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的原文摘录

  • 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   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决不能和以前的事情一样。病情已变而仍服陈方,岂唯无效,更恐不免加重。我们初和西洋人接触,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败的。   又有人说:历史是“据事直书”,使人知所“歆惧”的。因为所做的事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坏,就不免“遗臭万年”。然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顾惜名誉。强悍的人,就索性连名誉也不顾。况且事情的真相,是很难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众所共知的就不过是其表面;其内幕是永不能与人以共见的。又且事情愈大,则观察愈难。断没有一个入,能周知其全局。若说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据以直书,那就非愚则诬了,又有一种议论:以为历史是讲褒贬、寓劝惩,以维持社会的正义的。其失亦与此同。   凡讲学问必须知道学和术的区别。学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术则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旧话说起来,就是“明体”和“达用”。历史是求明白社会的真相的。什么是社会的真相呢?原来不论什么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一个我?这绝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样的家庭中?受过什么教育?共些什么朋友?做些什么事情?这都与我有关系。合这各方面的总和,才陶铸成这样的一个我。个人如此,国家社会亦然。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风俗;各种人有各种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性质,既不同于欧洲;欧洲人的性质,又不同于日本;凡此都绝非偶然的事。所以要明白一件事情,须追溯到既往;现在是决不能解释现在的。而所谓既往,就是历史。   所以从前的人说:“史也者,记事者也。”这话自然不错。然而细想起来,却又有毛病。因为事情多着呢!一天的新闻纸,已经看不胜看了。然而所记的,不过是社会上所有的事的千万分之一。现在的历史,又不过是... (查看原文)
    KuningTelur 1回复 2赞 2012-10-30 13:50:09
    —— 引自章节:第一编 第一章
  • 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决不能和已前的事情一样。病情已变而仍服陈方,岂惟无效,更恐不免加重。我们初和西洋人接触,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败的。 ……… 所以不论什么人,什么事,都得求其原因于社会,察其对于社会的结果。否则一切都成空中楼阁了。 ……… 一切可以说明社会变迁的事都取他,一切事,都要把他来说明社会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就是进化。所以: “历史者,所以说明社会进化的过程者也。” 历史的定义既明,历史的价值,亦即在此。 (查看原文)
    Sylvia Z 2赞 2020-04-25 22:09:4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3
  • 漢高帝……以結婚姻為和親政策之始 莎車王賢……稱霸……諸小國……請遣子入侍,仰求中國保護。光武帝恐勞費中國,不許。 (查看原文)
    沉淪。與涅槃 1赞 2015-04-03 17:02:43
    —— 引自章节:第三編 中古史 第七章 秦漢的武功
  • 烏桓……和袁紹相連結……曹操大破之於柳城。 朝鮮……箕子之後……然其人民則多係貉族……高句麗、百濟兩國…… 肅慎……滿族之祖。 西南夷……夜郎最大。 (查看原文)
    沉淪。與涅槃 1赞 2015-04-03 17:02:43
    —— 引自章节:第三編 中古史 第七章 秦漢的武功
  • 社会的组织,本是起于女系的。所以在文字上,“女”“生”两字,合成一个“姓”字。后来女权渐次坠落,男权日益伸张。权力财产,都以男子为主体,有表明其系统的必要。于是乎姓之外又所谓氏。所以姓是起于女系,氏是起于男系的。再后来,婚烟的关系,亦论男系而不论女系,于是姓亦改而从男。一族的始祖的姓,即为其子孙的姓,百世而不改。如后程姓,凡后程的子孙都姓之类。是之谓正姓。氏则可随时改变。如鲁恒公系鲁国之君,即以鲁为氏,而其三个儿子,则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之类。是之谓底姓。正姓所以表示系统,庶姓则表示这系统内的分支。宗法与封建,是相辅而行的。凡受封的人,除其嫡长子世袭其位外,其次子以下,都別为大宗,大宗的嫡长子,为大宗宗子。其次子以下则别为小宗。小宗宗子,直接受大宗宗子的统辖。小宗宗人,则直接受小宗宗子的统辖,间接受大宗宗子的统辖。凡受统辖的人,同时亦得蒙其收恤。小宗宗人,受小宗宗子的统辖和收恤,都以五世为限。大宗宗子则不然。凡同出一祖之后,无不当受其统辖,可蒙其收恤。所以有一大宗宗子,即同出一祖的人,都能团结而不涣散故其组织极为坚强而悠久。此制为什么必与封建并行呢?因为必如此,然后大宗宗子,都是有土之君,オ有力量以收恤其族人;而族中人,都与宗子共生息于此封土之上,自必同心翼卫其宗子。而各受封之人之间,亦借此以保存其联络。因为受封的人,在其所封之地固为大宗,若回到其本国,则仍为小宗。如季氏,在其封地为大宗,对于鲁国的君,则为小宗;周公在鲁为大宗,对周朝则为小宗是。所以《诗经》说:“君之宗之。”而公山不狙(ni)称鲁国为宗国。°这可见君臣之间,仍有宗族的关系。 (查看原文)
    华华鸭 1赞 2020-05-10 23:23:53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
  • 病情已变而仍服陈方,岂惟无效,更孔不免加重。(执陈方以药新病) 学是求明白事实的真相的,术则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旧话说起来,就是“明体”和“达用”。 历史是求明白社会的真相的。什么是社会的真相呢?原来不论什么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 ……现在的研究,是要重常人,重常事的。因为社会,正是在这里头变迁的。常人所做的常事是风化,特殊的人所做特殊的事实山崩。不知道风化,当然不会知道山崩。若明白了风化,则山崩只是当然的结果。 一切可以说明社会变迁的事都取他;一切事,都要把他来说明社会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就是进化。所以 “历史者,所以说明社会进化的过程者也。” (查看原文)
    啊卜次得鹅佛哥 1赞 2020-06-26 17:55:57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 制度是随事实而变迁的。思想是事实的产物,而亦是事实之母。在某种环境之下,一定要生出某种思想。既有这种思想,意思虽未必实现,而积之久,总是要现于实的。 (查看原文)
    啊卜次得鹅佛哥 1赞 2020-06-26 18:07:11
    —— 引自章节: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 “文化”两字,寻常人对于它,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是什么崇高美妙的东西。其实文化还是生活的方式。各国民所处的境界不同,其生活方式自然不同,文化也因之有异了。 人类是富于模仿性的,见他人的事物和自己不同,自会从而仿效。而彼此的文化,遂可以互相灌输。 (查看原文)
    啊卜次得鹅佛哥 1赞 2020-06-26 18:10:10
    —— 引自章节: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
  •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 (查看原文)
    啊卜次得鹅佛哥 1赞 2020-06-26 18:12:59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明清之际
  • 罗素说“东西洋人,是个有长处的。西洋人的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东洋人的长处,在于合理的生活” ……西洋人士专想克服外物的,所以专讲斗争。中国人则是专讲与外物调和的。 ……西洋文化的根源,发生于游牧时代。游牧民族,本来以掠夺卫生的,所以西洋人好讲斗争。中国文化额根源,则是农耕社会。其生活比较平和。而人与人间,尤必互相扶助,所以中国人喜讲调和。 ……要求“万物各得其所”的平…… (查看原文)
    啊卜次得鹅佛哥 1赞 2020-06-26 18:14:54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
  • 中国的该变法,并不是和外国人接触了,才有这问题的。一个社会,和一个人一样,总靠新陈代谢的作用旺盛,才得健康。但是总不能无老废物的堆积。中国自秦汉统一之后,治法可以说是无大变更。到清末,已经二千多年了,各方面的积弊,都很深了。便是没有外人来侵略,我们种种治化,也是应当改革的。但是物理学的定例,物体静止的,不加之以力,则不能动,社会亦是如此。所以我们近代的改革,必待外力的刺激,做一个诱因。 (查看原文)
    Sylvia Z 1赞 2020-07-05 17:42:37
    —— 引自章节:第十七章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 411
  • 知识幼稚的时代,以为凡事必有一个神以主之。于是造为青、赤、黄、白、黑五帝,以主地上化育之功;而昊天上帝,则居于北辰之中,无所事事。此等思想,现在看起来,固然可笑。然而明堂月令,实在是一个行政的好规模,尤其得重视农业的意思。所以孔子还主张“行夏之令”。 (查看原文)
    白菜馅儿黄 2011-09-29 07:14:05
    —— 引自第15页
  • 历来选举上的资格用人,都是“防弊之意多,求才之意少” (查看原文)
    红羊非羊 2012-01-18 00:03:28
    —— 引自章节:导读
  • “只要国内承平,没甚事去扰累他,……不过三四十年,总可复臻于富庶”,不可是为统治者有高明之处。 (查看原文)
    红羊非羊 2012-01-18 00:06:55
    —— 引自章节:导读
  • 学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术则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旧话说起来,就是“明体”和“达用” (查看原文)
    红羊非羊 1赞 2012-01-18 00:10:25
    —— 引自第1页
  • 若說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據以直書,那就非愚則誣了。 (查看原文)
    沉淪。與涅槃 2015-03-28 15:02:47
    —— 引自章节: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 歷史的定義和價值
  • 雖不能無待於刑政,而刑政也還能修明。這便是孔子所謂小康。 (查看原文)
    沉淪。與涅槃 2015-03-28 15:10:49
    —— 引自章节:第二編 上古史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會
  • 先授第四、五編——近世史、現代史——亦無不可。因為近世和現代的事,和眼前的生活較為切近,學生容易了解,亦容易有興味。 歷史、地理兩科,關係極密。 (查看原文)
    沉淪。與涅槃 2015-03-28 15:17:08
    —— 引自章节:例言
  • 在分配的過程中,有資本的人,自然獲得較有利的條件。 (查看原文)
    沉淪。與涅槃 2015-03-28 15:31:41
    —— 引自章节:第二編 上古史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會
  • 坑儒……卻和學術思想是了無干係的。 廢六國新造的字……恐亦未必能辦到十分。 (查看原文)
    沉淪。與涅槃 2015-03-28 15:42:49
    —— 引自章节:第三編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統一及其政策
<前页 1 2 3 4 5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