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1969年版本,原始性错误太多
不算看完吧...能看明白的只有25%吧。其实因为编次的原因,内容前后有重复。作者集大成之作。
第一部分介绍中国历法的发展史,第二部分介绍西域历法的发展,第三部分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法的计算方法。可以说,整本书对中国历法的发展做了一个相当概要的发展,作者比较关注的是西域历法技术对中国历法技术的影响,认为在隋唐之后,中国历法相当多的方面受到西域历法的影响,尤其是在数理计算方面。第三部分对计算方法的介绍对于初入天文学史的读者非常有用,可以基本上了解中国古代历法计算技术的发展与不足。本书是一本典型的科技史的著作,主要关注的是历法技术方面的发展,历史学方面的读者可以进一步考虑不同的历法体系、改历、星占等问题与中国古代文化之间的关系,本书可以作为在科技方面的粗浅参考。
无法理解也没有尝试去理解里面的一堆数学运算。前言部分提到两点耐人寻味,一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不妨看作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一是中国古代天文的局限性明显,发展缓慢,最终只有依赖外力改变,这跟做人一样,要想自己改变自己是最难的事情。
很多细节和计算法还需再读
说清楚了 闰月是怎么回事以及怎么润月就够了,其他没怎么看
看了秦汉和计算的部分
虽是老书,但是好书
写得好是真,演算看不懂也是真。
努力读了我能看懂的部分(。第一部分讲各朝历法以及介绍十二次二十八宿度数可谓相当清楚,后面就......是我智商不够。
正如薮内先生在附录《中国科学史研究回顾》所言,他1941年开始致力于《隋书-律历志》和《唐书-历志》的解读,但是它们太难读了,像读天书一样。自古,天文历法既是关于天的知识,也是隔绝天人的“天”书,但也因这不对称,天文历法从来就没有松开过改变人间政治乃至俗人生活的魔爪。
囫囵吞枣看个大概,水平不够相当部分内容也暂时理解不了,印象最深的是绪论里一句:“这不能不使人再次痛切地感到,要想仅仅依靠自我的力量来谋求自我的根本革新,是人间最难最难的事业。” 另,翻译文字读起来总是觉得怪怪的,可能还是读太少了。。
很严谨,估计是我学理科的缘故吧,对于书中提到的19年、76年等一些历法的计算我觉得还是挺好理解的,不过有些东西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分析,当然,并不妨碍其成为一本好书,日本人写东西确实很严谨,很认真,就像今晚的日本足球队一样!
还算可以,能清晰解释星宿和星图
这书太棒了,从技术的角度解释了《三统历》、《太初历》、《四分历》之间的关系和优劣,尤其是讲太初历为什么要取代四分历那段很精彩,还没看完,看完写书评。只是里面很多名词都木有注释,让我这样小白战五渣只能百度百科。。
> 中国的天文历法
4 有用 弦歌 2018-03-19 22:01:36
1969年版本,原始性错误太多
2 有用 文禾斗 2018-04-10 23:17:20
不算看完吧...能看明白的只有25%吧。其实因为编次的原因,内容前后有重复。作者集大成之作。
4 有用 DRYJIAYOU 2018-01-30 23:13:26
第一部分介绍中国历法的发展史,第二部分介绍西域历法的发展,第三部分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法的计算方法。可以说,整本书对中国历法的发展做了一个相当概要的发展,作者比较关注的是西域历法技术对中国历法技术的影响,认为在隋唐之后,中国历法相当多的方面受到西域历法的影响,尤其是在数理计算方面。第三部分对计算方法的介绍对于初入天文学史的读者非常有用,可以基本上了解中国古代历法计算技术的发展与不足。本书是一本典型的科技史的著作,主要关注的是历法技术方面的发展,历史学方面的读者可以进一步考虑不同的历法体系、改历、星占等问题与中国古代文化之间的关系,本书可以作为在科技方面的粗浅参考。
0 有用 倔执的旅人 2017-12-30 01:01:19
无法理解也没有尝试去理解里面的一堆数学运算。前言部分提到两点耐人寻味,一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不妨看作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一是中国古代天文的局限性明显,发展缓慢,最终只有依赖外力改变,这跟做人一样,要想自己改变自己是最难的事情。
0 有用 JACQUES 2022-03-29 08:48:43
很多细节和计算法还需再读
0 有用 SK_XT 2021-12-03 04:05:36
说清楚了 闰月是怎么回事以及怎么润月就够了,其他没怎么看
0 有用 [已注销] 2024-04-17 23:36:17 湖北
看了秦汉和计算的部分
0 有用 陈庆之 2025-03-09 11:32:45 北京
虽是老书,但是好书
0 有用 长袜子皮皮 2021-07-17 12:17:23
写得好是真,演算看不懂也是真。
0 有用 Whatever 2020-11-01 14:13:42
努力读了我能看懂的部分(。第一部分讲各朝历法以及介绍十二次二十八宿度数可谓相当清楚,后面就......是我智商不够。
0 有用 ΡΙΝΓΠΑΠΕΡ 2019-05-02 10:16:42
正如薮内先生在附录《中国科学史研究回顾》所言,他1941年开始致力于《隋书-律历志》和《唐书-历志》的解读,但是它们太难读了,像读天书一样。自古,天文历法既是关于天的知识,也是隔绝天人的“天”书,但也因这不对称,天文历法从来就没有松开过改变人间政治乃至俗人生活的魔爪。
1 有用 泉菴 2018-04-25 23:21:59
囫囵吞枣看个大概,水平不够相当部分内容也暂时理解不了,印象最深的是绪论里一句:“这不能不使人再次痛切地感到,要想仅仅依靠自我的力量来谋求自我的根本革新,是人间最难最难的事业。” 另,翻译文字读起来总是觉得怪怪的,可能还是读太少了。。
0 有用 马梦德 2019-01-29 00:32:46
很严谨,估计是我学理科的缘故吧,对于书中提到的19年、76年等一些历法的计算我觉得还是挺好理解的,不过有些东西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分析,当然,并不妨碍其成为一本好书,日本人写东西确实很严谨,很认真,就像今晚的日本足球队一样!
0 有用 摩天轮 2020-03-14 14:13:13
还算可以,能清晰解释星宿和星图
1 有用 阿基米德 2017-09-15 11:51:08
这书太棒了,从技术的角度解释了《三统历》、《太初历》、《四分历》之间的关系和优劣,尤其是讲太初历为什么要取代四分历那段很精彩,还没看完,看完写书评。只是里面很多名词都木有注释,让我这样小白战五渣只能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