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译者: 邢春丽
出版年: 2017-3-1
页数: 373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美学与文化批判译丛
ISBN: 9787309129120
内容简介 · · · · · ·
“媒介决定我们的现状。”
1880年前后,分别代表声学、光学和文字储存技术的留声机、电影和打字机相继问世,打破了活字印刷术长达四个世纪的书写垄断。这不仅开启了用数据流记录人类记忆的新时代,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信息感知和思维模式从此发生了根本改变,这种改变影响至今。
留声机第一次成功复制下人类生活中的白噪音,电影特技变成了灵魂的模型,操作不便的书写球造就了尼采的简洁风格……
在本书中,弗里德里希·基特勒带我们亲历了这三种技术从发明到接受,再到相互关联的历史,回顾了与之相关的轶事、文学文本和哲学断片,并在其中展开对记忆与书写、技术与意识、媒体与艺术等终极问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 · · · · · ·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iedrich A.Kittler,1943—2011),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美学与文化研究学院教授,耶鲁大学特聘学者,哥伦比亚大学特聘访问教授,继麦克卢汉之后最重要的媒体理论家之一,被誉为“数字时代的德里达”。代表作有《话语网络1800/1900》《留声机 电影 打字机》等。
邢春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2008—2009学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2015—2016学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
原文摘录 · · · · · ·
-
The typewriter became a discursive machine-gun. A technology whose basic action not coincidentally consists of strikes and triggers proceeds in automated and discrete steps, as does ammunitions transport in a revolver and a machine-gun, or celluloid transport in a film projector.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1页 -
媒体技术的分工又为各种媒介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机会。在光学、声学和文字的存储容量得以分离、实现了机械化并得到广泛运用之后,它们各具特色的数据流又可以重新聚合。先从心理上分解成碎片,再从物理上进行重建,中央神经系统借此重获新生,但却成了一个由不同分身构成的魔像。 这种重新组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就已经成为现实,那时的媒体技术已经不再受到信息存储的限制,并且开始影响信息的传播。有声电影将声音和图像存储结合起来;不久之后,电视又将它们的传送方式也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打字机的文本存储装置也隐隐发挥着作用,也就是说,受到幕后官僚机构的操控。拉康研讨班的最后几课都围绕着现实界、象征界以及想象界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和耦合方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1页
丛书信息
喜欢读"留声机 电影 打字机"的人也喜欢 · · · · · ·
留声机 电影 打字机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留声机 电影 打字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录音设备与歌德、尼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基特勒的《留声机,电影,打字机》是一本不乏理论深度和文化研究广度的作品,从留声机、胶片、打字机的历史来梳理了传播媒介与感官之间的关系,将反语音中心主义的后现代命题落实到了媒介的朴素科学机制,包括作者平移近人的解剖学、物理学知识,使得本来让人心生畏惧的拉康和... (展开)
> 更多书评 5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媒体技术的分工又为各种媒介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机会。在光学、声学和文字的存储容量得以分离、实现了机械化并得到广泛运用之后,它们各具特色的数据流又可以重新聚合。先从心理上分解成碎片,再从物理上进行重建,中央神经系统借此重获新生,但却成了一个由不同分身构成的魔像。 这种重新组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就已经成为现实,那时的媒体技术已经不再受到信息存储的限制,并且开始影响信息的传播。有声电影将声音和图像存储结...
2019-12-29 20:05
媒体技术的分工又为各种媒介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机会。在光学、声学和文字的存储容量得以分离、实现了机械化并得到广泛运用之后,它们各具特色的数据流又可以重新聚合。先从心理上分解成碎片,再从物理上进行重建,中央神经系统借此重获新生,但却成了一个由不同分身构成的魔像。 这种重新组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就已经成为现实,那时的媒体技术已经不再受到信息存储的限制,并且开始影响信息的传播。有声电影将声音和图像存储结合起来;不久之后,电视又将它们的传送方式也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打字机的文本存储装置也隐隐发挥着作用,也就是说,受到幕后官僚机构的操控。拉康研讨班的最后几课都围绕着现实界、象征界以及想象界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和耦合方式。 引自第201页 回应 2019-12-29 20:05
-
媒体技术的分工又为各种媒介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机会。在光学、声学和文字的存储容量得以分离、实现了机械化并得到广泛运用之后,它们各具特色的数据流又可以重新聚合。先从心理上分解成碎片,再从物理上进行重建,中央神经系统借此重获新生,但却成了一个由不同分身构成的魔像。 这种重新组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就已经成为现实,那时的媒体技术已经不再受到信息存储的限制,并且开始影响信息的传播。有声电影将声音和图像存储结...
2019-12-29 20:05
媒体技术的分工又为各种媒介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机会。在光学、声学和文字的存储容量得以分离、实现了机械化并得到广泛运用之后,它们各具特色的数据流又可以重新聚合。先从心理上分解成碎片,再从物理上进行重建,中央神经系统借此重获新生,但却成了一个由不同分身构成的魔像。 这种重新组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就已经成为现实,那时的媒体技术已经不再受到信息存储的限制,并且开始影响信息的传播。有声电影将声音和图像存储结合起来;不久之后,电视又将它们的传送方式也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打字机的文本存储装置也隐隐发挥着作用,也就是说,受到幕后官僚机构的操控。拉康研讨班的最后几课都围绕着现实界、象征界以及想象界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和耦合方式。 引自第201页 回应 2019-12-29 20:05
-
媒体技术的分工又为各种媒介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机会。在光学、声学和文字的存储容量得以分离、实现了机械化并得到广泛运用之后,它们各具特色的数据流又可以重新聚合。先从心理上分解成碎片,再从物理上进行重建,中央神经系统借此重获新生,但却成了一个由不同分身构成的魔像。 这种重新组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就已经成为现实,那时的媒体技术已经不再受到信息存储的限制,并且开始影响信息的传播。有声电影将声音和图像存储结...
2019-12-29 20:05
媒体技术的分工又为各种媒介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机会。在光学、声学和文字的存储容量得以分离、实现了机械化并得到广泛运用之后,它们各具特色的数据流又可以重新聚合。先从心理上分解成碎片,再从物理上进行重建,中央神经系统借此重获新生,但却成了一个由不同分身构成的魔像。 这种重新组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就已经成为现实,那时的媒体技术已经不再受到信息存储的限制,并且开始影响信息的传播。有声电影将声音和图像存储结合起来;不久之后,电视又将它们的传送方式也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打字机的文本存储装置也隐隐发挥着作用,也就是说,受到幕后官僚机构的操控。拉康研讨班的最后几课都围绕着现实界、象征界以及想象界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和耦合方式。 引自第201页 回应 2019-12-29 20:05
0 有用 MINE 2020-03-19
一、曹曹荐书 《留声机 电影 打字机》其中强调战争对于技术史和现代化的影响,战争与技术理性的关系,如果想要深入地再了解一下,可以看看齐格蒙·鲍曼的《现代性与大屠杀》;而本书的文本分析,除了诗歌以外,往往从神话与科幻小说出发,大家如果对这方面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弗雷泽的《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和阿特伍德的《在其他的世界:科幻小说与人类想象》。 《概念的历史分量》 《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 ... 一、曹曹荐书 《留声机 电影 打字机》其中强调战争对于技术史和现代化的影响,战争与技术理性的关系,如果想要深入地再了解一下,可以看看齐格蒙·鲍曼的《现代性与大屠杀》;而本书的文本分析,除了诗歌以外,往往从神话与科幻小说出发,大家如果对这方面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弗雷泽的《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和阿特伍德的《在其他的世界:科幻小说与人类想象》。 《概念的历史分量》 《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 二、关于媒介化理论 《媒介技术话语的谱系——基特勒思想研究》 《基特勒论媒介》(中国传媒大学·媒介道说系列丛书) 《媒介考古学:方法、路径与意涵》 曹曹在研究的时候那种穷追不舍是很让我钦佩的,我总觉得我缺乏那样踏实和艰难探索的意志。虽然颇受启发但还是觉得读书和学习是自己的事。继续加油好了。 (展开)
0 有用 浅斟低唱 2019-05-16
很洗脑,完全把正在写开题的我给绕进去了
0 有用 蕉鹿 2019-04-01
很难,并未完全看懂
0 有用 Katze² 2020-04-24
不知道和《万有引力之虹》相比哪本更好读,但这本到底在讲什么啊……奇怪的知识太多了(我认输,我放下
0 有用 路上有雨 2019-04-03
留声机、电影、打字机(书写的机械化)以及后来的计算机对于文学书写的解构性意义,以拉康想象/象征/实在的三界理论为基础的“媒体话语理论”(Media Discourse Theory),强调媒介及其技术的物质性对于文学书写和文本生成的决定性意义。讲尼采和打字机的部分是意外收获
0 有用 刘德龙 2021-04-14
想不到基特勒居然是PF铁粉。
0 有用 阳台上抽烟的书 2021-03-30
基特勒的创造性无与伦比。可以说彼得斯的《奇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基特勒书写媒介理论范式的借鉴,媒介自身可以作为敞开的领域去进入,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收束。基特勒对这些物质媒介的收束之处是放在与“文学”或者说“文字” 的对比上,在一种互相的比对之中来观照媒介自身的书写的可能,这也是德国的某种传统吧。一本看起来好像在细心梳理媒介的逸闻野史的书,实际上是对书写文化无可避免地失落的记录。
0 有用 L 2021-03-11
课程读物标记
0 有用 捞月亮的人 2021-03-05
在基特勒面前,也好意思把媒介环境学派称为“技术决定论”
0 有用 一个短篇 2021-01-12
太猛了...我读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