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翻译的不好,看上去似乎觉得所有的人物都是一个性格,没什么突出特点,语调平平的。最大的收获就是爱是极其自私的,不能为了善良而对爱人坦白一切,最后找来的都是嫉妒和怀疑!单纯如水的克莱夫王妃就是当时堕落的法国社会的一个另类,却因为纯真善良而错失了人生中的很多美好,结局悲惨。
拉法耶特夫人1634——1693早期小说。过高过低的评价都不合适。从艺术上讲,这部作品更像是故事梗概、故事大纲。很干涩干巴巴,因为使用了太多叙述,尤其是第三人称的转述。重叙述而轻描写是《克莱芙王妃》的艺术缺陷。与之相比,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作品就显得非常丰满与圆熟。《克莱芙王妃》的结尾部分变得深刻。这种悲剧的结局中,我看到的不是王妃本人道德的完美,而是小说艺术结构的重新平衡,深化了前面因为爱情发展太快莫名其妙的情节的深层意蕴。17世纪法国宫廷的正当婚姻之外的情爱本质上是一种游戏,从小说结局可见一斑。克莱夫王妃不相信内穆尔公爵的爱情,不相信男子爱情的持久,这才道出了两性婚姻的本质。爱,本就是破碎。这本小说,就是闲极无聊的如小丑剧般的婚外恋闹剧而已。但小说结局部分,显露了作者写作艺术的一线灵光。
算是法国心理小说的鼻祖了,写得十分细腻,且波澜壮阔。
重重地轻触到泪点。是一个很有分量的故事,至于它是不是精巧的小说倒在其次了。
对各种风流韵事上瘾
翻译一般,有些地方译成情妇而不是妻子?比如153页最后一行,另外母亲对女儿说话用您?但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看,女性应该看看《面纱》和这本。 我想起了林语堂要婚姻还是要爱情的说法。内穆尔这种狂热让人难以理解,真的没见到沙特尔小姐就无法活下去了?恐怕是沙特尔说的那样是因为她拒绝他导致的吧? 沙特尔小姐这么美丽的女性不少见,忠贞烈女不少见,但是合二为一的就很稀有了,小说毕竟是小说,目前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太多的诱惑,背叛成本很低,应该没有几个沙特尔小姐这种女子了? 另外我觉得现代追求放纵的女性可能会对该小说不屑一顾,沙特尔小姐品行高洁,与之相反的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张丽丽(只顾快活,明知不会有结果还是会背叛丈夫并且觉得没错?) 想象能吓死人,又想起了《黑镜》,想起了电影《建筑学概论》。
《美丽的人》看了多遍,决定今年一定要亲读原著,读完深受震撼:对于克莱芙王妃强大的克制与“未发生的爱情”变成文字上的心理描写时,震撼程度成倍增加(没办法这是影视表达逊于文字表达的天生属性)。“几年光阴就这样过去了。时间一长,又久不见面,他的痛苦缓解了,爱情之火也熄灭了。”结尾这句我落泪了,嗯,it will pass.
“只是您把一条清规戒律强加给自己,按道德和理智,您都不是非遵循不可的。”克莱芙夫人步入婚姻时太无谓,脱出婚姻时又太谨慎。看似理性率真,对一切都精密思考,却不懂得为尚未理解的感情留出生长空间。毛姆笔下心理小说的鼻祖,翻开是因为当时的困扰。不禁想感叹法国人太容易因爱情而死。
(看加缪手记而去看过,现在已经忘了…
选择在迷狂中的执着,还是远离纷争中的宁静。有很多废话,但是核心内容似乎给后来的浪漫叙事提供了一个标准模板…里面的人物可真是有太多…sensibility
哪里有纯粹的爱。
法国心理小说鼻祖 虽然一开始像流水账 但是后期还是被男女主的内心挣扎带的揪心
克莱芙王妃是一个理智与情感的二元论者,出于成长环境的狭隘,褒贬鲜明的评价其实对她不很相宜。 这样的作品可能会因为社会视野的局限遭到指斥,可是如此就否定一部爱情心理的文学论文的价值也并不公道。
是广外黄校长翻译的书,权威性有保证。前面好多旁斜逸出的人物和情节,看得头大啊……看到中间了,似乎能看下去了……在后边克莱夫居然是被自己的妻子气死的,这有点雷人……大结局有点意外啊,克莱夫王妃居然没有接受……完全当一本普通的爱情小说来看的,第一本心理小说的噱头倒察觉不出来
“您已得到这么一人的爱:如果她不曾见到您的话,她是不会爱上任何人的。但慕您满足于此吧。请您相信我对您的感情是永恒的,不管我怎么,这份感情也会照样存在,这份感情也会照样存在下去。” 好有道理,“理智与情感的二元论者”,mais quelle tête! (btw翻译很机器捏
《刀锋》P141提到本书 我口袋里装着一本书,我把它掏了出来,也开始阅读。我留意到他往我这边扫了几眼,随后,他放下了报纸。 “‘你在看什么书?’他问。 “我把书递给他,叫他自己看。这是法国拉法耶特夫人写的书《克莱夫王妃》,是我在巴黎火车站买的,因为它小,能装在口袋里。他看了看书,临了又好奇地望着我,把书还给了我。我注意到他嘴角流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 “‘你觉得它好看?’ “‘我觉得它很有意思——甚至可以说是引人人胜。’ “‘我在华沙上学的时候就读过它了。看得我腻味死了。’他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几乎听不出有波兰人的口音。‘现在我只读报纸和侦探小说。’
平铺直叙,缺乏叙事技巧,事件太繁杂,事无巨细都写进来,容易缺失重点。 虽说是内心描写的先河,但心理活动的轮廓比较粗糙,不生动,难以共情,在这点上《安娜卡列尼娜》就好很多,内心撕裂感很强。 因克莱芙先生之死引发的内心愧疚 其实是克莱芙王妃给自己内心设置的障碍 内穆尔的情爱终究会消失,她将饱尝嫉妒,这个理由略弱,毕竟内穆尔为她放弃了很多 小说的结局将克莱芙夫人看做女性道德的典范,“不可企及的精神力量的榜样”,确实很男权眼光 挺可惜的悲剧,不过也不算悲剧吧,毕竟男性的爱情能持续多久呢,或许不过是“得不到的在骚动”,追求克莱芙王妃只是装点自己脸面的手段,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罢了,谁能说这不是最好的结局 作为心理描写的先驱,还是太青涩,没有深挖内心的张力,不过以后人的眼光妄加指责终究是不合适
想看蛮久了没想到学校图书馆有就去借了当时拿到手还挺开心的。 但是书的内容emmmm首先一开始给了过多人物,不是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出场,而是单纯地就关系介绍人物。然后虽然是心理小说但是给我感觉并不细腻,或者说虽然用了大量描写态度、心情的语句但是总觉得跟角色隔着一层纱。
有一点点寡淡啊……
道德义务战胜爱情冲动,自我克制得太流弊了
> 克莱芙王妃
8 有用 kitty 2017-11-06 20:30:19
翻译的不好,看上去似乎觉得所有的人物都是一个性格,没什么突出特点,语调平平的。最大的收获就是爱是极其自私的,不能为了善良而对爱人坦白一切,最后找来的都是嫉妒和怀疑!单纯如水的克莱夫王妃就是当时堕落的法国社会的一个另类,却因为纯真善良而错失了人生中的很多美好,结局悲惨。
4 有用 雪婴 2021-04-02 23:03:08
拉法耶特夫人1634——1693早期小说。过高过低的评价都不合适。从艺术上讲,这部作品更像是故事梗概、故事大纲。很干涩干巴巴,因为使用了太多叙述,尤其是第三人称的转述。重叙述而轻描写是《克莱芙王妃》的艺术缺陷。与之相比,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作品就显得非常丰满与圆熟。《克莱芙王妃》的结尾部分变得深刻。这种悲剧的结局中,我看到的不是王妃本人道德的完美,而是小说艺术结构的重新平衡,深化了前面因为爱情发展太快莫名其妙的情节的深层意蕴。17世纪法国宫廷的正当婚姻之外的情爱本质上是一种游戏,从小说结局可见一斑。克莱夫王妃不相信内穆尔公爵的爱情,不相信男子爱情的持久,这才道出了两性婚姻的本质。爱,本就是破碎。这本小说,就是闲极无聊的如小丑剧般的婚外恋闹剧而已。但小说结局部分,显露了作者写作艺术的一线灵光。
4 有用 游吟荷马 2017-06-30 14:25:07
算是法国心理小说的鼻祖了,写得十分细腻,且波澜壮阔。
2 有用 Julia 2018-04-02 16:43:33
重重地轻触到泪点。是一个很有分量的故事,至于它是不是精巧的小说倒在其次了。
0 有用 荣三和 2017-07-09 01:08:13
对各种风流韵事上瘾
0 有用 菲尼克斯 2022-03-09 11:12:26
翻译一般,有些地方译成情妇而不是妻子?比如153页最后一行,另外母亲对女儿说话用您?但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看,女性应该看看《面纱》和这本。 我想起了林语堂要婚姻还是要爱情的说法。内穆尔这种狂热让人难以理解,真的没见到沙特尔小姐就无法活下去了?恐怕是沙特尔说的那样是因为她拒绝他导致的吧? 沙特尔小姐这么美丽的女性不少见,忠贞烈女不少见,但是合二为一的就很稀有了,小说毕竟是小说,目前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太多的诱惑,背叛成本很低,应该没有几个沙特尔小姐这种女子了? 另外我觉得现代追求放纵的女性可能会对该小说不屑一顾,沙特尔小姐品行高洁,与之相反的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张丽丽(只顾快活,明知不会有结果还是会背叛丈夫并且觉得没错?) 想象能吓死人,又想起了《黑镜》,想起了电影《建筑学概论》。
0 有用 名字特别酷的人 2021-12-13 11:33:01
《美丽的人》看了多遍,决定今年一定要亲读原著,读完深受震撼:对于克莱芙王妃强大的克制与“未发生的爱情”变成文字上的心理描写时,震撼程度成倍增加(没办法这是影视表达逊于文字表达的天生属性)。“几年光阴就这样过去了。时间一长,又久不见面,他的痛苦缓解了,爱情之火也熄灭了。”结尾这句我落泪了,嗯,it will pass.
0 有用 Yuène 2021-11-12 22:18:24
“只是您把一条清规戒律强加给自己,按道德和理智,您都不是非遵循不可的。”克莱芙夫人步入婚姻时太无谓,脱出婚姻时又太谨慎。看似理性率真,对一切都精密思考,却不懂得为尚未理解的感情留出生长空间。毛姆笔下心理小说的鼻祖,翻开是因为当时的困扰。不禁想感叹法国人太容易因爱情而死。
0 有用 小猪不再版 2022-10-01 14:35:01 安徽
(看加缪手记而去看过,现在已经忘了…
0 有用 豪杰 2023-06-11 00:28:56 上海
选择在迷狂中的执着,还是远离纷争中的宁静。有很多废话,但是核心内容似乎给后来的浪漫叙事提供了一个标准模板…里面的人物可真是有太多…sensibility
0 有用 微积分 2023-09-24 19:33:58 浙江
哪里有纯粹的爱。
0 有用 佩小文 2022-08-08 13:41:53
法国心理小说鼻祖 虽然一开始像流水账 但是后期还是被男女主的内心挣扎带的揪心
0 有用 橄榄树 2023-06-19 11:37:09 河北
克莱芙王妃是一个理智与情感的二元论者,出于成长环境的狭隘,褒贬鲜明的评价其实对她不很相宜。 这样的作品可能会因为社会视野的局限遭到指斥,可是如此就否定一部爱情心理的文学论文的价值也并不公道。
0 有用 guillaume 2023-10-04 21:42:13 福建
是广外黄校长翻译的书,权威性有保证。前面好多旁斜逸出的人物和情节,看得头大啊……看到中间了,似乎能看下去了……在后边克莱夫居然是被自己的妻子气死的,这有点雷人……大结局有点意外啊,克莱夫王妃居然没有接受……完全当一本普通的爱情小说来看的,第一本心理小说的噱头倒察觉不出来
0 有用 去也行 2023-11-23 16:50:45 上海
“您已得到这么一人的爱:如果她不曾见到您的话,她是不会爱上任何人的。但慕您满足于此吧。请您相信我对您的感情是永恒的,不管我怎么,这份感情也会照样存在,这份感情也会照样存在下去。” 好有道理,“理智与情感的二元论者”,mais quelle tête! (btw翻译很机器捏
0 有用 紫邪 2024-01-21 08:28:37 广东
《刀锋》P141提到本书 我口袋里装着一本书,我把它掏了出来,也开始阅读。我留意到他往我这边扫了几眼,随后,他放下了报纸。 “‘你在看什么书?’他问。 “我把书递给他,叫他自己看。这是法国拉法耶特夫人写的书《克莱夫王妃》,是我在巴黎火车站买的,因为它小,能装在口袋里。他看了看书,临了又好奇地望着我,把书还给了我。我注意到他嘴角流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 “‘你觉得它好看?’ “‘我觉得它很有意思——甚至可以说是引人人胜。’ “‘我在华沙上学的时候就读过它了。看得我腻味死了。’他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几乎听不出有波兰人的口音。‘现在我只读报纸和侦探小说。’
0 有用 不必等候炬火 2022-03-26 21:24:20
平铺直叙,缺乏叙事技巧,事件太繁杂,事无巨细都写进来,容易缺失重点。 虽说是内心描写的先河,但心理活动的轮廓比较粗糙,不生动,难以共情,在这点上《安娜卡列尼娜》就好很多,内心撕裂感很强。 因克莱芙先生之死引发的内心愧疚 其实是克莱芙王妃给自己内心设置的障碍 内穆尔的情爱终究会消失,她将饱尝嫉妒,这个理由略弱,毕竟内穆尔为她放弃了很多 小说的结局将克莱芙夫人看做女性道德的典范,“不可企及的精神力量的榜样”,确实很男权眼光 挺可惜的悲剧,不过也不算悲剧吧,毕竟男性的爱情能持续多久呢,或许不过是“得不到的在骚动”,追求克莱芙王妃只是装点自己脸面的手段,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罢了,谁能说这不是最好的结局 作为心理描写的先驱,还是太青涩,没有深挖内心的张力,不过以后人的眼光妄加指责终究是不合适
1 有用 ! 2019-03-28 10:11:42
想看蛮久了没想到学校图书馆有就去借了当时拿到手还挺开心的。 但是书的内容emmmm首先一开始给了过多人物,不是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出场,而是单纯地就关系介绍人物。然后虽然是心理小说但是给我感觉并不细腻,或者说虽然用了大量描写态度、心情的语句但是总觉得跟角色隔着一层纱。
0 有用 ゆふせんせい 2018-06-20 22:35:58
有一点点寡淡啊……
0 有用 和头发过不去 2018-09-08 12:55:04
道德义务战胜爱情冲动,自我克制得太流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