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杀的书评 (6)

不写作也能活,但就没机会干掉你讨厌的人了
我像战场上的战士一样视死如归地发下誓言:要么写作,要么死去。或者如里尔克所言:“如果您觉得不写也能活,那就别写。” ——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 虽然不写作也能活,但是还要看着讨厌的人活着,耀武扬威甚至流芳百世,希拉里·曼特尔不乐意了,她想:为什么不能对真实...
(展开)

逗号,逗号,逗号,惊叹号!
巴勃罗·毕加索能以音符入画,那么希拉里·曼特尔以标点符号作小说,也无甚怪诞。凭借“克伦威尔三部曲”中的《狼厅》、《提堂》两度斩获布克奖,曼特尔对波谲云诡的宫闱秘史的拿捏教人惊艳。短篇小说集《暗杀》也有几分阴郁紧张,尽管它讲述的是看似寻常的生活。不是卡佛式的...
(展开)

历史永远会有别的可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同名短篇还是非常精彩的,你我都知道“那位”最后是终老的,但是在读的过程中还是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紧张,绷紧着心弦,仿佛真的会发生点什么,担心到底最后会发生什么,“杀手”有没有事?“那位”有没有事? 而作者却在最关键的时刻戛然而止,留了白! 故事很简单:一位利物... (展开)
看不见的门——《暗杀》译后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不见的门(代译后记) 黄昱宁 哪怕单看标题,《刺杀撒切尔》也注定成为新闻焦点,更何 况开篇第一句就是:“先想象一下她咽下最后一口气的那条街。”执笔为枪,瞄准离世不久、生前毁誉参半的政治风云人物,在虚构中让其“偿还血债”,这不是一般的小说家会干的事—他们会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