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迺迪參議員以卓越的觀察力以及反省力,從自身第一手的政治圈經驗寫下了此書。如同許多能幹的年輕眾議院成員,他也曾經思考過立法與國會議員的角色、他們的弱點與尚未實現的潛力,也曾經懷疑過偉人的年代是否一去不回。去年漫長的養病期間內,他將這些沉思化為文字……他可不是半調子的政客,而是充滿理想、少有空想,並且腳踏實地的出師學徒。政治這門職業值得推崇,但卻飽受抨擊,他的著作能夠恢復眾人的敬意。」──卡貝爾・菲力普(Cabell Philips),《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真誠又相當有靈魂的一本書。」──約翰・張伯倫(John Chamberlain),《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整體而言,甘迺迪參議員一路走來有許多成就,未來的每一步都必須多加留意,因為他已經設下了相當高的廉政水準……現今的社會環境中,只要是針對政治獨立性與勇氣的鑽研作品,肯定都會受到歡迎。但是這位年輕作者不僅是美國參議員,具有英勇周到的背景,還採用獨立方法進行鑽研,不僅偉大,而且又相當有幫助。甘迺迪參議員豎立起了相當偉大的標竿,希望永遠不會倒下。」──E‧D‧坎漢(E. D. Canham),《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很少復原期的病人能像麻州的新秀美國參議員約翰・甘迺迪一樣,這麼善用長期臥病在床的時間。讀者很長一段時間沒讀到這般好書了,而這本書正是這段恢復期所結的果。」──厄文・迪利爾德(Irving Dilliard),《紐約先驅論壇報》(New York Herald Tribune)
推薦序|當仁不讓端賴非凡勇氣/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 李明
引言|勇氣,就在我們所有人之中/卡洛琳・甘迺迪(Caroline Kennedy)
前言|以勇氣找到難題的解答/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序言
第一章|勇敢和政治
▋ Part One
· · · · · ·
(更多)
推薦序|當仁不讓端賴非凡勇氣/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 李明
引言|勇氣,就在我們所有人之中/卡洛琳・甘迺迪(Caroline Kennedy)
前言|以勇氣找到難題的解答/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序言
第一章|勇敢和政治
▋ Part One
【時代背景】
第二章|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
“我對自己由此吃了不少苦頭的那些行動絕不後悔,如果現在有必要,我會在詆毀、不受歡迎和免職等種種威脅下,再次那麼做。”
▋ Part Two
【時代背景】
第三章|丹尼爾‧韋伯斯特|Daniel Webster
“我對自己恪盡職責的信念堅定不移。我將繼續遵循這些信念,絕不畏縮……在動盪不安的時代,點燃並燒旺紛爭的火焰比起撲滅這種火焰容易得多”
第四章|湯瑪斯‧哈特‧本頓|Thomas Hart Benton
“我既不能違背他們明確的意願去投票反對條約,也不能違背自己對憲法和道義的責任感去投贊成票。如果做出的抉擇會結束我的政治生涯,我也欣然為之。”
第五章|山姆‧休士頓|Sam Houston
“我號召來自聯邦各地的朋友們堂堂正正地挺身而出……他們必須預期各種偏見將會從各方面進行抨擊,不管個人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他們應該對聯邦堅貞不渝。”
▋ Part Three
【時代背景】
第六章|艾德蒙‧羅斯|Edmund G. Ross
“我幾乎一低頭就看到我的敞開的墳墓。友誼、地位、財富以及能使有抱負的人感到生活稱心如意的一切將會因我說的話一掃而光,也許永遠失去。”
第七章|盧修斯‧奎塔斯‧辛辛納塔斯‧拉馬爾|Lucius Quintus Cincinnatus Lamar
“美國的自由及重大利益絕不可能得到保障,如果公務員僅僅對選民唯命是從,而不是充當真正意義上的代表,去謀求全國的持久繁榮和未來利益。”
▋ Part Four
【時代背景】
第八章|喬治‧諾里斯|George Norris
“我寧可問心無愧地走向政治墳墓……我寧可埋葬在安靜的墳墓裡,讓朋友和敵人都記住我忠於信仰,循名責實,絕不願無所作為地活著,慢慢變老……。”
第九章|羅伯特‧塔夫特|Robert A. Taft
“自由主義意味著思想的自由,思想不受正統教條束縛的自由以及人人可以獨立思考的權利。它還意味著思想方法的自由,對新思想的開放和願意給予充分的考慮……”
第十章|政治上當仁不讓的人
第十一章|勇敢的意義
· · · · · · (收起)
0 有用 朱芳文 2022-12-01 11:42:59 北京
一個政治家,首先得會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