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伯鹰讲中国书法的笔记(11)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柳边求气低

    在这明朝初期仍然承受了赵字余波趋势的另一面,我们不能忽略明朝皇帝在此所起的提倡作用。由于这种作用,使有明整个一代脱不出帖学的范围。这就说明了有明一代书法的两面矛盾现象:一面是任何一个不著名的明朝人,写字都还有些趣味;一面是即使最著名的书家,也竟无一个人有提时代的力量。这其中不得已只好推出一个董其昌,但董已是明朝末期的人了。他的书法影响清初,以至于乾嘉时代。 沈度、沈粲 祝允明、文徵明 李东阳 吴宽...

    2021-04-15 13:41:01

  • 柳边求气低

    不仅守法,并能廓大古法,强调古法。凡古人的字,几乎无所不学,特别能将其中最好的提炼了出来。不仅力追二王,并且力追远古。写字又多又快。波法的确不大高明。

    2021-04-15 13:38:06

  • 柳边求气低

    苏轼:笔意中并常流露出一种情感来 黄庭坚:俊挺英杰的风神 米芾:学古人笔法最用功 蔡襄:下笔处处精丽

    2021-04-15 13:32:16

  • 柳边求气低

    杨凝式(五代):字形怪怪奇奇皆是表面变化,笔力的一致才是真正的根源。用笔谨严。分行布白的新方法。 李建中(宋初):用笔从欧阳询得法。

    2021-04-15 13:29:23

  • 柳边求气低

    唐书法的第二个高峰 颜真卿:世传的最标准的书家,他的楷书合于字学。楷书善于以新为古、以拙为巧。行书不见起伏之形,不可踪迹。字形宽绰,不求小处的巧妙,大处安排极巧妙。字形新,但若以二王法详细去考验,却又无不暗合。 柳公权:劲健,趋于清瘦一路。

    2021-04-15 13:24:26

  • 柳边求气低

    1.李邕:笔法凌厉无前,用笔雄强,结字每字皆中心紧密而四面开张 2.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 3.张旭:狂草字法劲古 4.怀素:狂草古澹 “颠张醉素”,二家笔法渊源于张芝大草

    2021-04-15 13:17:36

  • 柳边求气低

    虞世南:沉粹,沉厚安详,有韵度 欧阳询:险劲,紧密坚固,凝重森挺钩连揖让 褚遂良:隶法形态所存极多 薛稷:得褚遂良十之六七 从中国的碑版上看去,我们以为真正十分成熟的楷书,到唐初才形成而臻极。我们提出虞欧四家,正是代表这一特点的。 若是远追楷书的根源,则由隶而楷,可以追到汉末魏初。若以个别的书家为代表,则锺繇当然是第一人。在此稍后,有属于孙吴衡阳郡守葛府君,可以说是楷书了。自晋以来直至陈隋,尽管南朝...

    2021-04-15 13:09:27

  • 柳边求气低

    他自己苦学的是隶书。他与之争的是繇和张芝。锺的正书(楷)和张的草书实际上皆系隶书的发展。因此他的学锺张,实际上就是一种发展。换句话说他所专精的是隶书。这证明他虽博览,却是为了约取。他之所以能以书法称圣,树立了永远不朽的传统,皆由于此。 他的字形是多方面的,正书、行书、草书、草、飞等都能精工,但一切都是以隶书作为根底的。他的“如斜反正,若断还连”、“金声玉振,左规右矩”、 龙跳天门,虎卧风阁”的笔...

    2021-04-14 22:31:24

  • 柳边求气低

    我们方知,在这无数的真迹中,显现出时代尽有先后,地域尽有南北,而用笔却是一贯的。北魏,以及东西魏,乃至北齐、北周的经卷,其下笔起落与晋人简札并无不同,虽然字形有些差别。至于隋唐之际,许多书家如虞、欧、褚,他们的字形仍然保留了六朝风格,与碑版相似。而这些人都号称是王右军南帖流派的。 甲骨文字→宗周风格→荆楚一带宽博的书法→大篆→秦帝国的小篆→汉朝的隶书→由魏至晋的楷书及藁草、魏晋后期流衍了秦篆书法...

    2021-04-14 21:57:52

  • 柳边求气低

    就中国文字和书法的发展看,隶书是一大变化阶段,甚至说今日乃至将来一段的时期全是隶书的时代也不为过。草书和楷书为千余年来流行的书法,它们在形体上,由隶书衍进,固是无待多言的事实,尤其在技法上,更是隶法的各种变化。王羲之是精擅隶书,更以其中许多笔法变化移转到楷书和草书上最有成就的大家。事实上,自从有了他,中国的书法オ形成了由他而下的一条书法大河流的。 这样,不免有人要问:“姑不论为何不谈篆书,既然将...

    2021-04-14 21:29:57

<前页 1 2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潘伯鹰讲中国书法

>潘伯鹰讲中国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