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是周洁茹的新近散文作品,集结了饮食男女、文艺电影、生活琐事、文坛交游、人生感悟、创作缘起等缤纷话题,触及美食、电影、风物,尤其着墨了婚后游历、会友、谈诗论文的生活。作为一个从内地漂泊到国外,又回到香港定居的写作者,周洁茹笔下的生活五味陈杂。书中记述与故人重逢,追忆往事和爱情,周洁茹以文学审美的视角,观望自己的生活轨迹,饱含丰富的女性私人化体验。她品尝亲情、友情、爱情与文学创作带来的幸福与甜蜜,悲伤与苦涩世情万象、人情冷暖都在生活细节中一一展现。
周洁茹,江苏常州人,出版长篇小说《岛上蔷薇》《中国娃娃》《小妖的网》,小说集《我们干点什么吧》《你疼吗》《到香港去》等,现居香港。
作者是个热爱生活的常州70后……
提醒自己:有空时,也不要图方便、猎奇或因寂寞,就随手选本什么书都看——读书如待人,因寂寞而选,对书对己都是不公。书名如果能吸引到白痴读者,那我这次就是目标群体之一了。【评论:】以10岁上下的心智、语言和审美,写茶米油盐、“我的一个朋友”,以及成年人生活,并试图以平实朴素致胜,以求共鸣;却只留下了寡淡无味和毫无生趣;消费主义腻糊在字里行间,匮乏空虚充斥于遣词造句。40岁作者写出少女感,恐怕是为数不多... 提醒自己:有空时,也不要图方便、猎奇或因寂寞,就随手选本什么书都看——读书如待人,因寂寞而选,对书对己都是不公。书名如果能吸引到白痴读者,那我这次就是目标群体之一了。【评论:】以10岁上下的心智、语言和审美,写茶米油盐、“我的一个朋友”,以及成年人生活,并试图以平实朴素致胜,以求共鸣;却只留下了寡淡无味和毫无生趣;消费主义腻糊在字里行间,匮乏空虚充斥于遣词造句。40岁作者写出少女感,恐怕是为数不多、比之60岁高龄明星偏要出演二八少女更令人倒胃口之事矣。 (展开)
口水书 完全是浪费
最早读周洁茹,是在1999年的《少年文艺》里。阴晦的调子,写了女童眼中失婚妇人的阴鸷,没有结局,只在某个情节结束时戛然而止。算起来,那时周也不过是二十岁出头的女子,也许更强调那种现时与过往的伤害,而她笔下的人物对未来似乎也并没有野心。这本书里的文字,依然如她年轻时的文章那般琐碎,有些语言似乎是多余的,可是写进文章里便让文字有了一种乖戾少女的表情。再就是,书里多了一种有了一些历练之后的怅然与感怀。一... 最早读周洁茹,是在1999年的《少年文艺》里。阴晦的调子,写了女童眼中失婚妇人的阴鸷,没有结局,只在某个情节结束时戛然而止。算起来,那时周也不过是二十岁出头的女子,也许更强调那种现时与过往的伤害,而她笔下的人物对未来似乎也并没有野心。这本书里的文字,依然如她年轻时的文章那般琐碎,有些语言似乎是多余的,可是写进文章里便让文字有了一种乖戾少女的表情。再就是,书里多了一种有了一些历练之后的怅然与感怀。一个上午大半个中午翻完了它,我想起2000年前后那些报纸副刊里的所谓小女人散文,那是信息时代里明媚的一段春光,那时的副刊文字,即便矫情,也有一种被时代宠坏的骄纵。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年纪、渐渐消遁的少时情怀。 (展开)
有点碎的一本。要不是周洁茹,恐怕看完要摔。
> 16人读过
> 1人想读
订阅关于一个人的朋友圈,全世界的动物园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噬元兽 2021-12-15 19:49:02
作者是个热爱生活的常州70后……
1 有用 乌江亭长 2022-11-11 01:10:25 广东
提醒自己:有空时,也不要图方便、猎奇或因寂寞,就随手选本什么书都看——读书如待人,因寂寞而选,对书对己都是不公。书名如果能吸引到白痴读者,那我这次就是目标群体之一了。【评论:】以10岁上下的心智、语言和审美,写茶米油盐、“我的一个朋友”,以及成年人生活,并试图以平实朴素致胜,以求共鸣;却只留下了寡淡无味和毫无生趣;消费主义腻糊在字里行间,匮乏空虚充斥于遣词造句。40岁作者写出少女感,恐怕是为数不多... 提醒自己:有空时,也不要图方便、猎奇或因寂寞,就随手选本什么书都看——读书如待人,因寂寞而选,对书对己都是不公。书名如果能吸引到白痴读者,那我这次就是目标群体之一了。【评论:】以10岁上下的心智、语言和审美,写茶米油盐、“我的一个朋友”,以及成年人生活,并试图以平实朴素致胜,以求共鸣;却只留下了寡淡无味和毫无生趣;消费主义腻糊在字里行间,匮乏空虚充斥于遣词造句。40岁作者写出少女感,恐怕是为数不多、比之60岁高龄明星偏要出演二八少女更令人倒胃口之事矣。 (展开)
0 有用 笨笨兔 2018-12-18 23:03:26
口水书 完全是浪费
0 有用 秋樱 2019-03-08 13:27:09
最早读周洁茹,是在1999年的《少年文艺》里。阴晦的调子,写了女童眼中失婚妇人的阴鸷,没有结局,只在某个情节结束时戛然而止。算起来,那时周也不过是二十岁出头的女子,也许更强调那种现时与过往的伤害,而她笔下的人物对未来似乎也并没有野心。这本书里的文字,依然如她年轻时的文章那般琐碎,有些语言似乎是多余的,可是写进文章里便让文字有了一种乖戾少女的表情。再就是,书里多了一种有了一些历练之后的怅然与感怀。一... 最早读周洁茹,是在1999年的《少年文艺》里。阴晦的调子,写了女童眼中失婚妇人的阴鸷,没有结局,只在某个情节结束时戛然而止。算起来,那时周也不过是二十岁出头的女子,也许更强调那种现时与过往的伤害,而她笔下的人物对未来似乎也并没有野心。这本书里的文字,依然如她年轻时的文章那般琐碎,有些语言似乎是多余的,可是写进文章里便让文字有了一种乖戾少女的表情。再就是,书里多了一种有了一些历练之后的怅然与感怀。一个上午大半个中午翻完了它,我想起2000年前后那些报纸副刊里的所谓小女人散文,那是信息时代里明媚的一段春光,那时的副刊文字,即便矫情,也有一种被时代宠坏的骄纵。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年纪、渐渐消遁的少时情怀。 (展开)
0 有用 H3O | 船火儿 2019-03-05 11:03:39
有点碎的一本。要不是周洁茹,恐怕看完要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