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 短评

热门
  • 8 启风 2018-06-06 21:52:43

    从书中故事,基本能看出来,中医治病靠运气。

  • 6 尔湖 2019-03-15 14:13:56

    这本书是我在医疗社会史方面的启蒙书,它让我知道了原来历史还可以和医学相结合,让我找到了大概可以奋斗终身的方向。与儿时的梦重新邂逅,用别样的方式去实现,做自己最开始就想做的事,没有什么比这更完美的了。涂丰恩最近在台湾组织的那个“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也让我豁然开朗,有想法的人肯定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很感谢我有机会能读到这本书。

  • 8 恶夫 2017-11-08 17:21:18

    繁体版之前标记了“想读”,没想到引进简体版了。题目很大,篇幅很小,主要部分是关于副标题中的“与”字。主要材料是医案,易读,有卜正民的感觉。硕论改编,令人佩服,但启发不大。

  • 3 #ArtfulDodger# 2019-08-01 00:04:54

    外行看热闹。医案本身很有意思,结论有点空大简单了,不过硕士论文改出来有这个质量很厉害了

  • 2 劈头士》睁木 2019-08-29 23:11:14

    已购。以吴楚和孙一奎两位医生的行医经历为切入点,述明清期间医患互动。通俗,具体,生动。文末又联系到当代医患关系的转变。医病关系的转变与知识体系的变革,或不过是一体两面。论者把当代医病的矛盾混乱与紧张,指向近代医学的本质。社会学家认为,现代医生眼中所看到的,不再是整体的“病人”,而是裂解为特定器官的“疾病”,“病人”从科学化的医学宇宙观消失了。病人“在诊病关系中被分派到的是一个消极的且无批判力的角色其主要任务就是去忍受并等候。”病人何以甘于这般角色?大抵出自对现代医学的信任。比较明清与当代医学,前者倾向信任单一的“名医”或“明医”,抑或世医传承下的医者;现代医学的信任则是投诸于整体的医学制度,经过正统医学教育洗礼的医生,成为此一制度的具体化身。所以我们被教导去相信,甚至服从医生的指令。

  • 1 开门trortd 2017-08-19 14:42:21

    关于思考医患体验的绝佳作品

  • 1 浮浪少女小暖壶 2017-06-24 15:57:45

    基于明清之交两位徽州医生出版的医案(类似于病历,但有很多作者的评论)做的学位论文的通俗简写版。条理、清楚、周详。最突出的是主人公们标榜的儒医精神,他们小心地把自己与行医、巫医、专科医、女医师划清界限。 作者认为另一个重点是古代患者有更多自主决断能力,但我并不觉得现代实践有很大不同

  • 1 皂角菌 2019-01-27 11:21:51

    本来冲着吴天士先生滚进来的。但这本书乏善可陈。不懂装懂。

  • 2 momo 2018-06-10 00:01:39

    最后讲到了当代医患关系,本书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医患的权力大小。 病人变得顺从,人们更关注疾病本身而不是病人;医生的魔力被缩小,人们转而信任整个科学的医学体系。 挺有意思

  • 0 Larene 2018-04-02 18:23:51

    用医案分析明清的医患关系,从当下的视角出发审视明清时期的医生,把信息的不对称和当事人的解决揭示得非常清楚。唯一就是,很多细节让我想起看过的古装电视剧里看医生的情节。。。

  • 0 编余偶记 2018-09-16 16:40:14

    看过就看过了,印象不深,豆瓣评分很高呢!

  • 0 贾葭 2019-08-01 02:22:09

    记住了一句话:随时翻脸的尊敬。

  • 0 Sarah 2020-05-27 08:04:03

    听说是论文改的,我期望不高,觉得还行,至少比同一系列的好一些。 可能帝王小说影视看多了,一直误以为历史上的中国医者从培训到执业都是系统化的,原来根本不是,明清还不如宋或者之前。如此的不成系统,鱼龙混杂,怪不得如今2020年了,中医还是面目模糊,被质疑有效性。

  • 1 Luna96 2020-02-27 00:25:34

    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涂丰恩对医疗史研究脉络的把握。这本书尤其使人想起《情境中的医学——医学史研究述评》,其谈到的西方医疗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和趋向大都在《救命》中有所呈现。而且这种呈现是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作者关注普通医者,又由主流医者而推及非主流医者,由医者而推及病人,由病家而推及病家中沉默的、被贬斥的女性,最后在医患互动中结束全篇,层层递进,不断将目光向下投注,看到历史的幽微角落,关注在具体情境中的人与人的活动与联结。在叙述上,本书也自有特色。自序提到希望引入更多叙事和想象的面向,为历史的写作创造更多可能。《救命》的整体基调是以说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中间不时出现打断、分叉,以容纳作者的讨论和思考。这些不断的“溢出”不显得支离,丰富了对明清医疗世界侧面的了解,显示出后现代主义史学的影响。

  • 0 长安老农 2017-08-29 19:22:51

    中医在明代也是分科的:眼、口舌、咽喉、接骨、针灸、祝由、按摩等十三科,儒医当道使得越来越重内科全科而轻外科和专科,与西方医学差距越来越远……

  • 0 原子和虚空 2019-01-12 11:34:55

    一本关以清时期医患关系为视角的医学史小书

  • 0 snowsheen 2017-07-30 19:36:54

    颇有意思的小书,大体言之有物,装帧十分宜人。

  • 0 一大坨 2018-03-02 22:14:05

    原始医案怎么也要引个七八篇啊

  • 0 巴士底的猫 2019-04-23 13:14:24

    巴掌大的小册子,写的妙趣横生,使观者对明清的医、患及其关系得窥一二。切口虽小,却也体现出了中华文化对待医学(以及科学)的态度,更能体味到社会组织形式的文化基础。豆瓣读书400纪念。

  • 0 佑棠 2021-12-22 17:39:53

    非常好的一本书~案例生动有趣,仿佛带读者穿越回明清时期~吴楚是个好大夫,他如果活在今天这个年代,一定是个网红段子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