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短评

热门 最新
  • 29 風油精 2020-02-17 20:03:51

    你知道,当你见到那个灰扑扑的小孩,就会流泪但还想要拥抱他

  • 9 帅云 2018-07-03 16:59:00

    【201840】整个书分为what/why/how的流程叙事,如果已经知道前两部分,可以直接看"how"的练习部分。

  • 9 瑟瑟 2018-01-24 18:14:13

    适合初学者看

  • 9 艾穆但丁 2020-11-02 16:14:48

    四种基本心理需求:关系需求、独立和控制需求、快乐需求、自我价值及认知度需求 找到自己内心的阴影小孩➡️找出阴影小孩的保护策略➡️感受理解你的阴影小孩➡️找出你的积极信念,用阳光小孩替换阴影小孩➡️接纳自己

  • 4 豹哥 2018-05-16 16:23:04

    通俗易懂,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帮助是找到了一个途径和方式去了解父母

  • 4 Aperture 2018-09-01 15:02:42

    一些句子我会反复读的。非常有收获的一本书。第一页的阴影小孩还最后一页的阳光小孩对比着看,突觉感动催泪啊。

  • 2 奥怒米拉 2021-01-09 22:11:04

    集各理论流派于一书,囊括具身认知、脑神经、精神分析、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可见作者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对咨询技巧也轻车熟路。书本前几章分析童年时期影响、自我保护策略和在疗愈自我用到的空椅子技术和心锚法都可圈可点,可以说理论扎实,且操作性强,基本上能够看着书自己分析出三个自我。书本提出的四个需求挺有意思的,通过四个需求着手分析童年的缺失很有看点。但是难掩这本书的鸡汤味儿,特别在最后章节说起人际交往开始泛泛而谈。其实整本书无非就是接受并理性看待情绪,合理化观念,改变消极的行为模式;强行加入当下很hit的原生家庭,捏造阴影小孩和阳光小孩两个概念略显刻意,越往后阴影小孩字眼的出现让字里行间透露着怪异。探讨一些放松法和转移法等还不错,到了后面讲理部分强行输出价值观,鸡汤味就浓了。

  • 2 Godzilla皮皮 2018-07-15 14:14:02

    始终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童年是有问题的,发生了一些事情后才终于愿意去面对童年经历对当下的投射。目睹了自我的破碎和重构的艰难。但和自己和解的终极目的可能还是想追寻真正的快乐和自由吧,为了看看这一天是什么样也值得去试一试。

  • 3 Jora Feng 2020-02-21 20:18:12

    是一本以弗洛伊德理论为基础、治愈童年阴影的书。 开始看的很仔细,但看着看着发现又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和以弗洛伊德理论为基础的其他畅销书差不多。虽然知道了我为啥会有内心的阴影小孩,但书中实践指导没那么实,并没有成功给我的内心小孩找到家。 不知道为啥豆瓣评分这么高。

  • 2 2018-01-28 20:46:40

    关于内在小孩的书,比之前看过的几本要更容易看懂,写的很简洁清楚,而且会有练习。今年我们尝试在这个书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课程设计,做了两轮连续8次的研习小组,学习如何认识内在之家,如何学会做好自己的爱心父母。书的名字叫《为内心小孩找个家》,我们把研习班的主题改为了《为内在小孩创造一个家》,因为,家没有地方可以找到,内心的家需要学习去为自己创造和建设经营。

  • 1 YAYA 2019-06-05 20:14:49

    的确如书名副标题,几乎可以解决所有心理问题,这样“不严谨”的话竟然在本书中实现了。内心的小孩,不知谁是首先提出者,目前太多书阐述此表述和相关观点,只有这本最得我心

  • 1 蒹葭苍苍 2018-03-10 14:56:40

    个人“2 books per month”计划的part1,适用于初级自我救助、疗愈和成长的阶段阅读。书中提出了不少干货,虽然很遗憾有大量无法只通过自己去完成得很好的方法,但依然有所受益,也做了不少练习和摘抄。当你开始有意识地寻求改变,迈出这一步便是难能可贵的收获。从区分心理与现实开始尝试吧~

  • 1 今天小熊不吃糖 2022-11-25 17:02:39 北京

    我们过往的创伤会令我们在潜意识中建构出一套敏感甚至过激的自动保护机制,由于过于恐惧受到伤害,它常常在完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开启,令我们反应过当、身受其累。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我们心中的“内心小孩”具有怎样的工作模式,以及,我们通过哪些练习可以改变、优化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在此,诚挚地把它推荐给大家。 “探寻自我”是我们需要终生学习精进的课程。

  • 2 琳琅蓝 2017-10-14 22:34:38

    特别好的一本心理成长书,从书里我看到了很多我的倒影,内心阴影小孩已经孤独、害怕没有安全感到了极点。希望可以借由它找到回家的路,让余生内心平静,获得安宁。

  • 2 乾亮 2020-06-03 21:08:50

    “什么感觉都没有,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一些人会在童年时期就无意识地养成了这种本领,这样的话,当父母给他们造成疼痛或者无助的情绪时,他们便会不痛不痒”、“如果一个小孩的关系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他的信念就会是「我是孤独的」”、“追求和谐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抑制那些促进自我意愿的情绪,他们很少具有攻击性。在遇到个人原则受到破坏或者遭受侮辱的情况时,他们会选择难过,而不是愤怒。他们恐惧冲突,不愿意老老实实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诉别人,至少在感觉会引发冲突的时候是这样。他们的阴影小孩认为对方是高大的、有能力的。”

  • 0 [已(手动)注销] 2019-01-17 19:12:05

    内容还行,但是不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去试验书中内容是挺冒险的一件事。

  • 1 灰雪光 2020-05-15 00:01:49

    的确是少有人走的路。

  • 0 小马过河。 2021-04-09 18:04:25

    3.95分。还是有不少启发的内容。

  • 1 虚世生白 2022-04-01 19:38:14

    例子和方法论都十分受用。跟着书里的练习方法真的很有用。准备买纸质书来放在床头日常翻看。

  • 0 姿舒达礼 2022-03-21 15:39:35

    作者是一个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医生,用非常清晰的结构给读者展示了内在价值的三种模式,阴郁小孩,阳光小孩和成人自我。在生活中出现问题,主要还是来自于对阴郁小孩的这一部分,需要更多的接纳关注和疗愈。作者的笔法非常坦诚和直接,非常值得一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