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人的恐惧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林若 2017-12-17 14:42:17

    对读者要求好高。 另:书名为什么不是 对少数人的恐惧?

  • 7 维舟 2020-01-20 09:40:34

    四星半。书名取直译,但从内文来看,确切地说是“对少数群体的恐惧”。全书所选篇什均堪称精要,于此可见印度思想界水平之一斑,这不仅是“借鉴”,更应是“学习”的对象。全书主旨基于庶民研究的左翼思想,致力于发现底层群体的主体性,对殖民话语、全球化的批判比国内学界的认识多元而深入,这可能也与印度本身的社会政治文化有关。末尾提到,随着全球化形势的变化,移民、难民等似乎成了新的“庶民”群体,问题意识随之发生变化——这似乎也可说是某种“学随术变”,只不过在这里,学术的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有关,而在中国则是一时的政治形势。

  • 8 雪后初霁 2018-03-14 10:39:56

    书中那篇的题目应译为“对少数人的恐惧”。整本书里就这篇翻译最差,错误百出,语句不通,最重要的是很多意思与原文完全相反,太可怕了!真对不起商务印书馆这个牌子。很失望。不过,其他几篇翻译的都还不错,值得肯定。但因这篇出现如此之多的错误,仍然觉着不可原谅。

  • 0 港长㍿ 2017-06-30 17:33:25

    读过试读版 还拍了照片 很好

  • 0 劈头士》睁木 2019-07-07 23:16:48

    已购。没有明晰的合编思路,感觉就是为做成一个集子凑到一起的。对第一篇《甘地作为圣雄》中各种谣言、传说的神迹有兴趣。另外《迁徙者的时间》、《钱德拉之死》(关于印度妇女怀私生子后处境)也可以再看。

  • 0 Enira 2018-05-27 00:06:19

    喜欢《钱》一文的以小见大。基于一个去情境的法律档案的案件,用人类学亲属关系、社会结构(性别、种姓)还原案件中的具体情境,从而看到一段时期比较完整的历史。《少》主要用了玛格丽特在《洁净与危险》中的理论。

  • 0 有毒的金苹果 2018-03-13 15:55:30

    喜欢迁移者的时间和甘地作为圣雄

  • 0 Orpheus 2017-10-06 20:43:59

    还是太小众

  • 0 Luftmeer 2022-03-07 20:20:58

    印度底层研究学派,被低估的,需要取经的。

  • 0 l兰台万卷l 2021-12-15 23:13:31

    本书选编当代印度最有影响力的一批思想家的文章,涉及哲学、历史学、社会学、艺术、政治学等多学科,每篇文本如同一张印度社会的切片,从不同视角透视印度的思想深处,触及印度近当代历史、宗教、种姓制度、性别议题、民族主义等多组议题。对国人来说,印度是一个陌生的邻居,因为与中国的边界纠纷,民间情绪上彼此并不友好,虽然有着与中国一样古老的文明,但因其发展速度与经济成就落后于中国,印度在中国民间形象中多为戏谑对象。印度与中国同为西方文明的异质文明,两国面临许多相同处境,相比之下,印度的情况更为极端,比如种姓制下的社会不平等、女性的弱势地位等,总的来讲,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的印度,在国家现代化转型中面临比中国更为复杂的情形,从这个意义上看,认识印度就是认识我们自己。

  • 0 木久 2021-11-20 17:31:47

    翻译有一些小问题

  • 0 苏C 2022-12-18 21:26:52 上海

    没有明显主线,人对人的压迫有时简直莫名其妙

  • 0 Wonyoung慧德 2023-03-15 10:47:26 新加坡

    感觉翻译和编辑很痛苦,有些地方我也很痛苦

  • 0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2023-03-12 23:05:03 江苏

    讲圣雄甘地的一篇那些神迹有趣,真是古今一同

  • 0 facev 2022-12-08 14:40:27 浙江

    国内对“庶民阶层”的通常翻译是“贱民阶层”

  • 0 象倌 2023-01-27 22:44:00 浙江

    翻过。对庶民研究不算跪伏,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发言位置。一切的难点似乎都在于默认底层的被压迫群体没法自我申辩,向他人传递不幸变得不可能。有些担心庶民研究与民族志之间是否有一种关联,结果造成我们去强迫一个不能说话的受压迫者必须开口,这是否又造成了另一层压迫?

  • 0 一只野怪 2019-07-26 08:50:40

    《我为什么不是印度教徒》《钱德拉之死》给人很亲切的感觉

  • 0 Kuan 2018-01-03 02:18:50

    骰子那篇印象深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