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黄仁宇要是苏起来你简直想不到!【公主与画家】【清明上河图】【家仇国恨】【靖康之耻】
似乎“汴京残梦”四字给我的想象空间更大。
遣词造句,文白参半;假托神品,钩沉故事。思古遣怀,繁华中显败相,盛世间露弊政。一幅传世名作,让画意史料相映为据,画工政事合二为一,拆清明热闹之局,表人心矛盾之意。史家撰传奇,别有一番意趣。
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创作意图更在于描绘北宋的人世百态,所以,封面是千里江山图而不是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大宋漂浮。史学家的眼界,纵横千里。
先说下封面设计,表面为千里江山图,展开后实则为清明上河图。单以小说来看确有不足,但作者意图在于描绘一个大历史的变化,因此则不必计较细微之处。只是,读完全书我亦不能停止想象,史上柔福命运惨淡,她的真实境况如何?不得知。正所谓人间繁华终究一梦,感谢作者带我们梦回汴京,如此则已~
有种看历史正剧的感觉。想到井上靖的敦煌,徐承茵和赵行德一样在大时代下一步一步的被命运裹挟身不由己的走下去,时也命也。
客观的说 作为爱情小说的文学性低了一些 但相比现下流行的通篇黏腻或生造一堆误会和邂逅的爱情故事 我倒觉得黄仁宇这种写法更合口味 其感怀之处也未落下风
配合《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型》看别有意趣,国外学者对于史料的把握和消化程度值得学习,对两宋的政局、风物、书画得有多熟悉啊。唯一美中不足,封面为何不就用清明上河图?
到底是历史书还是小说...
梦回清明上河图
黄先生还是不要写小说的好
黄仁宇真的可以把小说写的像历史,历史写得像小说。个人的命运随着时代沉沉浮浮,仿佛飘萍一样,诶………………
花移月影近丹墀,画栋萦怀几度兹。
可以感觉到行文背后堆着厚厚的史料与功夫,闲闲地读过去只觉得辜负了,可又确实没那么好。文人总有写爱情小说的冲动,无论气场与本人多不合,比如迅哥儿,比如黄仁宇,算下来成功转型的只有钱钟书了。
过瘾~
好久没那么畅快的看一本中式小说了,因为我本就国学浅薄以及古文和白话都不太好。但在这本书,让我找到了阅读《三国演义》时候的快乐。当然还是后者更好看,无法比较,只是说当下的情绪。也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这个徐姓主人公,只能说烂好人还有怪脾气,坦诚又拧巴的紧。相反柔福真的好可爱,只是最后那幅画像我笑了。
对于我这种历史盲有很好的科普作用,但是这个爱情故事是什么鬼。。。
黄仁宇用北宋末期的人文视角写此书,这样就避免了过早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下定义,假设我们是北宋末期的士绅,绝对没本事洞察到宋金共同灭辽后发生的变故,所以换位思考,客观的看待历史是值得敬佩的。书中精彩之处莫过于对清明上河图创作过程的描写、书画的解析和宋时生活状态描写,这些都展现了作为历史学家的功力。书中借主人公与各色人等的对话对北宋朝局进行了透露,隐约看出朝廷内部的复杂性和频繁的政治斗争,这些斗争带来的影响是一连串的决策失误,最终导致的是繁华的北宋在女真人铁蹄下瞬间戛然而止,主人公的故事是这一时期千万人的遭遇,忠贞的爱情给国破家亡的时代增添一丝凄美。
虚构与历史结合,小说版的清明上河图,宋末动荡局势下小人物的命运悲欢。
所谓的画图不过是个引子,引出来山河的舞台。可这舞台太大了呀,人在其中,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演的是什么戏。 再大的戏,在这广大的舞台上也显得不值一提。可也正是这不值一提,才最让人为之揪心啊。
> 汴京残梦
21 有用 正在 2017-06-20 15:01:22
黄仁宇要是苏起来你简直想不到!【公主与画家】【清明上河图】【家仇国恨】【靖康之耻】
18 有用 糖罐子 2017-08-01 11:29:04
似乎“汴京残梦”四字给我的想象空间更大。
20 有用 百年孤读 2017-07-29 12:32:28
遣词造句,文白参半;假托神品,钩沉故事。思古遣怀,繁华中显败相,盛世间露弊政。一幅传世名作,让画意史料相映为据,画工政事合二为一,拆清明热闹之局,表人心矛盾之意。史家撰传奇,别有一番意趣。
10 有用 rain mars 2017-08-05 19:22:42
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创作意图更在于描绘北宋的人世百态,所以,封面是千里江山图而不是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大宋漂浮。史学家的眼界,纵横千里。
6 有用 静志~ 2017-08-16 13:50:35
先说下封面设计,表面为千里江山图,展开后实则为清明上河图。单以小说来看确有不足,但作者意图在于描绘一个大历史的变化,因此则不必计较细微之处。只是,读完全书我亦不能停止想象,史上柔福命运惨淡,她的真实境况如何?不得知。正所谓人间繁华终究一梦,感谢作者带我们梦回汴京,如此则已~
4 有用 深深的蓝 2017-11-05 01:36:45
有种看历史正剧的感觉。想到井上靖的敦煌,徐承茵和赵行德一样在大时代下一步一步的被命运裹挟身不由己的走下去,时也命也。
2 有用 澈 2017-08-09 01:07:11
客观的说 作为爱情小说的文学性低了一些 但相比现下流行的通篇黏腻或生造一堆误会和邂逅的爱情故事 我倒觉得黄仁宇这种写法更合口味 其感怀之处也未落下风
1 有用 丛林宜歌 2018-06-15 10:16:50
配合《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型》看别有意趣,国外学者对于史料的把握和消化程度值得学习,对两宋的政局、风物、书画得有多熟悉啊。唯一美中不足,封面为何不就用清明上河图?
0 有用 中年少女糕圆圆 2018-11-16 14:46:54
到底是历史书还是小说...
0 有用 Liane 2017-11-18 17:35:14
梦回清明上河图
1 有用 苗小小 2018-03-16 21:28:04
黄先生还是不要写小说的好
2 有用 冰点1307 2017-11-11 13:58:57
黄仁宇真的可以把小说写的像历史,历史写得像小说。个人的命运随着时代沉沉浮浮,仿佛飘萍一样,诶………………
2 有用 桂魄梅妆 2018-08-19 22:34:40
花移月影近丹墀,画栋萦怀几度兹。
2 有用 夏加尔的隐喻 2019-02-08 06:59:36
可以感觉到行文背后堆着厚厚的史料与功夫,闲闲地读过去只觉得辜负了,可又确实没那么好。文人总有写爱情小说的冲动,无论气场与本人多不合,比如迅哥儿,比如黄仁宇,算下来成功转型的只有钱钟书了。
0 有用 * 薄荷 2017-10-30 19:48:54
过瘾~
1 有用 人类学科研究员 2020-04-22 02:50:52
好久没那么畅快的看一本中式小说了,因为我本就国学浅薄以及古文和白话都不太好。但在这本书,让我找到了阅读《三国演义》时候的快乐。当然还是后者更好看,无法比较,只是说当下的情绪。也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这个徐姓主人公,只能说烂好人还有怪脾气,坦诚又拧巴的紧。相反柔福真的好可爱,只是最后那幅画像我笑了。
1 有用 指甲盖少男 2017-10-07 20:49:57
对于我这种历史盲有很好的科普作用,但是这个爱情故事是什么鬼。。。
1 有用 丰乐 2018-06-06 10:29:58
黄仁宇用北宋末期的人文视角写此书,这样就避免了过早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下定义,假设我们是北宋末期的士绅,绝对没本事洞察到宋金共同灭辽后发生的变故,所以换位思考,客观的看待历史是值得敬佩的。书中精彩之处莫过于对清明上河图创作过程的描写、书画的解析和宋时生活状态描写,这些都展现了作为历史学家的功力。书中借主人公与各色人等的对话对北宋朝局进行了透露,隐约看出朝廷内部的复杂性和频繁的政治斗争,这些斗争带来的影响是一连串的决策失误,最终导致的是繁华的北宋在女真人铁蹄下瞬间戛然而止,主人公的故事是这一时期千万人的遭遇,忠贞的爱情给国破家亡的时代增添一丝凄美。
0 有用 Kyyper 2018-06-23 20:44:44
虚构与历史结合,小说版的清明上河图,宋末动荡局势下小人物的命运悲欢。
0 有用 并不曾 2017-09-15 02:06:24
所谓的画图不过是个引子,引出来山河的舞台。可这舞台太大了呀,人在其中,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演的是什么戏。 再大的戏,在这广大的舞台上也显得不值一提。可也正是这不值一提,才最让人为之揪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