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的世界 短评

热门
  • 18 恶鸟 2018-11-29 20:16:01

    把科幻文学的论文写的有趣也就只有艾柯和阿特伍德了

  • 8 阿卜 2019-10-27 13:47:49

    阿特伍德的脑海里大约是有一座图书馆吧。就能想象到的,想象不到的,从神话故事梳理到现代的科幻小说、电影等等,维度之广阔,用浩瀚无边来形容也不足为过!而且可读性还这么强,完全不会枯燥无味!

  • 6 甘草披萨 2020-10-19 10:35:09

    “我的作品中无处不流露着对各类科幻小说的小小敬意。” 借着这本讲座与书评集,阿特伍德不遗余力为科幻小说正名,总是得不到学术界尊重的文学类型,好像科幻小说先天难登大雅之堂(从这点来说,科幻电影还算待遇好一些了),科幻的本质是现实世界——因《使女的故事》遭抵制乃至封杀,某些群体的愤怒更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为什么小孩子总对床下心怀畏惧?” 科幻小说文化传统的追根溯源,建构模式的理论,精神分析前三篇讲座尤其精彩且富有启迪;趣味性亦十足,别说威尔斯、凡尔纳等传统、资深之作,连魔戒、神奇女侠、银翼杀手都是这位文学女王讨论的素材;本书也颇有自传色彩,小时候就钻在书堆里如饥似渴到读书时“不务正业”的课外阅读,原来大家都一样:当年第一次遇见福尔摩斯就爱上了他,那当然了!

  • 5 慈斯基 2019-01-19 23:27:52

    由文学文化史中常量至人类心灵本身以及制图性质的思考方式考量广义上的科幻小说(SF)。科幻给我个人的感觉是放射型的,勒古恩则更有意思:创设一种不同,再跨越并弥合这段空白——像一位使锚链的女侠。幻想的那头是镜子,是实验,一个阴阳同体物,而本质,是一次拙劣模仿(小说本体论?)《暴风雨》中写:我们都是用梦的材料做成的,而其中也有噩梦。哦,为我们祈祷吧,我们也曾想要飞起来。

  • 5 丛林宜歌 2018-10-20 04:25:59

    讲座结集里对厄休拉·勒古恩的质疑作出了回应,试图厘清她眼中的科幻小说这个类别,以及这类型的小说及其神话宗教原型之间的关系。不要以为阿特伍德几十年前在哈佛大学学的是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写了四十年都没写完的博士论文是关于英国文学里的超自然传奇,就是一个学究气的老古董,不不不,她的涉猎范围可是包括了DC漫威的英雄漫画、哈利波特、阿凡达、暮光系列……如果阿特伍德用豆瓣,我们的共好估计会上千哦。

  • 2 慕明 2021-02-18 00:40:41

    英文版。前三篇较有启发性,尤其喜欢一二,阿特伍德受她的老师弗莱影响蛮大的。第二章里一系列关于“故事”的反问拳拳到肉,虽无解答,也是全书最重要的内容。对于勒古恩和奥威尔的安利很不错,石黑一雄标记。最后还有檄文。不过,和她的小说一样,意图往往大于叙事本身,这让人在极其尊敬之余也略感叹,也许这就是女作家不得不面对的宿命。

  • 1 Y.F.Leung 2023-03-17 00:07:15 广东

    这文学素养只能佩服。虽然是结合作者本身的阅读经历来讲述科幻或者说非现实的作品,但涉及的作品很多或年代久远,会有一定的阅读门槛,所以选自己感兴趣的篇章看吧 推翻政权的人也会华服批身施行自己的那一套 果然还是对乌托邦系列更感兴趣

  • 1 不锈钢老鼠 2018-11-07 17:00:10

    很有趣,可是翻译错误太多了

  • 2 InMyLens 2020-03-14 12:40:14

    读纸质书确实有种快感,躺在沙发上读的时候尤甚,甚至可以想象自己是追忆似水年华里面的普鲁斯特,过的是富家公子的慵倦生活,吃喝,在阳光下睡觉,做爱,写诗。书本身也很有趣,自传色彩的确很强,或许这也是这本书作为文学评论独特的地方吧。对于特别的小物什的关注很是得我心,说不定下一阶段可以好好研究研究文学中的地图。

  • 0 巨米雨 2019-08-20 21:52:20

    看写故事的高手写关于其他写故事的高手的评论真的太有趣了,就像是看喜欢的人夸喜欢的人(尤其是如果提到的作品我正好读过的话),真是是情感上的双重享受。我当然是偏爱提到勒古恩的那几篇,当然关于奥威尔和美丽新世界的评论因为相对熟悉也读得更投入。前面部分的对于科幻/科学/幻想/神话的联系和区别的讨论格外精彩,顺便还收了一波想读,这本书真是太值得了。

  • 1 南珂 2018-12-16 16:44:48

    最喜欢第一部分三章,对自己喜欢的人,探究“TA是如何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变成今天的模样”永远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看到了那个在阁楼里搭积木、看书的小女孩,也看到了那个在课堂上学够了“最高发际线”的文学作品而在下课后一头钻进“最低发际线”的文本的少女。好期待阿特伍德出一本完整自传啊!

  • 0 劈头士》睁木 2020-02-11 22:43:48

    已购。第一部分的论稿是精华,尤其喜欢读其中涉及阿特伍德回忆童年的部分~第二部分书评和第三部分短篇科幻排进来有点凑数。。。

  • 0 Bovinokov 2020-04-03 11:06:05

    可能因为自己预期的是对科幻文学的理论性探讨吧...

  • 0 井舟 2020-02-24 19:33:42

    以为是科幻论文买的,有点失望,这根本就是一本回忆录

  • 0 留影者 2021-04-02 15:14:19

    “带我去看看你们的树,去吃你们的早餐,看你们的日落、你们的噩梦、你们的鞋子、你们的各种名词。抓住我的手,带我去见你们的死神。”

  • 0 有只雀仔跌落水 2021-12-21 12:36:35

    对阿特伍德的非小说类作品不太感冒,不过这本也还值得一看

  • 0 米花居士 2022-01-16 03:34:06

    看作者解构科幻小说,分析得超有趣。科幻小说可以是对科学发明的模拟应用之地,是赐予超能力及诸多现实无法满足的美梦的奇异幻境,但其中最有趣的还是——科幻小说多半是人性的试验场:在科幻小说里,调节组成这个社会的环节及人的性格和思想等因素的“参数”,然后看看这个新时空里的我们最终又成为了什么。我猜,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会感叹:人的社会与自然社会一样受制于奇妙的平衡,否则就要脱轨。比如,极致的追寻自由却最后成为了自由的奴隶;对极致美好世界的向往体现的却是另一种专制和贪欲。我们终究想不明白自己究竟是谁,也想不明白我们究竟该追求什么——而科幻小说的表达的核心,大抵就是这种宿命般的“人类注定不会明白/拥有”吧。

  • 0 河东勋 2022-06-02 19:34:28

    终于读完了,阿特伍德的阅读量堪称恐怖,看她评论比读原著还要快乐

  • 0 Rosemary 2022-09-27 08:27:50 四川

    2022-106 学术论文能让人读得津津有味也是本事。 当然,前面回忆的童年经历和最后收录的微型科幻更有意思,到底是小说家。

  • 0 奥林匹斯的笛声 2022-10-05 23:20:05 上海

    语言转换肆意地让人读来如沐春风。非常喜欢阿特伍德在本书里一再强调的“科幻小说”的概念:科幻小说这个概念本身就极具有争议性,就像一个鱼龙混杂,什么东西都往里丢的旧箱子。太多的小说都可以被归入其中,而妙笔生花地将科幻小说演绎得精彩绝伦的就是勒古恩,介绍勒古恩这里也写太好了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