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蓝 短评

热门 最新
  • 40 庄蝶庵 2018-07-26 22:51:36

    这是巴塔耶的超级黑暗暴虐之歌,以疯狂的世界为背景,深陷文明崩溃边缘的敏感的青年,以完全的堕落姿态、绝望姿态、自残姿态,向烂熟的文明发动反噬。情节中大量颠覆性的想象、对欲望近乎赤裸裸的呈现,使这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文本,至于今日都能绽放出先锋的魔力。迷人的还有小说中所用的哪种对话方式,优雅的框架里容纳了疯狂的言辞,造成震撼的张力。小说直接叙述了西班牙的内战、纳粹的崛起,更是以小说曝露史官一般的冷静。这是巴塔耶的政治声明,甚至也可以说是巴塔耶对西方文明的否定性判决。

  • 32 阿伽墨得 2018-06-08 17:11:00

    公平讲,除去刺激感官的猎奇因素,前言中提到的巴爷试图通过本书实现的那些文学理想(对以不同的技巧削弱已知形式之厌倦、发现小说基准、解释生活多面的真实、越界、激起狂暴的呼唤,等等),一本哈代的《还乡》就秒了。非要谈文学性这也就是一cult片剧本水平以上。法国人的小格局充分体现,怎么就跳不出“面色苍白的哲学家与他们永不放过的萨德”小圈子呢(一种沾染哲学气味的高级“媚俗”,内行身份识别仪,书生气天真的“见之则喜”)。回到前言再看,原来巴爷被靠他吃饭的理论骗子之吹捧(“真正的法国作家”)给忽悠了,倒霉孩子。

  • 26 恶鸟 2017-12-18 08:06:37

    巴大爷还是不要写小说了

  • 10 赵松 2018-01-04 09:16:15

    巴塔耶在写小说,却又像在制造某些意念的结晶体,非同寻常的高温熔炼是不久之前的事,现在留下的是冷净明朗的视界。他的每个句子都是提炼后的坚硬透明的晶体,其中隐藏着很多异常的东西,欲望的、暴力的、失常的、虚无的......

  • 6 Oracle 2018-06-22 00:12:16

    比您的诗还要糟糕

  • 19 drunkdoggy 2020-06-15 12:39:10

    明白巴塔耶老婆为什么离开他跟拉康在一起了

  • 4 远方の夏 2018-05-31 23:02:14

    还是更喜欢正午之蓝的译名。这本感觉有点力度不够啊,不知道是不是中文版有删节?

  • 1 孟冬 2020-04-15 23:58:40

    “上一刻,我手中分明还是格泽妮光洁的大腿,这一刻,一切都动摇了。我的记忆也一道摇摇欲坠,现实裂成了碎片。余下的只有灼热。(同样是精神演习的小说,成熟度不及《不可能性》里的作品 我想到的一切都逃我而去,我想说某事,可一转眼,又无话可说。 再一次,我为之恐慌。再过几个小时她就会离我而去,这个念头让我陷入焦虑之中。” 存在是浮士德说的还没采摘就腐烂的果实。是个体在一刹那间体会到的永恒之感,宛如静谧的、不可言喻的内心盛典,精神性的自由在这一刻跌进天空之蓝的无限里。多次出现的“焦虑”正是个体存在对抗非存在的无限时的黯然神伤,他们总是周而复始地被困在等待的循环里。

  • 2 Sashimi 2020-03-17 13:17:24

    不了解历史事件背景的话会看得一头问号且很压抑

  • 1 LY 2017-12-30 21:45:27

    蓝色天空下没有答案

  • 2 白乐寒 2018-04-24 12:15:35

    在耳朵里嗡嗡轰鸣,一种奇怪的美

  • 3 97式掷锅大灶 2020-09-28 09:51:44

    太猛了!太应景了! 贯穿始终的唐璜的隐喻。男主=唐璜,Dirty=Donna Anna,拉扎尔=石客。克谢妮是个人形环境,是个被开除出故事的人。说谎妙极。石客一来,大家全完,唐璜临死前还要念着唐娜安娜的名字...(如果我小悲剧上头,那一定是作业的错。)

  • 3 刀叢中的小詩 2021-01-13 22:11:50

    地母在《大神布朗》里说,生孩子有什么用?生出死亡来。乔治·巴塔耶说,做爱有什么用?做出死亡来。《天空之蓝》基于法国人做爱约等于小死的传统,正因为死亡之存在,且一次次死去活来,无疑将死亡之过程延长,将性爱神圣化。做爱不再是一次二人运动,而是肉体交融后的一次献祭。其间的三个女人,虽各有原型,反而与米兰·昆德拉之说相互印证。至于墓地里做爱,文学史上绝非孤例,看他笔下款款,销魂蚀骨之际,确有魂飞魄散之效。

  • 1 龙之芥 2019-09-08 09:59:13

    巴塔耶写本小说都是在为自己的哲学思想论证,既苦了译者,也苦了读者。《天空之蓝》让人产生极度心理不适,以色情探寻生死的边界从而到达存在延续性的本质,直到小说结尾作者也不忘再恶心一把读者。托普曼和多罗西娅在墓地的媾和,“让性的结合发生在死亡的场域”大概就是巴塔耶一直在讲的对抗与僭越。

  • 3 独角兽使用指南 2019-04-01 02:47:38

    想起村上龙的《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两者都是战争年代中无限逼真的时空体,而巴塔耶的这部小说显然更加重口味,情色描写别具一格,也不乏深刻的政治隐喻。

  • 1 LesRallizes 2019-02-14 21:41:17

    适逢。阅读这本书的时间恰到好处。“我是一头野兽,可与此同时,我浑身都在发抖。”被狂怒所裹挟的人在畸形的性与暴力政治中发抖,就像后记中所提到的“真实感”,透过文字强烈地充斥着感官。这种自我毁灭感和绝望感在某种程度上能引起共鸣。

  • 1 鸵鸟 2018-09-01 23:27:23

    我和布里克最终会走回陆地

  • 1 AUsppp 2020-11-26 19:53:38

    用失常、性和颠倒狂乱隐喻政治:是一种绝望之下的性和革命的混合物(地下与之出奇地像)。然而看下来却带着一股子纳西索斯式的自恋。繁冗细节性的病态的、生理性描写反倒折损了真实感,与预期背道而驰——我并没有发现“革新和永生之中”。 整体充斥着腐烂颓靡的味道,动物性的、暴力毁灭性的活动。一种周而复始的、无限的焦虑充斥在濒临毁灭和坍塌的边缘上,因果倒置是折返的列车,将情绪感知无限重复地带回起点,反常和错乱也应运而生。而不变的横亘的希望——天空之蓝,仿佛也在最后变成了虚无的代名词。 不是很喜欢巴塔耶的小说,翻译也并不惊喜(甚至有点失望)。

  • 2 一只大鱼 2019-04-08 22:44:43

    这个小书做的更漂亮一些,以及巴塔耶跟薇依的关系真是不同寻常啊!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