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 短评

热门 最新
  • 23 RoseTeller 2018-04-17 12:03:56

    这本书的翻译不宜于人类的精神结构

  • 4 寒枝雀静 2019-05-06 00:48:52

    B / (弗洛伊德以及20世纪当代艺术的几章完全看不懂)可能是之前已经有读过一点研究文献,所以对整体的翻译并没有太多不满。作为演讲集相对不那么晦涩整体连贯性稍差,但是透过诗歌对历史的楔入锋利之余又为“真实的激情”充分保留了复杂肌理,读来还是会感慨如此强大的提炼与把控力。与《非美学手册》对照会显得非常有趣,可以说是在艺术的内在性分析范式之下很大程度地拉近了与历史与政治的距离。在“事件”的框架大略隐去后进一步释放其图式本身的灵活性,反倒觉得这才更像是对艺术作为“无主之作”的接近。结尾把萨特与福柯联结批判当下的“动物性人道主义”实在是可以给日后的观影提供很大警示。BTW译后记自称“小试牛刀”也太23333……

  • 7 Ludwigsama 2020-11-05 21:45:21

    这本蓝江翻译的真的太狗屁了,,,

  • 1 张尘 2020-04-19 16:12:42

    简单有趣。

  • 2 一只大鱼 2019-05-26 22:00:11

    “我的世纪,我的野兽,谁能直接穿过你的眼眸,谁又能用自己的黏稠的鲜血,黏接两个世纪的脊梁?”

  • 1 撄宁 2020-12-29 17:09:17

    评分不至于这么低吧。这书的翻译肯定是从英文译的,只是参考是法文本而已。但蓝江老师的序论写的还是很有激情的,同时还对巴迪欧重要的几个概念做了说明。

  • 0 Vergängnis 2022-02-12 02:38:38

    绝对单义性的世纪,「太阳的灰烬」,巴迪欧利索地取消了辩证法。马列维奇画中「减法的最小差异」是啥?还是基于situation中的异变开启?通过诗学艺术的真理程序分析,从曼德尔施塔姆布莱希特佩索阿布勒东到最后萨特&福柯对子,渲染出某种形式化的普遍性,甚至有些观念性的可怖。

  • 0 Gouerwa 2021-11-06 12:16:51

    在回顾了20世纪的历程之后,巴迪欧呼吁,21世纪哲学的任务是:以形式化的非人本主义来反抗围剿我们的动物性人道主义。理解起来有诸多障碍,可能部分是因为译本里面术语和概念的翻译问题,以及没有法英中的对照阅读所带来的意指的不稳定性,不太好把握。四星是因为这个文本无疑很重要,巴迪欧的整体思路很清晰。

  • 0 溪山 2022-11-22 15:28:41 中国香港

    读英译本吧

  • 0 Matthieu 2022-10-08 01:57:08 北京

    非常地大脑升级,丢出了综合地理解二十世纪世界的方法,没有办法理解那个世界就没有办法理解大陆哲学,而或许大陆哲学是属于我们一整个,充满血与火的,二十世纪的旧大陆的,大陆哲学;翻译很差,无法理解的句子大半是翻译问题,足以扣星,但是书本身太神

  • 0 哥德堡 2022-11-04 05:22:37 德国

    20221026有点兴趣 这个世纪,牧师,到处都是。

  • 0 ульянов 2023-12-29 18:31:58 广东

    核心在一九九九年一月六日和四月七日这两篇,不仅包括巴迪欧对于Culture Revolution的评价,更在于其对Mao Zedong Thought和毛主义情势的总结;在经典具体情况具体前置分析下矛盾论的延伸运用是值得关注的

  • 0 Zbcassssssnor 2024-04-13 09:57:27 北京

    那个都灵的疯子

  • 0 Ammonoid 2023-02-14 17:19:32 吉林

    不如曼德尔施塔姆短短的《世纪》,巴丢难以克服社会形上学的弊病。

  • 0 固埃 2023-09-17 10:57:54 浙江

    购于重庆“存在书店”,巴迪欧提供的是另一种思考角度,这是哲学家能做的最好的行为。

  • 0 holly2007 2023-09-20 10:23:22 江苏

    古希臘Xenophon萬人之Anabase,無限接近天朝南梁時代陳子云七千白袍軍北伐,標的遽喪,而意義自尋,匪衷心自在,王師亦作鳥獸散矣。譯文成於十數年前,偶爾挫頓,不似譯者近文般爐火純青,後記追述異賓書記慧眼識才,令人感念,韓文公曾曰: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信哉斯言也。Bug 2 處:P53,Wannsee Conference(1942)一般譯作「萬湖會議」;P188,腳註,Syracuse一般譯作「敘拉古」。

  • 0 2019-09-11 10:55:37

    20世纪是以野兽的形态存在的。人们对野兽的感受,也是本雅明说的,在旧秩序倒塌,新秩序建立之前,“怪物”依然是非正常化,能被感知到的。对于新的追求,这也正是人们的“真实的激情”,一种巨大的否定性力量,一种纯粹的新,这种追求,就成了“远征”。

  • 0 Hier Tanze 2020-12-28 21:51:21

    晦涩,阅读体验并不算好。巴迪欧要求将20世纪的事件置于情势之内内在地理解,而非粗暴地下价值判断。他感慨20世纪精神的消退,20世纪是野兽,是全新的世纪,它归根到底具有一种对创造和新事物的歇斯底里,然而在苏联解体后,20世纪的精神消散了;巴迪欧批判20世纪末的现代性是末人的现代性,有一种对安全的强迫症。他呼唤新人的出现,这个新人并不能以任何特定谓词来形容,如纳粹式的“高贵的日耳曼人”,而是一个马克思视野下的新人,这个新人是singularity,反对一切裹挟,反对谓词裹挟的力量。【但这样一来不会过分靠近马克思批判过的施蒂纳的“自我吗”?】激进哲学呼唤新的变革,在这个新的变革中,要将现实中的实在和想象区分开来,要认识到意识形态本身对行动的意义。但读下来,鼓吹的激进似乎是轻飘飘的,仅仅是一种呼吁。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