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译者: 有2017年10月9印本
出版年: 2017-8
页数: 552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历史的温度
ISBN: 9787508678498
内容简介 · · · · · ·
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作者简介 · · · · · ·
张玮(网名:馒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现任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运营、技术中心总监。曾做过11年体育记者,采访过三届奥运会,两届世界杯和百余项世界顶级赛事。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总经理等。
业余时间打理微信公众号“馒头说”,以“历史上的今天”为特色,每天推送一个历史小故事。
目前该微信公众号拥有近20万爱好历史的读者。获凤凰网和“一点资讯”颁发的2017年自媒体“年度内容突破奖”。
目录 · · · · · ·
自序
人物篇 是非留待后人说
大家都称她为“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003
爱因斯坦的三个侧面017
爱迪生的侧面.027
女生的美貌与智慧,真的能够并存吗.038
让“二战”美军痴迷的“东京玫瑰”051
做一个“新时代女性”,真的要拿生命来换?.061
我认识一个男人,叫刘翔.079
民国第一个享受国葬的人.098
他没有军衔,但人人称他“将军”111
为什么他没打过一场仗,却是陆军上将?.124
“汉奸将军”的自我救赎之路.137
“戴老板”之死.147
“暗杀大王”的最终宿命.165
“上海皇帝”的正面与反面.177
五个小故事,重新认识这个“卖国贼”188
一个被低估的“大V”的成长之路.201
一个63岁的老头,是怎么收复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209
珍妃为什么必须死.222
靠画漫画,28岁就缴400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是怎么样一种体验?.236
逸闻篇 往事并不如烟
45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没有再回月球?.259
需要经历时间考验的,除了爱情,可能还有建筑.274
张衡的地动仪,到底是否存在?.286
“世纪之骗”背后的兴奋剂黑历史.299
史上最黑暗的一届奥运会.308
孙杨为什么会被别人质疑“服药”?.320
“让球”阴影下的“小山智丽事件”329
一根香烟点燃的革命.339
两个大总统,你选哪个?.349
“一战”,被遗忘的14万中国人.363
“二战”期间,居然还有这样的一批日本人.378
一段匪夷所思的“美国往事”393
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场“耻辱海战”的背后.407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四张面孔.419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背后.431
这群四川人,不该被遗忘.444
抗日战争,我们到底有没有空军.459
一座被死守的仓库.471
1937,这座城没有不战而降.483
血战台儿庄.499
日本投降前后的四个片段.515
后记.529
附录.读者评论.53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955年,爱因斯坦因病在美国逝世。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在悼词中说:“他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于此地找到了自由的气息,为此美国人民深以为傲。” 而在联邦调查局的秘密档案中,爱因斯坦在1947年12月却做过如下声明:我来到美国是因为我听说在这个国家里有很大很大的自由,我犯了一个错误,把美国选作自由国家,这是我一生中无法挽回的错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页 -
我们往往会陷入一种奇怪的期待: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登峰造极,于是我们就幻想他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但事实上呢,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毫无疑问是的。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完人?毫无疑问,没有必要。他的一生都反对人格化的神。跳出他的专业领域,他其实也是一个普通的凡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爱因斯坦的三个侧面017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历史的温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历史的温度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历史的温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9 条 )
> 更多书评 59篇
-
而玛丽·居里因为长期在放射环境下工作,他的衣服、实验设备、各种笔记本都充满了放射性,人们只能穿上特殊的防护服才敢去接触他们。 居里夫人的实验室是世界上放射性最高的几个地方之一,如果你有机会去法国拜会她的实验室,记得千万不要摸她的门把手。
2020-01-28 22:00 1人喜欢
-
我们往往会陷入一种奇怪的期待: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登峰造极,于是我们就幻想他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但事实上呢,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毫无疑问是的。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完人?毫无疑问,没有必要。他的一生都反对人格化的神。跳出他的专业领域,他其实也是一个普通的凡人。 伟大科学家的很多发明,如果没有商业力量的推动,很难普惠到平民百姓,乃至改变人类世界的。 我们都希望科学发明是神圣而纯洁的,但有...
2020-01-19 14:26 1人喜欢
我们往往会陷入一种奇怪的期待: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登峰造极,于是我们就幻想他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但事实上呢,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毫无疑问是的。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完人?毫无疑问,没有必要。他的一生都反对人格化的神。跳出他的专业领域,他其实也是一个普通的凡人。 引自 爱因斯坦的三个侧面017 伟大科学家的很多发明,如果没有商业力量的推动,很难普惠到平民百姓,乃至改变人类世界的。 我们都希望科学发明是神圣而纯洁的,但有时候,他也需要从高高的雪山顶上走向人间。能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人,其实同样非常可贵。 引自 爱迪生的侧面.027 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女生,才是真正充满魅力,能让人们为之心动的女生。 引自 女生的美貌与智慧,真的能够并存吗.038 “爱情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人质情结”或者“人质综合症”,即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 “山鲁佐德情节”坚信自己会感化渣男,成为他最后一个女人,爱情的归宿。 引自 做一个“新时代女性”,真的要拿生命来换?.061 回应 2020-01-19 14:26 -
居里夫人作为女性在科学研究领域做出的努力让人钦佩,作为隐私被侵犯的名人让人感到可悲。 最后馒头说里对“人生赢家“定义的质疑很是赞同,希望女人的生活不要再由老公和小孩来定义。 作为一个单身女性,我能从居里夫人的故事里学到:持续提升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9-03-16 17:22 1人喜欢
-
1955年,爱因斯坦因病在美国逝世。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在悼词中说:“他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于此地找到了自由的气息,为此美国人民深以为傲。” 而在联邦调查局的秘密档案中,爱因斯坦在1947年12月却做过如下声明:我来到美国是因为我听说在这个国家里有很大很大的自由,我犯了一个错误,把美国选作自由国家,这是我一生中无法挽回的错误。
2018-03-25 12:49 1人喜欢
-
不得不说在看这章之前,我并没有听过张自忠这个名字(或许是上课不认真吧)。但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我遇见了这位英雄。 故事便不多提了,张玮先生用很轻松的笔调记录下张自忠将军坎坷的一生。从汉奸当将军,张自忠背负的是屈辱 是不堪 是忍耐。被冤枉的滋味不好受,张自忠没办法,决定用一生来洗刷,他忍耐了半生。在死后得到他所应得荣耀。 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在想方设法的,不惜一切手段,费劲心思得到别人的认可, 所谓的赞...
2018-04-07 14:50
不得不说在看这章之前,我并没有听过张自忠这个名字(或许是上课不认真吧)。但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我遇见了这位英雄。
故事便不多提了,张玮先生用很轻松的笔调记录下张自忠将军坎坷的一生。从汉奸当将军,张自忠背负的是屈辱 是不堪 是忍耐。被冤枉的滋味不好受,张自忠没办法,决定用一生来洗刷,他忍耐了半生。在死后得到他所应得荣耀。
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在想方设法的,不惜一切手段,费劲心思得到别人的认可, 所谓的赞赏,满足自身的优越感。但其实没有必要,(不是想借张自忠的名义,只是随口一谈)一个人的价值是自我的,你有你看别人的权利,别人也有评论你的权利,做自己该做的,怀念自己该怀念的,人生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回应 2018-04-07 14:50 -
鱼小得 (自尊自爱,忠于内心。)
郎之万放在今天来说,是绝对的渣男,而居里夫人却为之深陷,其中也有她自己的责任。当年的这场风波,若换成另外一个女子,绝对是灭顶之灾。而女主伟大之处在于,她没有就此沦陷,而是放下过往,用此后的毕生精力,在科学探索的路上,达到了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独立的精神,对任何年代的女性来说,都是最大的人格魅力。2019-05-08 16:07
-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国内歧视日裔美国人,加州州长宣布开除日裔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公职,吊销律师资格证和行医证,不准出海打鱼。歧视蔓延升级,遍布全国,保单被取消,银行冻结存款,民众在反日舆论下,仇恨升级,不给日裔送牛奶,加油,理发。 1942年,罗斯福总统甚至签署行政命令,授权战争部建立集中区,集中隔离和关押日裔成为合法行动。各州将日裔家庭集中到条件差的集中营,存款和投资被没收。 日裔为了表...
2020-12-15 14:29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国内歧视日裔美国人,加州州长宣布开除日裔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公职,吊销律师资格证和行医证,不准出海打鱼。歧视蔓延升级,遍布全国,保单被取消,银行冻结存款,民众在反日舆论下,仇恨升级,不给日裔送牛奶,加油,理发。
1942年,罗斯福总统甚至签署行政命令,授权战争部建立集中区,集中隔离和关押日裔成为合法行动。各州将日裔家庭集中到条件差的集中营,存款和投资被没收。
日裔为了表明自己是美国人,参加战争表现英勇以期换得自己在营地亲友获得好一点待遇。
战争,不要期待平日的文明标准。一切都不会匪夷所思,遥远(时间或距离)的传说变成现实。
回应 2020-12-15 14:29 -
1.这本书扉页上的那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虽然只是赫胥黎用来阐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却被严复有意无意影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所以这句话震撼了大江南北无数沉浸在痛苦中的中国人,就连胡适改名为“适”,字“适之”,也是来源于此(胡适曾说,他的同学里,有取名叫“杨天择”的,还有取名叫“孙竞存”的,可见这本书对当时人的影响之大)。 2.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还是给予了丘吉尔超出规格的评语: “他是具...
2020-10-15 23:48
1.这本书扉页上的那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虽然只是赫胥黎用来阐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却被严复有意无意影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所以这句话震撼了大江南北无数沉浸在痛苦中的中国人,就连胡适改名为“适”,字“适之”,也是来源于此(胡适曾说,他的同学里,有取名叫“杨天择”的,还有取名叫“孙竞存”的,可见这本书对当时人的影响之大)。
2.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还是给予了丘吉尔超出规格的评语:
“他是具有西塞罗文采的凯撒大帝”。
3.那么,丘吉尔为什么进入中老年后,颜值就开始断崖式下滑呢?这和他的生活方式还是有一点关系。
丘吉尔有晚起的习惯,尤其是在二战期间,他一般要到中午才会起床——因为他喜欢在床上办公。
他嗜酒如命,每天要饮用包括威士忌、白兰地、香槟在内的各种酒精饮料。1931年,丘吉尔在美国遭遇了一次严重车祸(他当时忘了美国和英国不一样,是靠右行驶的),住院期间,他想尽办法让医生把报告写成:“丘吉尔因为有严重脑震荡,需要饮用烈性酒,尤其是在用餐时。”
他酷爱抽雪茄,烟不离手。有一个没有得到过证实的说法是他一生抽掉了大约3000公斤的雪茄烟。丘吉尔曾命人专门为他制作了一种特制氧气面罩,前面开了一个洞,方便他坐飞机在高空非增压状态下,依旧可以抽雪茄。
但是,作为这些生活方式的一个“对立面”——丘吉尔活了91岁。
4. 丘吉尔对蒙哥马利还是非常信任的。蒙哥马利曾对丘吉尔说:“我不喝酒,不抽烟,睡眠充足。这就是我保持百分之百的状态且捷报频传的原因。”丘吉尔回答说:“我视酒如命,很少睡觉,酷爱雪茄。这就是我保持百分之二百的状态指挥你获胜的原因。”
5. 在丘吉尔担任内政大臣期间,最反对的就是社会主义,最痛恨的就是工人罢工和游行。他处理这类事件的方法有时非常简单:对着群众架起机关枪,甚至大炮——结果他直接酿成了1911年伦敦的“塞德奈街杀戮事件”。
6. 1937年,丘吉尔曾写道:“我不觉得有什么对不住美国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地方,我之所以这么觉得,因为事实上,就是一个更强的、更高一等的、更聪明更智慧的种族,来到这些地方,取代了这些人。” 7. 而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格朗日(“拉格朗日点”即以他的推算而命名)一句痛心疾首的话,似乎可以代表当时整个科学界的心情:
“他们可以一眨眼就把他的头砍下来,但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再长不出一个来了!”
这个第四个登上断头台的人,名字叫安托万·洛朗·拉瓦锡。
8. 在国内,美国的许多地方发生了禁书和焚书的事件。在1953年圣安东尼奥市开列出的“应焚毁书目”名单中,不仅包括雕塑、酒类、建筑乃至侦探小说,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未能幸免。
9. 费正清就曾这样回忆当时美国知识分子的胆颤心惊:
“在每篇文章的开头用一些词或短语来表明反共的立场,变成了一种保证自身安全的习惯。”
10. 俄亥俄州的共和党众议员乔治·本德直接给“麦卡锡主义”下了定义:
“麦卡锡主义已是政治迫害、独断专行、剥夺民权的同义词。”
回应 2020-10-15 23:48 -
110页 是蔡锷善变吗?恐怕不是。他的种种“变”的背后,其实是有个核心的“不变”,那就是:对这个国家有利的,我都货成;对这个国家不利的,我都反对 纵观民国历史,像蔡钙这样不党不群、不要地盘不拉军队的将军,真的找不到第二个。而偏偏就是这个只念国家、不念私人的将军,对中国的进程产生了影响。 (蔡锷的老师梁启虽不为将军,却也是这样的一个人。萧公这样评价梁启超,“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
2020-07-15 11:45
110页 是蔡锷善变吗?恐怕不是。他的种种“变”的背后,其实是有个核心的“不变”,那就是:对这个国家有利的,我都货成;对这个国家不利的,我都反对 纵观民国历史,像蔡钙这样不党不群、不要地盘不拉军队的将军,真的找不到第二个。而偏偏就是这个只念国家、不念私人的将军,对中国的进程产生了影响。 (蔡锷的老师梁启虽不为将军,却也是这样的一个人。萧公这样评价梁启超,“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 据说,蔡锷在日本医院临终时,看到了窗外日本刚配备的飞机的训练,深受刺激。他对身边的蒋百里说:“我早晚就要和你分手了。我们建设国防尚未着手,而现代战争已由平面而转立体,我国又不知道落后了多少年 而他对自己即将面临的死亡也深感遺憾:“我不死于对外作战,不死于疆场马革裏尸,而死于病室,不能为国家做更大贡献,自觉死有余憾。 据身边人回忆,蔡锷的遗嘱是口述的,全是关于国家大事,没有句涉及家里 2016年,是蔡锷逝世100周年。有时会想:将军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后来又会怎样? 引自 民国第一个享受国葬的人.098 回应 2020-07-15 11:45 -
刘翔曾被身不由己地捧上云端,也曾被毫不留情地踹下神坛,他经历了远远超过常人所能承受的成功和失败,也得到了常人所不可能得到的锤炼和磨砺 无须向他道歉,当然,他也从来无须向任何人道歉 他是一个中国体育以后可能再也不会出现的运动员一一不是说他的运动成就,而是他的人生遭遇: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彻大悟。 他就是刘翔
2020-07-13 17:11
论坛 · · · · · ·
线装书 | 来自青石 | 2 回应 | 2018-08-13 |
Can anyone verify the underlined info? | 来自安特卫普环卫工 | 2018-06-27 | |
活动预告|你我皆凡人——“馒头说历史”作者分享会... | 来自发条橙 | 2017-08-16 |
9 有用 MorsJanuaVitae 2017-10-21
这是一个特别浮躁和功利的时代,人文历史被排到了不紧急不重要的位置,很高兴可以看到这个公众号不做广告不追热点,踏实的写那些慢慢被遗忘的故事
112 有用 小狼 2017-11-06
(201734)浅,只适合作为公众号阅读,不足以撑起一部书
4 有用 飞鸟樱 2018-12-19
公众号咖位真的不适合出书
7 有用 白日梦枕貘 2018-01-28
还是可以让人长很多知识的,很多东西我原来都不知道!这种碎片化的历史知识其实是最有趣味的。
11 有用 莉娜 2017-09-22
厕所读物……不上厕所看不下去的朋友圈文章。基本都是近代历史,没事随便看看就好了。
0 有用 年轻就该醒着拼 2021-03-07
一本轻松有趣的历史轶事书!
0 有用 河畔青芜 2021-03-07
教科书背后的一些故事,还是那句话,今日的新闻,以后的历史。见证历史、亲历历史的就是每一天的我们。
0 有用 土豆仁汤 2021-03-07
了解一段历史用的不过几分钟,但是读懂历史背后的沉重可能要用一辈子吧。
0 有用 谢梁杰 2021-03-07
作者的文字很有感染力,有好几段看着热血沸腾,眼睛热热的。有些故事很有名,作者让我看到了故事的少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些故事,人物没那么有名,却也引人思考。历史不应该是非黑即白,但是大是大非的原则和立场却是不变的。
0 有用 幻夜 2021-03-06
碎片时间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