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基督 短评

热门
  • 4 失望的奥利瓦🌈 2020-07-09 00:37:05

    没有前两部好,主要是因为彼得与阿列克塞的人物塑造太单薄了。这两个人几乎是教科书般对应了“反基督”与“基督”,不像前作的尤里安和达芬奇那样暧昧,故而没有体现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深挖的话二人的塑造本可以写得更加富有层次,但双主角分散了作者的写作精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其实彼得是一个更有意思的人物,阿列克塞显得每一步行为都是被外力推动的,临死前才硬气了一点。) 至于神学部分,只能说梅列日科夫斯基那套从约阿希姆那里学来的“第三约”吸引不了我这个无神论者吧。末世论的味道太重了。不过,云游四方只为寻找真正的教会的吉洪确实是浪漫的。

  • 2 幸福的两脚羊 2021-01-17 21:45:39

    欲言又止,想说的很多,但却什么都说不出

  • 1 wan 2020-08-02 00:00:30

    翻译很不错

  • 2 Ubik 2019-10-31 22:22:05

    2019年283本:故事就是可以一边织着毛衣一边听的广播剧,只用👂一样听出故事里面的波澜壮阔和深幽起伏的心情,特别是俄罗斯特有的环境和心理描写,真能让你完全融入其中,为人物命运屏息静气。

  • 3 太白兔 2021-11-10 18:35:49

    不是特别喜欢这一部,但这种不喜欢可能源自其复杂。我仍然认为,将彼得比喻作敌基督的兽,而阿列克塞是基督,是武断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有很多人对阿列克塞的阳奉阴违、懦弱和对更弱者的暴戾嗤之以鼻吧。相反,彼得卑鄙、粗俗得一如既往,总是把话说得非常明白,我讨厌不起来。你要说彼得如同圣经里的父,牺牲掉自己的儿子以成全俄国的荣耀,两个文本只是在这个层面上有联系,我还能接受。还有阿列克塞这样的就叫圣愚吗,不要欺负我没有读完白痴。再以及,鹤唳华亭的作者真应该看看这本书。

  • 2 冬樵椒山 2021-11-11 22:31:17

    翻译不是很尽如人意(指专有名词)。随着吉洪我感觉把整个俄国教派都顺了一遍…不停地寻找,直到降临的那一天。阿列克谢和彼得、旧俄国与新俄国、子与父。我还是认为俄国本身,矛盾的,孕育着反基督与基督(但并非体现在一个人身上,正如阿列克谢也许是反基督,而彼得也许是基督一般),俄国是矛盾交织的。

  • 0 山山山之东以东 2022-05-23 12:37:41

    很美,很美,角色间的互动与轰轰烈烈的激情。一些情节让我多次想起《牛虻》。阿列克塞的愚昧,忠诚,乞求;彼得的粗野,纵情,远瞻。文字很绚烂多彩但是翻译在各种名词的翻译上做得很糟糕,该有的注释完全没有,读者必须自己去查询很多生僻内容。

  • 0 魯小乙🍑 2024-02-23 20:57:02 辽宁

    父與子,宮廷與民間,基督與反基督,對抗、掙扎、求索。《反基督》完全是感性的,吉洪的追尋亦是。(最後皇太子和其父那段對白真的很戲劇⋯⋯

  • 0 樱子 2023-08-27 01:07:06 四川

    康熙与胤礽 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但又不止是简单的重复

  • 0 哈雷希撒一世 2022-05-05 22:06:11

    永远的父与子主题啊2022.04.19—2022.04.30

  • 0 玄枫 2024-10-04 15:27:32 江苏

    国庆回家把这套书的第二本迅速翻完了。遥想以前没直面托翁和陀爷,再者很着迷尤里安和波斯那段叙事,很是看了一堆梅氏。话说从梅氏写拿皇和彼得大帝,能看出爱和不爱超明显。不过讲彼得父子的文学确实没怎么看过,还挺有劲的。

  • 0 阿索斯帷幕 2024-04-16 17:35:19 江苏

    三百年前的俄国之旅

  • 0 落阡 2023-02-09 06:20:56 西班牙

    从宗教、“媚外”和人性的不一样角度写彼得大帝,还有父子之间可怕的张力。洪水和红死的场面很震撼了,不同的日记也是有趣的设计。吉洪是一条普通人寻求灵魂出路的线索。以及彼得大帝发现谁不喜欢生蚝就要喂谁也太好笑了吧,那我得去装一下。

  • 0 Alex_Lin 2025-05-07 09:42:19 上海

    终于读完了!故事写的不错,几条分线都发展了,彼此指涉,不过作者似乎没有明确地说明一个什么才是应该信仰的真教,感觉还是陷入西方“上帝已死”后虚无主义的泥淖里找不到出路?不过也许没有答案才是最终的答案,放下对唯一真信仰的追求才能真正实现和上帝的对话?(作者创作出坚持科学和群众福祉之间的矛盾后又选择了流浪,怎么不算一种避世呢?

  • 0 * . Himmel 2020-06-21 13:25:45

    略逊于前两本但吉洪的收尾我可以感受到所谓信仰的虔诚,看到大雷雨几乎要落下泪来

  • 0 nosnow 2019-11-28 22:42:49

    重读感触更深

  • 1 大风起 2021-01-08 10:45:31

    人物不如前两部有魅力,始终无法跟那位皇太子感同身受,而写法太程式化了,仿佛一个模版,这里是正面描写、这里是普通老百姓的侧面烘托、这里是信件和日记的内心描摹、这里是回顾前半生等等,拼装罐头的味道越来越浓,到了第三部终于厌倦了。

  • 0 chi 2021-08-08 18:24:48

    不是宗教 不是政治斗争 是父与子 是迷惘的作者和混乱的俄罗斯 三部曲本当如此 一部胜却一部

  • 1 momo 2021-10-18 21:32:56

    千万不要烂尾!达芬奇700多页的教训! 没有烂尾,耶! 梅列日科夫斯基,天才。电影般的语言,搭配前两部(当然,日后有时间的话达芬奇还是要从头补回来的),游历了1700年前的巴尔干和近东,700年前的意大利,300年前的俄国。三次基督与敌基督的争斗。作为一个尊重耶稣的最彻底的无神论者,感触良多,但我不想轻率地说出来。 有人说这一部是三部曲中最单薄扁平的,也即彼得就是反基督,阿列克谢就是基督,简直一派胡言。二人都是复杂的,存在上帝与基督,旧约与新约的对应关系,二人又是相像的,都是基督和反基督的结合体。 另外,父与子的特殊关系,这种人互相倾注感情后的冲突,我很感兴趣,也异常感动。

  • 0 Miru的男朋友 2025-01-05 12:56:31 广东

    梅氏和陀氏孜孜不倦想追求以宗教救世,实质上他们的所想所述不恰恰证明了马克思所谓“宗教是精神鸦片”吗? 教会唯皇帝马首是瞻不正好说明宗教机关是国家机器的螺丝钉吗?那个崇尚自焚的异端派别不正是因为现实的政治矛盾才索隐行怪吗? 梅氏借吉洪之口想追求不受政治干涉的、正确的教会,就算地球上有这个机构又对实际生活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