盐商的赞助,乃形成了与宫廷画风异调的画派,讲求个人性灵的抒发,吐露胸中的块垒,追新猎奇,迂而不腐,以画为生,符合商业与世俗文化之需。晚清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土洋结合,更影响绘画流派向多元发展,包括海上画派、岭南画派、京津画家、外销油画、石版新闻画、赴海外留学学画、开办新式美术教育机构等,皆成为当时绘画史的亮点。
清代还有汉藏合璧的布达拉宫壁画、少数民族绘画、太平天国壁画、各地民间年画、书论画论甚丰等极具时代特色的内容,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而且使得清代成为中国古代书画史上内涵与表现形式*为丰富的别开生面的时代。
如果说清代是封建社会终期的落日,那么清代的书画篆刻艺术,宛如这落日下山时的灿烂光辉,绚丽多彩,眩人心目,美不胜收,令人难忘!
1 有用 苏野 2019-04-14 09:45:07
清代书画简史,失之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