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讲记的笔记(6)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惊恐花岗岩

    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美学,是非常强调绚烂、强调艳丽的。就像中国美学讲的冷艳,日本美学讲的幽玄,都不是反对艳丽。自然而然,一切皆美,不在于绚烂,不在于平淡,而在于超越外在形式,将艺术发展为一种心灵的吟唱,将创造交给生命的直觉,这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烂,还是平淡,如果不能诉诸真情的表达,都是不可取的。中国美学所推重的淡然无极、众美归之的境界,排除将绚烂作为追求的目的性行为,并非对绚烂本身的否定...   (1回应)

    2021-03-05 20:11:21

  • 心地

    中国悲慨的审美传统中有一种慷慨悲凉、大起大落的气质,所谓“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竟然吸燕赵秦陇之劲气”。古代文士常有“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的精神。

    2021-02-16 23:20:33

  • 心地

    “实境”中的“理”,由性之涵养中得来。《诗家一指》中“十科”之六为“理”,其云:“犹王家之疆理也。今人所发,足将有所即,靡不由是而达,然犹有所未至。非日积之未深,则足力之病进。于诗亦然。非寻思之未深,则材力之病进。要在驯熟,如与握手俱往。

    2021-02-06 17:13:42

  • 心地

    严羽以下这段话更为人熟知:“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此一段论述几乎可以作为“缜密”一品之注脚。此品之妙处正在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处 。

    2021-01-12 11:08:12

  • pp

    我没有接触过美学的书,这算是我的美学启蒙读物,真值得细细品读。 [二十四诗品讲记]

    2020-12-20 21:33:22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二十四诗品讲记

>二十四诗品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