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雅明思想以纷繁奇诡、变幻莫测著称,而救赎思想则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
《写作与救赎(本雅明文选增订本)》以救赎为视角,收录了瓦尔特·本雅明文学批评方面的重要文献,试图展示救赎思想在其文学批评领域中的运行轨迹,并管窥本雅明思想全貌。
本雅明的文学批评对象无一不是西方现代文学巨擎,如歌德、荷尔德林等,他们同时也是诊疗西方现代性危机的思想家,因此,本书实际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解读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学的地形图。
目录 · · · · · ·
论原初语言与人的语言
未来哲学论纲
经验与贫乏
神学—政治断想
历史哲学论纲
文学形式与历史救赎
悼亡剧与悲剧
译者的职责
儿童书籍世界一瞥
儿童文学
民间艺术片论
小说的危机
神学批评
文学史和文学研究
剧场与广播:双方之教育节 目的相互控制
报纸
讲故事的人——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随感
什么是史诗剧?
写作与救赎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
约翰·彼得·黑贝尔(1):黑贝尔去世百年祭
约翰.彼得·黑贝尔(2):献给黑贝尔去世百年的七巧板
俄国作家的政治派别
歌德
普鲁斯特的形象
贝尔托·布莱希特
保尔·瓦雷里——为其六十华诞而作
克尔凯廓尔——哲学观念论的终结
回顾斯蒂芬·格奥尔格——对这位诗人的重新解读
弗兰茨·卡夫卡——纪念卡夫卡逝世十周年
译后记
增订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但是,如果说正在成长的年轻人只有从塞万提斯、狄更斯、斯威夫特或者笛福的大作中才能吸取实在、健康的营养,这就未免匪夷所思了。实际上,从某些——当然不是所有——平庸的文学作品、四处兜售的布道书中同样可以得到。这些布道书是随着与之不无关联的科技文明的出现和文化的扁平化而出现的。陈腐的等级制度社会已经崩解。这就意味着那些高贵而精致的东西已经下沉到底层。因此,那些目光敏锐的人就可以从那些浅层次的文学以及绘画艺术当中——而非那些公认的文化典籍当中——获取自己真正需要的成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9页 -
所谓心理替代理论其实就是有关营养的理论,它强调我们获取的血液来自我们消耗的血液,我们新生的骨骼来自我们损耗的骨骼,凡此等等。但是事情并非那样简单。我们读书并非是为了积累经验;我们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对于儿童而言,尤其如此,而且他们的阅读也遵循着这种方式。换言之,他们在阅读中吸收;他们并没有移情。他们的阅读与他们的成长和感知能力的关系,他们的阅读与其所受教育以及对世界的了解程度的关系,前者比后者更加紧密。之所以说对他们而言阅读本身和在所读的书中发现的真知灼见一样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儿童读物之所以有其特殊意义也正在于此。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写作与救赎"的人也喜欢 · · · · · ·
写作与救赎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写作与救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
幺七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
但是,如果说正在成长的年轻人只有从塞万提斯、狄更斯、斯威夫特或者笛福的大作中才能吸取实在、健康的营养,这就未免匪夷所思了。实际上,从某些——当然不是所有——平庸的文学作品、四处兜售的布道书中同样可以得到。这些布道书是随着与之不无关联的科技文明的出现和文化的扁平化而出现的。陈腐的等级制度社会已经崩解。这就意味着那些高贵而精致的东西已经下沉到底层。因此,那些目光敏锐的人就可以从那些浅层次的文学以及...2019-04-30 18:17:56 2人喜欢
但是,如果说正在成长的年轻人只有从塞万提斯、狄更斯、斯威夫特或者笛福的大作中才能吸取实在、健康的营养,这就未免匪夷所思了。实际上,从某些——当然不是所有——平庸的文学作品、四处兜售的布道书中同样可以得到。这些布道书是随着与之不无关联的科技文明的出现和文化的扁平化而出现的。陈腐的等级制度社会已经崩解。这就意味着那些高贵而精致的东西已经下沉到底层。因此,那些目光敏锐的人就可以从那些浅层次的文学以及绘画艺术当中——而非那些公认的文化典籍当中——获取自己真正需要的成分。 引自 儿童文学 真是很精辟,这个解释对现在社会依然合理,我们身处的社会虽然有各种弊端,但是不可否认,出生在底层的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高贵而精致的东西,这是好事儿。
回应 2019-04-30 18:17:56 -
幺七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
所谓心理替代理论其实就是有关营养的理论,它强调我们获取的血液来自我们消耗的血液,我们新生的骨骼来自我们损耗的骨骼,凡此等等。但是事情并非那样简单。我们读书并非是为了积累经验;我们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对于儿童而言,尤其如此,而且他们的阅读也遵循着这种方式。换言之,他们在阅读中吸收;他们并没有移情。他们的阅读与他们的成长和感知能力的关系,他们的阅读与其所受教育以及对世界的了解程度的关系,前者比后者...2019-04-30 18:28:37 1人喜欢
-
幺七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
但是,如果说正在成长的年轻人只有从塞万提斯、狄更斯、斯威夫特或者笛福的大作中才能吸取实在、健康的营养,这就未免匪夷所思了。实际上,从某些——当然不是所有——平庸的文学作品、四处兜售的布道书中同样可以得到。这些布道书是随着与之不无关联的科技文明的出现和文化的扁平化而出现的。陈腐的等级制度社会已经崩解。这就意味着那些高贵而精致的东西已经下沉到底层。因此,那些目光敏锐的人就可以从那些浅层次的文学以及...2019-04-30 18:17:56 2人喜欢
但是,如果说正在成长的年轻人只有从塞万提斯、狄更斯、斯威夫特或者笛福的大作中才能吸取实在、健康的营养,这就未免匪夷所思了。实际上,从某些——当然不是所有——平庸的文学作品、四处兜售的布道书中同样可以得到。这些布道书是随着与之不无关联的科技文明的出现和文化的扁平化而出现的。陈腐的等级制度社会已经崩解。这就意味着那些高贵而精致的东西已经下沉到底层。因此,那些目光敏锐的人就可以从那些浅层次的文学以及绘画艺术当中——而非那些公认的文化典籍当中——获取自己真正需要的成分。 引自 儿童文学 真是很精辟,这个解释对现在社会依然合理,我们身处的社会虽然有各种弊端,但是不可否认,出生在底层的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高贵而精致的东西,这是好事儿。
回应 2019-04-30 18:17:56 -
幺七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
所谓心理替代理论其实就是有关营养的理论,它强调我们获取的血液来自我们消耗的血液,我们新生的骨骼来自我们损耗的骨骼,凡此等等。但是事情并非那样简单。我们读书并非是为了积累经验;我们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对于儿童而言,尤其如此,而且他们的阅读也遵循着这种方式。换言之,他们在阅读中吸收;他们并没有移情。他们的阅读与他们的成长和感知能力的关系,他们的阅读与其所受教育以及对世界的了解程度的关系,前者比后者...2019-04-30 18:28:37 1人喜欢
-
红钢城二街 (行走把我扔到了一个街角)
对康德来说,由于在其意识深处相信哲学知识是绝对可靠的、先天的,相信哲学中与数学完全匹配的那个方面,因此他几乎完全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哲学知识都只有用语言而非公式和数字才能获得独特的表达。而这一事实终将被证明是决定性的,并且正是因为这一事实,哲学凌驾于包括数学在内的所有科学之上的系统性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才得以确立。基于对知识的语言本性的反思而获得的知识概念,会创造出一个相应的经验概念,后者...2020-08-04 08:05:04
对康德来说,由于在其意识深处相信哲学知识是绝对可靠的、先天的,相信哲学中与数学完全匹配的那个方面,因此他几乎完全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哲学知识都只有用语言而非公式和数字才能获得独特的表达。而这一事实终将被证明是决定性的,并且正是因为这一事实,哲学凌驾于包括数学在内的所有科学之上的系统性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才得以确立。基于对知识的语言本性的反思而获得的知识概念,会创造出一个相应的经验概念,后者将包含康德没有能够真正加以综合的一些领域。在这些领域中,首先便是宗教。至此,可以将对未来哲学的要求概括如下:在康德哲学体系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一个与经验相适应的知识概念;按照这一概念,知识乃是教义(Lehre)。这种哲学,就其广义而言,将或者使自己被筹划为神学,或者由于包含了历史哲学的因素而被置于神学之上。经验乃是知识匀速的、连续不断的繁衍倍增。
回应 2020-08-04 08:05:04 -
红钢城二街 (行走把我扔到了一个街角)
人可以把名称叫作语言的语言(前提是这个属格不是指向手段的关系而是媒介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由于人在名称中言说,由于人是语言的言说者,因此他是唯一的言说者。通过将人称为言说者(不过,举例来说,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是命名者:“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字了。”),许多语言都包含了这个形而上的真理。2020-08-02 13:25:06
-
幺七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
所谓心理替代理论其实就是有关营养的理论,它强调我们获取的血液来自我们消耗的血液,我们新生的骨骼来自我们损耗的骨骼,凡此等等。但是事情并非那样简单。我们读书并非是为了积累经验;我们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对于儿童而言,尤其如此,而且他们的阅读也遵循着这种方式。换言之,他们在阅读中吸收;他们并没有移情。他们的阅读与他们的成长和感知能力的关系,他们的阅读与其所受教育以及对世界的了解程度的关系,前者比后者...2019-04-30 18:28:37 1人喜欢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绝版书、禁书(第一阶梯) (林山)
- 杂 (tiaah)
- 理解本雅明 (Mercury)
- 纸质 (越伦杰木)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写作与救赎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琼途墨路 2020-12-10 12:30:24
最吸引我的,还是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本雅明,相较于他的“思想”,我更感兴趣于他的“阅读”,他与文学的亲和力与洞察力,《讲故事的人》,《歌德》,《普鲁斯特的形象》和《卡夫卡》是爽到天际的文学批评的范式!妙到毫巅!
0 有用 密斯湖 2019-04-22 21:25:49
我真的要哭了……感觉本雅明讲小说讲得也很哲学(很德国),为数不多能看下去的是讲Leskov那篇,然而我觉得Leskov的个人才华高于其他。注释很详尽。
0 有用 伏羲 2021-11-15 22:38:07
或许他的精神世界是完完全全属于文字(语言)的
0 有用 堂下思 2022-05-05 11:24:10
还要重读的😰
0 有用 一块红布 2020-12-28 06:56:26
我觉得《经验与贫乏》才是这卷选本的核心。
0 有用 堂下思 2022-05-05 11:24:10
还要重读的😰
0 有用 Pnin 2022-05-03 11:57:07
没看完,但《普鲁斯特的形象》是我读到的关于普鲁斯特的最佳论述。
0 有用 极饿碗仔翅 2022-04-25 08:52:45
评卡夫卡太有启发性了
0 有用 ahskfjcndhe 2022-02-06 15:37:22
本雅明的思想少有体系,多以碎片散落在各篇文章中/儿童文学创作一经专业化注定会失败;讲故事成功的秘诀一般在于讲述时谢绝解释,讲故事者和听故事者之间的纯真关系由听故事者想要记住故事的愿望控制;伟大的文学作品不是创立一种风格而是消解一种风格;某件事的经验有限,而对其的回忆无限。
0 有用 中关村村花🌸 2021-12-04 12:00:40
啊 喜欢文学评论!可以自由深入文本的世界里搅动 然后读者就可以尽情欣赏两位天才的视域疯狂融合 历史研究就得考虑史料考虑背景 还要结合语境 畏首畏尾 抹杀灵感 面目可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