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写作》的笔记(7)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不返

    更多人在教用不上的写作技巧。 例如,我们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评作文的时候,总是对他们说:你要写得具体一点儿,你要多写点儿细节,你要多用好词好句,你要有想象力,散文应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老师所教的这些方法,都太大、太空、太虚,没有具体所指,对孩子来说,讲了等于白讲。这就像你面对镜头,拍摄者对你说把下巴抬高一点儿,把脸转到11点的方向,把手叉到腰间,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如果拍摄者对你说姿势自然一点儿,你...   (1回应)

    2022-05-06 23:09:36   1人喜欢

  • 不返

    讲《文成公主进藏》,我跟孩子们说这是一个困难型民间故事。其实,很多民间故事是有结构的,困难型民间故事首先写主人公遇到困难,不过不会很具体地描写这些困难。山有多高、水有多深,往往是通过动物的嘴巴来说的,例如,小鸟会飞过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小鸟不说小鱼说,小鱼不说小蛇说。然后呢,会写主人公克服困难,主人公不会费尽周折,往往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困难,而且经常出现“只见他”三个字...

    2022-05-07 00:34:23

  • 不返

    上《颐和园》这篇课文,我教孩子们“早点儿到景点”。我当着大家的面调侃冯丞斌,我说他的文章是兑了水的酒,有一半都是凑字数的。冯丞斌当然很不服气,当众反驳我:“凭什么这么说我?”我说,你看你写一次游黄山,前面全是写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先起床,再刷牙、洗脸,洗完脸由爷爷开车送到学校,到了学校又跟同学说说笑笑,等真到黄山了,文章却收尾了。你看人家写《颐和园》,最牛的话就是第一句—“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

    2022-05-07 00:13:46

  • 不返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叫孙达。他实在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的爸爸妈妈把他放到县城里,他们自己忙于生意,照顾他的是一个阿姨。因此,他写的文章跟他的做派一样有点儿小小的叛逆。 在学校放屁还得憋着点 【孙达】 说到这个“屁”,它可是三急中的一急。说来惭愧,在我们班放屁还得憋着。古人说得好:“憋可不好,容易憋坏。”可我们班的人不愿憋坏也得憋着。 上音乐课时,我后边那个“笑话大王”不知从哪里发出一阵“哔哔哔哔...

    2022-05-06 23:33:30

  • 不返

    现代文学出现之前,中国的话本小说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因为缺少方法,总是显得千篇一律,总是从固定词库中挑选一些词语来组装,“写起美人来,左不过眉如什么、眼如什么、肤如什么、体如什么,再叫出历史上几位大美女比如西施、飞燕来帮衬一番”,古代话本小说里的美人是很模糊的,是长得一个样的。直到现代,直到看到西方小说,中国作家们才看到了写外貌的另外的方法,看到了写外貌的另外的可能性,他们对外貌的描写多了一种选择...

    2022-05-06 22:36:29

  • 凭栏望海 (光影的日子,我与墨香相伴。。。)

    成人写作和孩子写作是一脉相承的,引导孩子们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提升对生活的敏感和热情,让孩子们在写作中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

    2019-07-16 16:33:31

  • 凭栏望海 (光影的日子,我与墨香相伴。。。)

    唤醒孩子们对生活的敏感,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积累生活中的第一手素材,让孩子们注意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2019-07-16 16:23:30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让孩子学会写作》

>《让孩子学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