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搞不懂为什么做成逼仄的小开本 还是轻型纸 钱穆作品系列新版时也是又长又窄的开本 这不是看了就扔的通俗读物 #以后在公众号“书魔”聊聊舒昌善译的茨威格
史实细节大概出了不少纰漏,已有有心人做了梳理和纠正。但从一本文学作品角度来看,叙述非常流畅、灵动。所有思想性相关的表达都充满了力量,振聋发聩,激荡人心。这样的书是可以一直流传下去的。
2017年最后一本。茨威格在塑造人物上从不让人失望,个人态度使人信服,且这本书在关于宗教上的论据和观点比写斯图亚特那本更清晰,卡斯泰里奥以个人的柔弱力量和强大信念对抗加尔文的教派帝国。两本书可以结合来看,表面都是写宗教之争,内核一个写斯图亚特王朝的覆灭,一个写宽容、自由和良知在极其逼仄强权下的新生,尤其是塞尔维特火刑部分,以及“良知对抗暴力”和“暴力扼杀良知”两章,非常优秀。不能排除茨威格在写作中对加尔文主义的个人理解和当时典型环境,但依然算得是极其难得的传记类小说。
非常认同卡斯泰利奥在《驳加尔文书》里的逻辑:1.何为异端/正统(标准问题)2.谁给权威赋权(来源问题)3.正统管辖的范畴为何?(边界问题)以上三个问题,一再提醒现在:无论哪个年代无论什么背景,即使行为不得不受钳制,但思想无界,且始终自由(&这本书的注释简直啰嗦到影响看书进度了)
力荐,力荐,力荐。说三遍。茨威格的笔就是金箍棒啊,把独裁、思想垄断、意识霸权、权威、真理专业户一手抄起,在露天茅厕墙上,啪啪一顿猛抽,然后甩手抛向苍穹,自己墩身一窜,腾空而起,大棒一抡,那些BULL SHIT就成齑粉四散。
读了两章,感觉这不就是在讲我们的历史吗!
结尾真是点睛之笔
卡斯泰里奥说:“我们不应该用火烧别人来证明我们自己的信仰,只应为了我们的信仰随时准备被烧死。”
“我们不应该用火烧别人来证明我们自己的信仰,只应为了我们的信仰随时准备被烧死。”
作者行云流水,译者翔实稳重。
正是因为知道茨威格的个人风格是掺杂情绪的讲述——这是他的写法中最吸引的地方,却也同时是最不可靠的地方——所以这一次阅读比人类群星闪耀时更多带了点存疑的提防。而这个译本让我很感动的地方是译者并未忽视这种普遍的存疑,而是后记中同时给出了多方论据,努力地挖掘加尔文的真实性格——不为他的罪行辩护,但也不将他塑造成十恶不赦的恶魔。这无疑是一个可以给人无限希望的伟大故事,但同时今日对它的回顾也让人如此绝望——书中的故事发生于1553年,茨威格在1936年写它是为了剑指纳粹之暴行,而到了2021年,它却还是值得翻看千万遍的经典,卡斯泰利奥即使活在今日,仍能成为一名在普遍懦弱中卓绝勇敢的英雄——几百年来人性之恶有过一丁点改变吗?世界会变得更好吗?大概并没有,未来也不会有的。
这本书正是我最需要的,解答我的许多迷惑和不确定,虽然是历史故事,却是探讨任何时候有关于良知和暴力的话题。
5.4 即使被人遗忘的慢慢长夜,有些人替历史沉默的大多数坚守住了人类底线。感谢卡斯泰利奥这样拥有巨大道德勇气的人。人类普遍存在的懦弱成了独裁者的帮凶。是谁捂住了我们的嘴? 人世间最大的不幸便是对良知的强迫。我想起加缪的描绘的荒诞不经的场景,用暴力去强迫一个人不接受的信仰始终是一种罪恶。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
看得我有些热泪盈眶
良知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恩赐,没有之一。或埋得深或埋得浅,但总有一天,长时间深思熟虑,内心爱好和平的人,当决定和决心真正成熟的时候,良知的对抗是坚定而决绝的。
太好读了吧!我看的是发生过的历史吗?不,我看的是正在发生的时事!呼唤宽容,挞伐专制,弘扬良知,对抗暴力。
我会永远记得在大约四个半世纪前,有一个叫赛尔维特的狂小子,因为自己自由说话的一张嘴被活活烧死,他好蠢,可是他好牛逼。因为在行刑前他还有机会求得速死。他是那么害怕,可仍旧坚持自我的立场,直到他被火烧得撕心裂肺地喊叫也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思想。而在他死后仅仅10年,一个叫做卡斯太利奥的人为了捍卫已故的赛尔维特思想的自由,付出了一生,直到众叛亲离凄惨死去。 悼念一个死者永远比支持一个活人容易。曾经远离的只敢在心中默默支持的人们给他抬棺,数百年后曾经诋毁他们的教派立碑忏悔祖先过错。 这并不是时代的错。 这是人的错。 而这样的错误,从来没停止过。 而自由的思想,野火也烧不尽。
好的出发点不代表会走向好的结果。以自由为旗号换得他人权力的让渡可能会导向更大的不自由。过程不公正不合规,则结果无意义。| “任何恐怖手段都左右不了一个自由的灵魂,纵使是最没有人性的世纪也还会有让人性的声音存在的空间。”
塞尔维特、加尔文、卡斯泰利奥。加尔文掌控日内瓦、塞尔维特对加尔文教义的反对、加尔文三番五次谋害塞尔维特、塞尔维特在日内瓦被烧死、卡斯泰利奥反对加尔文、加尔文对卡斯泰利奥的迫害既将实现时卡斯泰利奥辞世。读起来最酣畅淋漓的是讲述卡斯泰利奥思想的七八九三张,宽容、自由、包容,在对加尔文罪恶行为的反驳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加尔文对塞尔维特所做之事太过于熟悉,至少我们依旧生活在一个只有一种正确思想的国度,距离审查思想肉体消灭的历史也并不遥远,正因如此,在茨威格用力的叙述之下,听卡斯泰利奥从不同侧面倡导包容、否认思想罪、直指暴君罪行、不改心中理念,获得一些勇气,即使不敢站起来,也不能跪下去。以及感谢舒昌善老先生,不仅为翻译,更为详尽的注释,在读年表时也再次感受到西方宗教改革的历程之漫长、过程之艰难。
昨晚读完,从大一上陆陆续续地开始读。 有关知识分子的信仰与脾气,追求超越生命本身的真谛,在看《沉默的大多数》时也深有反思。
> 良知对抗暴力
32 有用 沈不约 2017-12-17 04:47:56
搞不懂为什么做成逼仄的小开本 还是轻型纸 钱穆作品系列新版时也是又长又窄的开本 这不是看了就扔的通俗读物 #以后在公众号“书魔”聊聊舒昌善译的茨威格
15 有用 李桃杏子 2017-12-07 22:24:20
史实细节大概出了不少纰漏,已有有心人做了梳理和纠正。但从一本文学作品角度来看,叙述非常流畅、灵动。所有思想性相关的表达都充满了力量,振聋发聩,激荡人心。这样的书是可以一直流传下去的。
9 有用 胡如隐 2017-12-29 21:24:25
2017年最后一本。茨威格在塑造人物上从不让人失望,个人态度使人信服,且这本书在关于宗教上的论据和观点比写斯图亚特那本更清晰,卡斯泰里奥以个人的柔弱力量和强大信念对抗加尔文的教派帝国。两本书可以结合来看,表面都是写宗教之争,内核一个写斯图亚特王朝的覆灭,一个写宽容、自由和良知在极其逼仄强权下的新生,尤其是塞尔维特火刑部分,以及“良知对抗暴力”和“暴力扼杀良知”两章,非常优秀。不能排除茨威格在写作中对加尔文主义的个人理解和当时典型环境,但依然算得是极其难得的传记类小说。
14 有用 香菜Fries 2017-11-13 22:35:27
非常认同卡斯泰利奥在《驳加尔文书》里的逻辑:1.何为异端/正统(标准问题)2.谁给权威赋权(来源问题)3.正统管辖的范畴为何?(边界问题)以上三个问题,一再提醒现在:无论哪个年代无论什么背景,即使行为不得不受钳制,但思想无界,且始终自由(&这本书的注释简直啰嗦到影响看书进度了)
22 有用 赤脚遛 2018-02-04 21:10:53
力荐,力荐,力荐。说三遍。茨威格的笔就是金箍棒啊,把独裁、思想垄断、意识霸权、权威、真理专业户一手抄起,在露天茅厕墙上,啪啪一顿猛抽,然后甩手抛向苍穹,自己墩身一窜,腾空而起,大棒一抡,那些BULL SHIT就成齑粉四散。
2 有用 小白尹涅 2024-07-12 09:18:41 重庆
读了两章,感觉这不就是在讲我们的历史吗!
2 有用 gottatry 2019-06-07 23:25:04
结尾真是点睛之笔
4 有用 恶鸟 2022-05-05 12:39:53
卡斯泰里奥说:“我们不应该用火烧别人来证明我们自己的信仰,只应为了我们的信仰随时准备被烧死。”
3 有用 瞳之住人 2020-11-25 15:16:18
“我们不应该用火烧别人来证明我们自己的信仰,只应为了我们的信仰随时准备被烧死。”
3 有用 Ganxchen 2020-03-19 09:42:26
作者行云流水,译者翔实稳重。
3 有用 未命名温柔 2021-06-15 15:46:47
正是因为知道茨威格的个人风格是掺杂情绪的讲述——这是他的写法中最吸引的地方,却也同时是最不可靠的地方——所以这一次阅读比人类群星闪耀时更多带了点存疑的提防。而这个译本让我很感动的地方是译者并未忽视这种普遍的存疑,而是后记中同时给出了多方论据,努力地挖掘加尔文的真实性格——不为他的罪行辩护,但也不将他塑造成十恶不赦的恶魔。这无疑是一个可以给人无限希望的伟大故事,但同时今日对它的回顾也让人如此绝望——书中的故事发生于1553年,茨威格在1936年写它是为了剑指纳粹之暴行,而到了2021年,它却还是值得翻看千万遍的经典,卡斯泰利奥即使活在今日,仍能成为一名在普遍懦弱中卓绝勇敢的英雄——几百年来人性之恶有过一丁点改变吗?世界会变得更好吗?大概并没有,未来也不会有的。
3 有用 lise 2020-08-04 10:51:41
这本书正是我最需要的,解答我的许多迷惑和不确定,虽然是历史故事,却是探讨任何时候有关于良知和暴力的话题。
2 有用 一一 2019-05-04 21:05:41
5.4 即使被人遗忘的慢慢长夜,有些人替历史沉默的大多数坚守住了人类底线。感谢卡斯泰利奥这样拥有巨大道德勇气的人。人类普遍存在的懦弱成了独裁者的帮凶。是谁捂住了我们的嘴? 人世间最大的不幸便是对良知的强迫。我想起加缪的描绘的荒诞不经的场景,用暴力去强迫一个人不接受的信仰始终是一种罪恶。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
1 有用 Not found 2023-11-19 08:27:33 美国
看得我有些热泪盈眶
1 有用 Miss夹 2023-06-26 09:51:39 北京
良知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恩赐,没有之一。或埋得深或埋得浅,但总有一天,长时间深思熟虑,内心爱好和平的人,当决定和决心真正成熟的时候,良知的对抗是坚定而决绝的。
1 有用 红叶枫了 2024-03-25 17:59:53 北京
太好读了吧!我看的是发生过的历史吗?不,我看的是正在发生的时事!呼唤宽容,挞伐专制,弘扬良知,对抗暴力。
4 有用 布卤 2020-02-25 15:37:32
我会永远记得在大约四个半世纪前,有一个叫赛尔维特的狂小子,因为自己自由说话的一张嘴被活活烧死,他好蠢,可是他好牛逼。因为在行刑前他还有机会求得速死。他是那么害怕,可仍旧坚持自我的立场,直到他被火烧得撕心裂肺地喊叫也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思想。而在他死后仅仅10年,一个叫做卡斯太利奥的人为了捍卫已故的赛尔维特思想的自由,付出了一生,直到众叛亲离凄惨死去。 悼念一个死者永远比支持一个活人容易。曾经远离的只敢在心中默默支持的人们给他抬棺,数百年后曾经诋毁他们的教派立碑忏悔祖先过错。 这并不是时代的错。 这是人的错。 而这样的错误,从来没停止过。 而自由的思想,野火也烧不尽。
1 有用 三月倾铭 2021-01-29 19:16:49
好的出发点不代表会走向好的结果。以自由为旗号换得他人权力的让渡可能会导向更大的不自由。过程不公正不合规,则结果无意义。| “任何恐怖手段都左右不了一个自由的灵魂,纵使是最没有人性的世纪也还会有让人性的声音存在的空间。”
1 有用 川口春奈奈若何 2024-04-09 00:48:41 陕西
塞尔维特、加尔文、卡斯泰利奥。加尔文掌控日内瓦、塞尔维特对加尔文教义的反对、加尔文三番五次谋害塞尔维特、塞尔维特在日内瓦被烧死、卡斯泰利奥反对加尔文、加尔文对卡斯泰利奥的迫害既将实现时卡斯泰利奥辞世。读起来最酣畅淋漓的是讲述卡斯泰利奥思想的七八九三张,宽容、自由、包容,在对加尔文罪恶行为的反驳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加尔文对塞尔维特所做之事太过于熟悉,至少我们依旧生活在一个只有一种正确思想的国度,距离审查思想肉体消灭的历史也并不遥远,正因如此,在茨威格用力的叙述之下,听卡斯泰利奥从不同侧面倡导包容、否认思想罪、直指暴君罪行、不改心中理念,获得一些勇气,即使不敢站起来,也不能跪下去。以及感谢舒昌善老先生,不仅为翻译,更为详尽的注释,在读年表时也再次感受到西方宗教改革的历程之漫长、过程之艰难。
2 有用 lawgyi 2021-08-08 11:13:38
昨晚读完,从大一上陆陆续续地开始读。 有关知识分子的信仰与脾气,追求超越生命本身的真谛,在看《沉默的大多数》时也深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