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
车厢内外的人生百态
………………
※编辑推荐※
☆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呈现人在火车这个特殊空间里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 记录20世纪90年代的时代特征:大哥大、烫发、印有电影明星照片的T恤、便携电视机等等,勾起令人难忘的记忆。
☆ 摄影师在混乱中寻找趣 味,用幽默化解现实压力,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看似平常,实则令人回味无穷。
………………
※内容简介※
王福春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多万公里,拍摄万余张底片。《火车上的中国人》精选其中114张,包括37张以往画册中都未出现的作品。这些黑白纪实摄影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有些场景在现在看来有些不可思议:打麻将、集体做广播体操、带宠物上车;有些场景似乎从来不曾改变:孩子送别亲人时的哭闹、站台上小贩的叫卖、情侣间的含情脉脉、车厢里的拥挤不堪……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迅...
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
车厢内外的人生百态
………………
※编辑推荐※
☆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呈现人在火车这个特殊空间里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 记录20世纪90年代的时代特征:大哥大、烫发、印有电影明星照片的T恤、便携电视机等等,勾起令人难忘的记忆。
☆ 摄影师在混乱中寻找趣 味,用幽默化解现实压力,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看似平常,实则令人回味无穷。
………………
※内容简介※
王福春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多万公里,拍摄万余张底片。《火车上的中国人》精选其中114张,包括37张以往画册中都未出现的作品。这些黑白纪实摄影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有些场景在现在看来有些不可思议:打麻将、集体做广播体操、带宠物上车;有些场景似乎从来不曾改变:孩子送别亲人时的哭闹、站台上小贩的叫卖、情侣间的含情脉脉、车厢里的拥挤不堪……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迅速熟络起来,生活临时交织在一起。丰富的影像呈现一种久违的浓烈的人际关系,展示一个流动的中国。
………………
※名人推荐※
《火车上的中国人》展示的是流动的社会缩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生动写照。也可以说这是他在用人类的第三只眼睛透视社会和人生。正因为它生动、真实,甚至很准确,所以它不仅很吸引读者,能够引起人们的欣赏和共鸣,而且具有无可争议的历史价值。
——杨绍明,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长
王福春的生活是坎坷的,当它在他的影像表达中沉淀下来的时候,却结晶为温情与幽默。这是一种很值得尊重的性格特点与影像品质。因为这种品质,他的摄影在中国纪实摄影里独树一帜,耐人寻味。
——王诗戈,《中国摄影家》2012年第7期
作者简介 · · · · · ·
王福春,1963年考入哈尔滨铁路局绥化铁路机车司机学校,20世纪80年代就读哈尔滨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曾任哈尔滨铁路局科研所摄影师、编辑。2002年迁居北京,现为自由摄影人。拍摄有《火车上的中国人》《中国蒸汽机车》《黑土地》《东北人家》《东北人》《东北虎》《 地铁里的中国人》《天路藏人》《中国人影像30年》等摄影专题。
获奖记录——
王福春为第十七届全国影展金牌获得者,第三届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得主,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被《中国摄影家》杂志评为2008—2009年度“最具有影响力摄影家”。2010年在西安参加《见证:中国纪实摄影20人》展览并被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报道。2010年被《文明》杂志评为“文明经典杰出摄影家”和“文明中国杰出摄影家”。2014年被IPA(Invisible Photographer Asia)评为全亚洲最具...
王福春,1963年考入哈尔滨铁路局绥化铁路机车司机学校,20世纪80年代就读哈尔滨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曾任哈尔滨铁路局科研所摄影师、编辑。2002年迁居北京,现为自由摄影人。拍摄有《火车上的中国人》《中国蒸汽机车》《黑土地》《东北人家》《东北人》《东北虎》《 地铁里的中国人》《天路藏人》《中国人影像30年》等摄影专题。
获奖记录——
王福春为第十七届全国影展金牌获得者,第三届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得主,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被《中国摄影家》杂志评为2008—2009年度“最具有影响力摄影家”。2010年在西安参加《见证:中国纪实摄影20人》展览并被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报道。2010年被《文明》杂志评为“文明经典杰出摄影家”和“文明中国杰出摄影家”。2014年被IPA(Invisible Photographer Asia)评为全亚洲最具影响力的30位摄影师之一。2015年 《火车上的中国人》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展览,摄影作品被典藏。2016年《火车上的中国人》获美国洛杉矶中国摄影节社会纪实摄影杰出贡献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看着这小女孩足足有五六分钟,我不能给她帮助,心里十分难受和自责。就在快门释放的一瞬间,我的心被刺痛了,忆起了自己苦难的童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5页 -
重涉昨日之河 人只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就注定了我们只能通过另外的方式,击穿记忆的坚冰,重返那些曾经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空间。 摄影应该就是其中一种最重要的方式。这种以每一个人满足自我为第一需要的的影像记录方式,真实地记录了此时此地的一切所在,它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却开启了人类对自我发展进程进行实证的个过程。 历史,无疑是一切瞬间的总合。当一些具有特殊品格和旨趣的人,在道德感的规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地用影像表达一种寻常却别有意味的视角,这种镜子般的原生态的记录不仅表达了个体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也必将成为一种集体的记忆和怀想。 20世纪,特别是7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纪实摄影以其渗透社会各个阶层的活动和作品,广阔而深入地展示了这种震撼世界的变化,甚至直接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批摄影家怀着强烈的时代认同感,用自己的作品对行进于巨变历程中的中国人精神和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度的视觉记录。他们的作品不仅呈示了难以取代的价值,而且始终给我们以超越时空的感动与沉思。 纸上记录片系列丛书,主要选取近数十年来中国优秀纪实摄影家专题作品,希望以开放、包容的方式,能为研究和观察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提供真实、完整、直观、系列的视觉文献材料。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熟悉而陌生的场景,在恍惚的意念中,重涉昨日之河。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火车上的中国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火车上的中国人"的人也喜欢 · · · · · ·
火车上的中国人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火车上的中国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路上的日常诗意 (2009年老旧的骚文)

> 更多书评 27篇
-
工凡 (💧快乐当然有一点)
电影《慕伶,一鸣,伟明》里我很喜欢的一个场景是伟明和一鸣亲亲热热地挤在火车车厢的一张床上,是各自背负了太多的一家人,难得的松快瞬间。 这里面就也有这样的瞬间。 照片里面好多小孩子呀,父母怀抱着他们,他们可能被端端正正放在火车小小的桌上,就想起来我百日纪念的照片,也是妈妈把我放在橱柜上,我戴着帽子,因为太小还不能坐着,所以妈妈扶着我,但是是那种展示给人看的意味,好像我是她顶宝贝顶宝贝的什么。 我还记...2021-05-18 21:36:26 5人喜欢
电影《慕伶,一鸣,伟明》里我很喜欢的一个场景是伟明和一鸣亲亲热热地挤在火车车厢的一张床上,是各自背负了太多的一家人,难得的松快瞬间。
这里面就也有这样的瞬间。
(这个眼神有点吓人嘞)照片里面好多小孩子呀,父母怀抱着他们,他们可能被端端正正放在火车小小的桌上,就想起来我百日纪念的照片,也是妈妈把我放在橱柜上,我戴着帽子,因为太小还不能坐着,所以妈妈扶着我,但是是那种展示给人看的意味,好像我是她顶宝贝顶宝贝的什么。
(嘿嘿混入一张)(妈妈的衣服好好看)我还记得的小时候第一次出远门的经历,就是坐火车去宁夏的一个舅舅家,妈妈和大姨分别带着我和哥哥,一夜的火车,没有座位,我好困,妈妈抱着我,然后又在座椅底下铺了垫子让我在那里睡了一会。
妈妈回忆起来觉得好辛苦,但其实我觉得很开心,也觉得这个经历就构建了我最初对于出行的想象,火车对于我来说就意味着远方。
大学的四年,我都是坐着火车回家和往返学校的,在火车上通常都是我创作欲望很高涨的时候,我拍下过很多照片,偷听过很多人的谈话,我喜欢在一个看似局限的空间里,延展开的很浪漫的那些东西。
火车上的阅读场景。在局限的空间里,反而是最容易集中做一些什么事情的时候。
而我最喜欢的,是大家在火车上组织出来的很丰富甚至是惊人的生活组织形态。那个是非常有生命力和烟火气的。
回应 2021-05-18 21:36:26
-
工凡 (💧快乐当然有一点)
电影《慕伶,一鸣,伟明》里我很喜欢的一个场景是伟明和一鸣亲亲热热地挤在火车车厢的一张床上,是各自背负了太多的一家人,难得的松快瞬间。 这里面就也有这样的瞬间。 照片里面好多小孩子呀,父母怀抱着他们,他们可能被端端正正放在火车小小的桌上,就想起来我百日纪念的照片,也是妈妈把我放在橱柜上,我戴着帽子,因为太小还不能坐着,所以妈妈扶着我,但是是那种展示给人看的意味,好像我是她顶宝贝顶宝贝的什么。 我还记...2021-05-18 21:36:26 5人喜欢
电影《慕伶,一鸣,伟明》里我很喜欢的一个场景是伟明和一鸣亲亲热热地挤在火车车厢的一张床上,是各自背负了太多的一家人,难得的松快瞬间。
这里面就也有这样的瞬间。
(这个眼神有点吓人嘞)照片里面好多小孩子呀,父母怀抱着他们,他们可能被端端正正放在火车小小的桌上,就想起来我百日纪念的照片,也是妈妈把我放在橱柜上,我戴着帽子,因为太小还不能坐着,所以妈妈扶着我,但是是那种展示给人看的意味,好像我是她顶宝贝顶宝贝的什么。
(嘿嘿混入一张)(妈妈的衣服好好看)我还记得的小时候第一次出远门的经历,就是坐火车去宁夏的一个舅舅家,妈妈和大姨分别带着我和哥哥,一夜的火车,没有座位,我好困,妈妈抱着我,然后又在座椅底下铺了垫子让我在那里睡了一会。
妈妈回忆起来觉得好辛苦,但其实我觉得很开心,也觉得这个经历就构建了我最初对于出行的想象,火车对于我来说就意味着远方。
大学的四年,我都是坐着火车回家和往返学校的,在火车上通常都是我创作欲望很高涨的时候,我拍下过很多照片,偷听过很多人的谈话,我喜欢在一个看似局限的空间里,延展开的很浪漫的那些东西。
火车上的阅读场景。在局限的空间里,反而是最容易集中做一些什么事情的时候。
而我最喜欢的,是大家在火车上组织出来的很丰富甚至是惊人的生活组织形态。那个是非常有生命力和烟火气的。
回应 2021-05-18 21:36:26
论坛 · · · · · ·
不喜欢这么大一本里面半本是留白 | 来自Bsen | 3 回应 | 2022-02-08 21:37:48 |
与2001年版和2007年版有何区别 | 来自喵呜 | 4 回应 | 2019-11-03 17:29:5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7)8.2分 896人读过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1)9.0分 171人读过
-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2)8.7分 8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读过和要读的摄影书 (杜扬Seatory)
- 37°暖书单(二) (37°暖)
- 维城乱马照相馆/胶片俱乐部藏书 (维城乱马)
- 有源好书『偏门书籍杂烩』 (马克爱马克)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火车上的中国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144 有用 内陆飞鱼 2017-07-08 12:24:00
想起上学时经常乘坐昆明到攀枝花6162次慢车的场景,翻一本书,随身听、几节电池、几盘磁带,一路停,一路走,昏昏欲睡,被风吹醒,沿途一幕幕静谧的村庄,河流,山脉,城镇,烟雾,霭岚,穿过无尽黑暗潮湿的隧道,闪过无数陌生鲜活的面孔。
9 有用 方枪枪 2017-08-18 13:56:08
那时候火车是绿皮的,速度是缓慢的,晚点是正常的,车厢几乎永远是拥挤的。但同时烟火味是浓厚的,记忆也美好:人们是相对而坐的,窗户可以打开,路过小站的时候可以买当地的特产来解馋,不认识的人聚在一起靠打扑克来消解路上的时光,车厢结合处一群人聚在一起抽烟借火,聊着聊着就由陌生人变成朋友。
22 有用 起床,吃饭 2017-07-05 10:19:48
不像车厢,更像蜗居里的人生,挺震撼的。
3 有用 真福气宝宝! 2017-08-24 13:49:17
个人读过的年度最佳图册——又不仅只是图册。边读边感慨,对于记录者,最最重要的,根本不是学历,年龄,体力,智识,甚至决心,而是一直记录下去,一直诚实记录下去。
40 有用 巴伐利亞酒神 2017-07-21 11:04:48
这部一册难求的摄影集终于再版了。毫无疑问,这就是市面上最棒的一个版本。装帧设计无可挑剔,内容也是精彩纷呈。一部徕卡M6,只出黑白片,高铁时代之前的王福春,忠实记录了最普普通通的一群“火车上的中国人”。
0 有用 松下问童子 2022-05-17 20:46:01
火车,狭窄的空间,拥挤的人群,对远方的向往,好像这一切已经开始离我远去。
0 有用 长风 2022-05-17 18:19:34
太有趣了,看到小孩尿在茶杯里蚌埠住了
0 有用 PJHubs 2022-05-15 16:08:51
原来作者在去年3月就因病去世了,虽然才七十多岁,但我觉得他很值得。人呐,做到如此最是难得,这部影集里几乎每一张都会让我发出“哇哦”,希望自己也能如此。
0 有用 ANTI-GRAVITY 2022-05-14 11:16:40
荒诞而真实,可爱的中国人🤗
0 有用 DamnLara 2022-05-12 16:37:02
在公司图书馆翻的 看完手酸了 想起坐绿皮火车的那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