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的终结 短评

热门 最新
  • 40 cys.tony 2018-04-18 12:38:52

    如果教育只能区分出我是60分,你是90分,而不能把60分的人变成70分,80分,甚至90分。那么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

  • 13 白堤 2017-12-18 18:14:59

    和期望偏差很大,本以为是数学分析与社会研究的结合,实际说的是个人经历与人类认知的局限。哪怕是举了无数的不足,也推翻不了平均计算的巨大便利,它就像标签化思维一样,是当今社会对未知事物最便捷的阐释。

  • 6 银脊柱 2017-06-18 11:02:18

    来自‘每天听本书’,“再不规则的人,也是一颗‘螺丝钉’、某个‘元器件’,根本区别仅在于共同体内你的可复制性和可替代度。”——简书某评,印象深刻。

  • 5 疯狂大帆船 2017-09-07 12:53:45

    啰里啰嗦,对初级统计学的反思而已,名字高大上。另外,第一章列举高尔顿不妥,他那套可不是平均论那么简单的东西。

  • 3 放开那个西红柿 2017-11-01 04:02:17

    我就是这样管理团队的。

  • 3 RH 2017-07-22 18:57:46

    忘掉副标题,和这本书要讲的东西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这本书首先解释了为什么平均主义无法得到正确和有意义的结果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种问题,接着再阐述了个体的个性原则,个性原则部分其实就是心理学的东西。所以这本书用《平均的终结》作为书名有些牵强

  • 4 jebtang 2017-09-02 07:39:01

    可能是因为知识快餐在自媒体时代比较流行吧。 这本书其实就是讲个性发展,但是也过于玄虚了。至少从做工程的人角度,没有啥新意。我可能还是泰勒工作法的信徒。

  • 1 BlueJophy 2017-07-23 15:47:29

    我们不是要成为更好的别人,而是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想想什么系统可以让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想想如果生完孩子养儿育女,应该用什么系统对待他们。

  • 2 荠麦青青 2018-12-18 15:26:30

    一句话总结:不能用一个所谓的平均标准来衡量个人。个性科学的三大原则——锯齿原则、情境原则、途径原则。

  • 1 只抓住6个 2024-02-18 10:37:31 山东

    就像书名一样,作者明显有夸夸其谈、信口开河的毛病,好像别人都被平均主义控制就他自己清醒,甚多偷换概念、避实就虚之处。评论泰勒制的结果就是暴露了他的全局观念远不如泰勒,他对对方的实际优点和自己的明显缺陷均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指向的又只是老生常谈的结论。他贡献的方法不过是以一种标准化代替另一种标准化,比如能力证书替代大学文凭。他还莫名把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奉为一种根本方法,以致推崇慕课——正是那种依赖于他所特别反对的“标准人”的东西,因为不面向特定对象,教师无法根据学生即时反应(比如一个眼神或1秒钟困惑的表情)而灵活调整讲授重点——这种自相矛盾相当可笑。联想到国内常见的情况,一帮人制定的系统运作一段时间后,换成另一帮人就非得重立山头从头制定一个半斤八两的新东西,似乎从来不知道在前人成果上改良

  • 2 颜博主 2017-06-26 16:18:01

    没有人是符合标准的“平均人”,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个性。但家长、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喜欢拿标准对比。 拿一维评价多维系统就是耍流氓。比方说:智力、身材、性格。因为:环境会影响人;评价以偏概全;多维无法衡量好坏。 具体环境下会怎样,什么方法更适合自己,才是我们该考虑的

  • 2 大碗 2018-04-09 18:07:54

    适合就是一切。 不要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而是找出让社会适应自己的环境。 发现自己的价值,甚至比实现自己的价值都重要。

  • 1 huyouyou 2017-06-05 09:24:23

    这本中信每月推荐很好看,说明平均主义看似公平,其实没有一个人符合这个所谓的标准人。个性化远比平均主义重要。#20170605

  • 2 Duan 2017-11-08 19:29:08

    个体,个性,个人。锯齿原则,情景原则,途径原则。

  • 1 凉皮没皮 2020-02-01 14:36:24

    内容不错。看的时候还偷偷吐槽凯特勒智商明显超过了平均水平,他应该意识到自己也是个错误,怎么没有把自己变笨一点呢哈哈哈哈哈。其中涉及到历遍性转向的部分也涨知识了

  • 1 珏儿 2019-02-24 13:33:51

    又是一本很颠覆我认知的书。这本书的一些观点和看见成长的自己也有关系。同样在说人是变化的 而不是不会动的

  • 1 momo 2020-08-02 22:58:04

    并不只是如标题那么直白,非常值得阅读,因为它可以改变你的自己的认知,已经对世界认知的视角,仅此一点就值得五星推荐

  • 2 安菲 2020-02-08 22:55:52

    最大的感受除了不要被平均以外,还有为什么总是西方的学者在思考关于“人”和“人的行为”这种重要的问题呢?有好奇人且付诸实践探索真相才是学者应该做的呀!

  • 1 Kernel 2017-05-19 20:15:01

    副标题就忽略吧。主要讲了平常我们所追求的所谓平均,比如长相平均,性格平均,包括一些星座啊测试啊的其实都只是平均的结果,然而真正一刀切达到平均就是好的吗?列举了很多例子,要在超过3个维度上达到平均都很不容易了。现代社会其实更强调长板能力,你有哪方面比平均强很多比你啥都差不多也没啥比别人好的强。个体的差异是很大的,未来是一个强调个性化的时代

  • 1 随遇而安 2019-05-31 17:25:06

    对统计、组织和教育均有启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