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更有甚者,唯恐其理论不够“深奥”,乃一味旁征博引,玄之又玄,再加文字晦涩,读后令人如坠五里雾中。
芦原义信这部《街道的美学》则一扫上述弊端。作者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我以为这乃是此书的很大特点。
该书以街道的视觉秩序的创造作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芦原义信(1918—2003年),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历任日本法政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曾担任日本建筑学会主席、日本建筑师协会主席。著有《外部空间设计》《街道的美学》等书。
目录 · · · · · ·
006 第一章 建筑的空间领域
006 1.内部与外部
014 2.墙的意义
027 3.城郭
036 第二章 街道的构成
036 1.街道与建筑的关系
050 2.街道的构成
055 3.宽与高之比(D/H)
060 4.广场的美学
069 5.阴角空间
073 6.下沉式庭园技法与密接原理
092 7.第一次轮廓线与第二次轮廓线
108 8.俯视景观
112 9.室外雕塑的意义
116 第三章 关于空间的几项考察
116 1.小空间的价值
125 2.夜景——“图形”与“背景”的反转
139 3.留下记忆的空间
144 第四章 世界街道的分析
144 1.几个问题
148 2.澳大利亚帕丁顿的联排住宅与京都的町家
154 3.意大利奇斯台尼诺与爱琴海希腊诸岛
165 4.波斯街道——伊朗伊斯法罕
175 5.昌迪加尔与巴西利亚
190 第五章 结束语
198 后记
201 参考文献
《街道的美学》 (下)目录
004 第一章 关于空间领域的考察
004 1. 墙型建筑与地板型建筑
014 2.内眺景观与外眺景观
028 3.中心的丧失
036 第二章 景观的构成
036 1.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中的应用
043 2.水边的美学
060 3.街道的指标—— D /H 与W/D
070 4.绿化的美学
077 5.城市的色彩
080 第三章 对住宅和城市环境的建议与探索
080 1.社区性与私密性
094 2.住宅与庭园的探索
100 3.城市美化的进展
107 4.商业街的变迁——从旧货市到步行商业街
114 5.城市空间中的表演
132 第四章 世界景观的分析
132 1.埃菲尔铁塔与东京塔
145 2.米兰商场与浅草寺前街
155 3.世界的桥
172 4.德国南方中世纪街道——罗曼蒂克之路巡礼
182 5.威尼斯街角上的思索
196 第五章 结束语——现代建筑展望
204 后记
207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意大利人不但建造了街道,还把城市空地建造为人们会面的场所——广场,英国人(热衷于田园生活)则建造了人们不会面的休息场所——公园 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根据宽度和内容的不同,各国的街道有着不同称呼。大街如考尔索,布鲁瓦尔,阿维纽,朗布拉,埃斯普拉纳特……,一般街道如维阿,留,斯托里特,休特拉塞、帕塞奥、加赛……等等。当用法语讲某某“留”,或用意大利语讲某某“维阿”时,其特有的柔和抑扬的发音,会使得旅客对该街道的印象油然复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1页 -
国外常可见到,以该国元首,将军或大政治家的名字为街道命名,日本对此种做法特别反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街道的美学(套装上下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9 条 )




怀着一颗好奇的爱心周游城市
> 更多书评 49篇
-
波希米亚 (Stay Geek, Stay Designer)
-
波希米亚 (Stay Geek, Stay Designer)
这点深有感触,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就明白了:日本的银座线、日比谷线……就好比北京的1号线,2号线…… 缺点是需要人们转译一次它所对应的线路、始末站等,不够直观;法国这种,其实对应国内的高速公路,比如京哈高速、京港澳高速,新的命名由始末地构成,相比原来的八达岭高速之类,就显得直观多了。2019-02-02 14:11:27 1人喜欢
-
阿基米得偿所愿 (别烦我,正在淘宝订做杠杆呢。)
关键词:街道监视者、社会性贫民窟、大城市的匿名性与无情性 身为女性,我觉得缺少“监视者”的街道让我很没有安全感。南方的城中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这里很乱,来来往往的人员也很复杂,但是由于大家都混在在一起,一种潜在的社会秩序管理着整个街道,当时在东莞庄住着的时候,晚上回去只有有楼下的铺面还开着门就一点也不害怕。相反,走在西秀村的时候,两边都是树和没有人气的楼,就很没有安全感。 我对于小时候的家...2019-01-22 23:56:21 1人喜欢
关键词:街道监视者、社会性贫民窟、大城市的匿名性与无情性 引自 街道的构成 身为女性,我觉得缺少“监视者”的街道让我很没有安全感。南方的城中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这里很乱,来来往往的人员也很复杂,但是由于大家都混在在一起,一种潜在的社会秩序管理着整个街道,当时在东莞庄住着的时候,晚上回去只有有楼下的铺面还开着门就一点也不害怕。相反,走在西秀村的时候,两边都是树和没有人气的楼,就很没有安全感。
我对于小时候的家只有零散的记忆,但是我记得一路上会路过许多家,透过门窗甚至可以看见里边的人在看哪部电视剧,这个感觉很好。后来搬进楼房,因为我家楼下刚刚好是停车场的门前空地,会聚集很多人,所以并不会觉得不安全。对我而言,我希望进我家门以外的秩序都是和其他人的生活秩序混合的,我会很有安全感。(怕是小时候警匪片看多了,胆子有点小)
当然一旦进屋,我就要开始享受大城市的这种匿名性了。
回应 2019-01-22 23:56:21
-
阿基米得偿所愿 (别烦我,正在淘宝订做杠杆呢。)
西欧住宅的基本思想,在于它是城市或街道那样公共的外部秩序的一部分。 中国的住宅的空间今天也是属于公共秩序的一部分的。当然现在的住宅大多数一幢楼,楼道又将秩序划分了一次,所以中国住宅与最外部的秩序有多层级的关系。如果从是否拖鞋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穿鞋(的吧),没有说室内空间就拖鞋的习惯,我猜测可能和中国传统习俗来源偏北,在气候上并不适合光脚行动,以及中国虽然是木构建筑,但是建筑的...2019-01-22 23:29:01
西欧住宅的基本思想,在于它是城市或街道那样公共的外部秩序的一部分。 引自 建筑的空间领域 中国的住宅的空间今天也是属于公共秩序的一部分的。当然现在的住宅大多数一幢楼,楼道又将秩序划分了一次,所以中国住宅与最外部的秩序有多层级的关系。如果从是否拖鞋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穿鞋(的吧),没有说室内空间就拖鞋的习惯,我猜测可能和中国传统习俗来源偏北,在气候上并不适合光脚行动,以及中国虽然是木构建筑,但是建筑的底座是石头的,所以,中国的建筑是在空间上选择与人更亲近的木材,但是中国人从未远离过大地。不过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发现,南方的小孩光脚行动似乎更常见一些,在北方和少见小孩是光脚行动的。未曾去过日本,不太了解日本的生活习俗,啥时候了解一下,然后或许就会更清晰了吧。
回应 2019-01-22 23:29:01 -
阿基米得偿所愿 (别烦我,正在淘宝订做杠杆呢。)
日本等潮湿地区沿着否定“墙”的方向,西欧干燥地区沿着肯定“墙”的方向,历史性地延续着住宅与人的关系。 我认为这个话并无完全对,西方建筑(定义存疑)似乎并不是沿着肯定的方向前行的。肯定是结果,不是目的。不知道日文版本的原意是何,但是把墙的肯定与否定作为方向性语汇我认为是不妥的。 不同的建筑形式有不同的追求,官式建筑、宗教建筑大多的追求都是跨度、高度,墙是作为追求这二者的时候不得不面对的内容,西方建...2019-01-22 23:49:07
-
以上说明,由于湿度、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和地方材料的不同而发展了不同的居住建筑形式。日本等潮湿地区沿着否定“墙”的方向,西欧干燥地区沿着肯定“墙”的方向,历史性地延续着住宅与人的关系。尽管今天是建造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建筑的工业化时代,但上述事实依然存在着,并强烈地影响着街道的形式,这是不可否认的。
2019-04-22 08:57:03
-
波希米亚 (Stay Geek, Stay Designer)
这点深有感触,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就明白了:日本的银座线、日比谷线……就好比北京的1号线,2号线…… 缺点是需要人们转译一次它所对应的线路、始末站等,不够直观;法国这种,其实对应国内的高速公路,比如京哈高速、京港澳高速,新的命名由始末地构成,相比原来的八达岭高速之类,就显得直观多了。2019-02-02 14:11:27 1人喜欢
-
笔者还是桑拿浴的爱好者。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访问森林湖泊之国芬兰时,正是极昼期间。傍晚从林间看到的湖泊,微微发白,亮晶晶的,大自然之美令人赞叹不已。在那里最先体验到的就是桑拿浴。井干式的圆木房子里生着火,也许由于空气干燥吧,让人十分爽快。火上摆着石块,用勺向烧红的石块上浇水,水蒸气顿时充满整个房间,变成了闷热的夏天。拼命忍耐,汗如泉酒:实在忍受不住时跑到外面,在白夜的辉中跳进湖水。这样反几次,...
2022-07-07 17:31:22
笔者还是桑拿浴的爱好者。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访问森林湖泊之国芬兰时,正是极昼期间。傍晚从林间看到的湖泊,微微发白,亮晶晶的,大自然之美令人赞叹不已。在那里最先体验到的就是桑拿浴。井干式的圆木房子里生着火,也许由于空气干燥吧,让人十分爽快。火上摆着石块,用勺向烧红的石块上浇水,水蒸气顿时充满整个房间,变成了闷热的夏天。拼命忍耐,汗如泉酒:实在忍受不住时跑到外面,在白夜的辉中跳进湖水。这样反几次,身心会感到说不出的爽快。那是个在幽暗的湖畔森林中,朴素而微暗的“小空间”。真正的桑拿浴是洋溢着木香微暗、遐想的小空间,那里能独自安然地根据自已的身体条件调节温度,因此可以给人以安闲之感。这个空间可以消除人们精神的紧张,令人涌现新的活力。 引自 116 1.小空间的价值 散文式的写作手法,美极了,充满人文关怀
回应 2022-07-07 17:31:22 -
第一百零三页小字图注第二行 “西侧几本(原文如此)看不到涂黑的墙面” 应作 “西侧基本看不到未被涂黑的墙面”。 由前文和照片对比知,涂黑部分为广告牌,未涂黑的才是墙面。 第一百零五页第二行 “由创造“阴角”空间或低庭园空间赋予街道变化和“图形”的性质”多“由”字。
2021-11-24 00:18:26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8.7分 4278人读过
-
The MIT Press (1984)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9)7.8分 20人读过
-
岩波現代文庫 (2001)暂无评分 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城市,空间 (海带岛)
- 已买未读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 我的国 (史蒂夫秀)
- 书单|城市 街道 外部空间 (Han)
- 书籍2 学术II (CONSTANTINE)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街道的美学(套装上下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kokomi 2020-10-26 20:51:33
很老的书,像教材一样,图片都是黑白。
0 有用 SHU:er 2020-04-04 07:15:23
非常好的建筑初级读物(虽然我读的有点晚
0 有用 null 2020-09-10 07:35:42
没什么意思
0 有用 DIHUI 2022-04-21 21:58:38
《外部空间设计》展开来写,添加了些其他知识。为什么巴黎那些广场会经久不衰?每次去欧洲旅行,导游都会说来欧洲主要参观的就是“宫堡基厅”,完全忽略了广场好吗!不管是威尼斯那里的广场,还是弗洛伦萨的小广场,都是富有生机。上册第二章所有内容,只要你去过欧洲一个广场,就能很清晰get到!关于夜景,图形与背景的反转,这个知识点让我印象深刻,我总是缺乏这种“反转”式的观察能力。下册中喜欢关于“内眺景观”与“外眺... 《外部空间设计》展开来写,添加了些其他知识。为什么巴黎那些广场会经久不衰?每次去欧洲旅行,导游都会说来欧洲主要参观的就是“宫堡基厅”,完全忽略了广场好吗!不管是威尼斯那里的广场,还是弗洛伦萨的小广场,都是富有生机。上册第二章所有内容,只要你去过欧洲一个广场,就能很清晰get到!关于夜景,图形与背景的反转,这个知识点让我印象深刻,我总是缺乏这种“反转”式的观察能力。下册中喜欢关于“内眺景观”与“外眺景观”的描述,还有水边的美学那小节。并且第四章的景观分析,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点。看完书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之前去过那么多地方,却没能仔细观察🥺应该说没有从书里面描述的知识点出发来观察它们!太走马观花了!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让我们出行自由,很期待下次旅游我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观察。 (展开)
4 有用 小乔 2018-12-21 09:57:29
大师就是大师,外部内部空间、阳角阴角、内眺景观等等,简单直接没有废话。而且明显能感到作者更加崇尚西方街道的美学而diss日本,可在我看来,日本的街道已经很漂亮了呀!
0 有用 衍松 2022-08-01 17:40:59
大二时候读的 算是当时对空间尺度 场所营造的启蒙书了
0 有用 十指不染阳春面 2022-07-18 22:29:16
非常喜欢!!非常亲民!!尤其喜欢建筑的墙结构—内向or外向庭院—街道开放or封闭 公共属性 的逻辑// 只读了上半部 感到作者有点西方至上 对于东京的大招牌建筑的批判显露出自卑..
0 有用 dontmic 2022-05-28 16:47:10
3/17-3/26 上OK;5/21-5/28 下OK;传统和现代不管怎么融合,果然还是没法让所有建筑师满意呢
0 有用 DIHUI 2022-04-21 21:58:38
《外部空间设计》展开来写,添加了些其他知识。为什么巴黎那些广场会经久不衰?每次去欧洲旅行,导游都会说来欧洲主要参观的就是“宫堡基厅”,完全忽略了广场好吗!不管是威尼斯那里的广场,还是弗洛伦萨的小广场,都是富有生机。上册第二章所有内容,只要你去过欧洲一个广场,就能很清晰get到!关于夜景,图形与背景的反转,这个知识点让我印象深刻,我总是缺乏这种“反转”式的观察能力。下册中喜欢关于“内眺景观”与“外眺... 《外部空间设计》展开来写,添加了些其他知识。为什么巴黎那些广场会经久不衰?每次去欧洲旅行,导游都会说来欧洲主要参观的就是“宫堡基厅”,完全忽略了广场好吗!不管是威尼斯那里的广场,还是弗洛伦萨的小广场,都是富有生机。上册第二章所有内容,只要你去过欧洲一个广场,就能很清晰get到!关于夜景,图形与背景的反转,这个知识点让我印象深刻,我总是缺乏这种“反转”式的观察能力。下册中喜欢关于“内眺景观”与“外眺景观”的描述,还有水边的美学那小节。并且第四章的景观分析,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点。看完书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之前去过那么多地方,却没能仔细观察🥺应该说没有从书里面描述的知识点出发来观察它们!太走马观花了!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让我们出行自由,很期待下次旅游我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观察。 (展开)
0 有用 珍妮花的杂货铺 2022-04-15 16:30:03
很纯粹的空间追求,学到了很多理论和经典案例分析,特别是日本和西方的对比,作者真的是一个很谦逊而又认真探索的人。如果我们有更多这样的人,我们的空间文化建设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关注自身文化的不足和优势,向好的学习(不是照抄)(前提是环境的发展能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