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桥集 短评

热门
  • 2 齐物秋水 2017-12-21 11:13:54

    初版本贵,用这个替代也好。

  • 3 庄蝶庵 2019-12-13 22:38:08

    汪曾祺的散文集。比较其状人写物、描摹风俗,确乎如其小说,此其小说为何称为散文化也。至于名物考证、零碎游记,非其素长。居中文章最妙的,无过怀念沈从文、金岳霖、乃父的数篇,情真意挚,精彩照人。《跑警报》回忆西南联大之生活,可谓神篇,彼时的大学生,个性自然,今日罕见。若《踢毽子》之回味童年至乐,发人同感,盖我也是幼年踢过毽子的人,但吾乡宝应,与高邮隔湖相望,踢毽子的叫法,便大不相同。一乡乃有一乡别致处。呜呼,流年似水也。

  • 1 人去月无聊 2019-01-16 08:01:59

    老田被发配去安庆一周,清早出发,被吵醒,正好把后几篇翻完。

  • 1 湘南海鸥。 2020-02-13 00:50:40

    千万别大晚上看,口水直流啊……

  • 2 鸡兔同班 2018-10-27 19:16:31

    “柴烟平铺到水面时如薄绸”,这是沈从文短篇小说里的一句话,我喜欢极了。这画面在我童年时常见,如今却难得看到了。沈从文在建国后的转变,主要是因为郭沫若的一篇文章——《斥反动文艺》。“记得旧时好,跟随爹爹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泥沙。”这是真正的诗。我在这本书里重读了《十五从军征》,全诗没有一个形容词,是纯粹的白描,将撕心裂肺的苦痛用平淡的语言呈现出来。如果一个匠人来写这首诗,恐怕就会流于“伤感主义”了。“乡情的衰退的同时,就是诗情的衰减。”

  • 1 一觉 2022-04-06 22:13:53

    用手指搔搔紫薇的树干,无反应。它已经那么老了,不再怕痒痒了。——汪曾祺的快乐果然是实心儿的。【然,一写沈从文,就像在给爱豆写饭圈小作文的死忠一样带着浓浓的朝圣感】

  • 1 夕颜 2018-08-14 06:11:26

    文字是极好。瓜果鸟兽鱼虫,人物风景吃食,无所不包。淡雅而充满人间的烟火气。

  • 0 [已注销] 2017-10-18 16:09:22

    后面几篇有个别章节的重复,倒也蛮符合老年人的特点:某个细节反复咀嚼。

  • 1 小坠 2018-06-30 13:52:34

    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崧,滋味近似。

  • 1 Cyborg.z 2018-09-22 08:09:37

    挥洒自如,举重若轻。

  • 1 玫瑰色的春天 2020-03-07 05:06:19

    今年3月5日是汪曾祺的百年诞辰✨花了一天时间重读「蒲桥集」 在云南读书吃菌子松子野菜,在武汉工作吃藠头(我姥姥做的藠头牛肉真是一绝),在湖南旅行又写当的生姜和酱菜,在新疆旅行又把葡萄的一年编成了年史,当然还有所有人都知道的汪曾祺吃高邮鸭蛋。 他一直都是闲情逸致生机勃勃的人儿,从童年的草地玩蛐蛐研究花草到后来被打倒下放到农场种马铃薯都没有改变过他的天性。他说「我有时候走出房门,站在午门前的石头坪场上,仰看满天星斗,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就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初读汪曾祺是十几年前在英国念大学,爸爸送给我一本「晚饭花集」,翻了太多次从乡愁四溢到学着从新加坡炒米粉中悟出一点生活的甜。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我心目中最可爱的老头儿,他写的黄色的茶花难觅就是我心中最美好的童年。 谢谢你老头儿🌼

  • 0 jiu 2022-02-20 17:34:59

    睡前慢慢读,时常读得有些饿。也有好几篇读着读着发现读过,特别是「泡茶馆」,以前抄过在本子上,“一点绿意葱茏的幽默感”,还是很喜欢。这本还有一点喜欢,当我们对生活对风景对草木虫鱼的兴趣提高了,也就是对人的兴趣提高了呀!蔬菜的命运也恰似人。觉得汪曾祺到现在也会是一个每天发朋友圈分享看到的种种的人,只是因为写得可爱不会被人吐槽哈哈哈(躺枪了我)

  • 1 耗子 2021-12-09 22:42:59

    汪先生说自己读书太少,写不来学者散文,素材典故经常想不起来,常常看到他写到一半,另一半就说想不起来了。而写生活,受限于个体经验毕竟是有限的,写多了容易新瓶装旧酒。于是往往就只专注于汪先生的语言了。

  • 0 库库子 2023-04-18 21:51:20 山东

    汪曾祺有着曾点式的超功利思想和率性自然的生活方式。对于文学,他提倡自由,主张百花齐放,在生活上,他觉得人最好兴趣广泛,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什么东西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现在也都爱上了。我觉得汪曾祺是个自由派。

  • 0 Eliza 2023-05-31 12:35:59 江苏

    选篇极具代表性,即便多数为重读,也是如听仙乐耳暂明。 关于沈先生的回忆文章极深刻而动人。 “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 ——想象不出还有能将《从文自传》引文诠释得更到位的文章。 葡萄园,午门,西南联大,滇南,翠湖,茶馆,土豆图谱,故乡的食物,童年的昆虫。念兹在兹,跃然纸上。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直教关闭感官混沌求生的格子间工人闻之落泪。 记得阿城还是谁说的,这是一种性情遗产。深以为然。

  • 0 陆雪梵 2023-08-13 11:42:51 安徽

    “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是作者的追求。我觉得做到了。最喜欢《与友人谈沈从文》、《翠湖心影》、《杨慎在保山》、《自报家门》。第一次知道《蒲桥集》是在大学,初版本小巧朴素的样子仍在心头。读这本书的中途翻查了李笑来的书,又可见读者心境,已非复当年。

  • 0 淇奥 2023-10-19 11:39:47 澳大利亚

    终于收尾了,记不得以前读过的内容,好像都是一个感觉没什么起伏波澜

  • 0 补特伽罗 2022-05-30 22:50:36

    回忆昆明的生活以及为老师沈从文辩护的几篇尤其可爱

  • 0 leezzzz 2022-11-12 22:44:59 河南

    瞎看看挺好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