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世上有两种笑,一种是上帝的笑,一种是佛的笑。上帝的笑含着火焰,佛的笑含着眼泪。”——黄远帆
真狡黠。《小说机杼》与《不负责任》清晰地呈现出伍德的文学观,他是个恋旧的家伙,或是巴特形容的那种倾向于古典“文之醉”的批评者。所以,他的文章在论及古典作品时最有想象力和清新感,对细节问题的沉迷则是一以贯之。不负责任的自我是整体性世界破碎后的摇摆者,是莎士比亚的遐思与契诃夫的多余。
好看,詹姆斯伍德的书值得一读
是厉害,折服。
从几乎是最细枝末节处讲起,其间经历了主观爱憎分明且客观论证夯实的文学观的强力输出,最后又落回细节的柔软而坚实的地面,伍德面对文本的视角先推近、再拉远、复又推近,实际上还是其最核心三板斧:自由间接体、不可靠叙事、细节。这次以喜剧主题为由头,现代小说从纠错、透明、引人发笑的宗教喜剧转变为宽恕、朦胧、引发同情的斯多葛式悲喜剧,因为随着小说朝向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靠近做出种种尝试变为一种困难但必要的行为,作者放弃全知的叙述转而以不可靠叙述和自由间接体放纵人物自由活动,因此小说变得“不负责任”起来,而在人物自我内心活动如此自由以后,细节开始在莎士比亚开创的“漫思”传统中闪光,人物只能靠不可信的记忆和走神的思绪来再现自身,正如贝娄要不断“把时间消磨在琐细的记忆上”,用现代主义手段拯救了没落的现实主义传统。
读詹木头老师总让我觉得亲切,因为,如果允许我自己给自己贴金的话,我们的趣味有些方面太像了,我们都惊奇于有些作品带给人的那种“there is something real”,并想破译它们的密码。这本也是一样,纠错的喜剧,或者说亚里士多德意义的喜剧用丑陋引发人们的嘲笑,不论是行为还是内心,一切都是透明的,但是好的现代文学所需要的真实使得这种透明本身变得可疑,自我呈现或者自知是一个最难解的文学—技术问题,而从莎士比亚的独白,塞万提斯,奥斯汀,到托都提供了一种可能。
就冲着那篇谈亨利·格林的文章就值五星了,更何况还爆了个格林和尤多拉韦尔蒂的料。
伍德距离奥尔巴赫,中间还隔着埃德蒙·威尔逊。清晰弘博不如奥尔巴赫,比起威尔逊则显得零碎散漫。不过,三者都不拘泥于学术理论的阈限,而是围绕文本和作家的自我认知和自由发挥,这种“不负责任”是我喜欢的格调。
又是一部很有原创性的评论,其中关于作者不负责任的自我,漫画式线条的描述,以及假冒的现实主义(歇斯底里现实主义)做了非常好的剖析,尤其对一些大作家的批评毫不手软。
英式批评,在撒播金句中常常就失焦了。伍德无意做一位负责的学院派教师,所以就像他喜欢冗余、脱轨、分岔、自由间接体、不可靠的叙事者一样,他对于“喜剧”里的“不负责任的自我”颇有兴趣。评论合集性质,显然对于当代作家更加无情和毒辣。
很喜欢作者的《小说机杼》,但这一本有点像“不负责任”的吐槽书评集。多选取一本书或某个角度对所列举的作者展开剖析。对弗兰岑和拉什迪的批评可谓不留情面,就连库切也在给予礼貌性的肯定之后提出“几点疑思”,姿态居高临下,指摘犹如在外围打快拳,看似凌厉却不太能触及痛点。
好中更好!
吐槽拉什迪和扎迪史密斯的那几篇感觉省略号后可以加入一票简中世界的当红青年天才作家>_<
詹姆斯·伍德的观点过于飘逸而文字之间又相当密集。在闪亮的金句名言之下,如果没有同厚/广度的阅读履历,还蛮容易迷失在他绵密的形容和横生枝节的破折号之中的,会独见一片迤逦辞藻之屋,而后四目茫然,在有了对应经验后重读才会有点读唐诺的逍遥洒脱。
读过具体作品再看评论会更好,那些没读过的作家,看起相关评论来我觉得像在吃柴。
“语言和对意识的再现不再是小说家追逐的目标,信息变成了新的人物”这句话一针见血,描述了当下一种非常不好的趋势,文学更多该做是临摹世界呈其像的时刻。詹姆斯伍德的批判集充满古典式的激情,纯粹、锐利又妙趣横生。被奈保尔的一句话惊到:“父亲和儿子,彼此都将对方视为脆弱的一面,彼此都觉得要为对方负责,这种责任在特别痛苦之时,在一方就伪装成夸大的权威,在另一方就伪装成夸大的尊重”。
这是那种读的时候觉得自己绝顶聪明的书(最好赶紧认清现实,合上书本,立地成痴,踏实去看里面提到的书)
写托尔斯泰的部分最好。伍德受到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的影响。伍德这本书原创性不强,把食物又重新嚼了一遍而已。评论库切《耻》的两点我很认可:1.过于简练导致干涩,缺乏创造力,俗套。我在读《耻》的时候,明显感觉到纳博科夫洛丽塔普宁初恋文风的复苏。悖论!人们一方面说纳博科夫过于形式主义,精致,却往往成为他的后代,因为纳博科夫的文字的确具有蛊惑性,充满了文学的新发现,去除陈旧。2.《耻》在情节和主题思想上,粗暴地陷入二元论范畴。造成了思想主题的缺陷。
2017年已读104。写安娜卡列尼娜和堂吉诃德那两篇最喜欢。另外,一直被谈论,从来没看过的《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应该找来读读了。伍德真棒。
闪光点很多,但是感觉这本的点相对较散,尤其到后面几篇,不太容易看做一个整体。“笑之文学”是一个庞大的主题,如此看来,这本仍是浅尝辄止。
> 不负责任的自我
120 有用 drunkdoggy 2017-05-18 15:34:42
“世上有两种笑,一种是上帝的笑,一种是佛的笑。上帝的笑含着火焰,佛的笑含着眼泪。”——黄远帆
48 有用 安提戈涅 2017-11-14 21:59:05
真狡黠。《小说机杼》与《不负责任》清晰地呈现出伍德的文学观,他是个恋旧的家伙,或是巴特形容的那种倾向于古典“文之醉”的批评者。所以,他的文章在论及古典作品时最有想象力和清新感,对细节问题的沉迷则是一以贯之。不负责任的自我是整体性世界破碎后的摇摆者,是莎士比亚的遐思与契诃夫的多余。
12 有用 方悄悄 2017-07-15 10:38:18
好看,詹姆斯伍德的书值得一读
11 有用 把噗 2017-11-14 13:22:15
是厉害,折服。
12 有用 Alain 2019-10-29 01:58:13
从几乎是最细枝末节处讲起,其间经历了主观爱憎分明且客观论证夯实的文学观的强力输出,最后又落回细节的柔软而坚实的地面,伍德面对文本的视角先推近、再拉远、复又推近,实际上还是其最核心三板斧:自由间接体、不可靠叙事、细节。这次以喜剧主题为由头,现代小说从纠错、透明、引人发笑的宗教喜剧转变为宽恕、朦胧、引发同情的斯多葛式悲喜剧,因为随着小说朝向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靠近做出种种尝试变为一种困难但必要的行为,作者放弃全知的叙述转而以不可靠叙述和自由间接体放纵人物自由活动,因此小说变得“不负责任”起来,而在人物自我内心活动如此自由以后,细节开始在莎士比亚开创的“漫思”传统中闪光,人物只能靠不可信的记忆和走神的思绪来再现自身,正如贝娄要不断“把时间消磨在琐细的记忆上”,用现代主义手段拯救了没落的现实主义传统。
5 有用 琴酒 2020-05-22 15:51:58
读詹木头老师总让我觉得亲切,因为,如果允许我自己给自己贴金的话,我们的趣味有些方面太像了,我们都惊奇于有些作品带给人的那种“there is something real”,并想破译它们的密码。这本也是一样,纠错的喜剧,或者说亚里士多德意义的喜剧用丑陋引发人们的嘲笑,不论是行为还是内心,一切都是透明的,但是好的现代文学所需要的真实使得这种透明本身变得可疑,自我呈现或者自知是一个最难解的文学—技术问题,而从莎士比亚的独白,塞万提斯,奥斯汀,到托都提供了一种可能。
2 有用 宝王白奖评委 2017-10-15 18:52:23
就冲着那篇谈亨利·格林的文章就值五星了,更何况还爆了个格林和尤多拉韦尔蒂的料。
1 有用 ly的读享生活 2018-03-30 09:23:49
伍德距离奥尔巴赫,中间还隔着埃德蒙·威尔逊。清晰弘博不如奥尔巴赫,比起威尔逊则显得零碎散漫。不过,三者都不拘泥于学术理论的阈限,而是围绕文本和作家的自我认知和自由发挥,这种“不负责任”是我喜欢的格调。
1 有用 恶鸟 2017-09-14 15:03:26
又是一部很有原创性的评论,其中关于作者不负责任的自我,漫画式线条的描述,以及假冒的现实主义(歇斯底里现实主义)做了非常好的剖析,尤其对一些大作家的批评毫不手软。
3 有用 malingcat 2020-07-08 16:48:11
英式批评,在撒播金句中常常就失焦了。伍德无意做一位负责的学院派教师,所以就像他喜欢冗余、脱轨、分岔、自由间接体、不可靠的叙事者一样,他对于“喜剧”里的“不负责任的自我”颇有兴趣。评论合集性质,显然对于当代作家更加无情和毒辣。
6 有用 渡边 2017-09-25 14:24:31
很喜欢作者的《小说机杼》,但这一本有点像“不负责任”的吐槽书评集。多选取一本书或某个角度对所列举的作者展开剖析。对弗兰岑和拉什迪的批评可谓不留情面,就连库切也在给予礼貌性的肯定之后提出“几点疑思”,姿态居高临下,指摘犹如在外围打快拳,看似凌厉却不太能触及痛点。
1 有用 鹿鸣之什 2017-07-03 09:54:36
好中更好!
1 有用 北溟鱼 2021-11-25 11:05:38
吐槽拉什迪和扎迪史密斯的那几篇感觉省略号后可以加入一票简中世界的当红青年天才作家>_<
1 有用 不懈不戒 2017-11-06 22:39:08
詹姆斯·伍德的观点过于飘逸而文字之间又相当密集。在闪亮的金句名言之下,如果没有同厚/广度的阅读履历,还蛮容易迷失在他绵密的形容和横生枝节的破折号之中的,会独见一片迤逦辞藻之屋,而后四目茫然,在有了对应经验后重读才会有点读唐诺的逍遥洒脱。
2 有用 床上抽烟危险 2017-12-30 20:35:27
读过具体作品再看评论会更好,那些没读过的作家,看起相关评论来我觉得像在吃柴。
1 有用 安德烈大叔 2020-01-28 11:35:30
“语言和对意识的再现不再是小说家追逐的目标,信息变成了新的人物”这句话一针见血,描述了当下一种非常不好的趋势,文学更多该做是临摹世界呈其像的时刻。詹姆斯伍德的批判集充满古典式的激情,纯粹、锐利又妙趣横生。被奈保尔的一句话惊到:“父亲和儿子,彼此都将对方视为脆弱的一面,彼此都觉得要为对方负责,这种责任在特别痛苦之时,在一方就伪装成夸大的权威,在另一方就伪装成夸大的尊重”。
2 有用 不是过去 2019-04-18 22:03:55
这是那种读的时候觉得自己绝顶聪明的书(最好赶紧认清现实,合上书本,立地成痴,踏实去看里面提到的书)
1 有用 雪婴 2021-03-20 15:16:36
写托尔斯泰的部分最好。伍德受到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的影响。伍德这本书原创性不强,把食物又重新嚼了一遍而已。评论库切《耻》的两点我很认可:1.过于简练导致干涩,缺乏创造力,俗套。我在读《耻》的时候,明显感觉到纳博科夫洛丽塔普宁初恋文风的复苏。悖论!人们一方面说纳博科夫过于形式主义,精致,却往往成为他的后代,因为纳博科夫的文字的确具有蛊惑性,充满了文学的新发现,去除陈旧。2.《耻》在情节和主题思想上,粗暴地陷入二元论范畴。造成了思想主题的缺陷。
1 有用 微笑迦朵 2017-12-18 15:06:51
2017年已读104。写安娜卡列尼娜和堂吉诃德那两篇最喜欢。另外,一直被谈论,从来没看过的《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应该找来读读了。伍德真棒。
0 有用 #暗蓝# 2019-05-27 23:48:56
闪光点很多,但是感觉这本的点相对较散,尤其到后面几篇,不太容易看做一个整体。“笑之文学”是一个庞大的主题,如此看来,这本仍是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