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丝毫不怀疑,这就是红楼梦最初的结局。读完后28回,才明白每一首判词判曲的每一句究竟在说啥,才明白好了歌究竟在说啥,才明白葬花吟、中秋联诗在说啥,才明白为何前七十多回频频出现“末世”二字,才明白什么样的悲剧会让那么多删述者泪尽而亡,才明白后28回稿子为何会失传,才明白回题、诗词、脂批暗示的那些事件究竟是如何演绎的,才明白原来前七十多回很多事件必然会再发生一次,才明白任何一个小人物都不是白写( 后面必然会再度出现 )。但是从文字效果来看,红楼最后会成为经典,续书和删改者功不可没,这也引我们思考,作为经典的红楼究竟是哪一部。另,这书残缺不全,又是过录本,中间已经被传抄太多次,加上被收藏者的孩童改过,又发布者出于种种原因也有改动之嫌,故原著文字水平未必那么烂。感觉这部书背后有太多太多故事了。
这部现代人伪造的续书再版了,为了掩饰文笔的拙劣,还谎称是初稿本,尚未经过修改和润色,可笑。
下笔如下刀,一刀一刀的凌迟贾家。这要是个现代人写的,真真是所谓的“吃了豹子胆”了,佩服得很。
这个肯定是真的,各种前后呼应,严丝合缝,如果是后人续作不可能连那么多不知名的小人物也写得那么全,而且红楼梦开头就说了满纸荒唐言,结尾荒唐一点儿也不奇怪,至于吐槽的文采,很可能这个是润色之前的,要不然怎么单单有前80回后面的丢了?很可能是后面的还没润色没放一起啊
鱼眼或不识真珠儿,识汝可识丁否。有人注意到癸酉出来以后,主流红学界十年不更新研究这事了吗?断臂维纳斯真美,那段残臂可不好看啊。十年前癸酉本横空出世,这下完了,只要稍稍对红楼梦有点研究之人,别看不在公众场合发声,其实他们心里其实对这本子是有数的,但嘴上不能认啊,也不能表态。否则岂不是说前面几百年的红学研究都是笑话?这里面不表态的,不乏执掌当今中国文坛牛耳之人。但如果要硬说癸酉本是杜撰的,似乎也拉不下这个脸来,最重要的是,癸酉本很可能是真的,对于红学家们,还不如沉默以对。真跳出来反对,一旦以后证真,那岂不是一世英名尽付流水?红学家们都是大知识分子,很爱惜羽毛的。 大家都是明白人。
这才是红楼梦最为合理的结局,即便是续书,已经是续得很好的版本了。后28回完全是国破家亡的乱世景象,情节上完全跟前八十回的细节対隼。现在再看,曹雪芹确实写完了,后四十回就是真本,就是原笔原意
看了一半实在忍不下去。翻凤姐的旧账竟至被休,写宝玉觊觎妙玉的心情,再写元春受贿....可见作者品味之粗鄙,内心之促狭,小门小户之浅见。还写家国呢,活生生写成了地主老婆家的鸡飞狗跳。评价宝钗那几句简直也是夹带私货的无知评价....越看越生气
要真写成这样,后四十回还是散失了的好
通宵一口气读完了,文笔的确稀烂,但情节是大手笔才写得出,也不可能如某些人所说的"故意编造得吻合全部线索反而显得刻意",因为后文里许多结局的线索已经在前80回里删得面目全非,许多被删去情节的人在这里才被提起譬如茜雪,这哪是靠目前的前80回做得到的?原来十二钗副册、又副册等也删去太多人物,平儿原是副册第二,小红也在副册,之前也疑惑为何她们竟然进不了册里,如今全齐了,连108人的情榜也放出来了,不是原作者,哪会关心故事中不起眼小人物的生平……看到平儿被砍死,宝钗下计害死小红从而导致黛玉死,又看到王熙凤知命强英雄,又看到疏忽间宝玉成白头乞丐,还是心如刀绞……半夜去搜了搜,看到皇太极的画像十分肥胖,崇祯帝果真眉如远山,大概是为什么总在强调宝钗圆润,而颦儿名有黛字。
最让我惊叹的是,都1029年了还有人信这个。hello???能写出玉带林中挂=上吊金簪学里埋=死于雪地的弱智情节,还能被人煞有介事的拿来讨论。再补充一下,任何承认这本书的人,只能证明,ta压根就没有读懂前八十回。所以,最好不要自封红迷了,徒增笑耳。
虽然整理人的现代文笔真是一言难尽,但是还是能一窥旨义。 要是原抄本没丢多好。
其情节之惊,人物命运之惨,当为真本;可又因其语言之淡,叙述之寡,绝无前80回之灵气。真应了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连着红学研究本身,都成了此中一部分。看在诸多网友打一星的份上,愿打五星……
可能是读的《红楼梦》的版本不够多,这本后28回故事让我相当震撼!!不管离最真实的结局有多远,这本书写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感觉让人心痛,也觉得真正的结局也是这样惨绝人寰。虽心痛,痛且快。
文字真的粗陋到令人难以接受,情节也是87版电视剧+各路红学家探佚结果的大杂烩,猎奇控可以看看。
?已证伪作了,为毛前言部分还当做是民间藏本???
书的真伪不好置评,但我更愿意相信故事的原型正是如此,明末才子为明朝还泪,呕心沥血创作出这一曲末世悲音,将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凄惨景象尽展眼前,真真是“白骨如山忘姓氏”,真真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真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说来奇怪,通行本前80回看的津津有味,到81回文字依然精美,却死活都读不下去了。都说癸酉本读来味同嚼蜡,我却被书中人物、家族、王朝的命运所牵动移不开眼。读完两行清泪,为痴人作者一大哭。
个人觉得经得起推敲了。我这个月只读这一本就够了。谁说这结局不好。看得我肝肠寸断,犹如心脏被撕碎成一片一片,曹公最后竟然这样待我颦儿。两只凤凰风筝被炮仗喜字分开带走了一只凤凰,不多讲,兀自哭去吧。
1.作者一定看过87版电视剧,探春远嫁后誊抄众姐妹诗稿、和赵姨娘和解还有宝玉行乞带着黛玉给的绣灯都是87版的原创情节。 2.行文太想贴近索隐派“悼明恨清”的观点,宝钗、鸳鸯、北静王因名姓带金带水就强行黑化,前八十回没半点伏笔实在突兀;黛玉亡故后的那首悼诗太像写崇祯帝了,太过直白,韵味全无。 3.宝钗的一系列黑化情节,尤其绣春囊事件和劝贾雨村贿赂升迁只要功名不顾家国两节实在太折辱宝钗这一人物形象,作者真应该罚抄宝钗写的螃蟹诗一百遍! 4.文笔是真的粗陋,诗词连基本的韵律格式都没有,大家礼仪规矩混乱不堪,行文基本看不出对笔下角色的怜惜,文笔甚至不如好一点的网文。 总结:今人伪作,私心过重。生搬硬套,哗众取宠。
有人短评说作者曹寅居然还有人点赞…
对,这本书的评价想来会很极端,不过打一星的人,似乎完全没有明白石头记在讲什么吧。
>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
295 有用 南有乔木 2018-11-19 23:36:52
丝毫不怀疑,这就是红楼梦最初的结局。读完后28回,才明白每一首判词判曲的每一句究竟在说啥,才明白好了歌究竟在说啥,才明白葬花吟、中秋联诗在说啥,才明白为何前七十多回频频出现“末世”二字,才明白什么样的悲剧会让那么多删述者泪尽而亡,才明白后28回稿子为何会失传,才明白回题、诗词、脂批暗示的那些事件究竟是如何演绎的,才明白原来前七十多回很多事件必然会再发生一次,才明白任何一个小人物都不是白写( 后面必然会再度出现 )。但是从文字效果来看,红楼最后会成为经典,续书和删改者功不可没,这也引我们思考,作为经典的红楼究竟是哪一部。另,这书残缺不全,又是过录本,中间已经被传抄太多次,加上被收藏者的孩童改过,又发布者出于种种原因也有改动之嫌,故原著文字水平未必那么烂。感觉这部书背后有太多太多故事了。
187 有用 柳营 2017-08-14 10:04:13
这部现代人伪造的续书再版了,为了掩饰文笔的拙劣,还谎称是初稿本,尚未经过修改和润色,可笑。
169 有用 . 2017-10-11 14:06:08
下笔如下刀,一刀一刀的凌迟贾家。这要是个现代人写的,真真是所谓的“吃了豹子胆”了,佩服得很。
162 有用 执鞭人 2019-05-05 22:40:52
这个肯定是真的,各种前后呼应,严丝合缝,如果是后人续作不可能连那么多不知名的小人物也写得那么全,而且红楼梦开头就说了满纸荒唐言,结尾荒唐一点儿也不奇怪,至于吐槽的文采,很可能这个是润色之前的,要不然怎么单单有前80回后面的丢了?很可能是后面的还没润色没放一起啊
152 有用 大米荣荣 2020-08-10 07:17:24
鱼眼或不识真珠儿,识汝可识丁否。有人注意到癸酉出来以后,主流红学界十年不更新研究这事了吗?断臂维纳斯真美,那段残臂可不好看啊。十年前癸酉本横空出世,这下完了,只要稍稍对红楼梦有点研究之人,别看不在公众场合发声,其实他们心里其实对这本子是有数的,但嘴上不能认啊,也不能表态。否则岂不是说前面几百年的红学研究都是笑话?这里面不表态的,不乏执掌当今中国文坛牛耳之人。但如果要硬说癸酉本是杜撰的,似乎也拉不下这个脸来,最重要的是,癸酉本很可能是真的,对于红学家们,还不如沉默以对。真跳出来反对,一旦以后证真,那岂不是一世英名尽付流水?红学家们都是大知识分子,很爱惜羽毛的。 大家都是明白人。
66 有用 에펠탑에서 2019-10-04 18:49:22
这才是红楼梦最为合理的结局,即便是续书,已经是续得很好的版本了。后28回完全是国破家亡的乱世景象,情节上完全跟前八十回的细节対隼。现在再看,曹雪芹确实写完了,后四十回就是真本,就是原笔原意
59 有用 啊渊 2018-12-21 13:13:36
看了一半实在忍不下去。翻凤姐的旧账竟至被休,写宝玉觊觎妙玉的心情,再写元春受贿....可见作者品味之粗鄙,内心之促狭,小门小户之浅见。还写家国呢,活生生写成了地主老婆家的鸡飞狗跳。评价宝钗那几句简直也是夹带私货的无知评价....越看越生气
56 有用 hiro 2018-12-18 21:06:08
要真写成这样,后四十回还是散失了的好
66 有用 在野主义 2020-08-19 10:54:07
通宵一口气读完了,文笔的确稀烂,但情节是大手笔才写得出,也不可能如某些人所说的"故意编造得吻合全部线索反而显得刻意",因为后文里许多结局的线索已经在前80回里删得面目全非,许多被删去情节的人在这里才被提起譬如茜雪,这哪是靠目前的前80回做得到的?原来十二钗副册、又副册等也删去太多人物,平儿原是副册第二,小红也在副册,之前也疑惑为何她们竟然进不了册里,如今全齐了,连108人的情榜也放出来了,不是原作者,哪会关心故事中不起眼小人物的生平……看到平儿被砍死,宝钗下计害死小红从而导致黛玉死,又看到王熙凤知命强英雄,又看到疏忽间宝玉成白头乞丐,还是心如刀绞……半夜去搜了搜,看到皇太极的画像十分肥胖,崇祯帝果真眉如远山,大概是为什么总在强调宝钗圆润,而颦儿名有黛字。
57 有用 闹心果🍊 2019-10-05 09:33:06
最让我惊叹的是,都1029年了还有人信这个。hello???能写出玉带林中挂=上吊金簪学里埋=死于雪地的弱智情节,还能被人煞有介事的拿来讨论。再补充一下,任何承认这本书的人,只能证明,ta压根就没有读懂前八十回。所以,最好不要自封红迷了,徒增笑耳。
40 有用 水獭 2019-05-26 06:30:44
虽然整理人的现代文笔真是一言难尽,但是还是能一窥旨义。 要是原抄本没丢多好。
51 有用 梦影 2020-08-18 16:57:47
其情节之惊,人物命运之惨,当为真本;可又因其语言之淡,叙述之寡,绝无前80回之灵气。真应了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连着红学研究本身,都成了此中一部分。看在诸多网友打一星的份上,愿打五星……
46 有用 赛巍 2018-06-24 16:41:20
可能是读的《红楼梦》的版本不够多,这本后28回故事让我相当震撼!!不管离最真实的结局有多远,这本书写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感觉让人心痛,也觉得真正的结局也是这样惨绝人寰。虽心痛,痛且快。
34 有用 令狐不要冲 2019-05-04 22:40:19
文字真的粗陋到令人难以接受,情节也是87版电视剧+各路红学家探佚结果的大杂烩,猎奇控可以看看。
42 有用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2019-01-05 19:03:39
?已证伪作了,为毛前言部分还当做是民间藏本???
46 有用 卷耳红 2020-03-19 14:54:18
书的真伪不好置评,但我更愿意相信故事的原型正是如此,明末才子为明朝还泪,呕心沥血创作出这一曲末世悲音,将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凄惨景象尽展眼前,真真是“白骨如山忘姓氏”,真真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真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说来奇怪,通行本前80回看的津津有味,到81回文字依然精美,却死活都读不下去了。都说癸酉本读来味同嚼蜡,我却被书中人物、家族、王朝的命运所牵动移不开眼。读完两行清泪,为痴人作者一大哭。
40 有用 AitseLoanis 2019-09-10 01:26:09
个人觉得经得起推敲了。我这个月只读这一本就够了。谁说这结局不好。看得我肝肠寸断,犹如心脏被撕碎成一片一片,曹公最后竟然这样待我颦儿。两只凤凰风筝被炮仗喜字分开带走了一只凤凰,不多讲,兀自哭去吧。
38 有用 草木之欢 2020-07-21 22:44:19
1.作者一定看过87版电视剧,探春远嫁后誊抄众姐妹诗稿、和赵姨娘和解还有宝玉行乞带着黛玉给的绣灯都是87版的原创情节。 2.行文太想贴近索隐派“悼明恨清”的观点,宝钗、鸳鸯、北静王因名姓带金带水就强行黑化,前八十回没半点伏笔实在突兀;黛玉亡故后的那首悼诗太像写崇祯帝了,太过直白,韵味全无。 3.宝钗的一系列黑化情节,尤其绣春囊事件和劝贾雨村贿赂升迁只要功名不顾家国两节实在太折辱宝钗这一人物形象,作者真应该罚抄宝钗写的螃蟹诗一百遍! 4.文笔是真的粗陋,诗词连基本的韵律格式都没有,大家礼仪规矩混乱不堪,行文基本看不出对笔下角色的怜惜,文笔甚至不如好一点的网文。 总结:今人伪作,私心过重。生搬硬套,哗众取宠。
34 有用 Reading King 2018-05-01 23:15:08
有人短评说作者曹寅居然还有人点赞…
43 有用 大腿腿 2019-10-09 20:31:05
对,这本书的评价想来会很极端,不过打一星的人,似乎完全没有明白石头记在讲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