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载之空言”而又“见之于行事”
卷一 经学传统与哲学诠释
儒家成己成性的哲学追求
——以《中庸》之“诚”为中心
儒家恕道的哲学辨证
——“黄金法则”与他者伦理之间的张力分析
时间传统与生活信念
孟子“仁心”的本体论阐发
孟子“不忍人之心”的哲学分析
面对经典:从被动守护到积极诠释
卷二 话语开放与范式转换
哲学的中国话语:自闭与开放
儒学话语对哲学话语的涵摄
——对儒学研究中一种极端保守态度的批评
“反向格义”与哲学的中国叙事
——余治平研究员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讲演
从经学到哲学:董仲舒研究范式的现代扭转
——以冯友兰《中国哲学吏》上下卷、《简史》和《新编》为例
卷三 资源清理与生成研究
重构中国哲学:前景、可能与资源清理
从“合法性”到“现代性”
——评郑家栋教授《“中国哲学”与现代性》一文
哲学的中国方式:追寻、反思与心态分析
——中国哲学及其学科范式创新的生成性研究
中国哲学:发展中生成与历史中呈现
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准备
——儒学的现代困境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贡献
卷四 互动对话与透视比较
从诠释、判教走向对话、原创
——“中国哲学”本土化叙事的展开与推进
中西哲学:从互动走向对话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西哲学对话
中西哲学比较:处境分析与路向超越
卷五 智慧灼见与思想启迪
中国哲学应该对人类进步有更大贡献
——蒙培元教授访谈录
哲学是一门通学
——叶秀山教授哲学治学答问录
新传统主义:重建民族叙事的哲学诉求
——郑家栋教授学术访谈录
面向后现代重建中国哲学
——访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长梁燕城博士
红色学者:思想与人生的传奇之旅
——梁志学教授访谈录
董仲舒“天人三策在,不废万年传”
——余治平教授学术访谈录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