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商战不是产品之战,不是渠道之战,而是认知之战。
顾客认知决定了选择,选择强化了顾客认知。
唯有“先入为主”的认知不可复制,因此才能成为企业的终极战略。
顾客认知建立在企业长处之上,竞争分析应立足于对手的长处。
先建认知,后做生意。
认知成本是企业经营最大的成本。
离顾客最近的“资产”才是最有价值的战略资产。
…………
从理解顾客认知开始、到确立品牌定位的逻辑、到认知经营的基本原则和营销新模式的工具化应用,“认知战”把抽象的“战略定位”简化具象为品牌打造的三要素:“认知产品”、“源点用户”和“样板市场”,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如下的知识展开:
将笼统抽象的“顾客”概念分解成“非顾客”、“新顾客”、“老顾客”、“源点用户”、“跟风顾客”和“非适宜顾客”等六类,在品牌的不同发展阶段乃至不同的市场区域都需要针对不同的顾客类型来思考相应的营销策略;
将纷纷扰扰的竞争...
(展开全部)
将纷纷扰扰的竞争对手分解为“心智对手”和“市场对手”两类,分别对应差异化认知的建立和瞄准“目标顾客”的差异化价值的设计;
将品牌定位(即一个差异化概念)具象成能被顾客感知、体验的“认知产品”,并用认知产品+销售产品的结构设计分别满足新、老顾客的不同需求。因为竞争的存在,每个品牌都有其认知边界,超出此边界便进入竞争对手的认知势力范围,所以用“认知半径”来划定品牌的安全领地。企业的核心任务便是用“认知产品”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持续扩大品牌的“认知半径”;
将“聚焦经营”落实到位,宜先从认知聚焦开始、通过新认知引领新模式的成长、“先立后破”来实现企业经营的顺利转型。也是因为“认知半径”的存在,让企业用“单一认知,多元经营”来针对实际的竞争环境设计相应的经营重心和适度的多元配套;
将“认知经营”定义为围绕寻找并培养“源点用户”的一系列运营配称动作。区别于产品经营和市场经营,认知经营是以“认知先行”为基本原则,以“源点用户”为核心进行价格与产品结构设计、渠道规划、媒介与传播诉求、三阶样板测试、组织架构设计等配称动作,并为此设计出一套“线下会销洗脑、线上直销口碑”的新营销模式……
《认知战》的作者是谈云海(谈博士),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
1971年出生于湖南岳阳。
1987年入学西北工业大学,1996年飞机设计专业博士毕业,入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五院)。
2005年师从邓德隆研习“定位”,2010年入职特劳特(中国)公司任分析师。
2014年创办北京谈云海品牌咨询有限公司。
一个理工技术男,转行做起品牌咨询顾问,是基于对定位理论的由衷拜服,坚信它是解决企业发展的命门钥匙。用做科研的态度和理性方法,剖析并总结曾服务过的数十个企业案例的经验,追本溯源,将定位理论的实操应用工具化,梳理出基于顾客认知的品牌打造逻辑。“认知战”由此而来。
《认知战》一书2017年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微店有售,如有需要的请点击链接https://weidian.com/?userid=160031581。
水军好多。
《认知战》让我们试图理解顾客,理解竞争。好多企业,不知为何生意好起来,更不知为何坏下去,还是没有理解顾客,理解源点顾客,他们的离去正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其实增长是源点顾客默默无闻的贡献着稳定的收益,六个顾客概念都有相应的战略逻辑和营销设计,绝对堪称企业经营的圣经。
虽然是公司要求读的…对于没接触过这个的人来说 还是有到启发性的 可以当成入门科普了解
高铁上整天放广告,感觉也没几个人会看吧
价格战,是靠产品本身赚钱;而认知战,战场在用户的头脑中。价格战的目的,是消费者仔细权衡之后,选择我,在比较中胜出;认知战的目的,是不存在比较的,因为消费者只知道我.认知大于事实.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15篇
> 18人在读
> 65人读过
> 209人想读
订阅关于认知战的评论: feed: rss 2.0
12 有用 Tennant 2019-10-27 16:44:40
水军好多。
6 有用 十里香酒业李鹏 2017-11-10 12:17:35
《认知战》让我们试图理解顾客,理解竞争。好多企业,不知为何生意好起来,更不知为何坏下去,还是没有理解顾客,理解源点顾客,他们的离去正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其实增长是源点顾客默默无闻的贡献着稳定的收益,六个顾客概念都有相应的战略逻辑和营销设计,绝对堪称企业经营的圣经。
0 有用 Nicole 2023-08-02 12:34:15 陕西
虽然是公司要求读的…对于没接触过这个的人来说 还是有到启发性的 可以当成入门科普了解
43 有用 不被左右 2020-01-06 13:16:30
高铁上整天放广告,感觉也没几个人会看吧
2 有用 王李延 2018-06-01 18:10:53
价格战,是靠产品本身赚钱;而认知战,战场在用户的头脑中。价格战的目的,是消费者仔细权衡之后,选择我,在比较中胜出;认知战的目的,是不存在比较的,因为消费者只知道我.认知大于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