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 2018-08-27 19:04:30

    白修德真是个坦诚的老头,写假新闻,写宣传稿,第一次性事,毫不美化自己。书中写中国的部分精彩极了,皖南事变,陈纳德的妓院,河南大饥荒,史迪威与蒋介石之争。其他部分就感觉很平淡,甚至冗余了。

  • 6 辛维木 2019-06-26 20:43:45

    如果一个历史学家要穿越的话,穿成一个藤校文科毕业白人中产男记者,职业生涯从二战前一直持续到六七十年代,那就完美了……

  • 4 斑点紫罗兰 2017-12-14 15:44:14

    一个作者的亲身经历,从表面的认识,到深入的了解,有着独特的观点。他报道了战争中的中国,战后的欧洲,回到了美国。大局、细节都一一写到,精彩,震撼。

  • 3 粒粒橙 2018-02-01 23:19:57

    中国的部分极有意思。

  • 2 水鸟小狗 2018-04-04 22:35:37

    人是思想的容器,伟大的人之所以被铭记是因为伟大的思想,而人的成长也是不同的经历、知识塑造成思想的过程。作者在长时间报道别人后,开始寻本朔源地解剖自己,从犹太移民的宗教生活背景、所受的历史教育、几份记者工作、辗转几大洲几个历史阶段的经历几个方面来剖析每个阶段身份(学生、记者、出版商、作者)。因为对二战后历史的兴趣找来这本书看,却意外地迷上二战名将。其中收获较大的是中国和美国部分,尤其是肯尼迪执政后的美国政治转变。联邦德国的重建显示的人性的善和思想的珍贵。

  • 2 wggmff 2018-03-27 09:20:45

    2018年最佳历史书

  • 2 uannnn 2020-10-26 01:41:55

    喜欢江城的应该都会喜欢书里讲中国的部分,作者有卓越的非虚构叙述能力,加上和高层的深入关系,对历史和政治的把握非常精准。在波士顿成长的部分和肯尼迪的两章都好看极了。欧洲的部分比较平。记者手记大概是——比说了的东西更重要的,一个故事未被说出的部分。

  • 2 哪端世界微尘里 2019-06-07 13:41:38

    相信大叫“枪毙”就能解决问题的暴君有一长串,他可能是其中最后一个。#并不是#

  • 2 北纬一号 2018-01-18 19:31:14

    中国部分的章节精彩极了

  • 1 晓晓尘埃 2020-11-07 19:57:02

    并没有评分显示的那么好 主要问题是写的太琐碎 以至于几乎变成了一本近代简史 问题是任何一个人 不管见识多么深远 都没有资格用他的经历代表整个时代的历史。另 最后一整章的翻译和校对 真的差强人意。

  • 3 沉睡的青春 2018-06-13 13:51:02

    有历史学家的厚度与连续性,有新闻工作者的敏锐与洞见,最重要的是,有学者的良知与风骨。

  • 2 五柳君 2020-10-29 17:26:25

    那么好的大学求学氛围,还有各式各样的奖学金,而关于中国的那段经历,特别让人触动;要是谁结合齐邦媛,王鼎钧,斯诺,还有大大小小的那些人写的回忆录改编个网络历史小说估计也挺好看的

  • 1 Αλκιμβιαδης 2020-08-14 20:55:42

    读完了亚洲部分。对于了解当时美国记者对中国的态度很有帮助。不过写得一般,一对地方抒情堆砌太对,主观性很强。感觉像无所顾忌的回忆录。

  • 3 苦丁茶 2019-10-10 15:01:42

    坦荡的人,他身上有那种老派人士的天真、热情、执拗,有那么一点不合时宜,经历过那个时代最惊心动魄的事件,却还是觉得自己知之甚少,不愧记者的声名。

  • 0 小浣熊打卤馕 2021-05-27 23:29:20

    应该叫做追寻近代政治才更好

  • 0 迷。 2022-05-18 16:55:32

    几年前读的,只读完了关于中国的那部分,印象中还不错

  • 0 Miss慢吞吞吞 2022-11-23 22:27:02 上海

    前一部分关于中国的内容可读性很强,对进一步了解蒋介石、毛主席和周总理以及中国的抗战时期很有帮助。后一半欧洲和美国的部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对这些事件不熟悉,所以感觉是在泛泛而谈,稍显啰嗦。

  • 0 蘑菇头 2022-04-25 12:27:36

    虽然写的很实在 但他的文风 真的有点过于矫情了 / 更新:翻译的问题还是他压根没搞清楚国府的结构 抗战时期还没国防部呢 又哪来国防部部长…还有政府总理 应该是说行政院院长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