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写于吴清源先生七十岁引退之际。在本书中,吴清源回忆了从出生、丧父、东渡日本,到扬名日本棋界、开创“新布局”、在十五年间将日本超一流棋士悉数降级的动荡而充实的一生,语言平实,境界高迈。吴清源在回顾自己生平往事的同时,追忆了同时代伟大棋士的风采,并就围棋发展提出了独到而富远见的观点。
作者简介 · · · · · ·
吴清源,本名吴泉,字清源。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同年移居北京。七岁时由父亲进行围棋启蒙。十一岁父亲辞世,同年,以少年棋手身份出入段祺瑞府邸,被誉为“围棋天才少年”而扬名北京。十四岁与母亲、长兄一同赴日,继续学弈。十九岁时运用打破传统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引起 棋界轰动。1939年由“镰仓十番棋”开始,在长达十五年有余的接连不断的擂争十番棋中,战胜了当时所有日本超一流棋士,被民间誉为“昭和棋圣”。1961年遭遇车祸,棋力受到影响。七十岁引退,在日本出版《吴清源回忆录:以文会友》。而后为世界围棋发展、中日两国友好不懈奔走。2014年去世,享年一百岁。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渡日之前
第二章 新布局的青春
第三章 加入红卍字会
第四章 胜负与信仰—两条道路
第五章 流浪的岁月
第六章 接连不断的十番棋
第七章 名人战以来
第八章 以文会友
吴清源年谱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和川端先生的缘分源于我和秀哉名人的让二子局。这场对局由国民新闻报主办,我当时还是四段,川端担当观战记者。 川端先生对“美”的修养极深,观察事物也非常细腻。他写文章时经常反复推敲,像对待艺术品那样精雕细琢,所以经常拖稿。我记得他在战后写《吴清源棋谈》时住进了箱根仙石原的俵石阁,连续三天来我家采访。出版社的编辑为了拿到已经逾期的稿件,一直在旁跟着他。 读卖新闻的棋赛多在福田家旅馆举办,而川端先生也经常住在福田家写稿子,所以我们常常能在那里碰面。旅馆里有位叫“小雪”的女佣很受川端先生喜爱,成了他的专属女佣。小雪告诉我,川端先生非常喜欢收集艺术品,一有时间就会走访古董店。 川端先生和我都非常瘦。我对此一点都不在乎,但川端先生好像颇为在意。他尤其喜欢体态丰满的女性,川端夫人就是位丰满而美丽的女子。我和川端先生在伊古奈酒店一起泡温泉时,两人相互目测,感觉对方都不到十二贯(四十五公斤)。川端先生于是说,谁先满十二贯就请客。(川端先生在《吴清源棋谈》里说是十一贯,但我记得是十二贯。) 我在战后完全忘了这件事,川端先生却记得很清楚。得知我超过了十二贯后,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我说,你可得请我吃饭啊!”我当下吃了一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加入红卍字会 -
我在十五年有余的时间里,持续将号称当代第一人的棋士一一击败,却既无经济上的成功,也未获得名人之称。名利无收之外,反倒还被日本棋院除籍。但是,我一贯全力以赴地下棋,既不欺诈他人,也不做令自己蒙羞之事,问心无愧。能够在擂争十番棋中一路获胜,乃是因为我诚实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拼尽全力地奋斗,于是掌管胜负的神明认可了我的努力。这是我最大的骄傲。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吴清源回忆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吴清源回忆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吴清源回忆录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吴清源回忆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委身于围棋的流势之中
> 更多书评 46篇
-
虚清 (仔细我的皮)
和川端先生的缘分源于我和秀哉名人的让二子局。这场对局由国民新闻报主办,我当时还是四段,川端担当观战记者。 川端先生对“美”的修养极深,观察事物也非常细腻。他写文章时经常反复推敲,像对待艺术品那样精雕细琢,所以经常拖稿。我记得他在战后写《吴清源棋谈》时住进了箱根仙石原的俵石阁,连续三天来我家采访。出版社的编辑为了拿到已经逾期的稿件,一直在旁跟着他。 读卖新闻的棋赛多在福田家旅馆举办,而川端先生也经...2021-01-14 17:04 3人喜欢
和川端先生的缘分源于我和秀哉名人的让二子局。这场对局由国民新闻报主办,我当时还是四段,川端担当观战记者。 川端先生对“美”的修养极深,观察事物也非常细腻。他写文章时经常反复推敲,像对待艺术品那样精雕细琢,所以经常拖稿。我记得他在战后写《吴清源棋谈》时住进了箱根仙石原的俵石阁,连续三天来我家采访。出版社的编辑为了拿到已经逾期的稿件,一直在旁跟着他。 读卖新闻的棋赛多在福田家旅馆举办,而川端先生也经常住在福田家写稿子,所以我们常常能在那里碰面。旅馆里有位叫“小雪”的女佣很受川端先生喜爱,成了他的专属女佣。小雪告诉我,川端先生非常喜欢收集艺术品,一有时间就会走访古董店。 川端先生和我都非常瘦。我对此一点都不在乎,但川端先生好像颇为在意。他尤其喜欢体态丰满的女性,川端夫人就是位丰满而美丽的女子。我和川端先生在伊古奈酒店一起泡温泉时,两人相互目测,感觉对方都不到十二贯(四十五公斤)。川端先生于是说,谁先满十二贯就请客。(川端先生在《吴清源棋谈》里说是十一贯,但我记得是十二贯。) 我在战后完全忘了这件事,川端先生却记得很清楚。得知我超过了十二贯后,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我说,你可得请我吃饭啊!”我当下吃了一惊。 引自 第三章 加入红卍字会 回应 2021-01-14 17:04 -
我在十五年有余的时间里,持续将号称当代第一人的棋士一一击败,却既无经济上的成功,也未获得名人之称。名利无收之外,反倒还被日本棋院除籍。但是,我一贯全力以赴地下棋,既不欺诈他人,也不做令自己蒙羞之事,问心无愧。能够在擂争十番棋中一路获胜,乃是因为我诚实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拼尽全力地奋斗,于是掌管胜负的神明认可了我的努力。这是我最大的骄傲。
2018-07-18 19:12 2人喜欢
-
虚清 (仔细我的皮)
去世前几天,父亲将我们三兄弟召唤到枕边分配遗物。他把习字的拓本给了大哥吴浣,小说给了二哥吴炎,棋谱则都给了我。这其实也是遗言。习字的拓本和小说都是父亲极为钟爱的东西,多年来收集了很多,此前都保管在大行李箱中。 后来大哥从政,二哥从文,我则成了棋士。兄弟三人都走上了父亲期许的道路。2021-01-14 16:25
-
胡天的弄堂 (皮格马利翁在幻想……)
我在十五年有余的时间里,持续将号称当代第一人的棋士一一击败,却既无经济上的成功,也未获得名人之称。名利无收之外,反倒还被日本棋院除籍。但是,我一贯全力以赴地下棋,既不欺诈他人,也不做令自己蒙羞之事,问心无愧。能够在擂争十番棋中一路获胜,乃是因为我诚实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拼尽全力地奋斗,于是掌管胜负的神明认可了我的努力。这是我最大的骄傲。2020-04-23 20:45 1人喜欢
-
劈柴少年 (所爱决山河)
中的精神:吴清源自传 吴清源著 桐山桂一日文执笔 牛力力审校 86个笔记 ◆ 旧满洲 >> 在十分险恶的形势下,因为得益于亲中派的犬养毅先生(原首相)的鼎力相助,我才得以来到日本。然而,遗憾的是,犬养毅先生在“5·15”(1932年)事件中被枪杀,随后立即爆发了侵华战争——那可真是一个黑暗的年代 ◆ 哈尔滨 >> 日本的围棋规则是比较双方围地的大小,而中国的规则却有所不同,在棋盘上活着的棋子多的一方是取胜的...2019-02-19 22:31
中的精神:吴清源自传 吴清源著 桐山桂一日文执笔 牛力力审校 86个笔记 ◆ 旧满洲 >> 在十分险恶的形势下,因为得益于亲中派的犬养毅先生(原首相)的鼎力相助,我才得以来到日本。然而,遗憾的是,犬养毅先生在“5·15”(1932年)事件中被枪杀,随后立即爆发了侵华战争——那可真是一个黑暗的年代 ◆ 哈尔滨 >> 日本的围棋规则是比较双方围地的大小,而中国的规则却有所不同,在棋盘上活着的棋子多的一方是取胜的一方。我认为比起胜负来说,那是生存权的象征。 ◆ 北京 >> 20世纪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为了自己的生存,人们考虑的是如何竭尽全力地去消灭对方,所以,每每打着正义的旗号发动战争,然后留下不计其数的难民。 ◆ 电影化 >> 蜗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 不开口笑是痴人。 ◆ 吴家 >> 吴家,还有陈家、林家和沈家。 >> 向福建省的各个都市以及台湾运送盐,船是必需的运输工具。但是,当时是海盗猖獗的时代。而且,当时政府围剿海盗的能力根本达不到福建省。所以,听说祖父和海盗之间有交往。 ◆ 张元奇 >> 因为一直和当官的外祖父在一起,所以母亲对人情世故很了解。当然,母亲的性格也很开朗积极。 >> 父亲的名字叫吴毅,和母亲结婚的时候17岁。母亲20岁,长父亲3岁。 ◆ 吴维贞 >> 福州有一座涌泉寺,祖父捐赠了十分漂亮的柱子。日本的空海和尚曾经来过此寺。因为遣唐使船遇难,空海漂流到了这附近。 >> 1988年我是第一次去上坟。墓地所在位置正对着台湾,那一带就成了军事重地,是高射炮阵地,一般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 ◆ 父亲吴毅 >> 当时中国的有钱人家中,一般是把长子和次子送到美国或英国去留学。而第三个儿子以下,则是送到日本去留学。当时,有过留学经验的人一般是能谋得个好工作的,所以父亲也到日本去留学。 ◆ 四书五经 >> 我正式的名字是“泉”,“清源”其实是我的字。无论是“泉”,还是“清源”,都是和水有关系的文字。这或许是因为我出生的那天正好遇上了洪水的缘故。 ◆ 围棋启蒙 >> 。并且,当时父亲也开始有了信仰,开始了道教的坐禅,思想也有所转变。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 段祺瑞 >> 在棋社和当时中国的一流棋手顾水如、汪云峰等下了受五子棋。 ◆ 天才少年 >> 打入对方,然后在对方的空中活上一小块。他将这样的下法比喻成“在公园里搭建小房子”。 >> 搭建个小房子可以,但不能归为己有。” ◆ 日本人俱乐部 >> 清朝末期有一位名叫汪云峰的国手——国手也就是日本的名人,但我认为汪云峰的棋力比起他的前任国手周小松要差二子。 >> 顾水如 >> 濑越宪作 ◆ 濑越老师 >> 本因坊秀哉名人 >> 日本规则是比空,围空多的一方获胜。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阵地,在阵地里补一手就要损掉1目。而中国规则则是比谁在棋盘上活的棋子多,多的一方就赢。即使在自己的空里补一手也没有关系。 >> 最先的一局棋体现了少年的力量。少年对日本围棋既有的定式都十分了解。而且,在那些旧的定式上还加上了自己的更正。可以说吴少年已成大器 >> 策流布局 ◆ 犬养毅 这句实在政治正确有点鸡贼。 >> 这个“夙愿”不仅是指对围棋的发展,而且也是指“中日友好”的夙愿。尽管当时我还是个孩子,但慢慢地对“中日友好”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 这个“夙愿”不仅是指对围棋的发展,而且也是指“中日友好”的夙愿。尽管当时我还是个孩子,但慢慢地对“中日友好”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 来日的第一盘棋 >> 面对名人,我很快地下在了星位。当时下手和上手下棋,第一手是不下星位的,那是不被赞成的一手。但是,我的第一手没有遭到名人的训斥。从这点来看,名人很了不起。 ◆ 地狱谷温泉 >> 和木谷实先生(左)在信州地狱谷温泉。1933年8月。 >> 三三就是在角上纵横数都是第三条线的位置。 ◆ 新布局 >> 涉川春海 >> 每年元旦的早晨,我都要和濑越老师一起去明治神宫拜年,这已经是一个惯例了。我还记得,大年夜我们不知不觉一直讨论到凌晨,随后我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赶回家里去。 ◆ 三三·星·天元 >> 江户初期的本因坊道策把三三称为“鬼门”,是禁着。在本因坊一门,当时还有那样的传统。 ◆ 打挂 >> 1933年10月16日开始的比赛,不断地中断之后,结束时已经是第二年1934年1月29日了。一局棋居然下了三个半月,从中大家也能明白那局棋的不同寻常了吧。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觉得这是日本社会的不可思议。输给名人对我来说也是很正常的,对于这盘棋我是想尽力下好而已。 ◆ 和名人对局之后 >> 本因坊秀哉 >> 手是指在比赛打挂或者中断的时候,对局者事先将下一手写下来,然后封起来。 >> 那时,木谷先生就强烈要求采用封手制度,结果终于得以实现。 ◆ 秀策和秀荣 >> 本因坊秀荣名人。 >> 1932年是伪“满洲国”(中国东北)成立的那一年。虽然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的执政,但它其实是受日本控制的傀儡国家。1933年,日本退出国际联盟。 ◆ 围棋友好访问团 >> 张澹如 >> 我们又去了青岛。在入港的时候,从船上看见德式的街景,觉得很漂亮。青岛还是个避暑胜地,夏天很凉快。下一个目的地是满洲。 >> 郑孝胥 ◆ 兄长 >> 为了大哥的工作,我去拜访床次先生,看见在他的接待室里坐着许多议员。我是去告诉床次先生“我大哥很想为日满友好做贡献”。第二天,床次先生就把我大哥叫去,交给他一封写给宫内省侍从长的信 >> 所谓五族就是日、满、蒙、汉、朝五个民族。我们听说那里是一片理想之土,所以大哥才会产生去满洲工作的念头。 ◆ 红卍会 >> 1935年,我加入了红卍会。之前,我经常去西园寺公毅先生家,西园寺先生经常讲日莲宗的教导,但那一年西园寺先生逝世了。所以,加入红卍会,也许就是因为我的心灵深处出现了空白。 社会动荡时期也是各种教义开创的时期啊 >> 因为有一个“至圣先天老祖”的宇宙之神存在,所以无论是释迦牟尼也好,基督也好,穆罕默德也好,他们都是为了拯救人类而由他派遣下来的。 >> 因为有一个“至圣先天老祖”的宇宙之神存在,所以无论是释迦牟尼也好,基督也好,穆罕默德也好,他们都是为了拯救人类而由他派遣下来的。 ◆ 加入日本国籍 >> 因为一直关照我的政治家望月圭介先生对我说:“不能忘记中国。”所以,采用了中文名和日本名各半的读法。 ◆ 富士见高原疗养所 >> 萨摩千代子 ◆ 名人引退棋 >> 但在当时,“本因坊”是世袭的,从第一代的算砂开始到21世的秀哉,本因坊一门前后有300年以上的历史。 >> 担任解说的时候,我还住在富士见高原疗养所里。那时还是结核病人大量死亡的年代。有人在富士见高原疗养所的墙上写下了“富士见不死身”的话语,但结果还是死了。所以,像我这样本来身体就很差的人更需要“绝对安静”地休养,那样艰巨的讲解任务是坚决不允许的。尽管如此,当时东京日日新闻社的围棋记者鸿原正广还是每周都来疗养所,给我送棋谱。没有办法,我只能在半夜,背着医生,拿出棋盘、棋子研究棋谱。 >> 写这盘棋的观战记的是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先生。川端以这盘棋为素材写了小说《名人》。秀哉名人是在这盘棋结束后一年左右去世的。 ◆ 川端康成 >> 我们还一起去伊豆(静冈)旅行。 >> 他是那种瞧你一眼就能够看透你心思的人。 ◆ 升降十番棋 >> 并产生了本因坊家、井上家、安井家、林家四大围棋门派。为了争夺第一人的名人“棋所”,相互之间要下被称为“升降棋”的比赛,因为名人棋所只能一个人获得,所以比赛的火药味儿很浓。 ◆ 镰仓十番棋 >> 当时,木谷先生和我都是明星棋手。因为秀哉名人的过世,八段位是空缺,而七段里除了三位前辈棋手外,就只有木谷实先生和我了。因为是两位年轻棋手的对决,所以比赛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作为特别对局,比赛时间也定得很长,一局棋要下三天。 ◆ 结婚 >> 那时和子正在读东京女子高等师范(现在的御茶水女子大学)。当时学校的规定中有一条是“女学生必须是未婚”,所以和子就中途退学和我结了婚。 >> 萱野先生以曾经支援过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而广为人知。结婚时我28岁,和子是20岁。 ◆ 雁金准一 >> 雁金准一 >> 金先生就是那时和田村保寿(后来的本因坊秀哉名人)争夺继承位的人。 >> 雁金先生的棋“算路很深”——计算力极强,而且锐利,是力战型的棋风。但是,从1941年8月开始到1942年5月结束的这次十番棋,结果是我赢了。我想这也是因为我运气不错的缘故吧。 ◆ 东京大空袭 >> 1945年3月10日发生了东京大空袭,下街一带都被烧毁了。4月13日又有一次大空袭。那时,我和夫人正住在离四谷很近的玺宇教的总部里。 >> 记得那天从市谷附近都能看见东京湾的大海了,当时虽然已经是5月的天气,但依旧寒冷料峭。 ◆ 原子弹爆炸下的对局 >> 据说当时先闪了一道强光,不一会儿,伴随着一声巨响,刮起了十分猛烈的暴风。虽然距离广岛市中心有10公里的距离,但拉门拉窗到处横飞,玻璃碎片四下乱溅——原子弹爆炸了。 ◆ 双叶山 >> 据说,双叶山原本就是一位心灵感应很强的人,战前,他曾经站在瀑布下进行过修行。双叶山认为,日本是一个神国,是不会战败的,但实际却战败了,他感叹地说:“自己好像成为一个被抽掉灵魂的空壳。” ◆ 国籍 >> 当时正好是我和桥本宇太郎先生的第一次十番棋开始的时候。第一局我输了后,那些华侨又来了,说“输得这么难看,像你这样的人要了也是没用的”,结果他们又把临时护照从我手上拿走了。 >> 不是本人的话,是不能办理退国籍手续的。”对此,华侨们怒吼道:“战败国的国民说什么呢!”然后就强词夺理地将我和我妻子的日本国籍都退掉了——那是日本刚刚战败后十分混乱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 吴君,还是不要卷入政治的好。 ◆ 大国手 >> 周至柔,还有台湾银行副总裁应昌期先生,我和他们都是第一次见面。母亲、大哥和两个妹妹都在台湾,时隔十一年,我又和他们见面了。 >> 先和一位“天才少年”下棋。那个少年,就是当时只有10岁的林海峰。之后,连续好几天,每天都是宴会。 ◆ 少年林海峰 >> 测试棋之后,台湾的围棋协会理事长周至柔先生问我:“如果林少年去日本的话,能不能下到六段或是七段?”我回答说:“要尽早让他去日本留学。”周理事长大概一开始就打算让林少年成为我的弟子吧。 ◆ 小田原 >> 虽然仙石原的冬天十分寒冷,但那里的自然环境却十分优美。稍微走几步,就可以望见箱根的群山以及富士山。秋天长满狗尾巴草的空地也是我很喜欢的景色——结果我在仙石原只住了五年。 >> 长子之后,1958年我们又有了女儿佳澄,1962年我们的小儿子昌树也出生了,我的家一下子变得十分热闹。 ◆ 垂樱花 >> 京都新闻》会长坂内义雄先生 >> 每年一到春天,就开十分漂亮的粉色的花。 ◆ 两位首相 >> 岸信介先生战后曾作为战犯被关押在巢鸭拘留所里。他出来后,和我曾在饭店里下过棋,结果我发现他的棋力大进,我只能让五子了。原来当时“大东亚大臣”青木一男先生也被关在巢鸭。青木先生的棋力很厉害,一定是岸信介先生和青木下了许多棋,才导致岸信介先生的棋力大长的吧。 ◆ 最后的十番棋 >> 从1939年镰仓十番棋我25岁开始,到最后一次十番棋已经是42岁了。一想起这段岁月,我就有无限的感慨——那段时期是我棋力最强盛的时期。 ◆ 梅兰芳 >> 十八年后再相会——为中日友好来日的京剧名角梅兰芳(右)。 >> 陈祖德和陈锡明。随后就开始讨论怎么让那两个天才少年来日本留学的事宜。但是,正要开始办理留学手续的时候,长崎发生了日本人焚烧中国国旗事件,马上就升级成外交问题——围棋留学计划也随之告吹了。 ◆ 最强战冠军 >> 读卖新闻社今后依然是以吴清源为主策划围棋比赛。吴清源也得进行全面的配合。” ◆ 除籍 >> 因为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是不得已。第二年我也被迫辞去了理事长的职务。” ◆ 清峰会 >> 池田敏雄 >> 盛毓度 >> 盛家在中国是个大财阀,拥有著名的大冶铁矿。据说他们家在上海的住处有上野公园那么大。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后,他们将中心移到了香港 ◆ 陈祖德 >> 毅将军十分喜爱围棋,据说是为了革命,他把棋盘扔到了长江里。 >> 后来又提起过聂卫平和吴淞生等来日本留学的事情 >> 聂卫平更加发奋用功,几年后,在中日间的比赛里战胜了坂田荣男九段。这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之后中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 点评 点评:★★☆☆☆ 吴清源回忆录,名字有点大了,艺人,不染政治挺好的。
回应 2019-02-19 22:31
-
猴子 (soft life)
我在十五年有余的时间里,持续将号称当代第一人的棋士一一击败,却既无经济上的成功,也未获得名人之称。名利无收之外,反倒还被日本棋院除籍。但是,我一贯全力以赴地下棋,既不欺诈他人,也不做令自己蒙羞之事,问心无愧。能够在擂争十番棋中一路获胜,乃是因为我诚实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拼尽全力地奋斗,于是掌管胜负的神明认可了我的努力。这是我最大的骄傲。2021-01-26 14:51
-
猴子 (soft life)
总是担心结果、考虑之后的事,就会没完没了,所以我对此并不挂心。像我这样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人,如果过分在意结果和未来,就会无法生活。孔子在教育弟子时,曾说过如下类似的内容:“事情实施之前应该考虑两次。只考虑一次就行动,容易因为轻率而后悔,但如果考虑三次,就会心生疑虑,结果什么也做不成。”我向来将这段教诲奉为自己的行动指南。2021-01-26 14:38
-
虚清 (仔细我的皮)
和川端先生的缘分源于我和秀哉名人的让二子局。这场对局由国民新闻报主办,我当时还是四段,川端担当观战记者。 川端先生对“美”的修养极深,观察事物也非常细腻。他写文章时经常反复推敲,像对待艺术品那样精雕细琢,所以经常拖稿。我记得他在战后写《吴清源棋谈》时住进了箱根仙石原的俵石阁,连续三天来我家采访。出版社的编辑为了拿到已经逾期的稿件,一直在旁跟着他。 读卖新闻的棋赛多在福田家旅馆举办,而川端先生也经...2021-01-14 17:04 3人喜欢
和川端先生的缘分源于我和秀哉名人的让二子局。这场对局由国民新闻报主办,我当时还是四段,川端担当观战记者。 川端先生对“美”的修养极深,观察事物也非常细腻。他写文章时经常反复推敲,像对待艺术品那样精雕细琢,所以经常拖稿。我记得他在战后写《吴清源棋谈》时住进了箱根仙石原的俵石阁,连续三天来我家采访。出版社的编辑为了拿到已经逾期的稿件,一直在旁跟着他。 读卖新闻的棋赛多在福田家旅馆举办,而川端先生也经常住在福田家写稿子,所以我们常常能在那里碰面。旅馆里有位叫“小雪”的女佣很受川端先生喜爱,成了他的专属女佣。小雪告诉我,川端先生非常喜欢收集艺术品,一有时间就会走访古董店。 川端先生和我都非常瘦。我对此一点都不在乎,但川端先生好像颇为在意。他尤其喜欢体态丰满的女性,川端夫人就是位丰满而美丽的女子。我和川端先生在伊古奈酒店一起泡温泉时,两人相互目测,感觉对方都不到十二贯(四十五公斤)。川端先生于是说,谁先满十二贯就请客。(川端先生在《吴清源棋谈》里说是十一贯,但我记得是十二贯。) 我在战后完全忘了这件事,川端先生却记得很清楚。得知我超过了十二贯后,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我说,你可得请我吃饭啊!”我当下吃了一惊。 引自 第三章 加入红卍字会 回应 2021-01-14 17:04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1天前曾上架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6)8.1分 372人读过
-
暂时无货, 1天前曾上架
-
-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7.6分 4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吴清源回忆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13 有用 丹朱AI🌵 2017-07-13
有些照片是之前没看过的。不管是内容,还是语气,都给我一种感觉,吴清源是个聪明又老实、深刻又天真的人,很奇异的组合。除了有年老之后的平静,还有年轻时的孤独、倔强、骄傲、迷茫,以及艰辛与温情。作为一个传奇,他并不是生而如此,而是努力着,挣扎着,思考着,一天又一天,如此度过一百年。
2 有用 foldedawn 2017-07-20
意外的是信仰那一段 读上去怎么都有点跳大神的意味 却在年老回望之时写道 “甚至觉得这是难得的体验” “更多地反省自己的骄傲自满” 可是这温厚的文风啊 明明在多次十番赛中击败强劲对手 继而成为当代第一人十五年有余 也只是淡淡的一句“一贯全力以赴地下棋 问心无愧”
34 有用 每天只吃一顿饭 2017-06-07
一口气读完,引人入胜。在每次新闻都是石佛获胜的战报时,我记得的是另一个名字,世无吴清源,遂使竖子成名。棋分九品,李昌镐的棋是守拙,而吴清源,则是入神。莫说区区李昌镐,怕是道策秀策,都未必可以与之比肩。一直简单地以为他便是所有棋手的苍天在上,和一个身体力行着中的精神的棋道的老人。
5 有用 劈头士》睁木 2017-06-23
已购。封面上的吴清源实在太帅了!行文清朗~从四五岁背四书五经到昭和棋圣的道路,果然身为天才的基本功就是过目不忘~字里行间常有当时中日历史的一些小细节,如小彩蛋~此外,除了围棋,吴在自传了还花了不少笔墨写他信仰的那个红万字会,提及就有些神神叨叨~
1 有用 叶隐 2017-07-09
好!磊磊落落。这种被上天赐予了命运,竭尽全力完成使命的一生,外人根本不配去评说。就像是在听管先生弹琴。
0 有用 吴焚舟 2021-02-24
小时候学过很长时间围棋,所以才会看的,总还是有些情结。看完之后感慨颇多,尤其是宗教那段真的是。。。不知道是说赤子之心呢,还是就。。。傻乎乎不谙世事呢,但是吴清源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真的是天真质朴。
0 有用 诗心琢影 2021-02-23
很多人(自然包括我)都在抱怨日常生活的琐碎阻碍了自己所谓“崇高”理想的实现,但那些真正得以实现的理想,哪个不是经过琐碎甚至坎坷生活的磨砺,最终才变得温润而圆满的呢?
0 有用 飞羽 2021-02-16
牛
0 有用 十八号木木夕 2021-02-09
非常淡薄的人
0 有用 会哭的狗 2021-02-09
更立体的看到吴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