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的书评 (28)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未删减版有哪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在 一众中国近现代通史当中 ,不仅字数最少(仅5万字)、知名度最高、评价最高、销量最大,而且版本也最多,从1938年问世以来,有约100个版本。 但其中绝大多数,尤其是1949年后中国大陆出版的,都是阉割版。 其实,现在网络发达,又时过境迁,被删减的... (展开)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寒假里我阅读了蒋廷黻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原著于1938年艺文研究会作为《艺文丛书》的一种出版发行,我所阅读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4年发行的版本。三天的时间我读完了这本书,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并深深折服于作者治学严谨的态度以及深刻而不失风趣的文... (展开)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蒋先生之理论方法 初读蒋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后,从序言处就可发现其所采用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乃是:反对“治史书而非史学”的传统方法,采用“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的新史学方法。首先传统方法是指:只研究史书上的内容并不是真正的史学,以史书为底本,通过对... (展开)
周末书房之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周末书房之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023.08.20,NO.47) 周末两天,陪娃溯溪与访古的间隙就读完了这本才100多页的小册子。说实话,没有推荐人所说的那么惊艳,很多观点与平时读的史书无太大出入。只是作者的身份及所处的时代,增加了本书的现实性与可信度。但本书成书时间太早...
(展开)

洞察中国近代根源的佳作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虽篇幅短小,却厚重深刻。从鸦片战争到抗战前夕,它以精炼笔触勾勒中国近代历程。书中观点独特,打破刻板认知,如对林则徐、李鸿章的别样解读,令人耳目一新。它不仅展现了民族的屈辱与抗争,更揭示了近代化探索的艰难。读罢,深感历史的沉重,也明晰...
(展开)

“前进”——历史的选择
“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马未都经常在观复嘟嘟栏目中提起这句话。我对此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认同。学史明理,这是我喜欢阅读历史书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历史真相难以印证,又是我迟迟没有阅读近代史的主要顾虑。在我看来,在时间上越是“近”的历史,越是难以得到真相...
(展开)

是非曲直,需要多思多想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奋斗史、抗争史、探索史…… 以前,每学到这一段历史,我的学生心里就比较沉闷、抵触…… 在此之前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强盛,一直以古代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感到自豪。但近代史的开篇就是西方国家通过船舰利炮打开中国古老而沉重的大门,签署了屈辱的不平...
(展开)

第三章 同治的时间记录是否有问题
第三章 第二节步步前进 同治二年(1863) 同治四年(1864)? 同治五年 (1865)? 时间上按理不是应该往后延期一年吗?同治四年应该是1865?这里的纪录是不是有些许错误? 还是按照清朝皇帝的登基的惯例,从登基开始计算,到第二年的同样时间才算一整年? 此处存疑,望老师们...
(展开)

从《中国近代史》中看林则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章 剿夷和抚夷 4.民族丧失20年的光阴。 这本书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对林则徐这个历史人物的讲述。书中从两个角度来讲述林则徐整个人物形象。一个是大家所熟知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面一个林则徐是很“刚”的是百战百胜的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办法。书中提到林则... (展开)
谁来救救这个民智未开的中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世纪中华民族受着极大的污辱与欺辱,清代皇帝年号: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溥仪)。 道光年间《穿鼻条约》割香港 《南京条约》五口通商 (还不觉醒) 直到英法联军,太平太天国后,【救国1】同治时期,自强运动(不彻底)。对比甲午战争时候的日本发展。【救国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