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重塑南亚东南亚世界观、海洋史。以槟城为出发点囊括整个孟加拉湾沿岸印、马、缅等国因殖民和贸易而被改变命运的印度华人劳工移民史。用宏大又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这个世界上民族最多、信仰融合最复杂的地区之一的文化与苦难。田调细致丰富,尤其对华人印度人信仰融合案例读来趣味盎。作者正是出身肯尼亚长在新加坡学在英国的离散印度泰米尔人后代。文笔宏大,翻译流畅,可读性极高。力荐!
20200710→20200810 居然是正好一个月读完 这大概也是记录时间的意义 偶尔觉得难啃 可能是因为一直读到宏大叙事 作为敏感的人 还是倾向深入历史对个体的真实影响 可能这也是 心理咨询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意义 ps.作为最后一次购于HK的书 读完了也带来一种终结的悲凉感
关于孟加拉湾区域的移民史,结合了历史/地理/人类学。作者看来,区域的边界由人的流动来决定,现在南亚/东南亚的经济区划是后殖民时代的人为割裂。but,移民最为频繁的时候恰是英国占有几乎整个孟加拉湾的时候,缅甸产稻米,马来亚产橡胶,锡兰产茶叶,随着这些开发而进行人口移动,是一个殖民帝国引导的内部资源分配。最终印裔社区遍布孟加拉湾,财富却流向了欧洲。
重塑的孟加拉湾。政治、经济、观念上都无法再复刻当年的样貌,但正如海流一般,潮来潮去,奔腾之间,族群、文化在激烈地交融,个体的生活、社会的结构在时刻变化,正如过去一般,未来的孟加拉湾移民会书写更多纷繁复杂的故事。
终于啃完了~异常精彩~
横跨几百年的孟加拉湾的历史,从一个新的区域视角去看待这片地区,十分有启发性。内容从个体的离散与流动,到整个国家的社会变迁,看起来还是很过瘾的。翻译也很不错。
重温了一下,除去零星的低级错误(如有一处pilot写成了飞行员(26),in turn变成了反之(35)等),翻译出乎意料地不错
這本書最吸引人的是以人為本的敘事視角,細密展現孟加拉灣地帶鑲嵌在歷史長河中的多元風景,從不同角度的資料,鋪陳了這段時間孟加拉灣人文經濟群向的改變。作者不僅爬梳過去的歷史,也提出對新時代的討論,當帝國的介入打破了此地過去融合的默契,交流與移動的自由傳統落空,也改寫了這個社群的面貌,世界變得更加不確定,我們也需要全新的世界觀,也許就是跳脫當代疆界的綑綁,回歸到孟加拉灣在歷史上活躍流動的本質。
亚洲季风开启了孟加拉湾的横渡,三角洲人民为躲避天灾开始迁移。横渡后的移民顺理成章地成为连结母国和移民地的桥梁,他们的往返加快了文明的成长。而这种自然的进展在欧洲殖民者的介入之后直接起飞,大量的人力需求使得移民潮达到了巅峰,而在大英帝国的统治下,各地区的经济体制越来越专门化,这样虽然提高了效率,却也埋下了隐患。二战降临之后,帝国解体,这些殖民地突然需要各自为政,这让粮食成为了尖锐的问题,随着殖民主义而来的民族主义则阻断了孟加拉湾的横断。但是,如今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孟加拉湾正在孕育一个脾气更加暴烈的“圣婴”,同时历史的惯性也在继续着,各国紧闭的海岸线形同虚设,孟加拉湾的联系一直没有彻底断绝。 “是什么价值,让我们生活在一起变成一件好事呢,即使我们对于这个价值没有共识,我们仍然可以生活在一起。”
> 橫渡孟加拉灣
5 有用 [已注销] 2020-01-06 21:28:17
重塑南亚东南亚世界观、海洋史。以槟城为出发点囊括整个孟加拉湾沿岸印、马、缅等国因殖民和贸易而被改变命运的印度华人劳工移民史。用宏大又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这个世界上民族最多、信仰融合最复杂的地区之一的文化与苦难。田调细致丰富,尤其对华人印度人信仰融合案例读来趣味盎。作者正是出身肯尼亚长在新加坡学在英国的离散印度泰米尔人后代。文笔宏大,翻译流畅,可读性极高。力荐!
1 有用 Freya 妤欣 2020-08-10 14:26:16
20200710→20200810 居然是正好一个月读完 这大概也是记录时间的意义 偶尔觉得难啃 可能是因为一直读到宏大叙事 作为敏感的人 还是倾向深入历史对个体的真实影响 可能这也是 心理咨询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意义 ps.作为最后一次购于HK的书 读完了也带来一种终结的悲凉感
0 有用 阿道克 2020-07-02 21:24:18
关于孟加拉湾区域的移民史,结合了历史/地理/人类学。作者看来,区域的边界由人的流动来决定,现在南亚/东南亚的经济区划是后殖民时代的人为割裂。but,移民最为频繁的时候恰是英国占有几乎整个孟加拉湾的时候,缅甸产稻米,马来亚产橡胶,锡兰产茶叶,随着这些开发而进行人口移动,是一个殖民帝国引导的内部资源分配。最终印裔社区遍布孟加拉湾,财富却流向了欧洲。
0 有用 Alchitai 2025-03-16 23:47:49 北京
重塑的孟加拉湾。政治、经济、观念上都无法再复刻当年的样貌,但正如海流一般,潮来潮去,奔腾之间,族群、文化在激烈地交融,个体的生活、社会的结构在时刻变化,正如过去一般,未来的孟加拉湾移民会书写更多纷繁复杂的故事。
0 有用 陶然 2019-06-10 09:57:20
终于啃完了~异常精彩~
0 有用 一世草木 2019-04-22 16:21:39
横跨几百年的孟加拉湾的历史,从一个新的区域视角去看待这片地区,十分有启发性。内容从个体的离散与流动,到整个国家的社会变迁,看起来还是很过瘾的。翻译也很不错。
0 有用 林若 2018-04-08 02:15:20
重温了一下,除去零星的低级错误(如有一处pilot写成了飞行员(26),in turn变成了反之(35)等),翻译出乎意料地不错
0 有用 米花 2021-08-15 14:42:20
這本書最吸引人的是以人為本的敘事視角,細密展現孟加拉灣地帶鑲嵌在歷史長河中的多元風景,從不同角度的資料,鋪陳了這段時間孟加拉灣人文經濟群向的改變。作者不僅爬梳過去的歷史,也提出對新時代的討論,當帝國的介入打破了此地過去融合的默契,交流與移動的自由傳統落空,也改寫了這個社群的面貌,世界變得更加不確定,我們也需要全新的世界觀,也許就是跳脫當代疆界的綑綁,回歸到孟加拉灣在歷史上活躍流動的本質。
0 有用 铁骨铮铮墙头草 2020-08-24 16:57:24
亚洲季风开启了孟加拉湾的横渡,三角洲人民为躲避天灾开始迁移。横渡后的移民顺理成章地成为连结母国和移民地的桥梁,他们的往返加快了文明的成长。而这种自然的进展在欧洲殖民者的介入之后直接起飞,大量的人力需求使得移民潮达到了巅峰,而在大英帝国的统治下,各地区的经济体制越来越专门化,这样虽然提高了效率,却也埋下了隐患。二战降临之后,帝国解体,这些殖民地突然需要各自为政,这让粮食成为了尖锐的问题,随着殖民主义而来的民族主义则阻断了孟加拉湾的横断。但是,如今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孟加拉湾正在孕育一个脾气更加暴烈的“圣婴”,同时历史的惯性也在继续着,各国紧闭的海岸线形同虚设,孟加拉湾的联系一直没有彻底断绝。 “是什么价值,让我们生活在一起变成一件好事呢,即使我们对于这个价值没有共识,我们仍然可以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