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声音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把噗 2017-10-01 21:50:39

    此声音非真声音,乃是借由通感建筑形式获得,实为“大珠小珠落玉盘”之逆。

  • 4 影随茵动 2017-10-12 15:24:39

    一直很想学建筑学,不过好像没那个脑子,只好欣赏一下了。隈研吾的建筑不是给普通百姓住的,所以更加接近于艺术建筑的范畴,讲究意境,以及人与建筑之间的流通感。书中没有收录前门的改造项目,好像是最近的作品,哪天要顺路去看看。

  • 3 黎戈 2017-10-01 11:09:22

    隈老师越玩越high了。

  • 4 Mia_Antonia 2017-10-17 22:16:27

    这不是一本研究隈研吾设计风格与创作的书,而更多是讲述他是如何以声音这个媒介去把每束光线,每个角度,甚至每根木材与钢筋混凝土概念化。虽然在我的角度来看有些拟声词并不能够完全匹配某一种感觉,但是这也的确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用一种朦胧的表述去激发创作灵感。

  • 0 恶鸟 2017-10-17 16:55:13

    从拟声的角度切入建筑,不是真声音,而是建筑带来的通感,包含了空间结构,材料和触觉。外行也能看的热闹。

  • 2 女宛心兑 2018-09-17 11:43:50

    对材料使用的探索一直是我欣赏隈研吾的地方,但拟声词的植入,我不太get得到,觉得略显生硬。

  • 0 土佐脱藩浪人 2018-12-04 14:49:35

    作品集了。装修工程师隈工感觉还要些年头才能拿奖啊。

  • 0 风满蜃气楼 2018-06-17 14:54:38

    概念很有趣,但几乎所有主题词汇在拟声的同时更是一种拟态词,像是ふわふわ、ぺらぺら、もじゃもじゃ、ざらざら之类,日本人一听就能产生相应的感官联想,而翻译过来只剩拟声的音译,拟态的部分有点流失。

  • 0 徐若风 2018-11-01 19:14:48

    建筑作为主体的体验感和言说。

  • 1 少猪 2017-10-14 18:02:53

    与其说是将建筑拟声化,不如说是用声音来描述建筑所带来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是视觉、听觉甚至触觉,进而将建筑从呆板的定义、形式、主义中抽离出来,重新回归到最直观的第一感受,不论方法论的传承,倒是蛮适合想我一样的爱好者来看看热闹~~

  • 0 人类学科研究员 2017-12-21 09:53:14

    这种提案方式值得借鉴。

  • 0 路人Eita 2017-11-09 14:40:45

    通感,从有形的建筑到无形的声音,原来是相通的。

  • 0 kokomi 2021-03-23 18:21:39

    为什么美院民艺馆的图片最差?

  • 1 自由的岛 2018-01-05 10:18:45

    有兩種極端的感受一種是Kuma不說人話故弄玄虛,描述了一大堆的象聲詞卻不如“用軟膜這種彈性材質製造輕薄感”這樣直截了當的話語,讓人明了。第二種感覺是,作為一個沒有獲過普利茨克獎卻享譽國際的“建築表皮”“裝飾”大師,他在材料上的研究和細分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我曾和一位在隈研吾工作室實習過的同事聊天,看過隈研吾工作室的facade study,明了其對材料千變萬化的細緻研究。所以這本書,更像是他用自己的語言和思維體系建立的一個新的建築表皮生態系統,值得反復再看再領悟。

  • 0 Shoebill 2017-09-27 20:21:26

    外行看热闹~

  • 0 雨臣 2018-05-20 15:07:10

    感觉法则更像是个万能的方法论

  • 0 戴白白 2018-10-02 17:34:06

    一个新的感觉? 用声音来体验建筑,通感

  • 0 默默 2020-09-24 18:38:30

    竟然用拟声词来做目录,也是绝了。隈研吾老师逃脱不开的排列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