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切换语言信息的输入方式,把原本用中文听说读写的内容换成英文,在不增加时间投入的基础上实现飞跃。
装BlueDict(深蓝词典)或MDict。导入《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美国传统英汉双解学习词典》。
Dr. krashen理论:input输入假说,英文不好是输入量太少;i+1理论,i是现在水平,1是比现在稍微高一点点的难度,时刻保证输入材料符合i+1;narrow input假说,输入材料类型和难度在一定时间内要相对狭窄;情绪机制,学习材料和环境要有趣。
学习要建立量化流程,规定好周期时间,彻底突破。
想积累文学类词汇,就一定时间内只大量读一个作家或一种风格的作品;想培养简洁实用的文风,就只读高质量的杂志。否则积累到的单词没有重复性,很难记住,兴趣和动力也会打折。
坚持下去的策略:杜绝社交网站的影响,以免分散注意力;记事本列整体计划及每天完成情况;从最简单的一件事开始做,形成习惯后再做另一件;根据阶段目标大小,建立不同的奖励机制。
入门有声读物:Emilia Fox,《I Capture the Castle我的秘密城堡》、《Never Let Me Go别让我走》;Grace Lin,《Where the Mountain Meets the Moon月夜仙踪》;王尔德童话《Happy Prince小王子》;Scott Brick,《I,Robot机械公敌》;《Percy Jackson波西·杰克逊》;《Artemis Fowl精灵事件薄》,爱尔兰口音重;《Harry Potter哈利·波特系列》,Stephen Fry版本是英式口音入门水平,Jim Dale版本语速快;Neil Gaiman,《Graveyard Book坟场之书》、《Caroline卡罗兰》;Nicholas Sparks,《Message in a Bottle瓶中信》、《Dear Joho分手... (查看原文)
透析法的原理就是对英文原著中的生词等语言知识进行滤膜分析——英语的所有单词都“溶解”在英文原著的巨大“海洋”中,透析法就是对“海水”持续进行淡化处理,以电子词典为滤膜,定量析出“海水”中的生词,输入大脑记忆中枢。生词遗忘相当于“回渗”,但只要持续透析,原著的单词会反复出现,结合原文背景,都将进入大脑的长期记忆,从而增加个人的词汇量。引自第9页成年人的耳朵有听障,突破听障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保持听标准音的同时大量输入各种不标准英文。有对比,才有提高。引自第13页用记事本来监控自己的学习流程
(1)首先列出整体的学习计划,然后记录完成多少或者有什么新想法。
(2)记录时间可以以天为单位,也可以两三天记录一下。如果工作太忙,那么周末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好好回顾一下本周的学习历程。等你过了半年或者一年,再看自己的周记,会非常有成就感的。
(3)最重要的一点,要时刻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成就,把自己的英语水平时时都记录下来。在完成重大突破的当天,可以自己去庆祝下,并且给那一页记上标签,方便自己时时翻阅,达到自我激励的作用。引自第18页It' s now or never, never tomorrow, and never next second! (现在就付诸行动,永远不要等到明天,永远不要等到下一秒!)引自第20页首先要避免“不要……”的口号,而应该说“要……”的口号
“不准吃零食”的口号改成“保持空腹感,保持空腹感,一日只吃三餐,一日只吃三餐”会更好些。
我要做好某事,然后就可以如何如何,而不是我不该做什么,一旦做了我真没用,真是狗屎。引自第21页五大策略:
(1)避免社交网络的干扰
(2)保持记笔记自我监控
(3)起始小期望,牢记循序渐进的道理
(4)养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
(5)绝对不要以自我辱骂的方式进行激励,保持正面奖励机制引自第22页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是每个成功人士都必备的技能。引自第24页早睡早起的学习习惯的好处就太多了:
(1)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人每天早上的意志力是最强的,然后在一天内逐渐降低(受大脑糖代谢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你早起之后拿起书本比较容易,而下班后拿起来就是对毅力的损耗了。
(2)早起还对工作有促进作用,早上起床就学习对大脑不仅没有磨损,反而有个激活的作用,使你处于预热的状态,让你的工作效率更高。
(3)早睡早起可以充分保证你的睡眠时间,不会有任何毅力的磨损。
(4)最关键的一点——早上学习效率高,让你更容易坚持下去。引自第25页援引伟大的旋元佑老师的话:“英文文法是以句子为主要的研究单位。学文法的目的,就是要学会看懂英文句子,包括复杂的、难懂的句子,更进一步就是要能写出正确的、有变化的句子。”引自第85页正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1~3个月的借阅期限可能成为你读英文的强大动力。引自第112页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电子书就是人类进步的电梯。引自第113页选定原著之后,需从一而终,一读到底,浅尝辄止是读书的大忌。如果要换书,请在10页内做出决定。每本英文原著只读1次,切忌读完又读,除非你要研究它,这个世界信息爆炸,绝大多数信息你只接触一次,所以要习惯永不回头。引自第115页以其昏昏,何能使人昭昭?引自第116页对一本英文原著而言,“读下去”比“学生词”的意义大得多。只有“读下去”,你才能获得英文原著的种种好处,读不下去,一切都等于零。引自第117页
所谓“自适应”,是指自动适应原著局部的生词密度,生词多的地方就自动多查一些,生词少的地方就自动少査一些;也可以指自动适应你的词汇量,词汇量少的人自动多査一些一对于初学者来说,自适应查词既保障了对英文原著大意的理解,又能尽可能减少查词操作对阅读体验造成的干扰。引自第129页读懂书本的内容大意,是透析法的前提,否则读了也白读。
透析法的重点永远是在英文原著,单词只是中间变量,电子词典只是辅助工具,切莫喧宾耷主。
要求阅读时必须留下不的生词,锻炼猜单词意思的能力——根据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猜这个生词在原著语境中究是什么意思,然后“脑补”出完整的理解。这个操作是透析法的关键
,你要允许自己猜,允许理解出现偏差,但不允许跳过去面造成理解的缺失。引自第131页但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方法绝对不是好方法,因为普通人没有超常的毅力,所以背词典、背《新概念英语》之类的方法都是坚持不下去的笨方法。引自第137页学会支配习惯的力量,从有意识的强化到无意识的习惯,阅读就不难了。引自第145页人人都怕死,无神论者更怕死后的不存在,而epicureans(伊比鸠鲁学派人士)关于死亡的理论真是相当乐观:
“Death does not concern us, ”Epicurus said quite simply,“Because as long as we exist, death is not here. And when it does come, we no longer exist.”(When you think about it, no one has ever been bothered by being dead.)[“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伊比鸠鲁扼要地说,“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说到这点,我们好像从没听说过有谁得了死亡这种病。)]引自第149页休谟对因果的论述,很多相信伪科学、超自然现象的人应该读一读:
“The fact that one thing follows after another thus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ere is a causal link. One of the main concerns of philosophy is to warn people against jumping to conclusions. It can in fact lead to many different forms of superstition.”(“一件事情跟着另外一件事情发生,并不一定表示两者之间必有关联。哲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人们不要妄下定论。因为,妄下定论可能会导致许多迷信。”)引自第149页曾报道一个美式足球教练给对手教练评价道:“He has been my mentor and friend.”引自第160页小布什总统对盟国气势汹汹地叫嚣道:“Step on board or step aside! ”(要不跟着来,要不靠边站!)引自第175页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纯均在该校引进的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影印版序言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永远不接触专业外版图书,他在获得国外学术信息方面就永远会比别人差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他就会在无形中减弱自己的竞争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有一定外语基础的读者,都应该尝试一下阅读外文原版,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能过了这道关,到那时就能体验到直接阅读的妙处了。”引自第192页A Rich Man's Secret: an Amazing Formula for Success(《一个有钱人的秘密:一个成功的神奇配方》),讲的是一个财迷的解谜之旅,从刻在墓碑上的一句箴言开始:“Take the first step--no more, no less--and the next will be revealed.”(走出第一步——莫多,莫少——下一步自然显现。)引自第198页the marginal productivity theory of distribution (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边际效用递减”
Marginal analysis is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optimal choices—the choices that best promote the pertinent objective. It works by testing whether, and by how much, a small change in a decision will move things toward or away from the goal.(边际分析是一种计算最佳选择的方法,能让相关对象得到最大的提升。其方法是检验决策的微小变化产生的效果是更接近目标还是远离目标,效果有多大。)引自第202页如果说商务教材为你准备好知识基础,那么商业杂志就直接给你提供商业情报。李克农将军说过:在情报收集当中,95%从大量公开出版的报刊资料及有关报告中分析而得,只有5%靠秘密情报手段获得。引自第203页全球“恐怖小说之王”Steven King(史蒂芬·金)说过:“If you don't have the time to read, you don't have the time or the tools to write.”(你若没空阅读,你就没空写作,或者没法写作。)引自第204页英语萎靡不振的你,可以运用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two-factor theory, also known as Herzberg' s motivation-hygiene theory),实现英文写作的“弯道超车”。
他把第一个维度称为激励因素,指的是能给人带来积极满足的东西,例如工作具有挑战性、业绩获得认可、个人在工作中获得成长等。他把第二个维度称为保健因素,指的是不能带来满足,但缺少了就会招致不满的东西,例如社会地位、人身安全、工资福利等。真正的障碍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我们太过在乎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其实别人根本无暇顾及我们。引自第227页
透析法的原理就是对英文原著中的生词等语言知识进行滤膜分析——英语的所有单词都“溶解”在英文原著的巨大“海洋”中,透析法就是对“海水”持续进行淡化处理,以电子词典为滤膜,定量析出“海水”中的生词,输入大脑记忆中枢。生词遗忘相当于“回渗”,但只要持续透析,原著的单词会反复出现,结合原文背景,都将进入大脑的长期记忆,从而增加个人的词汇量。引自第9页成年人的耳朵有听障,突破听障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保持听标准音的同时大量输入各种不标准英文。有对比,才有提高。引自第13页用记事本来监控自己的学习流程
(1)首先列出整体的学习计划,然后记录完成多少或者有什么新想法。
(2)记录时间可以以天为单位,也可以两三天记录一下。如果工作太忙,那么周末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好好回顾一下本周的学习历程。等你过了半年或者一年,再看自己的周记,会非常有成就感的。
(3)最重要的一点,要时刻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成就,把自己的英语水平时时都记录下来。在完成重大突破的当天,可以自己去庆祝下,并且给那一页记上标签,方便自己时时翻阅,达到自我激励的作用。引自第18页It' s now or never, never tomorrow, and never next second! (现在就付诸行动,永远不要等到明天,永远不要等到下一秒!)引自第20页首先要避免“不要……”的口号,而应该说“要……”的口号
“不准吃零食”的口号改成“保持空腹感,保持空腹感,一日只吃三餐,一日只吃三餐”会更好些。
我要做好某事,然后就可以如何如何,而不是我不该做什么,一旦做了我真没用,真是狗屎。引自第21页五大策略:
(1)避免社交网络的干扰
(2)保持记笔记自我监控
(3)起始小期望,牢记循序渐进的道理
(4)养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
(5)绝对不要以自我辱骂的方式进行激励,保持正面奖励机制引自第22页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是每个成功人士都必备的技能。引自第24页早睡早起的学习习惯的好处就太多了:
(1)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人每天早上的意志力是最强的,然后在一天内逐渐降低(受大脑糖代谢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你早起之后拿起书本比较容易,而下班后拿起来就是对毅力的损耗了。
(2)早起还对工作有促进作用,早上起床就学习对大脑不仅没有磨损,反而有个激活的作用,使你处于预热的状态,让你的工作效率更高。
(3)早睡早起可以充分保证你的睡眠时间,不会有任何毅力的磨损。
(4)最关键的一点——早上学习效率高,让你更容易坚持下去。引自第25页援引伟大的旋元佑老师的话:“英文文法是以句子为主要的研究单位。学文法的目的,就是要学会看懂英文句子,包括复杂的、难懂的句子,更进一步就是要能写出正确的、有变化的句子。”引自第85页正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1~3个月的借阅期限可能成为你读英文的强大动力。引自第112页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电子书就是人类进步的电梯。引自第113页选定原著之后,需从一而终,一读到底,浅尝辄止是读书的大忌。如果要换书,请在10页内做出决定。每本英文原著只读1次,切忌读完又读,除非你要研究它,这个世界信息爆炸,绝大多数信息你只接触一次,所以要习惯永不回头。引自第115页以其昏昏,何能使人昭昭?引自第116页对一本英文原著而言,“读下去”比“学生词”的意义大得多。只有“读下去”,你才能获得英文原著的种种好处,读不下去,一切都等于零。引自第117页
所谓“自适应”,是指自动适应原著局部的生词密度,生词多的地方就自动多查一些,生词少的地方就自动少査一些;也可以指自动适应你的词汇量,词汇量少的人自动多査一些一对于初学者来说,自适应查词既保障了对英文原著大意的理解,又能尽可能减少查词操作对阅读体验造成的干扰。引自第129页读懂书本的内容大意,是透析法的前提,否则读了也白读。
透析法的重点永远是在英文原著,单词只是中间变量,电子词典只是辅助工具,切莫喧宾耷主。
要求阅读时必须留下不的生词,锻炼猜单词意思的能力——根据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猜这个生词在原著语境中究是什么意思,然后“脑补”出完整的理解。这个操作是透析法的关键
,你要允许自己猜,允许理解出现偏差,但不允许跳过去面造成理解的缺失。引自第131页但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方法绝对不是好方法,因为普通人没有超常的毅力,所以背词典、背《新概念英语》之类的方法都是坚持不下去的笨方法。引自第137页学会支配习惯的力量,从有意识的强化到无意识的习惯,阅读就不难了。引自第145页人人都怕死,无神论者更怕死后的不存在,而epicureans(伊比鸠鲁学派人士)关于死亡的理论真是相当乐观:
“Death does not concern us, ”Epicurus said quite simply,“Because as long as we exist, death is not here. And when it does come, we no longer exist.”(When you think about it, no one has ever been bothered by being dead.)[“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伊比鸠鲁扼要地说,“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说到这点,我们好像从没听说过有谁得了死亡这种病。)]引自第149页休谟对因果的论述,很多相信伪科学、超自然现象的人应该读一读:
“The fact that one thing follows after another thus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ere is a causal link. One of the main concerns of philosophy is to warn people against jumping to conclusions. It can in fact lead to many different forms of superstition.”(“一件事情跟着另外一件事情发生,并不一定表示两者之间必有关联。哲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人们不要妄下定论。因为,妄下定论可能会导致许多迷信。”)引自第149页曾报道一个美式足球教练给对手教练评价道:“He has been my mentor and friend.”引自第160页小布什总统对盟国气势汹汹地叫嚣道:“Step on board or step aside! ”(要不跟着来,要不靠边站!)引自第175页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纯均在该校引进的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影印版序言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永远不接触专业外版图书,他在获得国外学术信息方面就永远会比别人差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他就会在无形中减弱自己的竞争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有一定外语基础的读者,都应该尝试一下阅读外文原版,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能过了这道关,到那时就能体验到直接阅读的妙处了。”引自第192页A Rich Man's Secret: an Amazing Formula for Success(《一个有钱人的秘密:一个成功的神奇配方》),讲的是一个财迷的解谜之旅,从刻在墓碑上的一句箴言开始:“Take the first step--no more, no less--and the next will be revealed.”(走出第一步——莫多,莫少——下一步自然显现。)引自第198页the marginal productivity theory of distribution (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边际效用递减”
Marginal analysis is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optimal choices—the choices that best promote the pertinent objective. It works by testing whether, and by how much, a small change in a decision will move things toward or away from the goal.(边际分析是一种计算最佳选择的方法,能让相关对象得到最大的提升。其方法是检验决策的微小变化产生的效果是更接近目标还是远离目标,效果有多大。)引自第202页如果说商务教材为你准备好知识基础,那么商业杂志就直接给你提供商业情报。李克农将军说过:在情报收集当中,95%从大量公开出版的报刊资料及有关报告中分析而得,只有5%靠秘密情报手段获得。引自第203页全球“恐怖小说之王”Steven King(史蒂芬·金)说过:“If you don't have the time to read, you don't have the time or the tools to write.”(你若没空阅读,你就没空写作,或者没法写作。)引自第204页英语萎靡不振的你,可以运用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two-factor theory, also known as Herzberg' s motivation-hygiene theory),实现英文写作的“弯道超车”。
他把第一个维度称为激励因素,指的是能给人带来积极满足的东西,例如工作具有挑战性、业绩获得认可、个人在工作中获得成长等。他把第二个维度称为保健因素,指的是不能带来满足,但缺少了就会招致不满的东西,例如社会地位、人身安全、工资福利等。真正的障碍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我们太过在乎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其实别人根本无暇顾及我们。引自第227页
透析法的原理就是对英文原著中的生词等语言知识进行滤膜分析——英语的所有单词都“溶解”在英文原著的巨大“海洋”中,透析法就是对“海水”持续进行淡化处理,以电子词典为滤膜,定量析出“海水”中的生词,输入大脑记忆中枢。生词遗忘相当于“回渗”,但只要持续透析,原著的单词会反复出现,结合原文背景,都将进入大脑的长期记忆,从而增加个人的词汇量。引自第9页成年人的耳朵有听障,突破听障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保持听标准音的同时大量输入各种不标准英文。有对比,才有提高。引自第13页用记事本来监控自己的学习流程
(1)首先列出整体的学习计划,然后记录完成多少或者有什么新想法。
(2)记录时间可以以天为单位,也可以两三天记录一下。如果工作太忙,那么周末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好好回顾一下本周的学习历程。等你过了半年或者一年,再看自己的周记,会非常有成就感的。
(3)最重要的一点,要时刻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成就,把自己的英语水平时时都记录下来。在完成重大突破的当天,可以自己去庆祝下,并且给那一页记上标签,方便自己时时翻阅,达到自我激励的作用。引自第18页It' s now or never, never tomorrow, and never next second! (现在就付诸行动,永远不要等到明天,永远不要等到下一秒!)引自第20页首先要避免“不要……”的口号,而应该说“要……”的口号
“不准吃零食”的口号改成“保持空腹感,保持空腹感,一日只吃三餐,一日只吃三餐”会更好些。
我要做好某事,然后就可以如何如何,而不是我不该做什么,一旦做了我真没用,真是狗屎。引自第21页五大策略:
(1)避免社交网络的干扰
(2)保持记笔记自我监控
(3)起始小期望,牢记循序渐进的道理
(4)养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
(5)绝对不要以自我辱骂的方式进行激励,保持正面奖励机制引自第22页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是每个成功人士都必备的技能。引自第24页早睡早起的学习习惯的好处就太多了:
(1)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人每天早上的意志力是最强的,然后在一天内逐渐降低(受大脑糖代谢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你早起之后拿起书本比较容易,而下班后拿起来就是对毅力的损耗了。
(2)早起还对工作有促进作用,早上起床就学习对大脑不仅没有磨损,反而有个激活的作用,使你处于预热的状态,让你的工作效率更高。
(3)早睡早起可以充分保证你的睡眠时间,不会有任何毅力的磨损。
(4)最关键的一点——早上学习效率高,让你更容易坚持下去。引自第25页援引伟大的旋元佑老师的话:“英文文法是以句子为主要的研究单位。学文法的目的,就是要学会看懂英文句子,包括复杂的、难懂的句子,更进一步就是要能写出正确的、有变化的句子。”引自第85页正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1~3个月的借阅期限可能成为你读英文的强大动力。引自第112页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电子书就是人类进步的电梯。引自第113页选定原著之后,需从一而终,一读到底,浅尝辄止是读书的大忌。如果要换书,请在10页内做出决定。每本英文原著只读1次,切忌读完又读,除非你要研究它,这个世界信息爆炸,绝大多数信息你只接触一次,所以要习惯永不回头。引自第115页以其昏昏,何能使人昭昭?引自第116页对一本英文原著而言,“读下去”比“学生词”的意义大得多。只有“读下去”,你才能获得英文原著的种种好处,读不下去,一切都等于零。引自第117页
所谓“自适应”,是指自动适应原著局部的生词密度,生词多的地方就自动多查一些,生词少的地方就自动少査一些;也可以指自动适应你的词汇量,词汇量少的人自动多査一些一对于初学者来说,自适应查词既保障了对英文原著大意的理解,又能尽可能减少查词操作对阅读体验造成的干扰。引自第129页读懂书本的内容大意,是透析法的前提,否则读了也白读。
透析法的重点永远是在英文原著,单词只是中间变量,电子词典只是辅助工具,切莫喧宾耷主。
要求阅读时必须留下不的生词,锻炼猜单词意思的能力——根据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猜这个生词在原著语境中究是什么意思,然后“脑补”出完整的理解。这个操作是透析法的关键
,你要允许自己猜,允许理解出现偏差,但不允许跳过去面造成理解的缺失。引自第131页但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方法绝对不是好方法,因为普通人没有超常的毅力,所以背词典、背《新概念英语》之类的方法都是坚持不下去的笨方法。引自第137页学会支配习惯的力量,从有意识的强化到无意识的习惯,阅读就不难了。引自第145页人人都怕死,无神论者更怕死后的不存在,而epicureans(伊比鸠鲁学派人士)关于死亡的理论真是相当乐观:
“Death does not concern us, ”Epicurus said quite simply,“Because as long as we exist, death is not here. And when it does come, we no longer exist.”(When you think about it, no one has ever been bothered by being dead.)[“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伊比鸠鲁扼要地说,“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说到这点,我们好像从没听说过有谁得了死亡这种病。)]引自第149页休谟对因果的论述,很多相信伪科学、超自然现象的人应该读一读:
“The fact that one thing follows after another thus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ere is a causal link. One of the main concerns of philosophy is to warn people against jumping to conclusions. It can in fact lead to many different forms of superstition.”(“一件事情跟着另外一件事情发生,并不一定表示两者之间必有关联。哲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人们不要妄下定论。因为,妄下定论可能会导致许多迷信。”)引自第149页曾报道一个美式足球教练给对手教练评价道:“He has been my mentor and friend.”引自第160页小布什总统对盟国气势汹汹地叫嚣道:“Step on board or step aside! ”(要不跟着来,要不靠边站!)引自第175页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纯均在该校引进的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影印版序言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永远不接触专业外版图书,他在获得国外学术信息方面就永远会比别人差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他就会在无形中减弱自己的竞争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有一定外语基础的读者,都应该尝试一下阅读外文原版,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能过了这道关,到那时就能体验到直接阅读的妙处了。”引自第192页A Rich Man's Secret: an Amazing Formula for Success(《一个有钱人的秘密:一个成功的神奇配方》),讲的是一个财迷的解谜之旅,从刻在墓碑上的一句箴言开始:“Take the first step--no more, no less--and the next will be revealed.”(走出第一步——莫多,莫少——下一步自然显现。)引自第198页the marginal productivity theory of distribution (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边际效用递减”
Marginal analysis is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optimal choices—the choices that best promote the pertinent objective. It works by testing whether, and by how much, a small change in a decision will move things toward or away from the goal.(边际分析是一种计算最佳选择的方法,能让相关对象得到最大的提升。其方法是检验决策的微小变化产生的效果是更接近目标还是远离目标,效果有多大。)引自第202页如果说商务教材为你准备好知识基础,那么商业杂志就直接给你提供商业情报。李克农将军说过:在情报收集当中,95%从大量公开出版的报刊资料及有关报告中分析而得,只有5%靠秘密情报手段获得。引自第203页全球“恐怖小说之王”Steven King(史蒂芬·金)说过:“If you don't have the time to read, you don't have the time or the tools to write.”(你若没空阅读,你就没空写作,或者没法写作。)引自第204页英语萎靡不振的你,可以运用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two-factor theory, also known as Herzberg' s motivation-hygiene theory),实现英文写作的“弯道超车”。
他把第一个维度称为激励因素,指的是能给人带来积极满足的东西,例如工作具有挑战性、业绩获得认可、个人在工作中获得成长等。他把第二个维度称为保健因素,指的是不能带来满足,但缺少了就会招致不满的东西,例如社会地位、人身安全、工资福利等。真正的障碍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我们太过在乎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其实别人根本无暇顾及我们。引自第227页
0 有用 Jaguar Hawke 2020-05-12 23:41:30
昨晚突发奇想,既然论坛里那么多英语学习方法帖,会不会真的有一本这样的书。于是我找到了它。今天下午一口气读完,虽然干货率不是100%(全书由方法论+成功学+学习材料推荐构成),但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有用的。看完后我又花了一个晚上,重读本书并改进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i+1理论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材料循序渐进学习、尝试看美剧关掉字幕关注发音、泛听简单的听力内容达到有效输入、在语境里学习单词词组用法、选... 昨晚突发奇想,既然论坛里那么多英语学习方法帖,会不会真的有一本这样的书。于是我找到了它。今天下午一口气读完,虽然干货率不是100%(全书由方法论+成功学+学习材料推荐构成),但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有用的。看完后我又花了一个晚上,重读本书并改进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i+1理论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材料循序渐进学习、尝试看美剧关掉字幕关注发音、泛听简单的听力内容达到有效输入、在语境里学习单词词组用法、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英文原著、用透析法保证进行有效输入又不至于过于精读等等。 (展开)
0 有用 康格思 2017-12-10 17:36:46
部分听力资料很有价值
0 有用 hasaki 2022-01-24 17:36:09
一本很实用的英语学习工具书,照着上面做吧!行动起来!一年后我再来评论!
2 有用 心之pipo师 2018-03-09 09:58:21
还是有一些启发的,虽然这番道理我自己差不多也能吹。整理整理可以作为学生讲座材料。
13 有用 一个名字 2018-07-08 13:49:38
注水严重的一本书,更像是一本学习资料推荐合集,这些学习资料还得自己去找。本想给一星,两星是因为这本书让我注意到了一个真正的英语老师——赖世雄,去图书馆借了《赖世雄的英语学习法》、《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和《赖世雄美语音标》,受益匪浅,后两本这书里都有推荐,为什么没有推荐第一本就不用多说了。
0 有用 桑德桑德1013 2022-07-30 15:21:50
看到有新版,就重读了一遍这本书。奶爸的部分基本没有什么改动,透析阅读法倒是有了一些改变。依然很有启发,比如学习英语(以及其他语言)要一鼓作气,7天的40页法则等。
0 有用 hasaki 2022-01-24 17:36:09
一本很实用的英语学习工具书,照着上面做吧!行动起来!一年后我再来评论!
0 有用 巴普洛夫与斯基 2022-01-04 11:40:30
一本全是干货的英语书,对“透析法”印象深刻,2022年重学英语💪
0 有用 Enjolras 2021-12-30 23:29:51
13W/1h 比较干巴巴的一本书,但是给了很多很不错的建议以及资源。说到底学习最后还是要靠自己实践才能反向论证方法到底对不对,明年试一下。
0 有用 Lumos 2021-11-25 17:35:42
学到了蛮多好方法,挨着挨着实践吧!