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译者: 尤斌斌
出版年: 2017-4-1
页数: 239
定价: CNY 46.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图灵新知
ISBN: 9787115449597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为理论物理学家大栗博司先生写给自己女儿的数学读本,全书以用“数学语言”解读自然为线索,用生动故事和比喻重新讲解了数学的核心原理与体系,并且讲解了把数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思维方式,是数学入门,重新理解数学的科普佳作。
数学可以精准地描述事物,这种描述能力超越了英语、日语等自然语言的表现能力。所以如果理解数学,就能看到那些无形、不可见的东西,想出从未想到过的新创意。
作者简介 · · · · · ·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讲席教授,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日本东京大学Kavli数学物理学联合宇宙研究机构(Kavli IPMU)研究主任。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发现了量子场论与超弦理论的深层数学构造,其研究曾获得美国数学学会大奖(2008年)、德国洪堡研究奖(2009年)、日本仁科纪念奖(2009年)、日本数学学会詹姆斯•西蒙斯奖(2012年),《超弦理论:探究时间、空间及宇宙的本原》获得2014年日本第30届日本讲谈社科学出版奖。
目录 · · · · · ·
第1 章 从不确定的信息中作出判断
第2 章 回归基本原理
第3 章 大数字并不恐怖
第4 章 不可思议的素数
第5 章 无限世界与不完备性定理
· · · · · · (更多)
第1 章 从不确定的信息中作出判断
第2 章 回归基本原理
第3 章 大数字并不恐怖
第4 章 不可思议的素数
第5 章 无限世界与不完备性定理
第6 章 测量宇宙的形状
第7 章 微分源于积分
第8 章 真实存在的“假想数字”
第9 章 测量“难”与“美”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在你出生之时,我曾想到,希望你在这世上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虽然现代社会问题不少,不过我认为现在是人类历史中最精彩的时代。我也像每一位父母一样,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享受到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不过,仅仅这样并不够,这个精彩的时代是人类的智慧和努力构建出来的。我希望你不只是成果的受惠者,也希望你能成为创造者,为后世留下更好的成果。 21 世纪也可以说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国际社会的规则也在不断改变。中国有13 亿人,印度有12 亿人。如果这些群体的大多数接受高等教育,进而从事知识研究事业,世界的面貌又会为之一新。说起这件事情,有些人担心日本和美国的发达国家地位会因此受到威胁,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几十亿人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也会随之诞生出很多解决目前社会问题的新途径。世界整体教育水平上升,能够分配的“蛋糕”才能更大。这些情况,对于生于21 世纪的你,既是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自主思考的能力必不可少。欧洲有“七艺”(Liberal Arts)的教育传统,Liberal 原指“自由”,即“永不为奴”的意思。也就是说,Liberal Arts 是一种让人自主掌握命运、成为自由之人的素养。不管是成为领导者之时,还是面临预想之外的问题之时,都必须锻炼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古罗马时期,“七艺”为逻辑、语法、修辞、音乐、天文,还有算术和几何。最开始的三项是为了磨炼“论证”的语言技术,我认为这三项排在前面,是因为它们是语言成形的必要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语言,才能获得思考的能力。 “七艺”之中的“算术”和“几何”都属于数学领域,我觉得很有趣。通常情况下,大家会认为语言领域的文学或外国语言文学属于文科,数学属于理科,但我认为数学是和语言学习一样的东西。数学可以精准地描述事物,这种描述能力超越了英语、日语等自然语言的表现能力。所以如果理解数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Liberal Arts 是一种让人自主掌握命运、成为自由之人的素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给女儿的数学赠礼
丛书信息
喜欢读"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的人也喜欢 · · · · · ·
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读《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后感

《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是作者博客整理的,内容还是不错的,就是难度有些跳跃,简单的特别简单,复杂的数论和群论部分还是很复杂的。其中复数那一章讲的还是比较透彻的,至少比高中课本好多了。 本书很多补充内容需要在[作者关于这本书的网站]上找,而且都是日文的,好在数学公式较多还有翻译软... (展开)> 更多书评 4篇
-
书蠹精 (读书、买书、藏书、编书、写书)
在你出生之时,我曾想到,希望你在这世上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虽然现代社会问题不少,不过我认为现在是人类历史中最精彩的时代。我也像每一位父母一样,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享受到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不过,仅仅这样并不够,这个精彩的时代是人类的智慧和努力构建出来的。我希望你不只是成果的受惠者,也希望你能成为创造者,为后世留下更好的成果。 21 世纪也可以说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国际社会的规则也...2017-05-13 11:28 4人喜欢
在你出生之时,我曾想到,希望你在这世上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虽然现代社会问题不少,不过我认为现在是人类历史中最精彩的时代。我也像每一位父母一样,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享受到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不过,仅仅这样并不够,这个精彩的时代是人类的智慧和努力构建出来的。我希望你不只是成果的受惠者,也希望你能成为创造者,为后世留下更好的成果。 21 世纪也可以说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国际社会的规则也在不断改变。中国有13 亿人,印度有12 亿人。如果这些群体的大多数接受高等教育,进而从事知识研究事业,世界的面貌又会为之一新。说起这件事情,有些人担心日本和美国的发达国家地位会因此受到威胁,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几十亿人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也会随之诞生出很多解决目前社会问题的新途径。世界整体教育水平上升,能够分配的“蛋糕”才能更大。这些情况,对于生于21 世纪的你,既是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自主思考的能力必不可少。欧洲有“七艺”(Liberal Arts)的教育传统,Liberal 原指“自由”,即“永不为奴”的意思。也就是说,Liberal Arts 是一种让人自主掌握命运、成为自由之人的素养。不管是成为领导者之时,还是面临预想之外的问题之时,都必须锻炼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古罗马时期,“七艺”为逻辑、语法、修辞、音乐、天文,还有算术和几何。最开始的三项是为了磨炼“论证”的语言技术,我认为这三项排在前面,是因为它们是语言成形的必要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语言,才能获得思考的能力。 “七艺”之中的“算术”和“几何”都属于数学领域,我觉得很有趣。通常情况下,大家会认为语言领域的文学或外国语言文学属于文科,数学属于理科,但我认为数学是和语言学习一样的东西。数学可以精准地描述事物,这种描述能力超越了英语、日语等自然语言的表现能力。所以如果理解数学,就能看到那些无形、不可见的东西,想出从未想到过的新创意。 我在小学阶段并不那么喜欢“算术”这门课,不过进入中学后,“算术”演变成了“数学”,我也渐渐爱上了这门学科。带来这个转变的契机源于自主思考时给我带来的快感。当我解开数学题时,答案只有一个,别无其他。当碰到学校所学的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并且凭借自己的思考解出答案时,这种愉悦之情愈发强烈。而且我根本不需要去询问老师答案是否正确,因为自己就能独立判断。就像婴儿迈出第一步后,新的技能拓宽了对世界的体验范围。我希望你也能体会到这种愉悦。 本书是为了让你在21 世纪度过有意义的人生而写的数学知识。当然,要想有体系地学习数学,最好还是使用学校的教材。如果把数学当作语言,例如把数学比喻成法语,那么这本书并不是从零开始一步步教语法和单词,而是一本实用的会话集。带上它,你可以去法国旅行,用法语在巴黎的餐厅点餐。甚至服务员在介绍“今日的推荐菜品”时,你能马上理解并判断是否应该点这道菜。或者当你去参观卢浮宫,接触过去那些伟大的作品时,能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本书中除了讲述数学的实践性应用外,还会讲述从古巴比伦、古希腊时期起数学的发展趣事。 我不是一名数学家。我在1989 年获得了东京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5 年后被聘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自2000 年起一直任职于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研室。不过在2010 年,数学教研室的老师们邀请我兼任数学教授。最初我以“自己从来没有验证过什么有名的定理”为由予以拒绝,但是他们劝我说“验证定理不是为数学做贡献的唯一方式。您的研究为数学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促进了数学的新发展”,于是我也只好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其实我曾经提过多个有关数学的猜想,后来这些猜想都准确地得到了数学家们的证明。因此,我并不是一名证明定理的数学家,而是作为一名数学的使用者而受到认可。本书所讲述的内容,也正是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的数学知识。 我决定在个人主页中补充本书未说明的证明过程、后续话题和参考文献,从而确保出现新的发展时能够及时补充相关知识、追加新的参考文献。当然,阅读本书时并不需要借助补充知识。当阅读完本书时,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也许浏览我的个人主页http://ooguri.caltech.edu/japanese/mathematics 是个不错的选择。本文也会引用与内容相关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开始进入第1 章。 引自 前言 给女儿的数学赠礼 回应 2017-05-13 11:28 -
(即擅长数学又擅长理科的人数)/(班上所有学生的人数) 正因为两者都在计算“既擅长数学又擅长理科的概率”,所以两边的计算结果相同。 公式P(数学)P(数学-箭头理科)=P(理科——箭头数学)是数学界著名的“贝叶斯定理”。托马斯·贝叶斯是18世纪的英国牧师,他原本想要计算神存在的概率,结果却发现了这个公式。然而,这个公式在贝叶斯生前并没有公布,而是在他过世半个世界以后,法国的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撰...
2019-03-17 19:17
-
假设刚开始手上有m元,每次的赌注为1日元。赌博最重要的是把握脱身的好时机,赢的钱增多到N元时果断收手。要么开始赢钱时不要收手,直到赢得目标N元;要么一直继续知道输光。 将赢钱的概率记做P(m,N)。P是英语概率“Probability”的首字母,常用来表示概率。为了表示m元变成N元的概率,再在P补充写上(m,N)。这个概率大于1/2的话就有赢钱的希望,反之小于1/2的话最好还是尽早收手为好。概率公式如下: P(m,N)=1-(q/p)^...
2019-03-14 14:13
假设刚开始手上有m元,每次的赌注为1日元。赌博最重要的是把握脱身的好时机,赢的钱增多到N元时果断收手。要么开始赢钱时不要收手,直到赢得目标N元;要么一直继续知道输光。
将赢钱的概率记做P(m,N)。P是英语概率“Probability”的首字母,常用来表示概率。为了表示m元变成N元的概率,再在P补充写上(m,N)。这个概率大于1/2的话就有赢钱的希望,反之小于1/2的话最好还是尽早收手为好。概率公式如下:
P(m,N)=1-(q/p)^m/1-(q/p)^N
如上所述,我直接简要地导入了上述公式。该公式的解释过程有点复杂,因此我将在个人主页上加以补充。另一方面,将手头上的钱输光的概率等于1-P(m,N)。
不过,p=q=1/2时,因为q/p=1,所以右边的分子和分母均变成了0,那么0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时则采用以下计算方法,即
P(m,N)=m/N(当p=q=1/2时)
例如P(10,20)=1/2.此时拿10日元钱去赌博,所持金额翻倍的概率和输光破产的概率是五五开。
假设用于打赌的硬币和普通硬币稍微有点不同,p=0.47,q=0.53.如果使用上面的公式,P(10,20)约等于0.23
回应 2019-03-14 14:13
-
书蠹精 (读书、买书、藏书、编书、写书)
在你出生之时,我曾想到,希望你在这世上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虽然现代社会问题不少,不过我认为现在是人类历史中最精彩的时代。我也像每一位父母一样,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享受到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不过,仅仅这样并不够,这个精彩的时代是人类的智慧和努力构建出来的。我希望你不只是成果的受惠者,也希望你能成为创造者,为后世留下更好的成果。 21 世纪也可以说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国际社会的规则也...2017-05-13 11:28 4人喜欢
在你出生之时,我曾想到,希望你在这世上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虽然现代社会问题不少,不过我认为现在是人类历史中最精彩的时代。我也像每一位父母一样,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享受到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不过,仅仅这样并不够,这个精彩的时代是人类的智慧和努力构建出来的。我希望你不只是成果的受惠者,也希望你能成为创造者,为后世留下更好的成果。 21 世纪也可以说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国际社会的规则也在不断改变。中国有13 亿人,印度有12 亿人。如果这些群体的大多数接受高等教育,进而从事知识研究事业,世界的面貌又会为之一新。说起这件事情,有些人担心日本和美国的发达国家地位会因此受到威胁,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几十亿人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也会随之诞生出很多解决目前社会问题的新途径。世界整体教育水平上升,能够分配的“蛋糕”才能更大。这些情况,对于生于21 世纪的你,既是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自主思考的能力必不可少。欧洲有“七艺”(Liberal Arts)的教育传统,Liberal 原指“自由”,即“永不为奴”的意思。也就是说,Liberal Arts 是一种让人自主掌握命运、成为自由之人的素养。不管是成为领导者之时,还是面临预想之外的问题之时,都必须锻炼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古罗马时期,“七艺”为逻辑、语法、修辞、音乐、天文,还有算术和几何。最开始的三项是为了磨炼“论证”的语言技术,我认为这三项排在前面,是因为它们是语言成形的必要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语言,才能获得思考的能力。 “七艺”之中的“算术”和“几何”都属于数学领域,我觉得很有趣。通常情况下,大家会认为语言领域的文学或外国语言文学属于文科,数学属于理科,但我认为数学是和语言学习一样的东西。数学可以精准地描述事物,这种描述能力超越了英语、日语等自然语言的表现能力。所以如果理解数学,就能看到那些无形、不可见的东西,想出从未想到过的新创意。 我在小学阶段并不那么喜欢“算术”这门课,不过进入中学后,“算术”演变成了“数学”,我也渐渐爱上了这门学科。带来这个转变的契机源于自主思考时给我带来的快感。当我解开数学题时,答案只有一个,别无其他。当碰到学校所学的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并且凭借自己的思考解出答案时,这种愉悦之情愈发强烈。而且我根本不需要去询问老师答案是否正确,因为自己就能独立判断。就像婴儿迈出第一步后,新的技能拓宽了对世界的体验范围。我希望你也能体会到这种愉悦。 本书是为了让你在21 世纪度过有意义的人生而写的数学知识。当然,要想有体系地学习数学,最好还是使用学校的教材。如果把数学当作语言,例如把数学比喻成法语,那么这本书并不是从零开始一步步教语法和单词,而是一本实用的会话集。带上它,你可以去法国旅行,用法语在巴黎的餐厅点餐。甚至服务员在介绍“今日的推荐菜品”时,你能马上理解并判断是否应该点这道菜。或者当你去参观卢浮宫,接触过去那些伟大的作品时,能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本书中除了讲述数学的实践性应用外,还会讲述从古巴比伦、古希腊时期起数学的发展趣事。 我不是一名数学家。我在1989 年获得了东京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5 年后被聘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自2000 年起一直任职于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研室。不过在2010 年,数学教研室的老师们邀请我兼任数学教授。最初我以“自己从来没有验证过什么有名的定理”为由予以拒绝,但是他们劝我说“验证定理不是为数学做贡献的唯一方式。您的研究为数学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促进了数学的新发展”,于是我也只好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其实我曾经提过多个有关数学的猜想,后来这些猜想都准确地得到了数学家们的证明。因此,我并不是一名证明定理的数学家,而是作为一名数学的使用者而受到认可。本书所讲述的内容,也正是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的数学知识。 我决定在个人主页中补充本书未说明的证明过程、后续话题和参考文献,从而确保出现新的发展时能够及时补充相关知识、追加新的参考文献。当然,阅读本书时并不需要借助补充知识。当阅读完本书时,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也许浏览我的个人主页http://ooguri.caltech.edu/japanese/mathematics 是个不错的选择。本文也会引用与内容相关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开始进入第1 章。 引自 前言 给女儿的数学赠礼 回应 2017-05-13 11:28 -
1596年出生的勒内·笛卡尔被誉为近代理性主义的创始人,他给欧几里得的平面几何带来巨大的变革。笛卡尔在著作《方**》中提到有以下四种探索真理的步骤。 1)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真理,我绝对把它当成真的接受。 2)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小的问题,一个地分开解决。 3)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4)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 上述四个步骤反...
2019-03-14 14:06
-
解决费米问题的秘诀是不管出现多大的数字都不必慌张,只要按照理论谨慎计算即可。因为只是粗略的估算,所以只要保证位数正确就没问题。也就是说,关键在于不要数错0的位数。 这个时候,使用乘法运算就非常方便。例如10^1=10或10^2=100,右上角的数字代表0的个数。1万亿即1 000 000 000 000的1后面连续12个0,所以可以记做1万亿=10^12. 我们再使用这个方法来试着表示大数字(2013年的数据) 日本的实际gdp=5.2*10^14日元 日本的...
2019-03-14 14:06
-
概率是一种用数字表示某种主张正确率的方法。例如,掷骰子的时候掷出1的概率是多少呢?骰子有6个面,分别标有1到6这6个数字。如果每一面都一样容易掷出的话,那么平均应该是6次里有1次会掷出1,即“掷出1的概率是1/6” 不过,如果骰子特殊,也会出现容易掷出1的情况。这样1/6的概率就不准了。只要通过反复试验,就能算出特殊骰子的概率。假设掷1000次骰子,掷出1的次数是496次,那么得出的概率大于1/6.将两个概率相比,496/1000...
2019-03-14 14:08
概率是一种用数字表示某种主张正确率的方法。例如,掷骰子的时候掷出1的概率是多少呢?骰子有6个面,分别标有1到6这6个数字。如果每一面都一样容易掷出的话,那么平均应该是6次里有1次会掷出1,即“掷出1的概率是1/6”
不过,如果骰子特殊,也会出现容易掷出1的情况。这样1/6的概率就不准了。只要通过反复试验,就能算出特殊骰子的概率。假设掷1000次骰子,掷出1的次数是496次,那么得出的概率大于1/6.将两个概率相比,496/1000=0.496大于1/6约等于0.167(在本书中,将1/6计算到小数点后4位,最后一位四舍五入得出近似值,用约等于标记)。因为概率大于1/6,所以说明这骰子容易掷出1.除非骰子的状态发生变化,否则在掷1000次骰子是掷出1的概率并不会改变。但是掷骰子的方法偶尔不同,所以无法保证是否能刚好掷出496次1.因此0.496这个概率不是一个精确的 数字。如果想要算出更加精确的概率,那么需要增加掷骰子的次数。掷骰子的次数越多,实验得出的概率就趋向于固定值。
回应 2019-03-14 14:08
-
(即擅长数学又擅长理科的人数)/(班上所有学生的人数) 正因为两者都在计算“既擅长数学又擅长理科的概率”,所以两边的计算结果相同。 公式P(数学)P(数学-箭头理科)=P(理科——箭头数学)是数学界著名的“贝叶斯定理”。托马斯·贝叶斯是18世纪的英国牧师,他原本想要计算神存在的概率,结果却发现了这个公式。然而,这个公式在贝叶斯生前并没有公布,而是在他过世半个世界以后,法国的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撰...
2019-03-17 19:17
-
假设刚开始手上有m元,每次的赌注为1日元。赌博最重要的是把握脱身的好时机,赢的钱增多到N元时果断收手。要么开始赢钱时不要收手,直到赢得目标N元;要么一直继续知道输光。 将赢钱的概率记做P(m,N)。P是英语概率“Probability”的首字母,常用来表示概率。为了表示m元变成N元的概率,再在P补充写上(m,N)。这个概率大于1/2的话就有赢钱的希望,反之小于1/2的话最好还是尽早收手为好。概率公式如下: P(m,N)=1-(q/p)^...
2019-03-14 14:13
假设刚开始手上有m元,每次的赌注为1日元。赌博最重要的是把握脱身的好时机,赢的钱增多到N元时果断收手。要么开始赢钱时不要收手,直到赢得目标N元;要么一直继续知道输光。
将赢钱的概率记做P(m,N)。P是英语概率“Probability”的首字母,常用来表示概率。为了表示m元变成N元的概率,再在P补充写上(m,N)。这个概率大于1/2的话就有赢钱的希望,反之小于1/2的话最好还是尽早收手为好。概率公式如下:
P(m,N)=1-(q/p)^m/1-(q/p)^N
如上所述,我直接简要地导入了上述公式。该公式的解释过程有点复杂,因此我将在个人主页上加以补充。另一方面,将手头上的钱输光的概率等于1-P(m,N)。
不过,p=q=1/2时,因为q/p=1,所以右边的分子和分母均变成了0,那么0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时则采用以下计算方法,即
P(m,N)=m/N(当p=q=1/2时)
例如P(10,20)=1/2.此时拿10日元钱去赌博,所持金额翻倍的概率和输光破产的概率是五五开。
假设用于打赌的硬币和普通硬币稍微有点不同,p=0.47,q=0.53.如果使用上面的公式,P(10,20)约等于0.23
回应 2019-03-14 14:13 -
40岁女性接受乳腺癌检查,结果呈阳性并患上乳腺癌的概率是有9%。但是,检查结果呈阳性后再次接受检查的话,结果又会怎么样呢?为了计算方便,假设两次检查的可靠性相同。因为第一次检查结果呈阳性,所以乳腺癌的概率为9%,换而言之P(患上乳腺癌)=0.09.而且,这位女性接受第二次检查结果仍然呈阳性的概率为P(阳性)=0.14(计算方法请参考我的个人主页)。因此,再次运用贝叶斯定理,计算结果如下: P(阳性—箭头患上乳腺癌)...
2019-03-14 14:12
40岁女性接受乳腺癌检查,结果呈阳性并患上乳腺癌的概率是有9%。但是,检查结果呈阳性后再次接受检查的话,结果又会怎么样呢?为了计算方便,假设两次检查的可靠性相同。因为第一次检查结果呈阳性,所以乳腺癌的概率为9%,换而言之P(患上乳腺癌)=0.09.而且,这位女性接受第二次检查结果仍然呈阳性的概率为P(阳性)=0.14(计算方法请参考我的个人主页)。因此,再次运用贝叶斯定理,计算结果如下:
P(阳性—箭头患上乳腺癌)=0.09*0.9/0.14~(约等于)0.58
检查一次结果呈阳性的话,患上乳腺癌的概率只有9%。但是,再检查一次结果还是呈阳性的话,概率就上升至58%。
回应 2019-03-14 14:12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waspjia220 2018-04-06
准备收这个作家的其他书
0 有用 武者小路 2018-07-09
有意思~
0 有用 Linty 2019-06-03
大神就是大神。给女儿科普就直接写本书。内容很有趣,挺适合本科生读的。
0 有用 ଲ ଲ ଲ 2019-06-30
缺点当然是浅——但是考虑到我不是目标读者,这就不成缺点了,缺点反而是太深了。优点是广,涵盖的知识足够全面。非常推荐。
0 有用 catteforry 2019-05-06
有点意思吧。
0 有用 乐意 2021-01-08
写得很好但我看不懂
0 有用 读记拾光 2020-12-20
啊…我真是数学白痴…完全看不懂…
0 有用 一只特特呦 2020-12-18
不错的数学科普读物,其实难度不算低。 以生活化的故事引入数学问题,重视数学思维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内容涉及较广,但与同类书内容区别不大,所以读的比较快。
0 有用 直拳 2020-08-08
有不知道是翻译还是印刷的错误。看自己熟悉领域的科普和看爽文一个感觉。
0 有用 星沉月没 2020-06-16
很不错的入门书,但当你学了高数后看什么都是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