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译者: 钱文逸
出版年: 2018-1-1
页数: 372
定价: 10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丛书
ISBN: 9787208145269
内容简介 · · · · · ·
我用这三场讲座做了一件我一般不太做的事,就是直接地讨论美术史研究中的概念和方法。我感到,美术史在中国是个有活力、吸引年轻学子的领域,因此希望将这个系列讲座想象成一个短期课程,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一下自己的学术研究和面对的问题,在总结和发展以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听课者思考问题、寻找新的题目、做新的研究。——巫鸿
--------------------------------------
《“空间”的美术史》是巫鸿教授应OCAT研究中心之邀于2016年6月20—22日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进行的系列讲座的整理出版。
美术史对视觉对象的分析长期以来围绕“图像”和“形式”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而“空间”及与之有关的概念不断出现在作者的美术史写作中,开始形成观察、描述和解释美术作品中的一个框架。
本书以“空间”为线索,将作者多年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在方法论的高度...
我用这三场讲座做了一件我一般不太做的事,就是直接地讨论美术史研究中的概念和方法。我感到,美术史在中国是个有活力、吸引年轻学子的领域,因此希望将这个系列讲座想象成一个短期课程,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一下自己的学术研究和面对的问题,在总结和发展以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听课者思考问题、寻找新的题目、做新的研究。——巫鸿
--------------------------------------
《“空间”的美术史》是巫鸿教授应OCAT研究中心之邀于2016年6月20—22日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进行的系列讲座的整理出版。
美术史对视觉对象的分析长期以来围绕“图像”和“形式”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而“空间”及与之有关的概念不断出现在作者的美术史写作中,开始形成观察、描述和解释美术作品中的一个框架。
本书以“空间”为线索,将作者多年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在方法论的高度上进行整合,并从教育者的角度,首次为国内年轻学子开启“讲习班”模式,为学生总结自己以往研究的意图,讲解自身的治学经验。
讲座部分中英文共同呈现,同时收录与中央美术学院郑岩教授、浙江大学沈语冰教授和广州美术学院李清泉教授的三场精彩对谈,带来对“空间”主题的多角度思考。
“空间”的美术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巫鸿
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和策展人。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斯玛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他是许多国际委员会的成员,包括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参议会委员、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馆群(OCAT)学术委员会主席和余德耀美术馆学术委员会主席。
主要著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等。
--------------------------------------
钱文逸,艺术史研究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世纪晚期至早期现代的欧洲视觉文化及艺术史学史,在伦敦大学学院艺术史系获得本科及硕士学位。于2016至2017年任OCAT研究中心公共项目部副主任。...
巫鸿
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和策展人。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斯玛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他是许多国际委员会的成员,包括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参议会委员、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馆群(OCAT)学术委员会主席和余德耀美术馆学术委员会主席。
主要著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等。
--------------------------------------
钱文逸,艺术史研究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世纪晚期至早期现代的欧洲视觉文化及艺术史学史,在伦敦大学学院艺术史系获得本科及硕士学位。于2016至2017年任OCAT研究中心公共项目部副主任。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解释存在与空间的关系的时候,海德格尔使用了一个后来变得很有名的例子,中外学者均认为是受到老子《道德经》的启发。《道德经》第十一章中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轮中心的毂上,只是由于车轮是空的,它才能发挥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制作容器,只是因为器皿是空的,它才能够发挥容器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只是因为房屋是空的,它才能够作为房屋使用。所以说‘存在’(有)使之具有功能,而‘空无’(无)则使之能够发挥作用。” 无独有偶的是,海德格尔在解释“物”这个概念的时候用了一只“壶”作为他的例子。他认为虽然一只壶的材质和形式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东西,但是它作为器皿的“物性”(thingness)在于它空洞的内部—没有这个“空间”(empty space),它就不是一个器皿。因此匠人制作一只壶的同时也在创造壶内的“虚空”(void)。空间因此不是缺失,而是创造的机制。这同时也意味着这只壶作为“物”的本质在于实体与空间的共存和协商。我希望进一步建议:这种共存和协商中的空间不仅存在于壶的内部,也存在于它的外部:一个物件必然有其所处的地点(place),它的出现也必然引出它与其场地和周围空间的对话。物与空间的共生关系(symbiotic relation)因此不局限于中空的器皿,而是一切占据三维空间的物体和雕塑的共有性质。实际上,海德格尔在其晚年提出“空间化”理论时,已经把形体所包含的空间和包围形体的空间都考虑在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讲 空间与物 -
三种富于象征意义并能激起特殊想象力的物件:玉璧、铜镜和椅子。玉璧的意义既基于它的形状和材质,也在于其中心的孔洞,因此既承载伦理象征意义,也引发对“穿透”和运动的想象。铜镜的背面承载图像,正面反射外界,因而引出器物、镜像和图像的复杂互动。椅子是一种开放的容器,同时也是对缺席身体的能指(signifier)。三者都以其特殊的形制和功能提供了对物和空间进行反思的契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讲 空间与物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空间”的美术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空间”的美术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空间”的美术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读第二讲空间与物的总结与思考

中国美术史的新的阐释可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加斯东·巴什拉、列斐伏尔、福柯等人的思考为基础,人文学界迎来了“空间转向”。而《“空间”的美术史》,就是巫鸿教授在空间理论大行其道时,以“空间”为认识论装置,重新审视中国美术史的一次尝试。当然,巫鸿教授的“空间”,并不完全等同于后现...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艺术介入空间 (Eco)
- 豆瓣读书非虚构首页推荐自选 (天雨流芳)
- 中国艺术史 (林别)
- 艺术专题 (南池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空间”的美术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οὖτις 2020-06-10 21:40:30
所以说呢,国内的理论家落后是想法的落后,观念的落后,不敢做,不敢放手去干,胆子小,那就啥也做不出来。
2 有用 木上立 2020-03-03 01:21:08
尝试建构打破常规概念/学科的‘新的方法论’,巫这里强调的还是内功,于是最后一讲提出‘总体艺术’时,启发性大于实深度讨论
2 有用 Jerusalem_Lin 2018-09-29 01:52:37
谈论创作的前提是对作品进行深入阅读。结构性的凝视分析是“深入”的最有力工具,比对典型题材的不同处理方式则能够给出更多的提示。
5 有用 恶夫 2019-05-07 22:40:28
算是一个总结,没有太意外的东西,反而被半本是英文的操作惊到了……
0 有用 无端 2018-02-11 11:22:51
有一種上個學期的課程的參考答案的感覺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